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之间的区别

2010年飓风奥托 vs. 飓风保拉

飓风奥托(Hurricane Otto)是2010年10月令加勒比地区东北部普降暴雨并持续数天的一场飓风。系统源于10月6日在波多黎各以北徘徊的亚热带气旋,于次日转变成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5个热带气旋。风暴加速向东北方向前进,于10月8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40公里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一级飓风标准。由于周围环境不利,气旋开始减弱,于10月10日在亚速尔群岛以西转变成温带气旋。奥托是2008年的热带风暴劳拉以来首场由亚热带风暴转变而成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奥托及其前身天气系统在加勒比地区东北部飘流了数天,给背风群岛、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带去旷日持久的降水,引发大面积洪灾和多起山体滑坡。整场风暴没有导致人员丧生,但一共造成价值2200万美元(2010年美元)的破坏,其中又以道路、房产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奥托之后回转向东北方向移动,逐渐穿越大西洋开放水域,没有再对其它陆地构成影响。. 飓风保拉(Hurricane Paula)是2010年10月吹袭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古巴的一场小型飓风。系统源于10月11日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的低气压区,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8个热带气旋,第1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9场飓风。系统向西北方向移动并缓慢组织,不久后就升级成热带风暴。10月11日中午时分,保拉在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边境上的格拉西亚斯-阿迪奥斯角附近登陆。洪都拉斯东北部有许多民宅被狂风摧毁,降水还令少量道路及包括学校和警察局在内的数十幢建筑物严重毁坏。受风切变少,海面温度高这样的利好因素影响,保拉于10月12日清晨达到飓风标准,此后还有进一步强化,于10月13日在回转北上期间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最高强度。 气旋规模较小,因此墨西哥受到的影响也很小,基本局限于小雨和微风,但科苏梅尔岛近海有一个美国游客溺毙。10月13日保拉达到最高强度后,风切变开始增多,导致气旋减弱。飓风转向东北偏北,其强度于10月14日回落到热带风暴标准,再于不久后登陆古巴比那尔德里奥省。10月15日清晨,保拉在古巴上空向东移动期间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再于约6小时后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风暴在古巴产生的雨水总体对当地有利,但阵风风速达到109公里的狂风致使比那尔德里奥省和阿尔特米萨省出现停电。哈瓦那地区有少量民宅的屋顶被毁,还有许多道路被倒塌的树木阻塞。佛罗里达礁岛群受到的影响也很小,仅限于小雨和涨潮。.

之间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相似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加勒比海协调世界时小安的列斯群岛东风波低气压國家颶風中心紧急状态罗盘方位美联社熱帶氣旋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風眼风切变飓风猎人雨带最大持续风速海面温度摄氏温标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Mar Caribe;Mer des Caraïbes;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片海域,西部与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地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整个加勒比海海区、西印度群岛诸岛及海域沿岸被合称为“加勒比地区”。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之一,面积达到近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平方英里),最深点是开曼群岛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度低于海平面7,686米(25,220英尺)。加勒比地区沿岸包括许多海湾,例如戈纳夫湾、委内瑞拉湾、达连湾、帕里亚湾和洪都拉斯湾等.

2010年飓风奥托和加勒比海 · 加勒比海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2010年飓风奥托和协调世界时 · 协调世界时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小安的列斯群岛

小安的列斯群岛(Lesser Antilles,Antillas Menores),位于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中安的列斯群岛东部和南部的岛群,群岛呈圆弧状,由于位于加勒比海,又称加勒比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包含维尔京群岛)、向风群岛和背風安的列斯群島(委内瑞拉以北海面上的许多岛屿),面积1.43万平方公里。 小安的列斯群岛政局比起鄰近的中美洲和海地要來的穩定不少,當地治安也好過不少南美國家,吸引不少遊客前往當地渡假,使其觀光產業相當的繁榮。 Category:加勒比海島嶼 * Category:加勒比海群岛.

2010年飓风奥托和小安的列斯群岛 · 小安的列斯群岛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东风波

东风波是在副熱帶高壓帶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带中,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

2010年飓风奥托和东风波 · 东风波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低气压

低壓區(Low pressure area,符號為L)是大氣中氣壓較鄰近地區為低的地帶。一般都是成螺旋狀,是為氣旋。在北半球低氣壓區域內的空氣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順時針方向。偶爾也有一連串低壓區連在一起,稱為「低壓槽」,因該區的大氣壓力比其兩旁為低,所以稱為槽,是為槽線取其陷下的意思。低壓區一般都伴着雲,或會有風、雨(通常雨勢較大並夾雜著狂風雷暴)。cvuc55ff7guxftssdu.

2010年飓风奥托和低气压 · 低气压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國家颶風中心

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缩写作 NHC)是一個美國国家气象局負責天氣預報的部門,在IERS參考子午線到西经140度线以及北大西洋北緯30度線和北緯31度線之間負責跟蹤和預測天氣系統。該機構與國家氣象局的邁阿密分支機構共同位於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大學公園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校園。 雖然國家颶風中心(NHC)是美國的一個機構,但世界氣象組織已經將其指定為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成為這些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預報和觀測資料交換所。如果中心斷電或喪失工作能力,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會支持東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而則支持北大西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

2010年飓风奥托和國家颶風中心 · 國家颶風中心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紧急状态

緊急狀態是指一個國家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有可能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及存亡,由國家元首使出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現在多數先進國家會將權力下放至國會,讓國會通過實施緊急狀態,再由國家元首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危機程度的不同,所採取的緊急狀態的辦法也不同。 所謂的危機的代表如外國武力攻擊、內戰、暴動、恐怖攻擊、大規模災害等,近些年来因為禽流感等疾病以及暴雪、低温等恶劣气候而發布緊急狀態的例子也開始增多。 緊急狀態時所採行的措施主要包含動員國家的公務員(包含警察及軍隊)、徵收派發國家的公共物品、發布政令、檢查訊問和搜索民宅等行為。碰到內戰時,會特別限制集會自由和組黨結盟等限制市民權利的措施,因此緊急狀態和戒嚴的性質其實相當接近。.

2010年飓风奥托和紧急状态 · 紧急状态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罗盘方位

罗盘方位,或叫三十二方位,是现代罗盘上使用的方位系统。这三十二个方位的名称虽然来自英语,但已经在国际上广为使用。在一般性地或口头地导航时,使用罗盘方位可以省去计算或背诵方位角的麻烦,因而显得便利。英语中的俗语box the compass,本意即是指把这三十二个方位的名称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说出,后来引申指“彻底变革”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地质学界常用的十六方位缩写和相应的罗盘方位名编写并不完全一致。 著名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9年的电影《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的英文片名很像罗盘方位名,但在三十二个罗盘方位中,并没有一个叫这个名字。.

2010年飓风奥托和罗盘方位 · 罗盘方位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2010年飓风奥托和美联社 · 美联社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2010年飓风奥托和熱帶氣旋 · 熱帶氣旋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2010年飓风奥托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一片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通常呈圆形,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其周围由眼壁环绕,后者是一片环状的强烈雷暴区域,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风眼中通常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均匀的风眼墙。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一种高厚云层区域,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掩盖。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并且又以接近海平面处气压最低。.

2010年飓风奥托和風眼 · 風眼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风切变

风切变(wind shear),又稱风切或風剪,是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风切变 · 风切变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飓风猎人

飓风猎人是指飞入热带气旋指向气象侦察任务的美国空军预备役司令部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飞机机组空勤人员。 从1943年开始执行这类任务以来,已经损失了5架飞机。 气象卫星问世以来,彻底解决了热带气旋的位置追踪与生成、运动、消失过程监控,但仍然无法取代气象侦察飞机实测风眼大气压强、风速。.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猎人 · 飓风保拉和飓风猎人 · 查看更多 »

雨带

帶指有明顯降雨的範圍,由雲和降水所結構。雨帶是由於溫度的差異而所產生的,而本身可以是層狀或對流。從天氣雷達圖像來看,這種降雨的範圍被看作為帶狀結構。熱帶氣旋內的雨帶會呈彎曲狀,並包含了陣雨和雷暴;再加上眼壁和風眼就構成了颶風或熱帶風暴,而雨帶的伸延範圍可以預計熱帶氣旋的強度。.

2010年飓风奥托和雨带 · 雨带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最大持续风速

热带气旋对应的最大持续风速(Maximum sustained wind)是一个用于衡量风暴强度的常见指标。一个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风眼墙中探测出来。与阵风不同的是,持续风速是根据采样一段时间内的风速计算平均值来得出。对速的测量已经制订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在距地球表面10米处进行,而最大持续风速则代表了热带气旋内部任何位置在一分钟或十分钟时间段内的最高平均风速。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磨擦,风速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如果热带气旋位于陆地上空的山峰或山脉附近也同样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对于海上的热带气旋,可以利用卫星图像来确定其最高持续风速。如果有陆地、船只、飓风猎人侦察机的观察报告以及雷达图像,那么气象部门同样可以对最大持续风速做出估算。这个数值可以通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加以应用,有助于对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破坏作出预计。.

2010年飓风奥托和最大持续风速 · 最大持续风速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海面温度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又称海表温度、表面洋溫,是指接近海洋表面的水面温度。对于表面的定义会有不同种的诠释,取决于检测方式,但通常是海面以下1毫米到20米之处。地球表面的气团直接受到海面温度的影响和改变。温暖的海面温度是已知的一类热带气旋生成原因。.

2010年飓风奥托和海面温度 · 海面温度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温标,符号为°C,属于公制单位。 摄氏温标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纯水的凝固点(即固液共存的温度)為0°C,水的沸點為100°C,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C。.

2010年飓风奥托和摄氏温标 · 摄氏温标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继1851年开始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5日形成的飓风亚历克斯是全季首场风暴,最后一场风暴飓风托马斯则在11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21个热带气旋,其中1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2场成为飓风,5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多的两场飓风分别是伊戈尔和托马斯,其中伊戈尔中心向外风力达到烈风强度的范围直径创下新纪录,其最大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数天后再以一级飓风强度袭击纽芬兰岛。托马斯的形成日期较晚,在进入东加勒比海后迅速强化,达到风力时速160公里强度。虽然这一天气系统并未登陆,但仍对大安的列斯群岛构成严重影响,之后还以热带风暴强度冲击了巴哈马东南部。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和2010年飓风奥托 ·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和飓风保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之间的比较

2010年飓风奥托有55个关系,而飓风保拉有5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16.81% = 19 / (55 + 58)。

参考

本文介绍2010年飓风奥托和飓风保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