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之间的区别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vs. 泛民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重定向 泛民主派.

之间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相似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主派 · 泛民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之间的比较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有105个关系,而泛民有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94% = 1 / (105 + 1)。

参考

本文介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