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指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台北市及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該次選舉訂於12月9日投票。在此之前,候選人使出渾身解數,希望集中選票,謀求勝選。這場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以後,台灣政壇再一次受到關注的選舉,最後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分別保住各自執政的北高兩市。.

154 关系: 基隆华盛顿邮报台灣台灣建國聯盟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台灣團結聯盟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台灣總統吳淑珍大同區 (臺北市)大稻埕大紀元奥林匹克运动会媒介宋楚瑜小泉纯一郎尤清丁守中中天中國國民黨中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中正區 (臺北市)市长三立電視人民日报今日新聞張昭雄保護台灣大聯盟快打旋風國務機要費周玉蔻呂秀蓮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勞委會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王金平砸票立委第一夫人管碧玲綠黨 (臺灣)纽约时报美國美國在台協會美联社羅志明直辖市...花蓮縣縣長聯勤選舉華視行政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院長親民黨馬以南馬英九首席执行官香港詐騙詹春柏高雄市高雄市市長高雄市議員列表高雄市議會高雄縣高雄捷運外勞弊案謝龍介謝長廷讀賣新聞資源回收趙少康趙建銘黃俊英 (台灣)黃紹庭黃昭順黄俊英郝龍斌郝柏村舆论舆论调查蘇貞昌蘇進強蘋果日報 (台灣)走路工赵天麟葉菊蘭葉金川邱毅蔡正元蔣孝嚴自由時報臺中市臺北市臺北市市長臺北市議會臺灣選舉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英国广播公司雲林縣連戰陳學聖陳哲男陳其邁陳菊陳致中陳水扁柯賜海林志昇林景元 (政治人物)搓圓仔湯李復興李全教李應元李敖李慶安棄保每日新聞民主進步黨民視民進黨民意代表沈富雄法官泛綠泛藍游錫堃溫哈熊新华社新北市市長新黨新潮流系文汇报日本日本國會日本放送協會拉法葉軍購案总经理時事通信社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2006年10月2008年10月2008年12月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9年8月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扩展索引 (104 更多) »

基隆

#重定向 基隆市.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基隆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邮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國具影响力的報紙之一,共獲得47座普利策奖,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由於編輯部位於美國行政中心,《華盛頓郵報》擅長報導美國國內政治動態,該報偏向中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均有在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華盛頓郵報》網站為美國流量最大新聞網站之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华盛顿邮报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建國聯盟

台灣建國聯盟(Taiwan Jianguo Union,簡稱台建或TJU)是中華民國的第116個政黨,成立於2005年12月10日,主席吳清曾任建國黨國民大會代表,副主席李政憲曾任建國黨決策委員。台建認為,台灣海峽兩岸的敵對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敵對,與台灣無關。台建宣稱,台灣必須獨立建國,「把中華民國趕出台灣」。 台建與名稱相似的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獨聯盟)及台灣建國運動組織(台建組織)均無關聯。.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建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簡稱台開案、台開弊案),是發生於2006年5月的一件涉及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內線交易的案件。因為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的女婿趙建銘為此案當事人之一,此案爆發後成為很大的政治醜聞。.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英語譯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臺灣公廣集團、臺灣公廣、公廣集團、公廣,是台灣第一個、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事業群,由公視基金會和中華電視公司等兩個中華民國政府出資的媒體機構組成,於2006年7月1日成立。現階段以經營電視媒體為主,未來計劃納入廣播服務,遠程發展以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等國際知名公共媒體機構為目標。.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統

臺灣總統指的可能是:.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台灣總統 · 查看更多 »

吳淑珍

吳淑珍(),台灣台南市麻豆區人,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她是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陳水扁的妻子。 吳淑珍出生於富裕的醫師家庭;曾就讀台南縣曾文初中與台北市中山女高,大學時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學系(現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在旅北同學會與陳水扁越來越熱絡,進而相戀。畢業後,吳淑珍欲嫁給陳水扁,但由於陳水扁三級貧戶出身的家庭背景,而且當時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律師,所以吳淑珍的醫生父親反對,但性格剛烈的吳淑珍執意要嫁,最後1975年2月20日與陳水扁在台北結婚,證婚人為當時陳水扁的指導教授翁岳生。 2009年9月11日,其涉及的國務機要費案等貪污案件一審宣判,遭判處無期徒刑,併科3億元的罰金,並褫奪公權終身。2010年6月11日,此案二審,被改判有期徒刑20年,併科2億元的罰金,並褫奪公權10年。2010年11月11日,台灣最高法院作出宣判,龍潭案三審定讞,吳淑珍被判有期徒刑11年,併科新台幣1.5億元罰金,陳敏薰人事案的部分也三審定讞,加上她於此案還涉國內洗錢,被判有期徒刑8年7個月,併科新台幣500萬元罰金。,2010年12月13日,高院裁定合併刑期17年半,併科新台幣1.54億元罰金。2011年2月18日,吳淑珍被高雄地檢署轉送至台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評估是否收監,獄方和評估醫療團隊在當天下午4時對外宣布「拒收」,高檢署隨後宣布,將吳淑珍責付給陳致中,限制住居、禁止出境。.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吳淑珍 · 查看更多 »

大同區 (臺北市)

#重定向 大同區 (臺灣).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大同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大紀元

大紀元可以指稱下列事物:.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大紀元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媒介

媒介或媒体是传播渠道、手段或工具,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可以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媒介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小泉纯一郎

小泉纯一郎(,)是一名日本政治家,第87-8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是日本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位時間第四長的首相,也是自1987年中曾根康弘後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在很多日本人看來,曾任日本自由民主党總裁的小泉純一郎是一位改革派代表:他曾不顧黨內反對,強力推動郵政私有化改革,為此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賭注。在2005年大選中,小泉帶領多年士氣不振的自民黨獲得大勝,其政治生涯也達到巔峰。 小泉純一郎積極與美國政府達成戰略夥伴關係,使日美關係在其首相任期內得到改善和加強。此外,小泉還積極支持派遣日本自衛隊前往伊拉克,這也是日本在二戰後首次的境外軍事行動。與此相對,小泉對中國和韓國的外交未取得重大成果,在靖國神社爭議、北方四岛領土糾紛等問題上糾纏不清。 小泉純一郎為1972年來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也是日本戰後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直到2006年卸任之後都擁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但2008年,與小泉純一郎政見相悖的麻生太郎以絕對優勢當選第23代自民黨總裁和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之後,小泉純一郎宣佈退出政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小泉纯一郎 · 查看更多 »

尤清

尤清(Ching You,),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鳳山郡大樹庄(今高雄市大樹區),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1980年獲選為黨外第一位監察委員。尤清為民進黨建黨十人小組之一的成員。後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台北縣縣長、駐德代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尤清 · 查看更多 »

丁守中

丁守中(),生於高雄市,成長於臺北市,祖籍浙江省義烏縣。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曾任國民黨青工會主委、台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任立委期間問政表現多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優秀立委之評鑑。.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丁守中 · 查看更多 »

中天

中天可以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天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選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選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重定向 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華民國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市长

市長(英語對應詞:Mayor,出自拉丁文「māior」,「較大的」的意思)是近現代城市或市鎮中最高行政首長的職稱。 在許多政府系統裡,市長是由市民選出為一個城市最高行政長官、或為一個儀式的職務。市長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依據當地的法律有不同職責和權力,也因各個地方而有不同意義。.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市长 · 查看更多 »

三立電視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anlih E-Television Inc.,簡稱:三立電視、三立、SET),是臺灣最大型的有線電視媒體。三立電視主要經營七個電視頻道,包括三立台灣台、三立都會台、三立iNEWS、MTV Taiwan(三立音樂台),其中三立綜合台、三立戲劇台在中華電信MOD頻道播放,另外還有三立國際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三立電視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今日新聞

今日新聞可以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今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張昭雄

張昭雄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張昭雄 · 查看更多 »

保護台灣大聯盟

保護台灣大聯盟(Taiwan Defense Alliance,簡稱護台聯盟)是中華民國的政黨,於2004年8月1日成立。中央黨部設於臺灣臺中市,黨主席為楊緒東。成立宗旨是以維護臺灣的民主、自由、人權與主權的完整,包容與尊重各族群的文化傳承及推薦候選人參加選舉為宗旨的民主政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保護台灣大聯盟 · 查看更多 »

快打旋風

快打旋风可以指以下电子游戏:.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快打旋風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

國務機要費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因應執行業務需要,並核定國務機密相關案件所需之費用。根據總統府單位預算所附之《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計畫概況表》所述,國務機要費係供總統依據憲法規定行使職權相關必要之費用,包括政經建設訪視、軍事訪視、犒賞及獎助、賓客接待與禮品致贈等費用。另一方面,因為馬英九特別費案之審理法官蔡守訓認為該費用與其他機關首長之特別費相異,故行政院於2004年對特別費不需檢具原始憑證列報金額不得超出一半之統一規定對該費用並不適用,總統府本身並未對國務機要費做出相關的規定,因而據稱應該並不受行政院統一規定之限制。但自2006年9月起,行政院主計處及總統府開始對國務機要費訂定相關規定,要求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全部都需要單據列報,回歸相關的主計法規之規定。 費用審核權和其他機關一樣,是由其內部的主計部門,即總統府會計室所負責,而決算後的審計與稽察才是屬於監察院審計部的權責。.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國務機要費 · 查看更多 »

周玉蔻

周玉蔻,無黨籍,台灣著名爭議媒體人、記者、電臺廣播主持人、政治評論家、夢想成真文創有限公司與放言科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公司擔任董事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周玉蔻 · 查看更多 »

呂秀蓮

呂秀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曾任中華民國第10-11屆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李登輝任命)、立法委員等職。她是臺灣民主運動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關鍵倡議者之一,也是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她所提倡的九六共識,相當程度影響了台灣的「國際地位」論述。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也是臺灣目前唯一女性副總統,更是解嚴後目前唯一連任的副總統。.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呂秀蓮 · 查看更多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簡稱《選罷法》,於1980年(民國69年)5月14日制定公布《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歷經26次修正(包括改名),於2015年(民國104年)2月4日修正公布現行條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查看更多 »

勞委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勞動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勞委會 · 查看更多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Internationle Rotkreuz- und Rothalbmond-Bewegung)是國際性的人道主义運動,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9,700万名志愿者及工作人員,这一国际人道运动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并减轻人类疾苦,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观念而加以任何歧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有三个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中文簡稱紅會)。这三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但拥有共同的基本原则、目标、标志和章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砸票

,又稱灌票,是指不記名投票中,某議題的瘋狂愛好者、偶像粉絲或親朋好友、公關公司、幕後黑手等,以一種不尋常投票手段,令該投票題目產生特別高的投票率。例如在手機短訊的投票中,花費大量金錢購買電話卡,發出無數短訊全部投給該特定候選人。在互聯網的選舉,利用按鍵精靈,或其他電腦程式,狂點某選項也是砸票的一種方式。 砸票可以解釋一些不記名投票,其投票率特高的其中一個原因。.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砸票 · 查看更多 »

立委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立委 · 查看更多 »

第一夫人

一夫人(First Lady)是一个尊称,适用于国家、地区或联邦州的元首或領導人的妻子。第一夫人并非公职,但是一般来说她们负责主持在元首官邸举行的各种接待宴会,陪同元首对别国进行国事访问,或是出席各种慈善活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第一夫人 · 查看更多 »

管碧玲

管碧玲(Kuan Bi-ling,),臺中縣豐原鎮人(今臺中市豐原區),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被支持者暱稱為「管媽」,隸屬謝系。1979年大學畢業即在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行政系服務,並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在國立台灣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後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改成立為國立臺北大學,繼續在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現仍為兼任副教授),2000年借調到高雄市政府擔任新聞處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到2004年4月17日兩次四年借調期滿,遂辭去國立臺北大學專任教職。2004年9月15日因參選立法委員辭去文化局長等所有本兼職,此一階段共服公職24年10個月又15天。現任高雄市第五選區立法委員,已連任四屆(2005年2月1日就任第六屆立法委員,連任第七、第八至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管碧玲 · 查看更多 »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在台協會

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缩写为AIT),是美國國務院根據《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 Act)並依據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其功能是為了因應美國與臺灣治理當局沒有邦交以及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等因素。協會除名稱與機構性質外,臺北辦事處實質辦理相當於美國大使館的館務;臺灣方面與AIT美國維州總部的對應單位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對美另銜: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總部(TECRO (Headquarters))。 由於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為了與臺灣維持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以及執行美國總統或美國各政府機關欲與臺灣進行的任何計劃、活動或其他關係,根據《臺灣關係法》來設置該協會。協會為一民間組織,但經美國國會的授權,在臺灣的辦事處也辦理與大使館相同的事務,包括核發赴美簽證以及美國公民服務等。該協會的公務車輛,依《駐臺外交機構及其人員進口車輛處理要點》之規定比照一般駐中華民國外交機構,領有外交車牌。.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美國在台協會 · 查看更多 »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美联社 · 查看更多 »

羅志明

羅志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原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因爭取黨內第五屆立委提名未果,而曾欲改投甫成立之親民黨,爭取提名機會,但又無法取得親民黨提名,乃轉為支持李登輝而遭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李登輝創立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之後,羅志明轉投台聯,順利獲得台聯提名,並當選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2006年,羅志明代表台聯參選第四屆高雄市長選舉,最後僅得6,599票,且被泛綠陣營視為「擾亂者」(被認為意圖使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陳菊落選)而聲勢墜地。復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小黨參選空間縮小,羅志明於2007年11月19日放棄參選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改列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因台聯得票未達法定門檻(政黨票得票率5%以上)而落選。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原本支持謝長廷的羅志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策動下,於2008年3月17日表態力挺馬英九,提岀「三個理由、三個期待」的訴求,表明未考慮重返國民黨,仍以台聯黨員的身分發言 。 2009年1月14日,羅志明申請「回復」國民黨黨籍,並且由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掛名介紹人下於國民黨中常會通過 。 2012年,羅志明代表國民黨參選屏東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以55,161票、33.96%得票率敗給民進黨的現任立委蘇震清。.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羅志明 · 查看更多 »

直辖市

轄市是許多单一制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多設置於城市地區。此名稱主要由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鮮、韩国、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採用。其字面上的意義为: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建制的都市。.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直辖市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縣長

本條目列出歷任的花蓮縣縣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花蓮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聯勤

#重定向 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聯勤 · 查看更多 »

選舉

選舉是一種正式的決策過程,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的出任人選、或適用於整個組織的過程。因此,选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选择方法,如比赛筛选、随机决定或市场决定。选举通常被定义为被管治者意愿的一种正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的意愿会集合并转化为一种集体决策,用来决定谁可以管治,包括谁可以继续执政、谁应该下台、和谁应该取而代之。雖然沒有一套關於選舉之單一普世之國際標準,但確已形成一些共識,包括通過舉行自由、平等且定期之選舉來保證成人之普選權,不記名投票且免於脅迫之原則,一人一票之原則。選舉是一種民主過程,合資格選民擁有投票及選擇的權利,稱為選舉權。 奉行代议民主制的國家或地區,會通過選舉選出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總統、總理、首相)等,也會以此選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依照功能的不同,代議民主制的選舉可分為國政選舉、地方選舉等兩大種類,前者指國家元首、國會議員等全國或中央政府層級的選舉,後者則指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除此之外,選舉也被广泛应用于許多私人組織或商業机构,由民间团体、學校以至公司,也会采用选举作为制定人事决策的手段。選舉是人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投票難以操作、或者投票結果對國家或所屬團體之治理方式無法產生影響,那麽對民眾而言,選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選舉 · 查看更多 »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華視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是中華民國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前身為1971年3月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 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環保署未來將改制升格為「環境資源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馬以南

以南(),生於重慶市,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馬英九的大姐,馬鶴凌長女。 她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長居美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馬以南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首席执行官

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為CEO;香港稱行政--總裁;臺灣稱執--行長;中國大陸稱首席--執行官),是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是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董事長、財務長),是在一个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首席执行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詐騙

詐騙,在法律上是犯罪行為,以欺騙手段獲取利益,例如-zh-hans:行使假文件;zh-tw:偽造文書;-及作出虛假陳述等。華人社會中長期存在詐騙集團的活動記錄,如民國初年的上海拆白黨或廣東江相派等。在華人世界之外,也存在許多類似狀況,如尼日利亞騙徒。.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詐騙 · 查看更多 »

詹春柏

詹春柏(),台灣彰化縣人,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重要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國民黨秘書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詹春柏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市長

市市長是高雄市行政首長,綜理市政,由20歲以上的高雄市市民普選產生,每4年選舉一次,並且同時進行市議員選舉。市長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以下列出歷任高雄市(合併後直轄市)市長,並溯及日本殖民時代的高雄市(州轄市)役所之首長(高雄市尹、高雄市長)和戰後的高雄市(省轄市)市長、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市長。 現任高雄市代理市長為許立明。.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議員列表

市議員列表名列現任於高雄市議會的議員,如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市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議會

市議會是高雄市的最高立法機關,位於鳳山區國泰路上。現行高雄市議會係於2010年12月25日由原 高雄市議會 與 高雄縣議會 合併改制而成。目前為合併改制後第二屆議會,現任議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康裕成,副議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蔡昌達。.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市議會 · 查看更多 »

高雄縣

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於1945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存在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包圍著高雄市。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縣 · 查看更多 »

高雄捷運外勞弊案

捷運外勞案,簡稱高捷案,是指2005年8月21日高雄捷運公司位於高雄市岡山區移工宿舍的泰國籍外籍勞工暴動事件後,所揭露的外勞管理問題和衍生出的疑似有台灣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員涉嫌向外勞仲介公司收取佣金、官商勾結等弊案。主要被告,包括前總統府副祕書長陳哲男,最後皆以無罪定讞。此案是台灣人權紀錄的一大污點,同時也嚴重衝擊民主進步黨「清廉執政」與「人權立國」的形象,被認為是民進黨在2005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失敗的重要因素。涉嫌自外勞仲介中獲取不當利益的人士包括前總統府副祕書長陳哲男、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局長方來進、高雄捷運公司負責引進泰勞事務的副董事長陳敏賢、前高雄捷運公司總經理賴獻玉、高雄捷運公司總經理特助劉克強、負責管理泰籍勞工的華磐仲介公司總經理嚴世華與其妻王彩碧、擔任高雄捷運公司顧問的前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周禮良等。 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於2009年1月15日二審宣判,陳哲男、嚴世華及王彩碧無罪,其中嚴世華及王彩碧被控背信罪部分無罪定讞。同年2月24日,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檢察署不提上訴,陳哲男確認無罪,全案定讞,全案等於沒有人為此遭到刑責。.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高雄捷運外勞弊案 · 查看更多 »

謝龍介

謝龍介(),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籍貫臺灣省臺南市,現任中國國民黨籍臺南市議員,曾任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議員 。.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謝龍介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讀賣新聞

《讀賣新聞》是日本一家全國性報紙。.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讀賣新聞 · 查看更多 »

資源回收

资源回收再利用(或循环再造)是指收集本来要废弃的材料,分解再制成新产品,或者是收集用过的产品,清洁、处理之后再出售。相对于“传统”垃圾遗弃,回收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如对比塑料生产)。资源回收能预防浪费有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削减原料消耗,由此减少:能量消耗、空气污染(自垃圾焚烧)和水污染(自堆填)。 现代废物处理中,回收是一关键成分,是环保4R“Reduce, Reuse, Recycle and replay 回收有一些ISO标准,如塑料废品的ISO 15270:2008、回收作业环境管理控制的ISO 14001:2004等。 可回收材料包括许多玻璃、纸、铝、柏油、金属、塑料、轮胎、织物和电子产品。这些材料的来源可以分为事业废弃物与一般废弃物。可降解或其它生物降解垃圾有厨余等都可以回收。可回收材料既可以送到回收站,或是放到路边,然后整理清洁,送入指定地点在加工。 从严格意义上讲,所回收的材料应该可以供应同样的材料,如用过的办公纸张可以做成新的办公纸张,用过的聚苯乙烯泡沫可以做成新的聚苯乙烯泡沫。然而,这通常费钱费力(相对于从原料或其它材料制作而言)。因此许多“回收”物品或材料会再利用,制作不同的材料(如纸板)。其它回收形式包括根据价值萃取某种材料(如从电池里取铅、从印制电路板里取黄金) 或根据危险污染提取某种材料(如从温度计或自动调温器里取汞)。.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資源回收 · 查看更多 »

趙少康

趙少康()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及媒體工作者,生於基隆市,籍貫河南涉縣(後改隸河北)。曾任臺北市議會議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立法委員等職,在臺灣政壇曾有「政治金童」的稱號。1994年代表新黨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敗於民主進步黨籍的陳水扁。之後投入媒體界,曾任飛碟電台董事長,現為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並在中廣流行網與TVBS主持政論節目。.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趙少康 · 查看更多 »

趙建銘

趙建銘(),生於台灣台南市鹽水區人,曾任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為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陳水扁之女婿,陳幸妤之夫,因此被台灣媒體稱為「駙馬爺」。因涉入台開內線交易案,法院審判中,造成很大爭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趙建銘 · 查看更多 »

黃俊英 (台灣)

黃俊英(),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第11屆考試院考試委員、義守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2002年和2006年兩次由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高雄市市長,未當選。2014年1月10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壽73歲。.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黃俊英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黃紹庭

黃紹庭,()生於高雄市,其父為高雄市議員黃芳仁(合併改制前第2屆至第5屆高雄市議員),台灣政治人物;畢業於東海大學、美國加州南加大電機碩士。曾任台積電駐美國技術經理,曾任合併改制前第七屆高雄市議員(期間因雙重國籍遭解職)。現任合併改制後第2屆高雄市議員,中國國民黨籍,為第8選舉區(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所選出。.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黃紹庭 · 查看更多 »

黃昭順

黃昭順,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彰化人,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議員,1995年轉戰立委後便連任至今,並曾當選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黃昭順 · 查看更多 »

黄俊英

俊英可以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黄俊英 · 查看更多 »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郝龍斌 · 查看更多 »

郝柏村

郝柏村(),字伯村、伯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鹽城縣(今鹽城市)郝榮村人,曾獲頒卿云勋章、青天白日勳章、雲麾勳章與虎字榮譽旗,陸軍官校12期砲兵科畢業,於八年抗戰時擔任基層官兵、金門八二三砲戰時擔任最前線之砲兵指揮官,曾赴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深造,為中華民國國軍留美將領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國軍在位最久的參謀總長,退伍後擔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與副總統候選人。是繼陳誠以後,第二位曾任參謀總長的行政院院長。前臺北市市長郝龍斌為其長子。 郝以反共急先鋒自居,支持三民主义統一中国。近年则在台灣努力倡導一個中國原则,且多次參加中國大陸官方活動,並曾大唱《义勇军进行曲》而引發爭議。他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性,并呼籲中共承認國民政府抗戰領導地位。2017年,以99歲高齡改信仰基督教,12月31日洗禮。.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郝柏村 · 查看更多 »

舆论

舆论,或称民意(Public opinion),其定义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舆论学对舆论的定义决定了舆论学的发展。 一种定义是: 为了避免在定义上争论不休,学者开始转向舆论应该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议题”、“公众”和“共同意见”是学者们提出的众多要素的交集。 舆论学則是研究舆论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交叉学科,它的理论资源来自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新闻和传播学。.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舆论 · 查看更多 »

舆论调查

舆论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民意调查或民调),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来较为客观、精确地反映社会舆论或民意动向。.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舆论调查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蘇進強

蘇進強(1954年4月5日-),曾為陸軍部隊指揮官,筆名履彊,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人,是臺灣的軍人、詩人、學者、小說家與政治人物,曾任前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暨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台灣新聞報及台灣時報社長、專欄作家、國安會諮詢委員、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秘書長、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會長、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理事長、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會長、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副主席、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蘇進強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走路工

走路工語源為臺灣話行路工(台羅:kiânn-lōo-kang)。原指為街頭運動、街頭助選、職業支持者……等,聚集人氣用、出沒於街頭、以日計薪的臨時雇員。今常指為臺灣選舉制度下小額買票行為的通稱。俗稱走路工的此種買票行為,可能構成賄選罪,依照臺灣法務部的標準,只要超過新台幣30元金錢或禮品的交付或收受,即使以走路工為名,仍可能被認為具備投票行為的對價,而成為賄選罪的客觀構成要件之一。 1980年代臺灣解嚴之後,因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與相關子法的明文禁止,加上社會價值不同,走路工發放或類似的期約賄選行為雖時而所聞,但已不成為候選人勝選的必有要件。不僅如此,走路工傳聞在某程度上,反而成為影響台灣選舉結果的負面新聞,此現象尤其於台灣都會型選舉更為顯著。.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走路工 · 查看更多 »

赵天麟

赵天麟(),字君达,中国教育家。.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赵天麟 · 查看更多 »

葉菊蘭

葉菊蘭(),臺灣苗栗縣銅鑼鄉客家人,鄭南榕遺孀。廣告行銷界出身,現任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前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及行政院副院長。葉也先後出任交通部長、客家委員會主委、高雄市長等公職,從政生涯締造不少紀錄,包括第一位女性副閣揆、第一位女性直轄市長(代理高雄市,直到2006年第一位以選舉方式產生的女性直轄市長陳菊繼任)。.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葉菊蘭 · 查看更多 »

葉金川

葉金川(),台灣公共衛生學者及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為第12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倚重的幕僚之一。曾任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葉金川 · 查看更多 »

邱毅

邱毅,新黨、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五至第七屆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邱毅 · 查看更多 »

蔡正元

蔡正元(),臺灣雲林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代理發言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蔡正元 · 查看更多 »

蔣孝嚴

蔣孝嚴(英文:John Chiang,1942年3月1日 上註明章孝慈是1942年5月出生,由於蔣孝嚴、蔣孝慈兩人是雙胞胎,所以原先所知1941年5月2日生可能有誤。蔣孝嚴也曾說過身分證上的生日是舅舅代報的,不是正確日期。—)原名章孝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籍贯浙江奉化,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雙胞胎兒子中的兄長。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國民黨秘書長、外交部部長等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蔣孝嚴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議會

臺北市議會是中華民國首都臺北市的最高立法機關,也是全市首要的民意機關。.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北市議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

中华民国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自治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1991年4月起,臺灣歷經7次修憲,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成為臺灣選舉的另一法理基礎。此外,臺灣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與公投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灣選舉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普通法院,行政組織上係臺灣高等法院的一個分院,並受該院之監督;但二者於審級上不相隸屬,各以最高法院為上級審法院。本院通常被簡稱為高雄高分院。.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簡稱高雄地檢署或者雄檢,是中華民國的檢察機關。.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簡稱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地院或雄院,是中華民國的地方法院之一,位於台灣高雄市,屬於普通法院。.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陳學聖

陳學聖,中國國民黨籍桃園市政治人物,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學聖 · 查看更多 »

陳哲男

陳哲男(),台灣政治人物,臺南人,與夫人陳辜美貴育有二子一女。子陳其邁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等職,女陳書芸曾任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陳哲男於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原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設置「陳哲男校友文學獎」,鼓勵學弟妹文學創作。.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哲男 · 查看更多 »

陳其邁

陳其邁(),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成長於高雄,畢業於雄中、中山醫學院,取得臺大公衛碩士,現任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委,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高雄市代理市長、民進黨副秘書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訪問學人、長庚醫院醫師、臺北醫學院講師。 陳亦曾任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執行委員、台灣醫界聯盟執行委員、全國教師會顧問、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市分會召集人及執行委員、保護高屏溪色聯盟成員等職務。 2018年3月7日在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民調中勝出,將獲黨中央提名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其邁 · 查看更多 »

陳菊

陳菊(),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羅東區三星鄉(今宜蘭縣三星鄉註:宜蘭縣是1950年10月成立的,陳菊出生時還沒有宜蘭縣。),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世界新聞專科畢業、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碩士。曾為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於獄中留下遺書;事件後27年,陳菊回到事發地,成為高雄首位民選女市長,也是台灣首位女性民選直轄市長。陳曾任臺北、高雄社會局長、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高雄市市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等。 陳菊卸下勞委會主委一職後,以些微差距當選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第9任(民選第4屆)市長,後於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選舉中當選為合併後的首屆高雄市市長,2014年獲得99萬票,為競選對手楊秋興得票數兩倍有餘,且為當次選舉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順利連任。2018年4月21日,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就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11個市轄區而言,陳菊連續擔任地方首長11年餘,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第二長者。.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菊 · 查看更多 »

陳致中

陳致中,臺灣政治人物,臺南縣官田鄉(今臺南市官田)人,生於臺北市,政治人物,前總統陳水扁與前立委吳淑珍之子。民主進步黨黨籍,現任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現任高雄市快樂希望協會理事長,曾任首屆高雄市議會前鎮、小港選區的民選市議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致中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柯賜海

柯賜海(),臺灣媒體話題人物,有「抗議天王」的稱號。以買賣房地產致富,但他的財富狀況,無法得知具體數字。曾參與2014年花蓮縣縣長選舉,在六位候選人中名列第三。.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柯賜海 · 查看更多 »

林志昇

林--昇,美屬台灣群島方案推廣者;日屬美佔台灣自治方案理論發起人之一。現職為「台灣民政府國安參謀聯席會執行長」兼任「台灣民政府秘書長」。發表政論文章除了署名「林志昇」外,另有筆名「武林志昇」與「林峯弘」。.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林志昇 · 查看更多 »

林景元 (政治人物)

林景元(),出生於台灣高雄縣,是一位長期參加高雄地區政治選舉的無黨籍人物。至2010年為止,他已參選過高雄縣議員、高雄市議員、立法委員、台灣省議員、國民大會代表,以及鳳山市市長、高雄縣縣長和高雄市市長。一共27次選舉。其中除了曾選上第5屆及第6屆高雄縣議會議員,,以及一次因選舉發表違反反共抗俄國策而被判決當選無效外,其餘皆落選;曾提出興建水庫、發放敬老津貼等政見。 林景元原本宣布參加2010年縣市合併後的首次高雄市市長選舉,但最後因籌不出保證金新台幣200萬元而放棄。 1995年,林景元創立高雄地區地下電台「希望之聲」,一人分飾多角,早期一天播出13小時中他就自己主持10小時、其他時間則放錄音帶,內容是針對高雄水質改善問題的看法。 2014年9月6日,林景元獨自登記參選高雄市議員,提出慣有的政見如興建水庫、發放敬老津貼等,他說,他已經90歲但身體很好,「堅持參選是為了替歷史做見證」。 林景元在2015年時登記參選高雄市第7選區的2016年立委選舉,最後以1,912票落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林景元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搓圓仔湯

搓圓仔湯(臺灣話正字:挲圓仔湯,台羅:so-înn-á-thng),臺灣政治界、商業界常用的臺灣話術語,或稱搓圓仔(挲圓仔)、圓仔湯、搓湯圓、煮圓仔湯等,動詞稱搓掉(挲掉)。字面意義是手工製作圓仔(即湯圓)後,煮成湯。實際上指透過不合理的協商或利誘、威逼等手段,要求他人放棄權利。.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搓圓仔湯 · 查看更多 »

李復興

李復興可能是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李復興 · 查看更多 »

李全教

李全教(),臺灣台南安定人,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曾連任三屆立法委員,後亦短暫擔任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的首位國民黨籍議長,不過因涉台南市議員及議長選舉雙重賄選案,二審宣判當選無效定讞而喪失資格。.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李全教 · 查看更多 »

李應元

李應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雲林縣崙背鄉人,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現任環境資源部部長。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療經濟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勞委會主委。.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李應元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李敖 · 查看更多 »

李慶安

李慶安(),中華民國台北市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前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李煥之女,曾任中國國民黨籍及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李慶安為中華民國第一位遭查出擁有且隱瞞美國國籍的立法委員,並遭到註銷當選資格,法院一審詐欺罪名成立(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規定,民意代表不允許擁有雙重國籍;實務上,臺灣政治人物具雙國籍者一旦當選,一般會緊急申請註銷外國籍);二審出現大逆轉,高等法院改判無罪定讞。.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李慶安 · 查看更多 »

棄保

棄保可以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棄保 · 查看更多 »

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是日本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也是日本現有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其最早前身為1872年2月21日创刊的《東京日日新聞》,1911年3月1日與《大阪每日新闻》合并,不過它們持續使用原名在东京及大阪兩地分開發行,至1943年才共同使用現名,目前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福岡4地為主要發行據點。報紙的口號為「爭論之下,真理顯現」。根據日本發行公信會在2016上半年的統計,總發行量分別為早報版309萬份、晚報版90萬份。 《每日新聞》與《朝日新聞》在1960年代以前曾並列為日本兩大報,但在激烈競爭下擴充太快,在1970年代初期陷入了經營危機。現在仍與《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合稱為日本三大報,但發行量與前兩家差距較大。.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每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視

#重定向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民視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沈富雄

沈富雄(),臺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前民主進步黨黨員,曾當選過臺北市選區的立法委員,外號是「智多星」、「臺灣雄哥」。 沈富雄出身民進黨正義連線,在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常批評陳水扁政府及民進黨,引起民進黨支持者和媒體批判,遂有「孤鳥」稱號。2004年,沈富雄曾獨排眾議反對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疾呼此選制對民進黨不利,一旦通過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將長期無法過半,卻被親民進黨媒體評為唱衰民進黨。。2007年10月3日,沈富雄退出民進黨。.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沈富雄 · 查看更多 »

法官

法官(臺灣前稱推事,法文: Juge, 英文:Judge, 西班牙文: Juez, 德文: Richter)是司法机构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要求基本上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肘、大公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法官是屬於公務員團隊,必須履行及遵守當局對公務員行為的守則和指引。.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法官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溫哈熊

溫哈熊(1923年-2007年7月14日),廣東台山人,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曾任第十三任聯勤總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為溫應星第五子,其女婿丁守中曾任立法委員。.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溫哈熊 · 查看更多 »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新华社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市長

新北市長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最高行政首長,其前身之職務為臺北縣縣長,2010年12月25日起因應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而改制。現任市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朱立倫,也是首任市長。 下面除列出新北市歷任市長之外,亦溯及昔日的臺北縣縣長。.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新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會

#重定向 國會 (日本).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日本國會 · 查看更多 »

日本放送協會

#重定向 日本廣播協會.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日本放送協會 · 查看更多 »

拉法葉軍購案

拉法葉艦軍購弊案是牽涉中華民國與法國政府高層,在1989至1991年正式簽署的拉法葉艦軍購案的過程中收受佣金之弊案。收受佣金一事本身並未違反中華民國或法國法律,然而在軍購案的契約中簽訂了排佣條款,使得後來國際仲裁是以違反契約一案進行審理。2010年5月4日:中華民國勝訴,法國須賠償270億元,2011年7月12日,中華民國國防部仲裁官司勝訴,法國政府需歸還8.75億美元。 軍購案簽署後,海軍總司令部武器獲得管理室主任尹清楓上校(佔少將缺)因懷疑此軍購有弊端,遂行保存證據以揭弊,導致殺身之禍。同時法國當地的軍火中介人在業務中未取得相應報酬,才讓此案從台灣燒到法國,成為舉世皆知的軍事醜聞。因此在一干案件爆發後中華民國海軍收押了相關受賄軍官,目前代理商仍逃亡海外。 除尹清楓外,法國方面更傳出有六個與此案相關者離奇死亡。而前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郝柏村也都因此案於2006年接受偵訊。陳水扁更曾宣示「不惜動搖國本辦到底」,雖然最後不了了之。拉法葉軍購弊案也是中華民國海軍建軍以來紀錄有案的最大醜聞。.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拉法葉軍購案 · 查看更多 »

总经理

總經理(General Manager,缩写:GM)在單一中小企業,總經理通常就是整個組織裡職務最高的管理者與負責人、統籌各業務部門的事務,位階僅次於董事長。而在規模較大的組織裡,例如跨國企業,總經理的角色是其某個關係企業、事業體或分支機構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缩写:MD)表示他既是董事會成員之一的董事,又是負責經營大權的總經理;若僅僅只是總經理職位,至多--能列席董事會,無法參予表決。有時候會由董事長或副董事長兼任,公司地位僅次於董事長,可代任其職務。最初特指英国传统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这一职衔逐渐被CEO代替,但在投资银行业仍广泛使用,已经失去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含义,是直接接触客户的从业人员。 簡單言之,總經理的權力有多大,要参考其僱傭合約條款及工作範圍。總經理位置有多高,要研究其組織架構圖(Organizational chart),正常企業內部通常只有一個總經理或董事總經理。不過,具體仍要視乎公司實際情況而定。.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总经理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信社

時事通信社是日本的通訊社之一,總部位於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前身為同盟通信社(已在1945年解散)經濟報道部門。在日本國內有82個分部,在海外則有29個分部。在過去簡稱為JP(JijiPress),現在則改用Jiji。其與共同通信社并列為日本兩大通訊社。.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時事通信社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兩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於2002年12月7日上午8點至下午4點進行投票。此次選舉被視為2004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以及時任總統陳水扁的信任投票。最後,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馬英九、民進黨籍的高雄市長謝長廷雙雙獲得連任,維持「北藍南綠」的基本政治形勢。.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

#重定向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6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8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8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09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下列為該次選舉於各直轄市的正式名稱:.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6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2006年高雄市市長選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