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之间的区别

2017年香港 vs. 岑敖暉

不可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之间的差异。

之间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相似

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何潔泓周永康 (香港)香港大學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浸會大學蘋果日報 (香港)雨傘革命林鄭月娥星島日報

何潔泓

何潔泓(Willis Ho;),香港記者及土地正義聯盟召集人,嶺南大學前學生會外務副會長以及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秘書長,並曾於香港01擔任記者。 早年就讀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和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後來入讀香港大學護理系,後轉至嶺南大學哲學系。 2014年6月反新界東北撥款示威期間,包括何潔泓在內的13名示威者以竹枝及雨傘撬開立法會大樓大門、阻礙關門等被捕。2016年2月19日,她被裁定參與非法集結罪成立,被判120小時社會服務令,後來律政司不滿刑期過輕,向高等法院上訴法庭申請覆核刑期。2017年8月15日,法庭裁定律政司覆核刑期得直,何潔泓被改判入獄13個月。她聞判後忍不住落淚。 何與眾人均提出上訴至終審法院。2017年11月24日,何就反新界東北撥款示威案申請保釋,下午獲准保釋後便與家人和男友、同為社運人士的岑敖暉吃飯。.

2017年香港和何潔泓 · 何潔泓和岑敖暉 · 查看更多 »

周永康 (香港)

周永康(Chow Yong Kang Alex,),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前秘書長,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及社會學雙主修畢業生,早年就讀於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2016年9月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升讀城市設計及社會科學碩士。 2014年7月开始带领香港学联参与“占领中环”预演活动。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的香港政改方案中,否决了2017年特首选举中“公民提名”的可能,于是,周永康等于9月开始發起罷課活動,成为“雨傘革命”、“争取真普选”运动的領袖之一。 2017年8月17日,周永康因衝擊公民廣場案,於律政司司法覆核案中被法庭由社會服務令改判處7個月監禁。.

2017年香港和周永康 (香港) · 周永康 (香港)和岑敖暉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2017年香港和香港大學 · 岑敖暉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簡稱學聯(HKFS),是香港的學生組織,現時由香港其中四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組成。學聯的宗旨是本著友好合作精神,團結及代表香港專上學生,在同學間推廣文娛學術活動、增進福利與相互瞭解,提高社會意識,並與外地學生建立關係。學聯曾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創會會員和民間人權陣線的會員,但在退聯風波後已退出。 學聯代表會由各大學學生會選派的代表所構成。常務委員會則由各會員學生會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由其會長或副會長出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及秘書處職員組成。秘書處是學聯的行政機關,由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其他委任職員組成。.

2017年香港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岑敖暉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2017年香港和香港中文大學 · 岑敖暉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會。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章》,其宗旨為「本民主自治精神,為團結各同學,促進德、智、體、群、美之發展,謀求福利之增進,溝通同學與校方之關係,以及服務社會」。 中大學生會是香港八大院校學生會中,惟一一個仍根據其大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學生會。有別於其餘大學的學生會自行向警務處進行社團註冊。在法律上,中大學生會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法人。.

2017年香港和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 岑敖暉和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2017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岑敖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HKBU),是一間有基督教浸信會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學,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重視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校內設有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科學研究發展。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浸大於2018年位列亞洲第55名,成為亞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學府之一。至於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99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宗哲系亦位列全球151-200名。而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計算機科學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傳理學院最負盛名,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乃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於九龍仔、畢架山、平山與石門均有校園,簡稱浸大。.

2017年香港和香港浸會大學 · 岑敖暉和香港浸會大學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2017年香港和蘋果日報 (香港) · 岑敖暉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2017年香港和雨傘革命 · 岑敖暉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林鄭月娥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本名:鄭月娥,),香港特別行政区現任行政長官,在36年間曾於20個政府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其後加入問責官員團隊,先後擔任發展局局長及政务司司长。 在2016年7月1日,時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政府表揚她盡心竭力為香港服務35年,表現卓越,尤其於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成績斐然。政府又稱,林鄭月娥協助行政長官施政,在協調政策上擔任重要角色,帶領政府克服各種挑戰。 在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後,2017年1月16日林鄭月娥正式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表示希望能延續梁振英政府「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施政理念。宣佈參選後獲大部分建制派選委支持,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則強調與候選人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郑月娥获得由1194人組成選舉委員會中的777票,成功當選第五屆香港行政長官。於2017年7月1日就任後,她成為歷史上首位香港女性行政長官,以及香港開埠以來首位女性最高級行政官員。 她與丈夫林兆波於英國劍橋結識,1984年結婚,育有兩子,父子三人均持有英國國籍,而林郑月娥則於2007年因擔任發展局局長放棄英國國籍。.

2017年香港和林鄭月娥 · 岑敖暉和林鄭月娥 · 查看更多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1938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同年還出版《星島晚報》及《星島晨報》,於日治時期期間《星島日報》改為《香島日報》,1945年8月底,日方投降後再度變回《星島日報》,另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均設有分部。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把《星島日報》及星島集團股權賣給私募基金Lazard Asia。有「煙草大王」之稱的何英傑長孫何柱國於2001年透過泛華集團控股,向該基金購入星島集團。 星島日報母公司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Sing Tao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1105),行業分類為服務業-傳媒印刷。前身是泛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間以出版與傳媒為業務的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媒體出版與服務,出版多份報章及雜誌,,主席及大股東是何柱國。.

2017年香港和星島日報 · 岑敖暉和星島日報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之间的比较

2017年香港有1339个关系,而岑敖暉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0.88% = 12 / (1339 + 25)。

参考

本文介绍2017年香港和岑敖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