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之间的区别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 vs.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亦称第二次缅甸民主运动,自8月15日開始持續至2008年9月;起因為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燃油補貼,導致燃料突然加價約一至五倍,公共汽車收費也漲價一倍,引發民眾連日來示威,要求民生物資價格合理化,而後開始加入「與軍事執政團進行對話」以及「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等訴求。示威以學生和反對派政治人物為首,事後緬甸軍政府宣佈宵禁,並在前首都仰光和曼德勒捉拿異見人士,聲稱示威是由外國挑撥引發。 自9月18日起,約數千名佛教僧侶開始參加示威遊行。 一些新聞媒體將此次示威活動媲美顏色革命,稱為「番紅花革命」。. 二次人民力量革命(Second People Power Revolution)是2001年1月由菲律賓人民、天主教樞機主教辛海棉、副總統艾若育、菲律賓軍方及內閣成員等拒絕繼續支持被控貪腐的菲律賓總統艾斯特拉達而合力逼迫其於1月20日辭職下臺的革命。由於這次革命與1986年的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同樣發生於菲律賓國家首都區桑托斯大道(Epifanio de los Santos Avenue)而被稱為「桑托斯大道革命2」(EDSA Revolution of 2001或EDSA II)。 雖然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立即承認雅羅育繼任總統的合法性,部分外國評論將這場革命形容為「正當法律程序遭擊敗」、「暴民統治」、「事實上的政變」。部份示威群眾也表達不希望由副總統艾若育繼任。菲國軍方撤回對總統支持之舉被一些分析者視為不合憲,但菲國最高法院在最後一刻判決「人民福祉是最高法則」以合法化這次事件。.

之间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相似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玫瑰革命缅甸菲律宾菲律宾总统颜色革命郁金香革命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橙色革命

玫瑰革命

玫瑰革命(格鲁吉亚语:ვარდების რევოლუცია),是2003年11月在格鲁吉亚发生的反对当时格鲁吉亚总统谢瓦納茲及其所领导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动,其领导人反对党领袖萨卡什维利每次公开露面都拿一枝玫瑰花,因此被称为玫瑰革命。最终,時任格鲁吉亚总统谢瓦納茲辞职。 萨卡什维利领导的反对党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民主选举的政府,其本人2004年1月当选格鲁吉亚总统,而在2004年3月28日进行的格鲁吉亚议会选举中,萨卡什维利总统领导的政党获得全部150个议席。此後格鲁吉亚與俄羅斯關係迅即轉差。.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玫瑰革命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玫瑰革命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缅甸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菲律宾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总统

菲律賓總統是菲律賓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負責領導菲律賓政府,包括內閣在內的行政部門,同時也是菲律賓軍隊的最高統帥。現任菲律賓總統是杜特蒂。.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菲律宾总统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菲律宾总统 · 查看更多 »

颜色革命

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80、9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发生在中亞、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而且这些运动有向包括中东的一些地区在内的地方蔓延的趋势。参与者们拥护自由民主与普世价值,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控制着他们国家的现政权。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几个国家取得成功,推翻了原来的政权,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民主”政府。然而部分中东國家新政府建立之后,因世俗派与伊斯兰主义派的争斗,未能建立有效的民主政权,导致政治争端不断(如埃及)。 颜色革命局限於形容以政權更替為主要目標的運動,諸如2002年發生於科威特,以支持婦女參政為主要目標的藍色革命並不納入顏色革命之列。.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颜色革命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颜色革命 · 查看更多 »

郁金香革命

郁金香革命(亦作“黄色革命”,“柠檬革命”,或稱第一次吉爾吉斯革命),指2005年2月27日和3月13日的议会选举之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斯卡·阿卡耶夫及其政府的倒台。 这次革命的目的在于结束阿卡耶夫及其家族和伙伴的统治,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已经日渐腐败和独裁。阿卡耶夫在革命爆发之后逃往国外。4月4日,在议会代表团出席的情况下,阿卡耶夫在驻莫斯科大使馆中签署了辞职声明,4月11日,吉尔吉斯议会批准了他的辞职。 在此次革命的初期,媒体使用了各种称谓来指称这次暴动,诸如“粉红革命”,“柠檬革命”,“丝绸革命”,“水仙革命”,“砂纸革命”以及“郁金香革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媒体开始称其为“郁金香革命”。这个词类似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和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这两次总体上非暴力的政权更迭,并且可能与“天鹅绒革命”也有关系。但“郁金香革命”在最初的几天内,曾出现过一些暴力事件,吉尔吉斯政府垮台后24小时内在首都比斯凱克出現大範圍的劫掠,至少有三人丧命于此。.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郁金香革命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郁金香革命 · 查看更多 »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玛丽亚·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Maria Gloria Macapagal-Arroyo;),是菲律宾第14任总统。不僅是菲律賓第二位女总统,也是前总统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的女儿。她曾就读于美國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有金融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她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是同班同学。雖然她並非華裔,但她與菲律宾華人關係密切,而她丈夫霍塞‧亞羅育祖先的孫大為中國福建華僑。.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查看更多 »

橙色革命

橙色革命(Помаранчева революція,又译栗子花革命)是指2004年至2005年围绕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过程中由于严重贪污、影响选民和直接进行选举舞弊所导致的在乌克兰全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抗议和政治事件。 在2004年10月31日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由于没有任何候選人达到法律规定的50%的多数,因此在同年11月21日在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選人維克托·尤先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奇之间举行重选。但是众多乌克兰国内外观察员报道说官方宣布的亞努科維奇获胜的结果是舞弊导致的,同时这也是公众普遍感觉到的。这个选举舞弊导致了这场抗议。 尤先科的选举活动中使用橙色作为其代表色,因此这场运动使用橙色作为抗议的颜色。这个运动的标志是橙丝带和一面书有Так! Ющенко!(“对!尤先科!”)的旗。选举结果被公布后上百万抗议者聚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市中心獨立廣場及河臘沙機大街,尤先科的支持者建立了一个24小时不断被占据的帐篷城,同时在乌克兰全国爆发了一系列由反对派组织的抗议、静坐、大罢工等事件。 迫于这些抗议运动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这次重选的结果无效,并规定在同年12月26日重复重选。这次第二次重选受到严厉的观察。乌克兰国内和国际的观察员均确认这次第二次重选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尤先科在这次重选中明显以52%的结果获胜。亞努科維奇获44%。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入职,标志着橙色革命的最终胜利。.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橙色革命 · 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和橙色革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之间的比较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有122个关系,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有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28% = 8 / (122 + 65)。

参考

本文介绍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和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