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之间的区别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vs. 呂東杰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進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離島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參選後與民進黨協調)、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敗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呂東--()是一名臺灣桃園市的政治人物,在台中潭子出生,曾開業當老闆,現為全職農夫,力行自然農法,在大溪種水稻。現任臺灣綠黨中央執行委員,2013年加入臺灣綠黨擔任中執委。 2014年九合一選舉代表臺灣綠黨擬參選第一屆桃園市直轄市市長,呂東--長期關心環境議題,擔任荒野保護協會講師,持續追蹤龍潭核廢料污染,並以「公民支持」方式參選,選舉經費、保證金都要發起小額募款,選戰策略不會把對手當敵人、揭瘡疤,透過政見來爭取民眾認同。 曾接受《2014選舉×環境專題》專訪表示「台灣的選舉是有錢人的遊戲」、「許多政見和政策都只做表面工夫...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這些說法。但你可曾進一步想過,為什麼非得如此?是否真得如此?不合理的話為什麼不能挑戰?執政後要在桃園13區推動各區共治委員會,由熱心公眾事務的公民組成。參與者不需要特別背景,也無層級之分,而這些委員會就等於是他的執政團隊。地區事務皆由共治委員會自行決定、推行,市政府則配合協助,落實去中央化的自治精神。「這樣才是拆政府,拆完之後才能運作」。「我相信就算不開發(航空城),也絕對可以提升當地經濟,並且是讓在地居民獲利。」呂東--參考日本釧路空港以專車連結釧路濕地、推動丹頂鶴生態觀光的作法,提出以許厝港濕地連結桃園機場的構想。只要做好總量管制、生態補償和交通動線的規劃,推動空港-濕地的生態觀光不只能發展在地特色、提升在地經濟,而且錢和土地都留在居民手上,不會被財團拿走。 因無法湊足新台幣200萬保證金,宣布退選,並把募得的捐款還給捐款者。.

之间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相似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綠黨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鄭文燦臺中市桃園市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綠黨 (臺灣) · 呂東杰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是台灣的一個環境保護團體,為依法設立之公益社會團體,於1995年成立,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以維護自然環境。.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荒野保護協會 · 呂東杰和荒野保護協會 · 查看更多 »

鄭文燦

鄭文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桃園市八德區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桃園市市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電機學系(轉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服役於中華民國國軍動員部隊。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和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曾任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現任台灣新社會智庫召集人。2014年,鄭文燦獲民進黨提名參選桃園直轄市市長選舉 ,以五成餘的得票率爆冷門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並以47歲之齡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直轄市市長,僅次於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的44歲。.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鄭文燦 · 呂東杰和鄭文燦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臺中市 · 呂東杰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桃園市 · 呂東杰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和呂東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之间的比较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有566个关系,而呂東杰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04% = 6 / (566 + 9)。

参考

本文介绍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和呂東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