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之间的区别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vs. 前綫 (政黨)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16年12月11日早上7:30至晚上10:30舉行,目的為選舉委員會選出共1,034名選舉委員,以選出有權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中投票的選舉委員會委員,選出第5任行政長官。各界別分組但不包括港九各區議會界別分組及新界各區議會界別分組提名期於11月8日開始至11月14日結束。 這次選舉與2011年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相同,除新增的第四界別議席外,其餘選舉方式不變。而在選舉舉行前夕,有463名委員透過自動當選或當然委員身份進入選舉委員會,毋須經過選舉產生。 這次選舉的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有46%的選民參與,遠遠拋離歷屆選舉的投票率。 在選舉結束後,民主陣營人士一共獲得327席,其中民主派首次組成聯盟民主300+,而該聯盟共獲得298席,是民主派人士在選委會歷屆選舉中獲得的最高席次。另外,民主陣營首次獲得中醫界的席位,以及將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大部分席位囊括、全取有可能獲取所有議席的界別分組等事件,皆標誌著民主陣營在選舉委員會佔了一重要的位置。. 前綫(The Frontier)是香港的一個泛民主派政黨,於2010年9月9日成立,是一個由前綫成員為主所組成之政黨。他們反對劉慧卿支持2010年政改方案及民主黨合併,並重組前綫,主張透過社會運動改變政治體制,組織召集人為甄燊港,秘書長為譚香文。直至2016年,在前綫的主要支持區域九龍東的參選人譚香文宣告落選,令前綫在立法會中絕跡。.

之间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相似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公民黨 (香港)譚香文民主黨 (香港)泛民主派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公民黨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前綫 (政黨) · 查看更多 »

譚香文

譚香文(Tam Heung Man, Mandy,),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現任香港黃大仙區議會龍星選區議員。曾是香港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界別議員及人民力量及前綫成員。.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譚香文 · 前綫 (政黨)和譚香文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民主黨 (香港) · 前綫 (政黨)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泛民主派 · 前綫 (政黨)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之间的比较

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有351个关系,而前綫 (政黨)有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04% = 4 / (351 + 35)。

参考

本文介绍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和前綫 (政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