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区别

430事件 vs.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430事件(Sự kiện 30 tháng 4 năm 1975),亦稱西貢陷落或西貢解放,是指至1975年4月30日為止,越南共和國(南越)政權垮台、及其首都西貢由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攻下的過程。該事件標誌著越南戰爭的結束,並展開了一段由越共臨時政府——越南南方共和國統治南方的過渡時期。當該時期於1976年結束後,南北正式合併為統一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西貢也在那年更為今名——胡志明市。 在該次事件中,自1975年初便一路順利南下的北越軍於4月開始對西貢展開攻勢,由陸軍大將文進勇擔任指揮官,南越方面則由第3軍司令阮文全中將負責首都周圍的防守兵力。在4月27日至29日間實施重砲轟炸和地面襲擊後,北越和越共部隊弭平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的抵抗並進入西貢市區、佔領了若干重要設施和據點,並在南越總統府獨立宮(今統一宮)升起越共的旗幟,而總統楊文明向北越宣布了無條件投降。 在4月30日北越進城掌控大局之前,數萬名的越南市民、數千名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的旅越者就以西貢為中心展開了逃難,其中以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為主力進行的「常風行動」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直升機疏散行動。除了難民的出逃外,430事件後的越南政府也一度基於社會政策,而有計畫地順勢減少了更多的西貢人口。. 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Sea,舷號CVB/CVA/CV-4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二艘以珊瑚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太平洋戰爭中的珊瑚海海戰。 珊瑚海號在1944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6年下水,最後於1947年服役。在接著十三年,珊瑚海號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協助撤走美國僑民。1960年,珊瑚海號調往太平洋艦隊,並在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開始參與越戰。此後十一年間,珊瑚海號一共八次部署到越南作戰,參與了美軍多場重要戰事。1975年越戰結束前夕,珊瑚海號參與了常風行動,支援美軍直升機救走西貢多名南越人員及美國僑民。西貢淪陷後,珊瑚海號又在馬亞圭斯號貨船事件中轟炸了紅色高棉的軍事設施。 越戰結束後,珊瑚海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兩大海域執勤。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美軍曾安排珊瑚海號為營救人質的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但因營救行動失敗而未有成事。1983年珊瑚海號由太平洋艦隊調返大西洋,在1986年的黃金峽谷行動中空襲利比亞,又於1989年黎巴嫩內戰人質綁架風潮期間,協助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人員撤走。1990年珊瑚海號從海軍退役,並於翌年除籍,最後於1993年出售拆解。.

之间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相似

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有(在联盟百科)25共同点: 南海巴黎和平協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常風行動亨利·基辛格美國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美國海軍美国国务卿統一宮西寧省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鷹遷行動黎德壽胡志明小道阮文紹關島邦美蜀市金边英国柬埔寨河內市法国漢考克號航空母艦澳洲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430事件和南海 · 南海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巴黎和平協約

巴黎和平协约(Paris Peace Accords)是越南共和国(南越)、美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于1973年在巴黎签订的一个和平协议。.

430事件和巴黎和平協約 · 巴黎和平協約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USS Midway,舷號CVB/CVA/CV-4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中途島為名的軍艦,以紀念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中途島號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在韓戰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41)。韓戰結束後不久,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途中參與了大陳島撤退。稍後中途島號進行SCB-110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改建後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老撾危機期間到南中國海警備。1965年後,中途島號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並在期間進行SCB-101現代化改建。1973年起,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並在越戰結束前夕,西貢陷落時在越南外海參與了名為「常風行動」的撤僑任務。1975年,中途島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1。 越戰後中途島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執勤。伊朗人質危機及兩伊戰爭期間,中途島號均曾到波斯灣戒備,並在戰爭後期為科威特油船護航;1980年韓國光州事件後中途島號又曾與珊瑚海號到濟州島外待命。六四事件後,中途島號亦被派到中國外海,一度預備撤僑。同年菲律賓發生政變,在阿基諾夫人的請求下,美國派中途島號等到菲律賓外海警戒,最終迫使政變流產。退役前夕,中途島號參與了海灣戰爭,空襲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隊。 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聖地牙哥開放。現在停放於加州聖地牙哥。.

430事件和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常風行動

常風行動(Operation Frequent Wind)或譯頻風行動、急風行動,是1975年4月29日-4月30日間,美軍趁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及越共攻陷西貢之前,將在越美國公民、「處境危難」的越南共和國(南越)及其他國籍公民從該國首都西貢撤出的非戰鬥性任務,亦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直升機撤運行動,同時也代表著美國對越南戰爭的介入徹底終止。透過該行動離開越南的各國人員共計7,000人左右,且行動期間有大量的照片、錄影等各種形式的紀錄或新聞報導流傳至今。 在常風行動進行之前,美國各駐外使館就已經存在有撤退計之類的標準作業程序,該年3月上旬,即開始調動各類民用、軍用的定翼飛機從西貢的新山一國際機場把民間人士送出越南、前往鄰近的亞洲國家。到4月中旬時,有鑑於越南事態的惡化,在西貢的應急計劃及籌備工作均開始實施,以替可能的直升機疏散行動鋪路。當越南共和政權的倒台隨著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在1975年春季攻勢之下的節節敗退而日漸成為定局後,美國海軍(TF76)所屬的船艦開始向頭頓附近的南中國海水域集結,以協助直升機任務的進行、也準備在必要時提供出動海軍、空軍飛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但已經勢如破竹、到達西貢首都圈內的北越人民軍,不願因為直接插手常風行動而導致美軍反擊,並沒有在29日及30日兩天內採取任何讓美方需要動用空中支援的行動。 直接促使常風行動實施的原因,是因為4月28日傍晚一次對新山一空軍基地發動的空襲及之後持續至隔天29日的地面砲火攻擊。飛機撤離行動完全終止,並在該日上午正式敲定了常風行動的展開,美國直升機從下午14:00開始大量出現在西貢的天空,而主要的起降區則是新山一機場旁邊的武官室館區(DAO Compound),該處的疏散行動到晚上宣告完成。原先被當成次要疏散點、主要供大使館相關雇員撤離的美國駐南越大使館館舍,卻因為最接近市中心,而從早晨開始就被待撤人員和爆量的越南市民包圍,直到夜間更成為常風行動在西貢唯一的主要直升機降落點。 美國的撤離行動在末架直升機於4月30日早晨7時53分從使館頂樓起飛後結束,但尚有400名其他國家的駐越人員還沒運出。而除了搭乘美國直升機逃出的人員之外,仍有大量隸屬於南越空軍的直升機(甚至一些定翼機)在南越宣布投降的前後幾個小時內,飛往美國海軍艦隊上空要求降落,迅速被塞滿的甲板必須將部分直升機推下海才能容納更多的直升機進入。 常風行動本身透過直升機疏散了美國公民1,373人,南越民眾與其他國人員5,595人Drury, p. 258.

430事件和常風行動 · 常風行動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亨利·基辛格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Heinz Alfred Kissinger),)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政治学均势理论大师,其理论重点关注在美苏两级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基辛格理论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活动中、作为国家对外关系的理论来源;典型的表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430事件和亨利·基辛格 · 亨利·基辛格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430事件和美國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重定向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

430事件和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430事件和美國海軍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430事件和美国国务卿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統一宮

統一宮()是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第一郡的一棟建築。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法國人建築此宮作為交趾支那總督及法屬印度支那總督辦公室,稱為諾羅敦宮(Norodom Palace)。越南戰爭時期,該宮毀於戰火,越南共和國予以重建。其後該宮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官邸,稱為獨立宮()。1975年4月30日西貢淪陷,越南南方共和國改此宮為統一宮。今天,統一宮是胡志明市一個有名的參觀景點。 統一宮位於一個0.12平方公里的公園內,大廈由建築師(曾獲1955年罗马大奖) 設計。統一宮的佈局設計與周圍風景相映成輝。其中房間有總統辦公室、內閣會議室、外交大廳、總統夫人室和電影室等。 統一宮佔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3層樓高,有兩棟側樓及一個地下室。購票可以入內參觀,身穿越南傳統服飾的工作人員會為遊客提供諮詢及導覽服務,可以參觀建築內各個廳室,大廈內共有 100個富麗堂皇大大小小的廳堂,各具特色。.

430事件和統一宮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統一宮 · 查看更多 »

西寧省

西寧省()位於越南,區屬東南部,西、北與柬埔寨相鄰,南接隆安省,東鄰平陽省、胡志明市。.

430事件和西寧省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西寧省 · 查看更多 »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ern Vietnam),西方及當時的南越習稱為“越共”(Viet Cong),是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劳动党在南越成立的反抗南越政权的统一战线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1960年12月20日成立并发布十点纲领,纲领号召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目標是“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越南南方的反动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南方实现独立民主、改善民生、和平中立,进而和平统一祖国”。 1961年2月15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把越南共和國境內各地的人民武装统一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從事游擊戰。1961年10月30日律师阮友寿从富安省绥和市越狱成功,11月抵达西宁省北部的越共根据地就任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主席。1975年4月30日推翻越南共和國後,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國”过渡政權,翌年併入北越,越南正式統一。 越共的兵力一直以來都是各方軍事家頗感興趣的議題,其中參與分子有平民、學生、前南越軍人等各種對南越政府不滿的人士;但由於成分相當複雜,戰爭的減員死亡與群眾的投奔加入,同時又擅長隱匿與游擊戰,其兵力是否真有此數,也是頗大的疑問。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繁雜,先進者有繳獲自美軍,也有蘇聯援助的,衣著輕裝,軍糧粗劣而少量。擅長夜襲、地道、叢林伏擊等戰術,常埋設陷阱與炸藥,並活用局部優勢,因此常給人好打人海戰術的印象。儘管越共在戰爭中犧牲巨大,兵力卻也愈打愈多,武器在越戰後期也有大幅改善。 雖與北越的越南人民军同由越南共产党領導,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名義上是独立的。该组织幕后的直接领导机构是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430事件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查看更多 »

鷹遷行動

鷹遷行動(Operation Eagle Pull),或譯大鵬撤退行動,是美國軍隊於1975年4月12日在柬埔寨金邊實施的空中撤退作戰。金邊在1975年4月上旬時是美國支援的反共政權——高棉共和國的首都,並且已經遭到紅色高棉的包圍和孤立,完全依賴城西的波成東國際機場才能獲得空運補給物資。隨著紅色高棉的勝利迫在眉睫,美國政府和軍方制定了應急計畫,迅速用直升機將高棉境內所有的美國公民和部分高棉人士疏散到暹羅灣內的海軍艦隊上避難。於4月12日前半天完成的鷹遷行動是一場在戰術上取得成功的軍事任務,執行過程中沒有損失人員。該行動結束5天後的4月17日,紅色高棉軍就占領金邊,高棉共和國宣布投降並且解體。.

430事件和鷹遷行動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鷹遷行動 · 查看更多 »

黎德壽

黎德壽(,),或譯为黎得壽,原名潘廷啟(),越南政治人物、軍人、革命家、外交官,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生於南定省南直縣。.

430事件和黎德壽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黎德壽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又稱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越南亦稱「長山道」()是1959年由北越國家主席胡志明下令开闢支援南方作战的通道,繞道老撾、柬埔寨境內,可從北部榮市經過中部非軍事區通往南方戰場,故稱為“胡志明小道”。这也使越战扩大至老撾、柬埔寨境內。 1959年6月10日,越南人民軍首次通过“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运送武器装备。“胡志明小道”共有5条主路、29条支路,還有其它捷道、旁門左道,总长近2万公里。1960年美軍終於發現胡志明小道,調派T-28教练机展開偵察,1964年胡志明又對小道展開擴建工作,可以行驶卡车,還建立地下兵营、倉庫、油庫等。 1964年底美軍B-26轟炸机開始轟炸胡志明小道,並以UC-123飛机噴灑脫葉毒劑,一直持續到1965年几乎每天都有美方軍機往老挝進行轰炸,造成北越軍重大的傷亡。面对疯狂的空袭,“胡志明小道”的运输车必須夜间行驶。从1964年到1967年六年之間,美军總共出动战机18万多架次空袭“胡志明小道”,造成胡志明部队約4.6万车辆毁坏,但中國仍大量提供胡志明部隊軍需,使得美軍的轟炸終始無法奏效。在此期間共有132架美军战机被擊落。 1968年初,美軍在胡志明小道投下20多萬枚電子感測器,為美軍轟炸機提供了準確的資訊,北越軍開始以牛群、猩猩、猴子作為干擾,使得美國計劃再度落空。1971年“胡志明小道”每星期約有9000輛車次通過,1972年戰事已經接近尾聲,美國實施碘化銀人造雨,形成狂暴雨,小徑泥濘難行,通車數量降至900輛。1973年1月27日美越簽署停戰協定,一直到戰爭結束,美國始終無法根除胡志明小道的問題,使得北越軍的作戰物資始終源源不絕。.

430事件和胡志明小道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胡志明小道 · 查看更多 »

阮文紹

阮文紹(;)是南越的将军和前总统。.

430事件和阮文紹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阮文紹 · 查看更多 »

關島

島(Guam;查莫罗語:Guåhan,全稱為Territory of Guam)為美國的非合併建制属地,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為美國五個建立平民政府的屬地之一。." DOI 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

430事件和關島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關島 · 查看更多 »

邦美蜀市

邦美蜀市()是越南西原多乐省的省会,2016年人口约420,000人,是西原地区最大的城市,被称为“咖啡首都”。 1975年3月,邦美蜀戰役在該地發生。.

430事件和邦美蜀市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邦美蜀市 · 查看更多 »

金边

金边()舊譯百囊奔,是柬埔寨的首都。於1431年成为暂时首都,於1866年成为正式首都,修建了皇宫。 金邊共有7個區,4個區在市中心,3個區在郊區,共有人口2,009,264(2006年全國普查)。7個區共有76分區,637個村,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453.8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地區。.

430事件和金边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金边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430事件和英国 ·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430事件和柬埔寨 · 柬埔寨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430事件和河內市 · 河內市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430事件和法国 · 法国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USS Hancock CV-1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漢考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位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第二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 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但在動工四個月後與CV-14調換艦名,更名為漢考克。1944年漢考克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9)。改建完成後漢考克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漢考克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僑民。西貢淪陷後,漢考克號曾被派往營救遭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但因引擎故障而未能趕上參與。 越戰結束後,漢考克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19,但翌年漢考克號便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430事件和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430事件和澳洲 · 澳洲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之间的比较

430事件有216个关系,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有20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5,杰卡德指数为5.97% = 25 / (216 + 203)。

参考

本文介绍430事件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