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3月5日

指数 3月5日

3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4天(闰年第6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1天。.

256 关系: ASTRO埃爾維斯·皮禮士利印度南安普敦台灣台灣歌手列表史天泽吳亦帆大卫二世 (苏格兰)大川美佐緒大律師大萧条奥地利委內瑞拉孫中山孙敬修安德鲁·约翰逊安条克宋美齡富士山富兰克林·罗斯福封从德尤代·乔普拉尤利安左轮手枪巫女上海外灘上海市上海总会大楼丞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島誠之助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国东北地区中華職棒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副總統中越边境战争布政司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亞歷山德羅·伏打亨利二世 (英格兰)二月初三库鲁航天中心以色列...伊拉克弹劾德国俄罗斯圣彼得堡圭亚那北条司周恩来唐玲唐赛儿民变冷战公历元朝光绪克里斯提安·富勒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知花梅莎空军空间探测器童軍節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英缅战争纳粹党缅甸罗马涅美国美国总统義土戰爭羅莎·盧森堡羅馬帝國羅馬皇帝烏戈·查維茲电视电池牧师物理学家特別行動組銀行韓國韋禮安莫斯科联合国遇罗克萨珊王朝青州市静安寺行政院院長衛星裴文中西藏香港許長國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警察總局贡榜王朝贖罪日戰爭越南超級人瑞黃馨 (歌手)阿道夫·希特勒蘇格蘭闰年葡萄牙铁幕蔡元培蔣中正金藝琳 (1999年出生)苏伊士运河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英属印度英國海外航空911號班機空難英国英国首相英格兰雷锋週一示威陳君宜 (香港模特兒)陳誠MJ (ASTRO)Red Velvet投手松山研一核武器楊玉梅 (香港演員)欧洲欧洲空间局毛泽东江青波士顿大屠杀波兰波斯泰萊·瑪麗·希爾法国洪子涵渡瀨悠宇温斯顿·丘吉尔清朝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漫画家演員潘威倫澳門立法會朝鮮朝鲜停战协定木卫十四木星月球有軌電車成田美名子戴斯德战俘海湾战争斯大林新教施幸余日俄战争日本旧金山旅行者1号撞击坑撒丁王国意大利意大利統一教育家托斯卡纳大公国拉萨市1133年1189年1202年1275年1324年1371年1420年1745年1770年1815年1824年1827年1836年1860年1868年1871年1897年1898年1904年1905年1908年1912年1914年1915年1918年1919年1922年1927年1933年1936年1938年1940年1943年1946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2年1965年1966年1970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89年拉萨骚乱1990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月18日363年3月11日 扩展索引 (206 更多) »

ASTRO

ASTRO(아스트로)是韓國六人男子偶像團體,ASTRO為西班牙文,意思是天體、星星,意義為希望能夠成為所有粉絲心中的宇宙與星星,經紀公司Fantagio所屬旗下擁有Hello Venus、5urprise、Weki Meki。 官方粉絲名為「AROHA」(아로하),意為「ASTRO HEART ALL FANS」,另外也是毛利語中的「愛」。應援色為與。.

新!!: 3月5日和ASTRO · 查看更多 »

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埃尔维斯·亞伦·普雷斯利(his surname (PREZ-lee), Presley himself used the pronunciation, (PRES-lee), as did his family and those who worked with him.

新!!: 3月5日和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3月5日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南安普敦

南安普敦(Southampton,讀音:),亦稱--,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漢普郡的港口城市,南、西南臨索倫特海峽,擁有城市地位,英格蘭的單一管理區,人口228,600,面積51.47平方公里。 南安普敦是濱海城市,東、西、北被漢普郡包圍:東北、東、東南與伊斯特利區相鄰,西與-新福里斯特-區相鄰,西北與泰斯特河谷區相鄰。 南安普敦以港口貿易和輪船製造而聞名。南安普敦自中世紀時期已是英國城市之一,13世紀造船業己出現於南安普敦。雖然時至今日英國製造業日漸式微,南安普敦依然是英國主要港口,有多條豪華郵輪航線,並擁有多個貨櫃碼頭。.

新!!: 3月5日和南安普敦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3月5日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歌手列表

本表列出臺灣歌手,以在臺灣出生或中華民國國籍的歌手為主,曾在臺灣發行唱片的非中華民國國籍歌手亦可收入。 姓名後標註(*)者為已逝歌手,出生日期後加註逝世日期。 注意:本表不收入於香港成名後往臺灣發展的香港歌手,關於此類歌手請見香港歌手列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歌手列表。.

新!!: 3月5日和台灣歌手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天泽

史天泽(),元朝初期名将,后官至中书右丞相,是元朝最早的汉人丞相。字润甫,永清(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史天倪弟。.

新!!: 3月5日和史天泽 · 查看更多 »

吳亦帆

吳亦帆(泰雅語:Ciywas Turay,音譯:吉娃斯·杜嵐,),藝名亦帆,出生於臺灣,臺灣泰雅族女歌手.

新!!: 3月5日和吳亦帆 · 查看更多 »

大卫二世 (苏格兰)

大卫二世 (David II of Scotland),是14世纪中叶苏格兰国王,也是布鲁斯王朝的第二代和末代君王。他幼年登基,一生波折,最后却由于没有子女,而让王权传到了外甥的斯图亚特家族。.

新!!: 3月5日和大卫二世 (苏格兰) · 查看更多 »

大川美佐緒

大川美佐緒(),一譯大川貞緒,生于大日本帝國大阪府大阪市,曾為全世界最长寿在世人物及人类史上第5位117岁者。.

新!!: 3月5日和大川美佐緒 · 查看更多 »

大律師

大律師(Barrister)又称诉讼律师,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兩種律師的其中一種(另一種是事務律師,Solicitor),大多在使用源自英格蘭的普通法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包括澳大利亚、香港等)使用。按照英国及部分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法律规定,兩種律師的資格考核、專業組織和行業規範都是分別的,一般只有訟務律師能在上诉法庭上替當事人進行辯護或訴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雖然事務律師也可出庭發言,或者兩种律師沒有制度上的區分,但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一部分律師作爲專職訟務律師執業,其他律師作爲事務律師雖然擁有出庭發言權但一般會委任專職訟務律師在法庭上發言。訟務律師在香港俗稱為大狀(沿自古代中國的狀師)。在英国苏格兰地区,对应的讼务律师称为Advocate(直譯「代言人」)。.

新!!: 3月5日和大律師 · 查看更多 »

大萧条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Charles Duhigg, "Depression, You Say? Check Those Safety Nets", New York Times, March 23, 2008 在二十一世纪,大萧条常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華爾街股災,并席卷了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 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 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得以复苏。 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市场派学者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错误管制将一个正常的衰退扩大为大萧条,而政府派的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预。.

新!!: 3月5日和大萧条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3月5日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3月5日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3月5日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孙敬修

孙敬修名德崇,字敬修,北京人,著名儿童教育家,他播讲的故事伴随三代人度过了童年时光,被人们称为故事爷爷。.

新!!: 3月5日和孙敬修 · 查看更多 »

安德鲁·约翰逊

安德魯·约翰逊(Andrew Johnson,),美國政治人物,第17任總統。.

新!!: 3月5日和安德鲁·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

#重定向 安提阿.

新!!: 3月5日和安条克 · 查看更多 »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新!!: 3月5日和宋美齡 · 查看更多 »

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一座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位於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處,主峰海拔3776--,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3公尺,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參考:(日本總務省消防廳雜學關鍵第14篇,富士山是日本第一的山);PDF檔。富士山顶於冬季积雪,直至次年6、7月才會融化,在管理上属于本州地區的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範圍內。富士山不但名列日本百名山,同時也是日本三名山之一,其名稱由來源自於竹取物語。聞名全球的富士山是日本重要的象征之一,被視為聖山,最高可遠眺哈里發塔和環球貿易廣場,其在古代文献中亦被称為不二、不盡或是富慈,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 在富士山山麓周围,分布着5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是日本著名的观光度假名胜地。富士山有4个主要的登山口,分别为富士宫口、须走口、御殿场口、富士吉田(河口湖)口等,其中前三个登山入口都在静冈县内。 富士山與樱花、新幹線並列为日本的國家象徵。由于富士山本身的魅力和在日本的地位,人们一直以来希望将其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日本政府在2012年重新提交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薦申請,成功於2013年6月22日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使富士山成為日本的第17個世界遺產(第13個世界文化遗产)。.

新!!: 3月5日和富士山 · 查看更多 »

富兰克林·罗斯福

#重定向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新!!: 3月5日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 查看更多 »

封从德

封从德(),中国四川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被北京市公安局通缉的21名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原就读于北京大学。1988年5月已与另一学生领袖柴玲結婚,八九学潮遭到镇压后二人共同前往法国避难;后柴玲又辗转到了美国,二人随即离婚,封从德则继续留在法国读完了博士学位。封从德现居美国旧金山。 封从德于1982年入读北京大学,1986年保送北京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今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研究计算机识别卫星图象专家系统,1988年获高级程序员证书,1989年5月获波士顿大学五年博士学位奖学金。六四事件期间当选北大筹委会常委、高自联主席,及任天安门广场绝食团和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封從德和其主持的廣播站,在1989年6月4日凌晨通過口頭表決的方式,成功地組織了天安門廣場學生最後的撤離,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六四事件后,封从德在国内逃亡的十个月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遂弃理从文,出国后转入法国高等研究應用學院宗教历史系,1995年获硕士文凭,1996年通过博士候选资格答辩。1997年在荷兰莱顿大学研究儒家学说,1999年回法国撰写博士论文研究道教和中医,200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以设计网络数据库为业。2013年為天安门民主大学复校筹备组成員之一。现主编《》网站,並主持天安门民主大学。 2003年,《TVBS周刊》第318期披露,王丹經常以男同志身分出入台灣及美國的同志酒吧或同志俱樂部尋歡作樂,在同性性行為中多扮女性身分。2003年12月7日,王丹在《自由時報》發文〈對於TVBS周刊抹黑報導的抗議與聲明〉,要求《TVBS周刊》向他道歉。2003年12月9日,《TVBS周刊》發表公開信回應,他們根據「絕對可靠的消息來源」,並得到多位社會知名人士的證實,而絕非僅僅根據網路消息或「一名流亡詩人」所提供的內情。對此,封從德寫了一首打油詩〈贈王丹〉,諷刺王丹「朝求台灣財,暮伴台男睡」。 2014年8月20日,封從德在《時報周刊》的專訪中說,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明裡暗裡結構性地推波助瀾,「推明星以燬民運」,二十幾年屢試不爽,民運組織幾無招架之力,王丹即是此類「明星領袖」之一;愛作秀的明星也愛篡改歷史,「六四屠城之前,群情激憤萬眾一心,就比誰都激進和高調;屠城之後,規避責任,就塗改得之前就比誰都溫和」,他的著作《六四日記》與本年7月他在《開放雜誌》發表的文章即有細述王丹如何在《王丹回憶錄》中纂亂史實,王有才、熊焱、劉剛等等許多當事人的回憶亦多有見證;若王丹真有高度的防共意識,王丹應該好好規勸其學生如陳為廷,別在不同場合都穿著共產黨領袖馬克思、列寧、切格瓦拉頭像的T恤,更不要一方面號稱防止未來的中共滲透、一方面卻現在就全文高歌中共黨歌《國際歌》。 封從德是堅定的“民國復興派”人士,2011年創設了。海內外中國大陸民主人士中,以辛灝年、封從德為代表的“民國派”認同三民主義,主張中國大陸重歸中華民國、重新施行《中華民國憲法》。民國派的司徒一認為,孫中山晚年著述所定格的三民主義是《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但不是羈絆,《中華民國憲法》在這一基礎上有創新和發展,孫中山身後各種流派的三民主義詮釋和發展(包括中國國民黨主流理論)都不能稱作《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

新!!: 3月5日和封从德 · 查看更多 »

尤代·乔普拉

尤代·乔普拉(英語:Uday Chopra,),亦被译作烏代·曹帕拉。他是一名印度演員。 他是著名的印度導演雅什·曹帕拉(Yash Chopra)的兒子,他的哥哥阿迪提亞·喬普拉也是一個出名的導演。.

新!!: 3月5日和尤代·乔普拉 · 查看更多 »

尤利安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Julianus,),英文作朱利安(Julian),君士坦丁王朝的羅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有時候他被稱為尤利安二世,以與193年在位的狄圖斯·尤利安努斯區分。 他在位期間,由於他對希臘哲學的熱愛,讓他贏得了哲學家尤利安( Julian the Philosopher)的稱號。尤利安出生就受洗,在嚴格基督教教育下長大,但後來卻轉向希臘羅馬的傳統多神信仰。他師承於新柏拉圖主義,崇信神秘儀典,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對將基督教信仰視為國教,因此被基督教會稱為背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他在位期間努力推動多項行政改革,是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

新!!: 3月5日和尤利安 · 查看更多 »

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或转轮手枪(Revolver),是一种属手枪类的小型枪械。其转轮一般有6个弹仓,也有少至4个,多达12个弹仓的设计。外擺式彈巢的转轮手槍為了配合多数人使用右手的习惯,多為向左90度转出弹巢以装填弹药,因此中文常称為左轮手枪,其实原名称為转轮手枪,与左右无任何关联。 左轮手枪的子弹安装在轉輪彈倉中,可以连续发射而不用在每次发射后重新装填弹药。 左轮手枪在19世纪出现,因其可靠和威力强大而风靡一时。后来装弹量更多、体积更小的半自动手枪逐渐取代了左轮手枪。但左轮手枪因为可靠、便于维护和便宜,目前在一些警用、运动射击和私人防卫的领域仍然有人使用。.

新!!: 3月5日和左轮手枪 · 查看更多 »

巫女

是日本神社中輔助神職的職務,且不受《》限制的女性专有工作职位。在某些場合下也會被稱為或。通常巫女身穿白色上衣及紅色緋袴,代表清新、神聖、無垢之傳統形象,但已不具古代靈媒的身份。.

新!!: 3月5日和巫女 · 查看更多 »

上海外灘

#重定向 外滩.

新!!: 3月5日和上海外灘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3月5日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中國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因上海最早的外侨俱乐部,上海总会曾于楼内而得名。上海总会大楼前后共有两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存在于1864年至1909年。目前现存的是第二代大楼,外观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并在细节处带有巴洛克式样。建筑内部有当时世界最长的酒吧吧台。两代大楼内曾先后举办过多场重要活动。太平洋战争时期,大楼一度转为日军征用。1949年以后,大楼曾先后为多家企事业单位使用。1971年,东风饭店在楼内开张,其二楼后成为肯德基快餐店在沪首家餐厅。2008年,希尔顿集团将其改为华尔道夫酒店。1989年,大楼成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新!!: 3月5日和上海总会大楼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3月5日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缩写NPT),或称《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缩写NNPT),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15年2月,共有190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该条约。而没有签署这项条约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南蘇丹和以色列,朝鲜已宣佈退出。.

新!!: 3月5日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简称国务院总理、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首长,是国家政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国务院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可以签署和公布国务院令,应当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負責。国务院总理每届任期为五年,1982年后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体制中,国务院总理属於行政级别最高的第一级,为国家级正职。历任国务院总理全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是除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外的唯一例子。 国务院总理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是从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的负责人。.

新!!: 3月5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查看更多 »

中島誠之助

中島誠之助(中島 誠之助,),東京都出生的日本古董商、古美術品鑑定家、綜藝節目藝人。中島早年原以經營為業,但近年已轉為專業的作家與演講者,並經常出席不同的綜藝節目。 中島原本在東京南青山地區經營古伊萬里瓷器專門店「唐草」(からくさ,目前已停業),當東京電視台(テレビ東京)的古董鑑定專門節目《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開運!なんでも鑑定団)開播時,獲邀擔任鑑定團的固定成員,專長為以古伊萬里瓷器(有田燒)為主的日本古陶瓷器之鑑定。中島在鑑定物件時常用的口頭禪「這是個好東西呢!」(いい仕事してますね)曾獲選1996年度的「」(ゆうもあ大賞)。另外,由於經常在電視媒體等場合宣揚伊萬里瓷器,也獲得伊萬里市方面邀請擔任「伊萬里文化大使第1號」。.

新!!: 3月5日和中島誠之助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3月5日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3月5日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3月5日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3月5日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華職棒

#重定向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新!!: 3月5日和中華職棒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3月5日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中華民國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副國家元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或者是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換言之,中華民國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沒有政治實權。相較之下,行政院院長較副總統擁有更大的政治權力,因此歷史上曾出現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院長的情況。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文就任為臨時大總統的同時,於1月3日選黎元洪擔任臨時副總統,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副總統。1916年大總統袁世凱逝世後黎繼任總統,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1917年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代理總統,之後北洋政府再也沒有選出副總統,直到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才恢復。.

新!!: 3月5日和中華民國副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越边境战争

#重定向 1979年中越战争.

新!!: 3月5日和中越边境战争 · 查看更多 »

布政司

布政司(Chief Secretary),舊稱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是英聯邦國家和大英帝國殖民地內不少政府的一個重要官職,位次於總督,例子有香港布政司和新加坡布政司等。 最早的輔政司是总督的主要辅佐,职能类似专制君主制国家的宰相。在实施责任政府后,多数輔政司转为政府部长或厅长之一(较常见的是大致掌管相当于内政大臣的责任),但同时仍旧负责总督与政府之间的协调,在一些地方继续掌管政府大印(即相当于掌玺大臣的职能)。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殖民地”概念逐渐淡出英联邦宪政结构,许多地方的“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殖民地司”或「殖民地大臣」)改名为“布政司”(Chief Secretary,“领班大臣”)。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輔政司于1959年改称“布政司”。 此后,随着众多前殖民地独立或废除君主制,“布政司”职位也纷纷被其他现代官职取代。另一個殖民地香港的布政司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改为“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 布政司的譯名,源於中國古代承宣布政使司之簡稱,明初設置,為掌理一省民政的機構,主官為布政使。.

新!!: 3月5日和布政司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3月5日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3月5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

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Ariane)是欧洲空间局自行研製作為歐洲聯盟各國或其他國家进行空间活动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此火箭名稱來自神話人物阿麗雅杜妮,法語中该词也描述某一種蜂鳥。阿丽亚娜火箭發射場地位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境內蓋亞那太空中心。在德法英三国协商后,1973年末法國提出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計畫。此计划是继欧罗巴运载火箭失败后西欧国家另一次独立开发运载火箭系统的尝试。阿丽亚娜火箭代号为L3S,为第三代替代运载火箭的法语缩写。欧空局任命阿斯特里姆公司负责阿丽亚娜火箭与其测试设施开发工作。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成立于1980年的商业子公司则负责阿丽亚娜火箭制造与运营。.

新!!: 3月5日和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德羅·伏打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打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義大利物理學家,在19世紀因發明電池而聞名,後來受封為伯爵。.

新!!: 3月5日和亞歷山德羅·伏打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英格兰)

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茹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

新!!: 3月5日和亨利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二月初三

二月初三,农历二月第三天。.

新!!: 3月5日和二月初三 · 查看更多 »

库鲁航天中心

#重定向 圭亞那太空中心.

新!!: 3月5日和库鲁航天中心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3月5日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3月5日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弹劾

彈劾指,按照一些國家的憲法的規定,立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行政機構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職能,彈劾是這樣的行動中的第一個階段。世界上很多擁有憲法的國家或地区可以進行彈劾,比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菲律賓、愛爾蘭、中華民國、大韓民國等地,主要應用於總統制或半總統制的國家。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這個詞也與現代法語中的動詞empêcher和現代英語中的impede類似,意為「阻止」。中世紀以來常認為該詞源於拉丁文中的impetere(攻擊),但這是錯誤的。Impeachment一詞在法律界更常用於場合,即對證人的誠實可信提出質疑。 彈劾通常很少見,彈劾實際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法中的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面臨著立法機構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對彈劾的的指控定罪。大多數國家的憲法要求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多數(一般是三分之二多数)才可定罪。此外,彈劾的操作很多時侯涉及政治鬥爭,如克林顿彈劾案。.

新!!: 3月5日和弹劾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3月5日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3月5日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3月5日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圭亚那

圭亞那合作共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通称圭亚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内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内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圭亞那(約佔圭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圭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係比較密切。.

新!!: 3月5日和圭亚那 · 查看更多 »

北条司

北条司(筆名,本名為北--司,),出生於日本福岡縣小倉市(现北九州市),是一位主要擅長現代寫實故事的日本漫畫家,最著名的代表作為《貓眼三姐妹》(Cat's Eye)與《城市獵人》(City Hunter)。.

新!!: 3月5日和北条司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唐玲

唐林(),本名謝玲玲,台灣女演員、主持人,早期當過有氧舞蹈教師,加入過駐唱樂團(MIX POWER樂團、 LEADER樂團 、SPEAK樂團),以巨乳寫真女郎出道,後來發展以配角演員和主持人、活動為主,近年以美容豐胸作家身分出書。初出道任模特兒1場5千元,主持節目1集3萬元,拍電視劇1集2萬5千元。後來改名「唐玲」再復出演藝圈,接下三立台灣台「愛台客」系列節目《萬事OK團》。 家中父親是軍人,奶奶是清朝時期的大家閨秀,還有一個只比她大十歲的繼母和一個年紀差距甚多的妹妹。.

新!!: 3月5日和唐玲 · 查看更多 »

唐赛儿民变

唐賽兒民变,又称唐赛儿起义,为明朝初期永乐十八年(1420年)发生于中国山东的一系列以白莲教为旗号的民变事件,民变领袖为唐賽兒。.

新!!: 3月5日和唐赛儿民变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3月5日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公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3月5日和公历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3月5日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3月5日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提安·富勒

克里斯提安‧富勒(Christian Führer;),是一位基督教新教牧師,在1989年東德萊比錫發起星期一示威,這個示威活動最後促使柏林圍牆倒塌和1990年兩德統一。.

新!!: 3月5日和克里斯提安·富勒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

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侯爵(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工作对天体力学和统计学有举足轻重的发展。.

新!!: 3月5日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他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对者,而他自己则一直坚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新!!: 3月5日和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知花梅莎

知花梅莎(知花メイサ),日本AV女優,於東京都出生,任職於標誌集團株式會社。.

新!!: 3月5日和知花梅莎 · 查看更多 »

空军

軍是涉及軍事航空之軍種,任務在於利用飛機與其他在空中飛行的武器系統進行武力投射,保護我方空域的充分使用,壓--作戰另外一方對於我方空域的干擾與使用他們自己的空域,支援其他軍種達到戰術與戰略目標的執行。 空軍是現代化三軍(陸軍、海軍及空軍)當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許多國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有獨立的空軍出現。 許多國家的編制上,空軍必須支援陸軍作戰的需求,包括對地面目標的攻擊,空運,空投以及其他相關的任務。即使這些國家的陸軍擁有自己的飛機,通常在任務或者是飛機的型態上與空軍是有所區別。有些國家的空軍同時也指揮彈道飛彈與防空飛彈兵力與系統。也有的國家在空軍的編制內有進行陸上作戰的特種部隊或者是空降部隊。.

新!!: 3月5日和空军 · 查看更多 »

空间探测器

探测器(space probe)也称深空探测器,是用于探测地球以外天体和星际空间的无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的基本构造多与人造地球卫星相近,但探测器通常用于执行某一特定探測或調查的任务,因而会携带相应的特殊设备。由于离地球较远通信不畅,空间探测器通常有较完备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以便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按實際情況來進行任務。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简称GPS)。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处理器分享,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新!!: 3月5日和空间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童軍節

童軍節(Scouts' Day)或女童軍節(Guides' Day)是每年針對童軍運動成員的特殊節日之總稱。部分節日具有宗教意涵,其他節日則僅僅作為慶祝童軍活動的日子。通常在童軍節當天,所有的童軍活動成員都會重溫童軍諾言。.

新!!: 3月5日和童軍節 · 查看更多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旨在奖励2005年最优秀电影的一场晚会,于太平洋时区2006年3月5日下午17点(北美东部时区晚上20点)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好莱坞的杜比剧院举行,共计颁发了24个类别的奥斯卡金像奖(也称学院奖)。颁奖典礼的举办时间比往年推迟了一星期,以免和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台竞争。晚会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在美国直播,由吉尔·凯茨担任制作人,路易斯·J·霍维茨执导。谈话节目主持乔恩·斯图尔特首度担任主持人。两星期前的2月18日,女演员瑞秋·麦克亚当斯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的比佛利希尔顿酒店主持颁发了奥斯卡科技成果奖。 《撞车》赢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3项大奖,其它获奖作品包括同样胜出3项的《断背山》、《金刚》和《艺伎回忆录》,以及获奖1项的《卡波特》、《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不朽的园丁》、《川流熙攘》(Hustle and Flow)、《帝企鹅日记》、《月亮和孩子》(The Moon and the Son: An Imagined Conversation)、《诺曼·科温的黄金时代》(A Note of Triumph: The Golden Age of Norman Corwin)、《六发子弹的手枪》(Six Shooter)、《辛瑞那》、《黑帮暴徒》、《与歌同行》和《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晚会的电视直播平均吸引了近4200万美国观众收看。.

新!!: 3月5日和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英缅战争

一次英緬戰爭(ပထမအင်္ဂလိပ်မြန်မာစစ်;1824年3月5日-1826年2月24日)是19世纪英国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三次英緬戰爭中的第一战。此战主要以争夺印度东北部的控制权开始,由緬甸主动开战,以英国的决定性胜利告终。英国全面控制了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察查县、、若开邦和丹那沙林;缅甸被迫支付100万英镑的赔偿,并签订通商条约。 此战是英属印度历史上最长、最昂贵的战争。共计有一万五千名来自欧洲和印度的士兵死亡,而缅甸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人数不详;共消耗了500万至1300万英镑(以2005年幣值计算,约合3.79亿至9.85亿英镑),,高额的费用导致1833年英属印度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于缅甸而言,这是其丧失独立性的开始。出于恐惧,缅甸第三帝国短期内不再对英属印度的东部边境造成威胁。缅甸将被压榨数年以偿还100万英镑的赔款(即500万美元)——即使在当时的欧洲,这也是相当大的数目。此后,英国对积弱的缅甸陆续发动了两次战争,于1885年吞并了缅甸全国。.

新!!: 3月5日和第一次英缅战争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3月5日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3月5日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罗马涅

#重定向 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

新!!: 3月5日和罗马涅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3月5日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3月5日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義土戰爭

義土戰爭,土耳其稱為的黎波里戰爭,是一場於1911年義大利王國與鄂圖曼帝國的戰爭。戰爭爆發於1911年9月,至翌年10月結束。統一後的義大利王國漸漸湧現殖民主義意識,於是義大利在1911年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剛好在1911年7月發生了摩洛哥危機,這恰巧為義大利的進攻提供了有利時機。1911年9月28日,義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為藉口,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進駐的黎波里,但卻遭拒絕,於是在次日向土宣戰,其後土耳其戰敗,雙方簽訂了洛桑条约。條約使得義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的領土,於是這塊自十六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的北非沿海地區自此落入義大利的手中。.

新!!: 3月5日和義土戰爭 · 查看更多 »

羅莎·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Róża Luksemburg;)是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社會主义哲學家及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出生於俄國佔領下的波蘭扎莫希奇的一个猶太人家庭,她原是波蘭立陶宛王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家。1898年移居德國柏林,並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是黨內的重要社会主义理論家。 1915年,当德国社会民主党宣布支持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戰时,她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合作成立馬克思主義革命團體“斯巴達克同盟”,與社民黨內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為代表的右傾勢力鬥爭。該組織于1918年12月30日重组為德國共產黨。1918年11月,在德国革命期间,她创办了《》(Die Rote Fahne),作为左翼的中央机构。1915年-1918年被多次關押。 羅莎·盧森堡起草了德國共產黨黨綱。她认为1919年1月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是一个错误,但起义开始后她还是加以支持。当起义被自由军团(魏玛政权的右翼敢死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组成)镇压时,盧森堡、李卜克內西與其他數百位支持者被逮捕,遭到嚴刑拷打並被殺害。目前德国左翼党的基金会以她的名字命名。 由於羅莎·盧森堡同時批判列宁主义者及較溫和的社會主義者,因此在左翼政治界及學術界中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羅莎·盧森堡。不過大部分马列主义者仍將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視為他們的烈士。根據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的資料,對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的紀念仍然是德國左翼每年要做的重要一件事。 她独到的政治思想被后人称之为卢森堡主义。.

新!!: 3月5日和羅莎·盧森堡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3月5日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皇帝

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頭銜,是身兼國家元首和-zh:政府首腦;zh-hans:政府首脑;zh-hk:政府首腦;zh-sg:政府首脑;zh-tw:行政首長;-的最高領導人。在歐洲歷史中,皇帝(Imperator;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譯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Imperium(意為權威、權力、統治)。 羅馬帝政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之後,由於羅馬內戰將本來由羅馬元老院實行的權利集於屋大維一身,而由屋大維創立的政府體制。作為共和國獨裁官、大征服者凱撒的養子,屋大維以凱撒之名行世,而後又令名存實亡的元老院封他為「奧古斯都」,意為聖上、至尊、神聖。屋大維死後,被羅馬帝國神格化而列入神的行列。凱撒(他借用的名字)和奧古斯都(他的稱號)兩者,遂成為未來400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此外君主的稱號还有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中文又譯為“元首”、“第一公民”),直到三世紀末,皇帝戴克里先才拋棄「第一公民」的稱號,史學家通常將從屋大維至戴克里先的羅馬帝國政體稱為元首制的封号。.

新!!: 3月5日和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烏戈·查維茲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 ,前任委內瑞拉總統,左翼政治人物,任內以強烈的反美主義及推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聞名於世;但因為他四次皆是以民主選舉當選,其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壓制反對派、通過修憲公投擴大總統權力等,使他成為近当代全世界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2013年3月5日下午,委内瑞拉副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在军医院宣佈,查韦斯于当地时间16時25分去世,终年58岁。.

新!!: 3月5日和烏戈·查維茲 · 查看更多 »

电视

电视(Television,簡稱TV)这个词语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如:连续动态的影像和聲音转换为电子訊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电子訊号,后再将电子訊號还原为影像和聲音的技术,即电视;指接收这种电子訊號的设备,即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訊號为连续动态的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电视机;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特指人群之间、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訊息交流、訊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訊號的传输、电视訊號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到見今仍十分普遍。.

新!!: 3月5日和电视 · 查看更多 »

电池

电池,一般狹義上的定義是將本身儲存的化學能轉成電能的裝置,廣義的定義為將預先儲存起的能量轉化為可供外用電能的裝置。因此,像太陽能電池只有轉化而無儲存功能的裝置不算是電池。其他名稱有電瓶、電芯,而中文池及瓶也有儲存作用之意。 英文中,單一個電池結構叫做「Cell」(單電池),內部有多個Cell並連或串連的結構叫做「Battery Cell」(電池組)。市售一般乾電池其實構造上是「Cell」但英文上習慣稱「Battery」,汽車用鉛酸電池與方形9V電池則是真正的「Battery」。.

新!!: 3月5日和电池 · 查看更多 »

牧师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神职人员。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天主教會也有類似的職位,但「牧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新!!: 3月5日和牧师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新!!: 3月5日和物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特別行動組

特別行動組可以指向:.

新!!: 3月5日和特別行動組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3月5日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韓國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3月5日和韓國 · 查看更多 »

韋禮安

韋禮安(William Wei,),知名華語流行音樂創作歌手,台灣台中市人,畢業於國立大里高中(現為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取得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

新!!: 3月5日和韋禮安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3月5日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3月5日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遇罗克

遇罗克(),男,中国北京人。生前是北京人民机器厂学徒工,做过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曾写《出身论》等一系列围绕「出身」问题的文章。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六期《中学文革报》的头版文章及其他文章,最著名的是第一期的《出身论》,全国反响巨大。遇羅克于1968年1月5日被捕,1970年3月5日和另19名政治死刑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被处决。.

新!!: 3月5日和遇罗克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新!!: 3月5日和萨珊王朝 · 查看更多 »

青州市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 2008年,青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县级市所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新!!: 3月5日和青州市 · 查看更多 »

静安寺

静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颇具影响的名刹之一。.

新!!: 3月5日和静安寺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3月5日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3月5日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裴文中

裴文中(),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之一。.

新!!: 3月5日和裴文中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新!!: 3月5日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3月5日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許長國

許長國,香港著名保齡球手,先後在亞運會、亞洲職業巡迴賽、世界大師賽及世界保齡球優秀賽等擊敗世界主要對手,奪取金牌,曾在世界男子保齡球手中排名第一。2003年,他因出現腦腫瘤猝死,得年41歲。.

新!!: 3月5日和許長國 · 查看更多 »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r;,),是一位蘇联作曲家。他曾被授予“斯大林奖”,死后被追授“列宁奖”。.

新!!: 3月5日和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 查看更多 »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Serviços de Polícia Unitários,缩写为SP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司轄下的部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1年正式在治安警察局及司法警察局之上建立「總局」級別的警察總局,並規定警察總局局長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须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之一,以回應《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所訂只有一位作為主要官員的警察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要求。現任局長是馬耀權警務總監。.

新!!: 3月5日和警察總局 · 查看更多 »

贡榜王朝

贡榜王朝(ကုန်းဘောင်ခေတ်,英語:Konbaung Dynasty)為緬甸最後的王朝,為雍笈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存在於1752年到1885年,期間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擴張疆土,於1758年在右擊敗暹羅大城王朝及中南半島各國,曾雄霸東南亞,並多次和清朝发生战争。19世紀中期,南緬甸受到大英帝国入侵,該王朝前後與英爆發三次英緬戰爭,終於在1885年遭受英國全面佔領,貢榜王朝亦覆滅。其領土則被併入英屬印度。.

新!!: 3月5日和贡榜王朝 · 查看更多 »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新!!: 3月5日和贖罪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3月5日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超級人瑞

超級人瑞是指年紀達到110歲或以上的人瑞。依據歐洲的統計數據,僅有1%的百歲人瑞能存活至110歲。而且,僅有0.2%的超級人瑞能存活至115歲。迄今只有19位無爭議的人類案例年齡活到116歲或更年長。目前,已知史上最年長者是雅娜·卡爾芒,死於1997年8月4日,享嵩壽122歲164天。.

新!!: 3月5日和超級人瑞 · 查看更多 »

黃馨 (歌手)

黃馨(Shin Wong,),出生于台灣台北市,新西蘭長大,美術系學士。 前藝名為Judi,於2003年加入樂壇。黃馨初出道時任用王菲的監製梁榮駿(Alvin Leong),因此有樂迷指她擁有王菲的唱腔,黃馨亦以此最為人熟識。唱腔獨特,藝術家脾氣,身型瘦弱,感覺另類的黃馨深受時尚品牌的寵愛。近年成為當代藝術畫廊「MADHOUSE」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慣於低調的黃馨終於2009年再次以獨立音樂人身分發表派台歌《狗仔隊》為被虐流浪狗推出一張慈善專輯《犬之歌》。2010年黃馨以自己血肉之軀,輿著名攝影師夏永康(Wing Shya)和潮人林海峰,透過相片和歌詞呼籲愛護動物行動並和三位當代藝術圈的大師,王慶松,DAN PAK,YOUNG KIM 舉辦了攝影展 《WOOF!》。分別與陳小春及恭碩良傳出過緋聞。現時丈夫為知名音樂製作人Alex Fung 馮翰銘。.

新!!: 3月5日和黃馨 (歌手)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3月5日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3月5日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闰年

閏年是比普通年分多出一段時間的年分,在各種曆法中都有出現,目的是為了彌補人為規定的紀年與地球公轉產生的差異。.

新!!: 3月5日和闰年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3月5日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铁幕

铁幕(英语:Iron Curtain)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铁幕以東的东欧属于苏联(共產主义)的势力范围,包括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東德、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後與蘇聯鬧翻)及南斯拉夫(不與蘇聯同盟)和部份奧地利領土,這些國家為了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抗,則組成華沙公約組織。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資本主义)的势力范围,包括英國、法國、西德、義大利、冰島、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丹麥、比利時、荷蘭、愛爾蘭(中立國)、瑞典(中立國)、芬蘭(中立國但在立場上暗自傾向蘇聯)、瑞士(中立國)、奧地利(中立國)、希臘(南歐)和土耳其(南歐及小亞細亞)及其他位於西歐的微型國家(梵蒂冈)等國,這些國家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新!!: 3月5日和铁幕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3月5日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3月5日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金藝琳 (1999年出生)

#重定向 Yeri.

新!!: 3月5日和金藝琳 (1999年出生) · 查看更多 »

苏伊士运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苏伊士地峡,頭尾則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这条运河連結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隻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從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透過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运河当前由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拥有和管理。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据国际协定,“运河在战时也可像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被任何商用或军用船只使用而无需悬挂区别旗帜。”.

新!!: 3月5日和苏伊士运河 · 查看更多 »

苏共中央总书记

#重定向 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新!!: 3月5日和苏共中央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3月5日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3月5日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國海外航空911號班機空難

英國海外航空公司911號航班(BOAC Flight 911,Speedbird 911)在當時是該公司的一個西向環球航線的飛行班次。 1966年3月5日,一架該公司的波音707-436由當時45歲,出身自多實郡的機長伯纳德·多布森駕駛,他自1960年11月起開始駕駛波音707,為該機種的資深機長。 這架註冊編號為G-APFE的波音707-436當時自日本羽田機場起飛準備繼續其飛往香港的航段,在起飛之後沒多久因為捲入亂流機身強度無法負荷而導致機身解體並墜毀於富士山麓,全機113名乘客以及11名機員全數在這場空難中喪生;在113名乘客之中包括了一個來自美國,人數有75人的公司旅遊團,75人之中包括了26對夫妻,他們的喪生留下了63位孤兒。 這場空難事件是當時在一個月內發生在日本東京的一連串空難事件中的第三起。在2月4日,一架全日空的波音727國內線班機在降落時墜毀於東京灣造成133人死亡;而就在911航班空難發生的24小時之前,一架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的DC-8客機在降落於羽田機場之前墜毀在跑道上,造成了全機72人中64人死亡。.

新!!: 3月5日和英國海外航空91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3月5日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3月5日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3月5日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興,是一位生於中國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今望城区雷锋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士及共产主义战士。他於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復於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一直被中國共產黨塑造成黨員革命象徵與模范,幾十年來不斷在媒體上宣傳「學雷鋒活動」,將雷锋作為在中國大陸人民學習的榜樣;包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等宣傳歌曲,政治思想上緊跟隨中國共產黨,工作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勤儉節約,发扬了社会主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更被称為「雷鋒精神」。雷鋒在中國大陸的語言中幾乎已經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詞。.

新!!: 3月5日和雷锋 · 查看更多 »

週一示威

週一示威(Montagsdemonstrationen)是反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一連串和平反政府遊行,於1989年至1990年間每週一傍晚舉行。 示威首先於萊比錫開始,然後德累斯頓、哈雷、卡爾·馬克思城、馬德堡、普勞恩、阿恩施塔特、羅斯托克、波茨坦和施威林等地人民加入。.

新!!: 3月5日和週一示威 · 查看更多 »

陳君宜 (香港模特兒)

陳君宜(Qinnie Chen,),生於香港,香港模特兒及商界人士,時裝店Ballet和Zeuz時裝網站創辦人暨Zeuz行政總裁。 2010年2月,陳君宜與玩具反斗城東主鄭躬明結婚。2015年2月23日,陳君宜在養和醫院剖腹產下兒子鄭嵐升(Ayden)。.

新!!: 3月5日和陳君宜 (香港模特兒)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3月5日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MJ (ASTRO)

金明俊(김명준;Kim Myoung Joon;), 是一名韓國男歌手及演員,為韓國男子團體ASTRO成員之一,所屬經紀公司為Fantagio。2015年8月18日,ASTRO与師姐金赛綸合作主演的MBC網络剧《To Be Continued》中首次亮相做為出道的開端, 2016年2月23日,隨组合發行首張迷你專輯《Spring Up》,正式宣告出道,並舉行ASTRO首场Showcase。.

新!!: 3月5日和MJ (ASTRO) · 查看更多 »

Red Velvet

Red Velvet(;)是由韓國SM娛樂旗下于2014年所推出的女子組合,同時,Red Velvet為第一個SM娛樂所推出SM ROOKIES計劃的女子團體。 該團體起初由Irene、Seulgi、Wendy、Joy四名成員組成。2014年8月1日,在KBS2《音樂銀行》以數位單曲《Happiness》一曲正式出道。2015年3月,加入新成員Yeri,成為五人形式的女子組合,並發行首張迷你專輯《Ice Cream Cake》。同年3月27號在KBS《音樂銀行》拿下首次音樂節目冠軍,距離出道時間至首次音樂節目冠軍只有238天(成員Yeri僅出道11天)。 Red Velvet 的問候口號為:「Happiness!大家好,我們是Red Velvet。」(헤피니스!안녕하세요 레드벨벳 입.),並在說Happiness時兩手食指在嘴前畫出笑容。口號來自出道單曲 Happiness.

新!!: 3月5日和Red Velvet · 查看更多 »

投手

投手(Pitcher,通常簡寫成P)是棒球或壘球比賽中,防守方負責投球供進攻方打擊手打擊的球員,通常被視為主宰比賽勝負的靈魂人物。只要不違反規則,投手可採用任何一種姿勢來作投球。在紀錄逐局比賽過程時,通常以數字「1」來代表投手的守備位置。.

新!!: 3月5日和投手 · 查看更多 »

松山研一

松山研一,日本男演員,出生於青森縣陸奧市。身高180公分,血型為B型。所屬經紀公司為Horipro。因演出《NANA》、《重金搖滾雙面人》以及飾演《死亡筆記本》電影版中的角色「L」而為人熟悉。.

新!!: 3月5日和松山研一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新!!: 3月5日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楊玉梅 (香港演員)

#重定向 楊玉梅 (演員).

新!!: 3月5日和楊玉梅 (香港演員)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3月5日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3月5日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3月5日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新!!: 3月5日和水 · 查看更多 »

江青

江青(),中国现代政治人物、演员、文艺理论家、摄影家、共产主义者。本名李進孩、李雲鶴,生于山东诸城,是毛泽东的第四任妻子(毛为其第三任丈夫),“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四人幫”之首。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年輕時從事戏剧和电影表演;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延安,後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結婚(结婚时毛泽东尚未与妻子贺子珍办理离婚手续)。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毛泽东的默许下開始活躍於中國政治舞臺,与姚文元、王洪文、张春桥并称“四人帮”。1976年在毛澤東病逝後被中央政治局抓扣审查,1977年7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被公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自殺身亡。 其藝名江青并非毛澤東取自唐代著名詩人錢起《湘靈鼓瑟》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而是早在奔赴延安之初已经起好。在此之前江青的艺名为“藍蘋”,改名“青”意味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新!!: 3月5日和江青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大屠杀

國王街事件(英文:Incident on King Street)是1770年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國王街(King Street)的一个事件。美國則習慣稱之為波士頓大屠殺(英文:Boston Massacre)。事件由一名暴徒引起,英軍士兵隨之與民眾發生衝突,最終有五名民眾死亡。.

新!!: 3月5日和波士顿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3月5日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3月5日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泰萊·瑪麗·希爾

泰萊·瑪麗·希爾(Taylor Marie Hill,),是一位美國知名女性模特兒。希爾是美國最大的連鎖女性成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代言的模特兒之一,目前是「維多利亞的秘密天使」(Victoria's Secret Angels)中的一員。.

新!!: 3月5日和泰萊·瑪麗·希爾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3月5日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洪子涵

安唯綾()為臺灣歌手、演員,本名洪子涵,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時主修聲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2008年參加中視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踢館賽PK對戰徐佳瑩一舉成名而出道,曾參與《王子看見二公主》、《結婚好嗎?》、《威廉王子》以及《勞動之王》等偶像劇演出。 2017年以客家電視台《明天一起去樂園》偶像劇首度入圍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提名。.

新!!: 3月5日和洪子涵 · 查看更多 »

渡瀨悠宇

渡瀨悠宇()是大阪府岸和田市南海電鐵沿線出身的女性漫畫家。血型B型。 出道作是1989年在少女COMIC(小學館)發表的『睡衣入夢大法』。後來榮獲第43回(平成9年度)小學館漫畫賞(『梦幻妖子』)。 此外,以身為創價學會的會員而有名,也在該會的出版物上出現過。.

新!!: 3月5日和渡瀨悠宇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3月5日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3月5日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湖南省农民运动进行分析的重要著作,首次发表于1927年3月的《战士》周刊第三十期 (见右下图)。.

新!!: 3月5日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查看更多 »

漫画家

漫画家指创作漫画的人,漫畫有不同的類型,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連環漫畫等等。連載強度較低的,可能只由一個漫畫家做完整個創作。連載強度較大的漫畫,往往會由一個工作室團隊來製作,像美國的漫威各英雄角色都有對應的團隊,日本的漫畫也都有工作室,香港的黃玉郎與所轄主筆也是如此。一般來講,漫畫原作與主要畫家都可以稱為漫畫家。其它參與作畫但沒參與創作的,通常只能稱為漫畫助手。.

新!!: 3月5日和漫画家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新!!: 3月5日和演員 · 查看更多 »

潘威倫

潘威倫(),外號嘟嘟,為台灣的棒球運動員之一,日本別府大學、輔仁大學肄業,於2003年季初選秀會為統一獅選進,為當次選秀狀元。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守備位置為投手,為中華職棒第一位達成「連五年勝投兩位數」的本土投手,2010年潘威倫連續八年拿下兩位數勝投,是聯盟史上第一人。2013年7月20日拿下職棒生涯第109場勝投,為目前中華職棒史上最多勝投的投手。至2016年底為止生涯129勝,是台灣職棒史上為單一球隊貢獻最多勝投者,其勝投數亦僅次於陳義信的141勝(兩聯盟合計)。 曾於2007年3月31日至2008年6月18日締造跨季21連勝,是中華職棒史上的最高連勝紀錄。也於2016年9月3日持續締造連續局數無四死球本土紀錄。.

新!!: 3月5日和潘威倫 · 查看更多 »

澳門立法會

#重定向 澳门立法会.

新!!: 3月5日和澳門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3月5日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全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大韓民國方面稱韓--國休戰協定,是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同联合国军签订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联合国军代表中将(又译威廉·凯·海立胜)、朝鲜人民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南日大将在朝鲜半岛板门店签署了这一协定,同日下午,协定送至汶山里附近的联合国军基地,由马克·克拉克上将签署;随后送呈朝鲜人民军元帅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得以正式生效。, New York Times, July 27, 1953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最终执行了协定。 该协定的序言中称,此协定是“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半岛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与一切武装行动完全停止的停战,以待最后和平解决的达成”这一目的而签订的。, FindLaw, July 27, 1953 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於声明中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2018年4月27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共同簽署《板門店宣言》,擬年內连同美国与北韓簽订和议,長達68年的韓戰最終或正式結束。.

新!!: 3月5日和朝鲜停战协定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四

木卫十四又稱為「忒拜」(S/1979 J 2,Theb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3月5日和木卫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星

|G1.

新!!: 3月5日和木星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在中國又簡稱電車,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列車車廂分别有單節和多節编组的設計,但是总长度一般不大于100米,以避免造成路口交通不畅。 註:由於電車亦有可能解释为各種用電力發動的車輛,為避免混淆,以下將統一使用全称「有軌電車」。.

新!!: 3月5日和有軌電車 · 查看更多 »

成田美名子

成田美名子(),日本漫畫家,出生於青森縣青森市。血型AB型。 為70年代後期崛起的少女漫畫家,作品多由白泉社所出版,代表作品《雙星奇緣》(原名《CIPHER》),於1988年改編成動畫《CIPHER THE VIDEO》。續集作品為『亞歷山大』。 成田美名子的作品骨幹並非如一般的少女漫畫以愛情為主線,反以少年漫畫中常見的兄弟、朋友情作重點。至中期以前的作品以輕俏活潑為主,並大多會淺淺地探討一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與情結。正因為所探討的均是你我身邊可加印證的生活事記,因此掀起的共鳴度非比尋常。.

新!!: 3月5日和成田美名子 · 查看更多 »

戴斯德

戴斯德,CMG,MC(Edmund Brinsley Teesdale,),英國殖民地官員,1963年至1965年在出任香港輔政司兼行政及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戴斯德在1938年加入香港政府,1941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分別於特別行動部隊(SOE)、英屬印度陸軍、136部隊和英軍服務團服役,因表現傑出在1945年獲授軍功十字勳章。1945年香港重光後,他返回香港任職於臨時軍政府,至1946年5月恢復文官管治後,他歷任新界民政署長、市政局主席兼市政事務署長和屋宇建設委員會主席、以及副輔政司等職。 在輔政司任內,他應對香港1963年至1964年的嚴重旱災,以及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條例》的立法工作。戴斯德在1965年退休後返回英國,晚年曾任英國製藥工業協會總幹事,另外又憑藉研究16世紀根德郡和薩西克斯郡的軍械史,在1987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新!!: 3月5日和戴斯德 · 查看更多 »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稱俘虜,與人質的性質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簽訂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又稱《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時軍方希望從戰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戰況,或敵營的下落,因此對戰俘施以重刑,甚至為減少糧食的消耗,而殺害戰俘,也常有因為人力不足,待與較好的軍醫戰俘可能被派往醫院長時間勞動,身強體壯的則被派往礦場、農田當作苦力的情況;通常只有战场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

新!!: 3月5日和战俘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新!!: 3月5日和海湾战争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3月5日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3月5日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施幸余

施幸余(SZE Hang Yu, Rosanna,),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外號「大猩猩」、「施魚」,多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主要為個人自由泳、蝶泳和接力賽紀錄),曾經三度代表中國香港參加奧運會(2004年、2012年及2016年),並先後在亞運會、東亞運及亞室運等大型綜合運動會贏得多面獎牌,是香港游泳代表隊的中堅分子。她亦曾多次當選香港游泳教練會最佳女泳員及2005年度「香港傑出運動員」。.

新!!: 3月5日和施幸余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3月5日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3月5日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新!!: 3月5日和旧金山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1号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重825.5kg,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18年仍然正常运作。它是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受惠于几次的引力加速,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比现有任何一个飞行器都要快些,这使得较它早两星期发射的姊妹船旅行者2号永远都不会超越它。它的主要任务在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之后,结束于1980年11月20日。它也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穿越太阳圈并进入星际介质的宇宙飞船。截至2018年1月2日止,旅行者1号正处于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旅行者1号目前在沿飞行,并已经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这意味着他的轨道再也不能引导太空船飞返太阳系,与没法联络的先驱者10号及已停止操作的先驱者11号一样,成为了一艘星际太空船。 旅行者1号原先的主要目标,是探测木星与土星及其卫星与环。现在任务已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都是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这些发电机目前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寿命,一般认为它们在大约2020年之前,仍然可提供足够的电力令太空船能够继续与地球联系。钚核电池能够保证旅行者号上搭载的科学仪器继续工作至2025年。2036年,讯号传输的电力将消耗殆尽。一旦电池耗尽,“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不会再向地球发回数据。.

新!!: 3月5日和旅行者1号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3月5日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撒丁王国

#重定向 薩丁尼亞王國.

新!!: 3月5日和撒丁王国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3月5日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新!!: 3月5日和意大利統一 · 查看更多 »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新!!: 3月5日和教育家 · 查看更多 »

托斯卡纳大公国

托斯卡納大公國(意大利語:Granducato di Toscana;拉丁語:Magnus Ducatus Tusciae)為一個在1569年至1859年間,存在於意大利中部的國家。為第一個廢除死刑的主權國家。 此大公國取代之前的佛羅倫斯公國,並一直維持在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一帶的統治。而在其北方,同屬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一部分土地,則另外建立了馬薩與卡拉拉公國,以及盧卡共和國(Repubblica di Lucca)與後來建立的盧卡公國。1860年,托斯卡納大公國被由薩丁尼亞主導的意大利王國所合併。.

新!!: 3月5日和托斯卡纳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3月5日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113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133年 · 查看更多 »

1189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189年 · 查看更多 »

1202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202年 · 查看更多 »

127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275年 · 查看更多 »

132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324年 · 查看更多 »

1371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371年 · 查看更多 »

142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420年 · 查看更多 »

174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745年 · 查看更多 »

177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770年 · 查看更多 »

181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15年 · 查看更多 »

182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24年 · 查看更多 »

1827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27年 · 查看更多 »

183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36年 · 查看更多 »

186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60年 · 查看更多 »

186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68年 · 查看更多 »

1871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71年 · 查看更多 »

1897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97年 · 查看更多 »

189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898年 · 查看更多 »

190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04年 · 查看更多 »

190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05年 · 查看更多 »

190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08年 · 查看更多 »

1912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12年 · 查看更多 »

1914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14年 · 查看更多 »

191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15年 · 查看更多 »

1918年

1918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從星期二開始。.

新!!: 3月5日和1918年 · 查看更多 »

1919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19年 · 查看更多 »

1922年

* 这一年的夏天,加拿大科学家班廷和他的助手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的時候,他們製成了一種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藥物-人造胰島素。.

新!!: 3月5日和1922年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3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33年 · 查看更多 »

193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36年 · 查看更多 »

193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38年 · 查看更多 »

1940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40年 · 查看更多 »

194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43年 · 查看更多 »

194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46年 · 查看更多 »

1952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52年 · 查看更多 »

195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53年 · 查看更多 »

195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54年 · 查看更多 »

1955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55年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59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59年 · 查看更多 »

196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60年 · 查看更多 »

1962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62年 · 查看更多 »

196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65年 · 查看更多 »

1966年

请参看:.

新!!: 3月5日和1966年 · 查看更多 »

197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0年 · 查看更多 »

197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3年 · 查看更多 »

197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4年 · 查看更多 »

1975年

197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1975 European Cup Final),于1975年5月28日在法国巴黎王子公园球场举行。对阵双方为德国的拜仁慕尼黑和英格兰的利兹联。拜仁慕尼黑凭借弗朗茨·罗特和盖德·穆勒在下半场的两粒进球,以2比0战胜利兹联,取得欧洲冠军杯两连冠。.

新!!: 3月5日和1975年 · 查看更多 »

197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6年 · 查看更多 »

197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8年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0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0年 · 查看更多 »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新!!: 3月5日和1982年 · 查看更多 »

198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4年 · 查看更多 »

198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5年 · 查看更多 »

1987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7年 · 查看更多 »

198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8年 · 查看更多 »

1989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89年 · 查看更多 »

1989年拉萨骚乱

1989年拉萨骚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称之为拉萨严重骚乱事件,從藏人角度看為拉萨起義),是指1987年9月至1989年3月間,西藏地區發生一連串示威抗議,導致198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西藏宣布戒嚴與武力鎮壓的事件。在1989年3月,拉萨等地部分藏人公开示威抗議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89年3月7日在拉萨宣布戒严、出动武装警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以武力镇压的事件。當時擔任中共西藏黨委書記的是胡錦濤。这次事件中死伤人数,官方宣称11人死亡,紐約時報引用當時在拉薩的《北京青年報》記者所看到的公安局報告,拉薩居民有387人死亡,721人受傷,2100人被拘留;僧人有82人死亡,37人受傷,650人被拘留。有24个政府机关、企业和学校以及900多家国营、个体商店被袭击;暴徒捣毁汽车20多辆,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拉萨骚乱也被视为是西藏独立运动的一部分。 1987年拉薩發生流血衝突,美國國會於1987年6月18日通過西藏人權受到中共迫害的決議案,認為中共以軍事手段統治西藏侵害人權,監禁西藏人民的黑牢缺乏食物,導致許多人活活餓死。促使聯合國於1987年6月通過「反虐待或其他殘忍、不人道或可恥的刑罰或處置公約」。西藏血腥事件引起歐洲議會的注意,通過「即刻要求中國政府尊重藏人宗教自由與文化自治之權」,並認同達賴喇嘛所提的「五點和平計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9月21日,達賴喇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重申五點和平計劃。9月24日,中國政府籌劃了一場公審,一萬五千名藏人被召集到拉薩市的「西藏體育館」,當天有二名被判死刑,其中一位格桑扎西被當眾就地處決,另外一位索南堅贊在兩天後被槍決,還有八名被判監禁。达赖喇嘛當天召开记者招待会在美国声称:西藏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9月27日,拉萨市21名喇嘛和其他5人举着雪山狮子旗,喊着西藏独立口号,在拉萨市区八角街、人民路一带游行,在大昭寺广场发表演讲。冲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打伤一些维持秩序的公安人员。公安部门将他们收容审查,不到一小时,事件平息。 10月1日(中國國慶日),四十餘名喇嘛每人手持一面小型的「雪山獅子旗」,繞著大昭寺高喊:「西藏是個自由獨立的國家!」中國警察將大部分示威游行的人拖入附近的警察局。警察用衝鋒槍向群眾掃射,藏人从“玛尼堆”(即转经堆)上攫取石头,袭击警察、派出所,砸破派出所门窗,殴打警察,抢走被逮捕者并纵火焚烧派出所,打砸学校,打砸烧毁汽车、摩托车43辆,其中烧毁11辆。抢走警察一支冲锋枪和一些子弹、新华社记者相机。砸、抢照相机7部,录相机3部,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公安干警和武警有325人受伤,其中重伤19人。记者7人受伤,其中重伤4人。闹事者和围观者有20人受伤,6人死亡。下午2时许,干警用消防水枪驱散了抗议者。3时左右,事态平息。 1988年3月,又發生动乱。示威民众冲击佛协传召办公室,攻击自治区领导干部,打死藏族武警班长,打伤武警和其他工作人员399人,洗劫北京路上的饭馆和商店,迫使藏传佛教宗教法会拉萨传召无法进行。1988年6月15日,達賴喇嘛獲邀至歐洲議會發表斯特拉斯堡建議(Discours Strasbourg)。1989年3月5日,西藏再次發生暴動,雙方衝突過程極為血腥,總理李鵬發布西藏戒嚴。中國與歐洲建交後,由於歐洲議會打算以民意機構發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因此在1989年3月16日的歐洲議會會期中,通過「強烈譴責北京在西藏首府暴力鎮壓行動,尤其是使用武器,並要求解除戒嚴」。1989年6月再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歐洲議會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表達:「尊重人權為維繫雙邊貿易之先決條件」。1990年5月1日,北京當局解除拉薩戒嚴。.

新!!: 3月5日和1989年拉萨骚乱 · 查看更多 »

1990年

21次全美人口普查于1990年由人口调查局进行,并于1990年4月1日结束。.

新!!: 3月5日和1990年 · 查看更多 »

1991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1年 · 查看更多 »

1992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2年 · 查看更多 »

199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4年 · 查看更多 »

199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6年 · 查看更多 »

1997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7年 · 查看更多 »

1998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8年 · 查看更多 »

1999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1999年 · 查看更多 »

2000年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

新!!: 3月5日和2000年 · 查看更多 »

2001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01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03年 · 查看更多 »

2006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06年 · 查看更多 »

201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13年 · 查看更多 »

2014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14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月18日

2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6天(闰年则还有317天)。中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诞辰纪念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纪念日。.

新!!: 3月5日和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363年

没有描述。

新!!: 3月5日和363年 · 查看更多 »

3月11日

3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0天(闰年第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5天。.

新!!: 3月5日和3月11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03月05日三月五日參月伍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