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之间的区别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 vs. 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

印尼蘇門答臘島在2007年發生了2次矩震級達6級以上的地震:. 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是一次发生于2010年10月25日,震级7.7,震中在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海岸附近的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9时42分(14:42UTC),震中位于明古魯省以西,靠近明打威群岛。在美国地质测量局第一次报告中提到地震震中为深,,但后来改为深,最后改为。美国地质测量局还估计地震的震级为7.5,后改为7.7。 印度尼西亚气象和地球物理局最初发出了海啸警告,但后来取消了。根据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报告,地震产生"重大海啸",据报道海啸冲击了明打威群岛尖端的冲浪区,导致两艘出租船碰撞。当地发布了海啸监视警告,但后来在威胁期通过之后被取消。根据一个印度尼西亚气象和地球物理局的发言人的发言,地震在几个附近的城镇有震感,但没有损伤或死亡报告。该机构还把地震的震级定位在7.2。至少23人据报已经死亡,以及超过160人失踪,但受灾位置偏远(群岛只可通过船到达)导致伤亡的报告被延误。 印尼卫生部危机处理中心官员穆吉哈约说:「80%的Muntei村建筑物已被波浪破坏,而且那里很多人都失踪。.

之间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相似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印度尼西亚地震矩震級2007年9月蘇門答臘地震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印度尼西亚 · 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地震 · 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矩震級

矩震級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1977年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金森博雄教授制定。計算公式為: 其中M_0為地震矩。 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10^倍的能量,也就是約31.6倍的能量。公式中使用的常數是為了使此標度與其他地震近震震級(如里氏地震规模)的數值相似。史上最強烈的地震為1960年智利大地震,規模為9.5。 矩震級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像近震震級那樣容易飽和。亦即,大於某震級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不會發生。另外,此標度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因此,矩震級已經取代近震震級成為世界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標度。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對規模小於3.5級的地震不使用矩震級。.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矩震級 · 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和矩震級 · 查看更多 »

2007年9月蘇門答臘地震

2007年9月蘇門答臘地震發生在UTC時間2007年9月12日9時10分(印尼西部當地時間18時10分),並連震三次2007年9月12日,TVBS新聞台,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南部附近海域(南緯4.4度,東經101.6度),即印尼首都雅加達之西北偏西約610公里。其後及翌日發生多次大餘震,在地震發生15分鐘後的餘震更超越6.5級。 香港天文台表示震級為黎克特制7.9(其後跟著美國地質調查局),台灣中央氣象局則表示是為8.2,然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則表示是為8.0,其後修正為8.4美國地質調查局在2008年再次把此地震修正到8.5;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隨即發出海嘯警告。 此次地震亦屬於2004年蘇門答臘地震引發的超大地震震群之一(2005年蘇門答臘地震亦是其地震群),其來源與巽他爪哇海溝遭受印澳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應力斷裂有關。.

2007年9月蘇門答臘地震和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 · 2007年9月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之间的比较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有4个关系,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6.00% = 4 / (4 + 21)。

参考

本文介绍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和2010年10月苏门答腊地震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