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之间的区别

3月9日 vs. 漢普頓錨地海戰

3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8天(闰年第6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7天。. 漢普頓錨地海戰(又称:汉普顿锚地之战,Battle of Hampton Roads,英语也称:Battle of the Monitor and Merrimack或Merrimac)是美國內戰的一次海戰。从海军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次海战是美国南北战争最著名和最为重要的海战,是历史上第一次以鋼制成装甲的鐵甲艦之间对决,邦聯的 和聯邦的浅水重炮舰於維吉尼亞附近的漢普頓錨地從1862年3月8至9日进行的战斗。北方联邦的封锁切断了弗吉尼亚州最大城市诺福克和里士满的国际贸易。此次海战是南方邦联为打破封锁而努力的一部分。 雖然這爭鬥是非決定性的,但它對海軍歷史上是十分重大。在之前和以後,雙方幾乎所有的軍艦都主要是由木頭製成的。而在漢普頓錨地海戰以後,裝甲艦已經顯示了自己的優越(如可以承受強大的火力)。.

之间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相似

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南北战争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堅聯盟國铁甲舰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3月9日和南北战争 · 南北战争和漢普頓錨地海戰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合众国

#重定向 美国.

3月9日和美利坚合众国 · 漢普頓錨地海戰和美利坚合众国 · 查看更多 »

美利堅聯盟國

美利堅聯--盟國(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CSA),或稱美利堅諸州同盟、美利堅邦--聯或迪克西(通俗說法),是自1861年至1865年由11个美国南方蓄奴州宣布从美利堅合眾國分裂而出的政权。它位於北美洲,由今天美國南部的一部分地域组成。在其短暫的存在期間中,一直為著自身存亡與合眾國作戰,故聯盟國並無確切的北部邊界。其南部邊界與墨西哥北界一致,東西邊界則是墨西哥灣和大西洋。 聯盟國單方面獨立後,大部分時間與北方合眾國亚伯拉罕·林肯领導的联邦政府進行內戰,多處於防禦態勢。只有羅伯特·李將軍麾下的北維吉尼亞軍團曾短暫的入侵合眾國領土。1865年南北戰爭失利後,聯盟國被合眾國併吞,美國重新統一。.

3月9日和美利堅聯盟國 · 漢普頓錨地海戰和美利堅聯盟國 · 查看更多 »

铁甲舰

鐵甲艦又譯裝甲艦(Ironclad warship),是19世紀下半葉早期的一種蒸汽式軍艦,外覆有堅硬的鐵或鋼製裝甲。由於木造軍艦無力抵禦炮彈的轟炸,鐵甲艦便應運而生。1859年11月,由法國海軍領銜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鐵甲戰艦光榮號(La Gloire)首度啟航。英國皇家海軍自1856年起籌劃發展裝甲戰艦,1857年順利擬定裝甲護衛艦草稿圖,但1859年初皇家海軍選擇打造二艘鐵甲巡防艦,並於1861年決議朝全裝甲艦隊發展。在美國內戰期間鐵甲艦首度交鋒後,帆船時代無裝甲(木質船殼)的戰列艦已明顯居於弱勢,鐵甲艦便取代之,躍身成為水戰最強大的船艦。此類型的船艦後來甚至主宰了美國內戰。 鐵甲艦可用作多種用途,包括公海的戰鬥艦、海防艦以及遠程巡洋艦等。十九世紀晚期軍艦設計的急遽發展,使鐵甲艦從木造船身、仍須靠揚帆以填補蒸汽機運作不足的輪船,搖身一變成為鋼製、設有砲台的戰鬥艦與巡洋艦,已接近二十世紀近代艦艇的水準。此轉變的持續演進,應歸功於重型艦炮的研製(1880年代的鐵甲艦已架有重型砲械可於航海時作戰)、越為先進精密的蒸汽機,以及冶金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鋼鐵造船變為可行。 鐵甲艦時代的快速發展,意味著許多船隻完工之際便面臨過時與淘汰,以及海戰兵法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許多新造的鐵甲艦都裝有撞擊裝置(衝角)或魚雷,眾多軍艦設計師視之為海戰時的關鍵武器。鐵甲艦時代並沒有明確的結束界線,但約莫1890年代末時「鐵甲艦」一詞已經極少為人所用。新型船艦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多称为戰鬥艦或裝甲巡洋艦。.

3月9日和铁甲舰 · 漢普頓錨地海戰和铁甲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之间的比较

3月9日有235个关系,而漢普頓錨地海戰有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62% = 4 / (235 + 12)。

参考

本文介绍3月9日和漢普頓錨地海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