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之间的区别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vs. 纳斯卡板块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大海嘯,科學界稱為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雅加达、曼谷)UTC+7上午7時58分55秒,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震源深度为30千米Nalbant, S., Steacy, S., Sieh, K., Natawidjaja, D., and McCloskey, J. "." Nature. Vol. 纳斯卡板块,或译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是南美洲西岸以外东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纳斯卡板块的东界为一会聚边界消减带,俯冲于南美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下,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其南界与南极洲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智利海隆,在该处因为海底扩张,岩浆得以溢出。其西界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则与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在纳斯卡板块的西北角,哥伦比亚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它和科科斯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一个三联点。另一个三联点位于其西南角,智利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是纳斯卡、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相会之处。在这两个三联点处,各存在一个罕见的微板块,即北边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和南边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复活节岛微板块则是又一个微板块,位于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以北不远处,即复活节岛西边不远处。 还有一个三联点位于纳斯卡、南极洲和南美洲板块相会处。这个三联点被认为和1960年的一次9.5级大逆冲地震——智利大地震——有关。 幸运的是,几乎没什么岛屿因为这些三联点的复杂运动而时常遭受地震灾难。但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个例外。 卡内基海岭是纳斯卡板块北部的一处特征地貌,它长1350公里,宽300公里,加拉帕戈斯群岛即位于其西部末端。它和纳斯卡板块的其余部分都消减于南美洲之下。 纳斯卡板块的绝对运动速度,经校准,为3.7厘米/年,方向为偏东(88°),在所有板块中是绝对运动速度最快的之一。纳斯卡板块的消减是少见的平板消减,在发生消减的时候,变形和撕裂同时发生(Barzangi and Isacks),并持续不断地形成具有火山的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的变形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Tinker et al.)。 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这一地质时间是通过对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

之间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相似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太平洋秘鲁1960年智利大地震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太平洋 · 太平洋和纳斯卡板块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秘鲁 · 秘鲁和纳斯卡板块 · 查看更多 »

1960年智利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是觀測史上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為9.4~9.6級。這次地震也引起海嘯侵襲智利、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洲東南部與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 震中靠近智利,位于圣地亚哥以南700公里附近,而瓦爾迪維亞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地震引起的海啸严重冲击智利海岸,掀起高达25米的海浪。主海啸穿越太平洋摧毁了希洛。距震中一万公里的地方记录到10.7米高的海浪,并且波及到遥远的日本和菲律宾。如此大范围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无法精确得知。对于这次地震和海啸導致的死亡人数有著不同估计,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引述,死亡人数为2231、3000或5700人, 另一来源估计死亡人数达到6000。不同来源估计经济损失在4亿到8亿美元。(或加上通貨膨脹,約為今日的32到64亿美元。).

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 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之间的比较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有196个关系,而纳斯卡板块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35% = 3 / (196 + 26)。

参考

本文介绍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纳斯卡板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