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之间的区别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vs.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俗稱2010年五都選舉,於2010年11月27日舉行,中央選舉委員會,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五個原有或新成立的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選出新一屆的市長、市議員與-里-長。 五都改制計畫中,除臺北市維持其原有區劃外,新北市、臺中市及臺南市則分別由原臺灣省轄之臺北縣改制、臺中縣市合併改制及臺南縣市合併改制,而高雄市則由原直轄高雄市及省轄之高雄縣合併改制。新任之市長、市議員及里長將於同年12月25日就職。.

之间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相似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有(在联盟百科)56共同点: 劉建國南投縣台灣團結聯盟宜蘭縣屏東縣中央選舉委員會中央通訊社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康世儒張花冠制憲聯盟嘉義縣周柏雅傅崐萁立法院綠黨 (臺灣)無黨團結聯盟花蓮縣行政院親民黨高雄縣賴清德黃健庭黃昭順邱鏡淳臺南縣臺中市臺中市 (省轄市)臺中縣...臺北市臺東縣金門縣英国广播公司桃園市楊秋興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泛綠泛藍澎湖縣新北市新竹縣新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09年苗栗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花蓮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臺中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臺東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劉建國

劉建國(Liu Chien-Kuo,),臺灣政治人物,雲林縣斗六市人,民主進步黨籍,曾任斗六市民代表及雲林縣議員,現任為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劉建國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劉建國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南投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台灣團結聯盟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台灣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宜蘭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屏東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中央選舉委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央選舉委員會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中央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央通訊社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華民國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康世儒

康世儒(),前苗栗縣竹南鎮鎮長、立法委員,在2009年苗栗縣第一選區立法委員補選中擊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陳鑾英,當選立法委員,並於2009年4月1日就職。康世儒曾因故連續三度當選竹南鎮長,被法院認定當選無效,而後立法院也因此修正法條,人稱康世儒條款。.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康世儒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康世儒 · 查看更多 »

張花冠

張花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嘉義,現任嘉義縣縣長。中興法商(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碩士。2001年張棄商從政,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立委,後加入民主進步黨。2010年獲第10屆臺北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代表臺灣參加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大典。夫曾振農為已故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多屆立委。張為嘉義首位女縣長,任內積極招商引資,參加活動常以創意變裝造型出席、言談幽默風趣,常對國家經濟建設發表建言。2017年主張嘉義縣市合併成「大嘉義」,提出蛋黃蛋白理論:縣市分治好比完整雞蛋分離出蛋黃與蛋白,但「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健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張花冠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張花冠 · 查看更多 »

制憲聯盟

制憲聯盟(Taiwan Constitution Association),是中華民國體制下登記之政黨,前身為大愛制憲聯盟,.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制憲聯盟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制憲聯盟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嘉義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周柏雅

周柏雅(),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議員(大安區、文山區),曾任臺北市議會副議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周柏雅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周柏雅 · 查看更多 »

傅崐萁

傅崐萁,臺灣台中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花蓮縣長,曾任立法委員、臺灣海峽兩岸政經交流協會理事長。 被媒體評為五星縣市長評鑑8連霸。有「花蓮王」 、「傅皇帝」、「後山王」、「後山金正恩」、「後山習近平」等稱號。 在各活動場合,只要檀島警騎主題曲一響,就代表傅崐萁駕臨現場,此已成為他在當地的出場主題曲,蔚為個人特色。.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傅崐萁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傅崐萁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立法院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綠黨 (臺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無黨團結聯盟

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或無黨聯盟,是中華民國的政黨之一,於2004年6月15日成立,發起人為10位第五屆立法委員,包括不少曾在主要政黨立委初選中失利的政治人物以及地方政壇的有力人士,主打中道力量,然而無盟在立法院歷次表決的立場比較傾向泛藍,亦在多次立委選舉中獲中國國民黨禮讓參選。2008年時曾為國會第三大黨,現則衰退至第五大黨,僅有高金素梅一席立委,但地方議會席次有顯著增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無黨團結聯盟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無黨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花蓮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行政院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親民黨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高雄縣

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於1945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存在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包圍著高雄市。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高雄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高雄縣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賴清德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黃健庭

黃健庭()中國國民黨籍臺東縣政治人物,現任臺東縣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父親黃鏡峰亦曾任臺東縣縣長。黃健庭台東縣長任內評價高,在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多次蟬聯五星縣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黃健庭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黃健庭 · 查看更多 »

黃昭順

黃昭順,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彰化人,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議員,1995年轉戰立委後便連任至今,並曾當選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黃昭順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黃昭順 · 查看更多 »

邱鏡淳

邱鏡淳(),中國國民黨籍新竹縣政治人物,屬於新竹縣新宋派,為現任新竹縣縣長,曾任多屆臺灣省議員、立法委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邱鏡淳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邱鏡淳 · 查看更多 »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南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南縣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中市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省轄市)

本文敘述省轄市時期的臺中市。臺中於日治時期1920年實施市制,為臺中州之州轄市。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設置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12月25日五都升格案生效,與臺中縣合併改制成為直轄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中市 (省轄市)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中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中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北市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東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金門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英国广播公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桃園市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楊秋興

楊秋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前民主進步黨,現中國國民黨黨員,臺南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土木研究所畢業。曾任兩屆高雄縣長、民進黨立委、省議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主任、臺鹽董事長。也是末代高雄縣長。.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楊秋興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楊秋興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民進黨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泛綠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泛藍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澎湖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北市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縣

新竹縣(客家話海陸片Sinˋ Zhug˙ rhanˇ)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北臨桃園市,南接苗栗縣,東南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臺中市相連,西部面向台灣海峽,西接與新竹市交界。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鳳山溪、頭前溪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早期新竹縣郊區多務農,1970年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設於新竹市,1980年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於新竹市東區及新竹縣寶山鄉,1990年代位於湖口鄉的新竹工業區也逐漸從傳統產業聚落轉型為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使得新竹縣成為北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重鎮,而人口也在近幾年急速增加。 本縣方言於絕大部分地區使用海陸客家話,竹北市及新豐鄉沿海地區部分使用泉州腔閩南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部分使用四縣腔客家話為主。.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竹縣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新竹縣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南投縣第一選區(包括草屯鎮、國姓鄉、埔里鎮、仁愛鄉、中寮鄉、魚池鄉)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吳敦義因出任行政院院長,依法辭去立法委員職務而進行的選舉。此選舉於2009年12月5日與2009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共同舉行,,中央選舉委員會,2009年9月25日並在當日晚間完成開票作業,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文君贏得該選區席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09年南投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台北市第六選舉區缺額補選,又被媒體稱為大安區立委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第六選區(大安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李慶安(中國國民黨)因雙重國籍案於2009年1月8日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09年3月28日投票,並在當日晚間完成開票作業,由中國國民黨籍蔣乃辛以9,600票之差贏得該選區席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苗栗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苗栗縣第一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苗栗縣第一選舉區原任立法委員李乙廷(中國國民黨)因捐香油錢涉嫌賄選一事,被高等法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09年3月14日投票,並在當日下午5時50分完成開票作業,由無黨籍康世儒以1600票之差贏得該選區席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09年苗栗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09年苗栗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雲林縣第二選舉區(包括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莿桐鄉、林內鄉、斗六市、大埤鄉、斗南鎮、古坑鄉)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張碩文因其父親張輝元及競選總部主要人員涉嫌賄選一事,被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後所進行的選舉, ,自由時報,2009年7月1日於2009年9月26日進行,並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劉建國當選。。.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省嘉義縣第二選舉區(包含溪口鄉、大林鎮、梅山鄉、新港鄉、民雄鄉、竹崎鄉、中埔鄉、番路鄉、阿里山鄉、大埔鄉)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張花冠(民主進步黨籍)因參選第16屆嘉義縣縣長選舉於2009年12月2日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選舉於2010年2月27日舉行。.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嘉義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花蓮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花蓮縣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省花蓮縣選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傅崐萁(國親聯盟)因於第16屆花蓮縣縣長選舉當選而須依法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選舉於2010年2月27日舉行。.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花蓮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花蓮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臺中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臺中縣第三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臺中縣第三選舉區(包括太平市及大里市除東湖-里-及西湖-里-外之25里)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江連福因涉嫌賄選一事,被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10年1月9日舉行,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簡肇棟當選。.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臺中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臺中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臺東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臺東縣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臺東縣選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黃健庭(中國國民黨籍)因參選第16屆臺東縣縣長選舉於2009年10月15日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10年1月9日舉行,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賴坤成當選,成為台東首位綠營立法委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臺東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臺東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桃園縣第三選舉區(包含中壢市石頭里等69里)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吳志揚(中國國民黨籍)因於第16屆桃園縣縣長選舉當選而須依法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由於中壢市公所已於2010年1月1日分割部分里別,故該選區所包含之里數已改為73里,唯選舉區範圍不變。選舉於2010年2月27日舉行。.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桃園縣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臺灣)桃園縣第二選區(包括大園鄉、觀音鄉、新屋鄉、楊梅鎮 )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廖正井因涉嫌賄選一事,被臺灣高等法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10年1月9日舉行 ,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郭榮宗當選。.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桃園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新竹縣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新竹縣選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邱鏡淳(中國國民黨籍)因於第16屆新竹縣縣長選舉當選而須依法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本選舉於2010年2月27日舉行,結果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彭紹瑾當選。.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和2010年新竹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之间的比较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有438个关系,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有1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6,杰卡德指数为9.76% = 56 / (438 + 136)。

参考

本文介绍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公職人員選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