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之间的区别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vs.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為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的選舉,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由1,194名委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6年12月9日宣布不參加本次選舉,成為首位不尋求連任的行政長官(又稱作特首),此前的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都成功連任。 2017年3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林鄭月娥以777票成功當選為行政長官,擊敗365票的曾俊華以及21票的胡國興。她是五屆特首選舉以來首位當選時民望淨值為負的特首。.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是指第四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領導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又稱梁振英政府。 梁振英於2012年7月1日就任,開始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

之间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相似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有(在联盟百科)39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建制派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民黨 (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袁國強香港香港商業電台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立法會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黃之鋒葉劉淑儀自由黨 (香港)雨傘革命林鄭月娥梁國雄梁振英民主黨 (香港)泛民主派港獨港澳個人遊明報新民黨 (香港)...曾俊華曾蔭權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扩展索引 (9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简称国务院总理、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首长,是国家政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国务院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可以签署和公布国务院令,应当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負責。国务院总理每届任期为五年,1982年后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体制中,国务院总理属於行政级别最高的第一级,为国家级正职。历任国务院总理全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是除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外的唯一例子。 国务院总理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是从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的负责人。.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建制派 · 建制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簡稱“国教科”,現時為非强制性开展的小學一年級至中學六年級的新独立学科。 香港政府聲稱透过持续学习,使学生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快速的发展引以自豪感及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并以价值观和态度为导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德和「国民素质」,从而丰富生命内涵,确立个人于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范畴的身份认同。 2012年9月8日前,教育局曾经计划将此學科列为必修科於2012年9月新学年开展课程,称为三年开展期,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學校可以決定於同年、下年(2013年)或者後年(2014年)推行,此举被反对人士指责为「先推行后检讨」。同年9月8日,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三年开展期的規定,改變為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国民教育科及其教學方式,而开展科目的53万元津贴维持不变。 此學科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支持的親建制派称此举为「国际惯例」,香港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加强对中国的认识;而反对的泛民主派则指《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批評《课程指引》内容偏颇、注重「情感」觸動、剝奪學校自主強制推行,為「洗脑」教育;因而發起了多次的活動,例如街站、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对于教材及课程开展,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經重申:教材由学校订制,无强制官方教材。梁指香港市民有点担心的是当代国情课程,大概占整个课程的1/20,香港现有的小学课程也包括世界、香港社会,如果略掉国家部分似乎會造成斷裂。教育局於2012年9月10日抽起当代国情部分,并称会尽速检讨论课程指引中引起争议的「情感层面」评估等。2012年10月8日,政府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公民黨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是於2015年10月至12月期間,香港「銅鑼灣書店」五人陸續失蹤之事件。失蹤5人是該店母公司巨流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東桂民海與呂波、業務經理張志平、銅鑼灣書店經營者李波以及店長林榮基。失蹤半個月到3個月後,全部人員證實身處中國大陸並受有關當局控制。特別是李波失踪案,因為除了他其他4人是在泰國與中國大陸失蹤的,但由於李波是在香港境內失蹤,因此格外受到香港與澳門社會的廣泛關注,質疑他是否被人強行由香港境內擄至中國大陸,及有否牽涉中國大陸官方人員跨境綁架。事件令香港人擔憂「一國兩制」、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及人身自由受到破壞。事件轟動國際,美國、加拿大、歐盟及日本等紛紛發表聲明表示關注,並要求中國解釋及釋放失蹤人士。.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袁國強

袁國強(Rimsky Yuen,)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第3任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曾出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及廣東省政協委員。在梁振英任行政長官時期,袁與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合稱「政改三人組」。在任期間,他是其中一位未婚的問責官員。.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袁國強 · 袁國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商業電台 · 香港商業電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縮寫:PolyU或HKPU),簡稱理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的公立應用研究型大學。該校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並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理大於2017-2018位列全球第182位、亞洲第19位及全球200強年輕大學第20位。至於QS世界大學排名,理大位列全球第95位、亞洲第27位,香港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有七間同時打入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理大是香港七間登上兩個QS綜合排名的大學之一,而且位處排名前列。理大是全球50強年輕大學第6位。在地區認受性方面,按2004-2017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理大在「港人眼中的大專院校排名」中名列第4 ,亦於2016年「本港僱主最願意聘用的大學畢業生」調查中名列第2。 截至2014年8月,香港理工大學擁有工程、建設及環境、工商管理、醫療及社會科學、人文、應用科學及紡織、設計及酒店及旅遊業管理8個學院,27個學系,20餘個科研中心。大學的課程及研究均以應用為本,並與工商業界保持緊密聯繫,而計算理工大學提供的深造課程、學士學位及非學位課程讓其學生人數為全港所有教資會資助大學中最多的,歷年來的畢業生已多逾33萬。 大學在創新科研簵疇上主要配合社會需要,亦有與國際其他院校聯結和合作,如環保、醫療產品等都曾獲得獎項。大學在太空技術的發展也有成就,早於1995年已為俄羅斯的太空計劃提供設備,在嫦娥三號探月航天器也裝有由理工大學研發的儀器。.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香港理工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立法會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是指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的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宣誓正式就任時,因誓詞中言語和行為而發生的政治風波,並導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涉及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建制派及民主派之間進行的政治鬥爭,並導致6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祇奪资格。 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之始有近30名民主派議員。2016年10月12日,其中15名民主派議員,包括不同黨派人士(亦包括民主黨部分成員),在宣讀誓詞前後增加內容,或以不同道具、形式等表達政治理念、訴求等。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監誓期間,拒絕為其中三人監誓:姚松炎在第一次宣誓修改誓詞,其後在秘書長警告後,按誓詞讀戍,但在完成誓詞後緊接讀出增加的內容。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標語,並在宣誓時更改誓詞內容。梁頌恆主要先宣讀一段涉及「Hong Kong Nation」的內容,其後以較為輕的語氣讀出誓詞(英文版本),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游蕙禎在宣誓時以較快速讀出誓詞(英文版本)的「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eople's Refucking of CHI-NA」,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由於立法會秘書長拒絕監誓,三人不能參與宣誓成為立法會議員程序。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先後向法院提出兩次司法覆核,第一次為梁頌恆及游蕙禎,第二次為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 截至2017年7月14日,有6名民主派被褫奪议席,包括梁頌恆、游蕙禎、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他們經由時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其後先由被香港高等法院的原審中取消議員資格。.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Financial Secretary,簡稱FS;香港人俗稱「財神爺 / 財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責總覽財金政策的官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其支援部門為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任命。 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主要是與有關的決策局局長合作,督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及科技局和發展局的政策範疇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財政司司長是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同監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財政司司長也是三位可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理其職務的官員之一,位列政務司司長之後;至於財政司司長休假時,通常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署任。.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黃之鋒

黃之鋒(Joshua Wong Chi-fung;),香港自決派社會運動人士,現任香港眾志秘書長。曾任學民思潮召集人,因為關注香港教育局打算新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而知名於香港,並因而加入香港社會運動。.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黃之鋒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和黃之鋒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葉劉淑儀 · 葉劉淑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自由黨 (香港)

自由黨(Liberal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創立於1993年,前身為啟聯資源中心。前黨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俊一直是自由黨的代表性政治人物。.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自由黨 (香港) · 自由黨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雨傘革命 · 雨傘革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林鄭月娥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本名: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区現任行政長官,在36年間曾於20個政府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其後加入問責官員團隊,先後擔任發展局局長及政务司司长。 在2016年7月1日,時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政府表揚她盡心竭力為香港服務35年,表現卓越,尤其於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成績斐然。政府又稱,林鄭月娥協助行政長官施政,在協調政策上擔任重要角色,帶領政府克服各種挑戰。 在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後,2017年1月16日林鄭月娥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表示希望能延續梁振英政府「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施政理念。宣佈參選後獲大部分建制派選委支持,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則強調與候選人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郑月娥获得由1194人組成選舉委員會中的777票,成功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於2017年7月1日就任後,她成為歷史上首位香港女性行政長官,以及香港開埠以來首位女性最高級行政官員。 她與丈夫林兆波於英國劍橋結識,1984年結婚,育有兩子,父子三人均持有英國國籍,而林郑月娥則於2007年因擔任發展局局長放棄英國國籍。.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林鄭月娥 · 林鄭月娥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梁國雄 · 梁國雄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梁振英 · 梁振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民主黨 (香港) · 民主黨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泛民主派 · 泛民主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港獨

#重定向 香港獨立運動.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港獨 · 港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港澳個人遊

港澳個人遊又稱自由行,是一個准許中國大陸居民以個人的方式前往港澳地區旅遊的計劃,自2003年7月28日起推行。一般情況下,只要在計劃範圍內的城市,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簽注(特別簽證)手續前往香港及澳門,期間最多可以逗留一週。現時,49座中國大陸城市的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到訪香港旅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及農曆新年等中國主要長假期——黃金週,更是港澳個人遊的高峰期。2009年,中央政府准許合資格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年多次訪港「個人遊」簽注(一簽多行)。随着自由行政策的出台,中國大陸旅遊來访香港人次由2002年的638万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的4,075万,佔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自由行被喻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惠及香港经济,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卻製造了不少社會問題。2012年,中國大陸旅客的消費為香港直接帶來261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隨著中國大陸旅客逐年增加,社會問題逐步衍生,包括「雙非」、水貨客(造成香港居民的日用品供应短缺、公共服务及交通系统等負荷過重)、通貨膨脹(商铺租金攀升引致物价上涨、零售业为迎合中國大陸旅遊而貨源愈趋单一化)及文化衝突(中港矛盾)等,對香港社會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亦让社会开始反思香港旅游业的接待和承受能力。.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港澳個人遊 · 港澳個人遊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明報 · 明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新民黨 (香港)

新民黨(New People's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支持票源主要來自中產、專業及本地工商界人士,現職及退休香港公務員,包括香港警察、廉政和申訴專員公署等的紀律部隊支持,被認為是建制派的新勢力。此外,公民力量成員也是新民黨黨員。.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新民黨 (香港) · 新民黨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曾俊華

曾俊華(John Tsang Chun-wah,),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客座教授。其為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任期最長的財長,任期達9年7個月。.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曾俊華 · 曾俊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曾蔭權 · 曾蔭權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於2012年3月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政府的首長,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再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任命,任期5年。 2012年3月25日中午,梁振英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獲得689票,得票率約57%,為歷屆當選行政長官中得票比例最低。.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5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是次選舉將會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31個民選議席本次選舉起,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設有委任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58個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

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是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期間,大批建制派議員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遭大比數否決的事件。.

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5年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事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定於2016年9月4日,而當選議員的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共4年。本屆選舉出現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審查被褫奪參選權,亦是首次有主要政黨候選人於投票日前宣佈放棄參與選舉或停止競選工程。此外,中聯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被指積極高度介入選舉,亦引起高度的關注。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再於是次選舉競逐連任議員,意味他於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後退任主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8月31日的決議,是次立法會選舉會遵從上屆選舉方式而沒有更動。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亦因投票人數增長,而在各區的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情況,更有部分人流過多的票站投票程序延至翌日(9月5日)方才結束。.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7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6年2月28日舉行,以填補於2015年10月1日起辭去立法會議員席位的湯家驊在新界東的民選議席空缺。這是雨傘革命後的第二場香港大型選舉,雖然只在部分區域。 根據立法會條例,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選舉採用名單比例代表制,然而由於是次補選只須選出一個議員,變相是單議席單票制。這次補選由泛民主派的公民黨楊岳橋勝出,泛民成功維持在地區直選的過半議席。.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6年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16年12月11日早上7:30至晚上10:30舉行,目的為選舉委員會選出共1,034名選舉委員,以選出有權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中投票的選舉委員會委員,選出第5任行政長官。各界別分組但不包括港九各區議會界別分組及新界各區議會界別分組提名期於11月8日開始至11月14日結束。 這次選舉與2011年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相同,除新增的第四界別議席外,其餘選舉方式不變。而在選舉舉行前夕,有463名委員透過自動當選或當然委員身份進入選舉委員會,毋須經過選舉產生。 這次選舉的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有46%的選民參與,遠遠拋離歷屆選舉的投票率。 在選舉結束後,民主陣營人士一共獲得327席,其中民主派首次組成聯盟民主300+,而該聯盟共獲得298席,是民主派人士在選委會歷屆選舉中獲得的最高席次。另外,民主陣營首次獲得中醫界的席位,以及將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大部分席位囊括、全取有可能獲取所有議席的界別分組等事件,皆標誌著民主陣營在選舉委員會佔了一重要的位置。.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亦稱旺角暴亂、旺角暴動、旺角衝突、旺角大衝突、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旺角大起義、旺角事件等,是一場在2016年2月8日夜晚至2月9日早晨(年初一至年初二之夜)於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 政府方面表示,事件的起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新年巡邏期間被圍堵、辱罵及衝擊,需要警方協助;而有不少報導指起因是食環署因為取締新年出現的無牌熟食小販,與在場人士發生衝突,因而向警方求助。起初只有小規模衝突,後來警隊移來高台準備實施人群管制時,人群開始堵塞馬路並與警方發生推撞。警方之後動用胡椒噴霧及警棍驅散人群,而示威者開始使用木板、磚頭、火種、玻璃瓶、垃圾桶等雜物襲擊警方,並縱火焚燒雜物阻擋警察推進,有記者被警方、示威者襲擊,有觀點將示威者和警察分別稱呼為「暴徒」和「黑警」。有警員為保護同袍,兩度向天鳴槍示警,並擎槍指向示威者,更激發示威者更大的對抗,衝突升級。事件造成警員、記者和示威者等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最高峰時有700多名示威者結集,逾2,000塊地磚被撬。事件到2月9日早上八時後人群逐漸散去才落幕。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亂,而香港民主派則意見不一,但偏向譴責政府和警察造成是次事件發生。香港法院亦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動,多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部分被判囚,其中一被告判囚7年,為本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部分正候判,也有部分被通緝。.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之间的比较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有214个关系,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有3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9,杰卡德指数为6.99% = 39 / (214 + 344)。

参考

本文介绍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