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之间的区别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vs. 公民黨 (香港)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之间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相似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有(在联盟百科)23共同点: 工黨 (香港)七一大遊行人民力量五區總辭建制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共專業聯盟社會民主連線真普選真普選聯盟街坊工友服務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職工會聯盟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蘋果日報 (香港)鄭宇碩雨傘運動陳方安生梁振英民主黨 (香港)泛民主派房屋署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工黨 (香港)

工黨(Labour Party)是一個香港民主派政黨,其在政治光譜中傾向左翼,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工黨成立於2011年12月18日,四大主張包括:民主、公義、永續和團結,提倡建立一個自由和平等的社會,並著重基層和工人權益。工黨現任主席為郭永健。.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工黨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工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七一大遊行 · 七一大遊行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People Power),簡稱人力,是香港的一個激進民主派政黨,成立時有近200多名前社會民主連線退黨成員,當中包括前香港立法會議员陳偉業、黃毓民現任主席為現任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成立之初的目標是不滿民主黨和民協等政黨支持2012政改方案,發動「票債票償」運動。 2016年,人民力量與社會民主連線組成進步民主連線出選立法會,最終僅社民連梁國雄及人力陳志全在立法會保住新界東兩個議席,其餘全部落選,其中在九龍東及香港島皆落選。.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人民力量 · 人民力量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五區總辭 · 五區總辭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建制派 · 公民黨 (香港)和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共專業聯盟

公共專業聯盟(The Professional Commons),簡稱公專聯,為以會員為基礎的香港民主派非牟利獨立組織。其成立於2007年3月25日,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組織緣起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梁家傑參選使選舉廣受關注,選舉結束後,很多民主派選委及其他專業人士,決定以此為基礎,成立公共專業聯盟。早期公共專業聯盟成員不少也是公民黨成員。 雖然有不少民主派政治人物參加,但其經常發表報告及進行研討會的做法,立場亦相較予其他民主派背景的社運團體溫和,較多時候被視為一個智庫組織。成員亦可按個人意願,因此所属議员被视为獨立民主派议员。 2013年3月21日,公共專業聯盟聯同其他民主派政黨及團體成立真普選聯盟。公共專業聯盟的作用是協調及統合專業力量,以便在建制派佔絕對優勢的功能界別中增加議席。.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共專業聯盟 · 公共專業聯盟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社會民主連線 · 公民黨 (香港)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 · 公民黨 (香港)和真普選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聯盟

真普選聯盟(英文:Alliance for True Democracy)於2013年3月21日由12個香港泛民主派政黨及團體聯合成立,目標為推動香港行政長官和香港立法會盡快實現雙普選(即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及香港立法會選舉)與「真普選」,召集人為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 主場新聞 2013年3月21日逢週三舉行會議。.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聯盟 · 公民黨 (香港)和真普選聯盟 · 查看更多 »

街坊工友服務處

街坊工友服務處(Neighbourhood and Worker's Service Centre),簡稱街工,為一個香港民主派的政黨和新界西地區的社區與勞工綜合服務組織,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 作為一個政黨,街工現時佔1席香港立法會議席及2席葵青區議會議席,為葵青區議會內最大的泛民政黨。現任主席為胡偉忠,副主席則為梁耀忠。其總部設於新界葵涌葵芳邨葵仁樓地下,是少數將核心設在公共屋邨的政治團體。 作為一個地區服務組織,街工旗下設有再培訓教育中心、荃灣教育中心、荃灣豪輝綜合服務中心、勞工(工會)事務組及社區事務組。.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街坊工友服務處 · 公民黨 (香港)和街坊工友服務處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公民黨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職工會聯盟(簡稱職工盟;Hong Kong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縮寫作 HKCTU)成立於1990年7月,至今有95個屬會,代表逾19萬名會員,為香港最大獨立工會聯合組織。職工盟總部位於香港九龍彌敦道557至559號永旺行7樓及19樓。職工盟現任主席為代表英航香港機艙服務員工會的吳敏兒、李卓人為秘書長,總幹事為資深勞工幹事蒙兆達先生。職工盟的四大綱領為團結、尊嚴、公義、民主。.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職工會聯盟 · 公民黨 (香港)和香港職工會聯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簡稱民協(ADPL),是香港一個泛民主派政黨。 民協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是香港民主派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民協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致力為基層市民爭取權益。民協現有過百名會員,最初活躍地區頗為廣泛,甚至包括港島區,其後香港回歸政權更變、各新黨派創立,漸漸流失支持。現主要集中九龍西一帶,特別是深水埗區,故有「深水埗黨」之稱。.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 公民黨 (香港)和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蘋果日報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鄭宇碩

鄭宇碩(Joseph Yu-shek Cheng,)天主教徒,澳大利亚公民,现居香港,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華人民主書院董事兼榮譽校長及真普選聯盟召集人,前香港公民黨秘書長(2006-2008)。.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鄭宇碩 · 公民黨 (香港)和鄭宇碩 · 查看更多 »

雨傘運動

#重定向 雨傘革命.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雨傘運動 · 公民黨 (香港)和雨傘運動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陳方安生 · 公民黨 (香港)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梁振英 · 公民黨 (香港)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民主黨 (香港) · 公民黨 (香港)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泛民主派 · 公民黨 (香港)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房屋署

房屋署(簡稱房署;英文:Housing Department,縮寫:H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轄下部門,專責管理香港公共房屋。該部門會從獨立的法定機構香港房屋委員會收集意見以定出政策路向,加以執行的。.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房屋署 · 公民黨 (香港)和房屋署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定於2016年9月4日,而當選議員的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共4年。本屆選舉出現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審查被褫奪參選權,亦是首次有主要政黨候選人於投票日前宣佈放棄參與選舉或停止競選工程。此外,中聯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被指積極高度介入選舉,亦引起高度的關注。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再於是次選舉競逐連任議員,意味他於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後退任主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8月31日的決議,是次立法會選舉會遵從上屆選舉方式而沒有更動。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亦因投票人數增長,而在各區的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情況,更有部分人流過多的票站投票程序延至翌日(9月5日)方才結束。.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之间的比较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有105个关系,而公民黨 (香港)有20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3,杰卡德指数为7.37% = 23 / (105 + 207)。

参考

本文介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黨 (香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