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之间的区别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vs. 泛民主派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舉行,由香港民主派籌辦,目的是為爭取在香港推行全面普選,及反對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政改方案。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據主單位宣佈共25萬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則謂有63,000人)。.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之间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相似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七一大遊行北京市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李卓人李柱銘民主民主黨 (香港)曾蔭權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七一大遊行 · 七一大遊行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北京市 · 北京市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禮賓府 · 泛民主派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立法會 · 泛民主派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0年代為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而成立的機構。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在1997年移交主權,並實行「一國兩制」。中國政府開始籌備編訂作為香港憲法的《香港基本法》。1985年4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議決成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1985年6月10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名單,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於7月1日正式成立,開始起草工作,並委任59名委員,包括23名香港委員和36名大陸委員。 1985年12月,為收集香港各界對基本法的意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共委任180名成員。在1988年4月及1989年2月舉行兩次公眾諮詢,聽取市民對《基本法》草案的意見。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後,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李柱銘和帶領聲援天安門學運的司徒華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一起退出起草委員會,查良鏞、鄺廣傑亦退出起草委員會。費彝民、郭棣活、賈石、錢昌照等四名委員於任內逝世。 《基本法》起草工作歷時四年零八個月,1990年2月完成起草工作。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經由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基本法》開始實施。.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 泛民主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泛民主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泛民主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泛民主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李卓人

李卓人(Lee Cheuk-yan,),上海出生,香港立法會議員(1995年-2016年)、香港第二大工會職工盟秘書長、工黨主席,曾任支聯會主席。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李卓人 · 李卓人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李柱銘 · 李柱銘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民主 · 民主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民主黨 (香港) · 民主黨 (香港)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曾蔭權 · 曾蔭權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之间的比较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有61个关系,而泛民主派有2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4.64% = 13 / (61 + 219)。

参考

本文介绍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泛民主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