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区别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vs. 苏联解体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也称卢布危机)是指1998年8月17日在俄罗斯发生,最终导致了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并且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的一次金融危机。.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之间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相似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卢布亞洲金融危機休克療法 (經濟學)俄罗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车臣通货膨胀

卢布

卢布(p),货币单位,最初为俄罗斯帝国所使用,后来很多与俄国联系密切的东欧国家也曾使用,现在使用这一货币单位的国家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德涅斯特河沿岸等国。每1卢布可以分为100戈比(p)。俄罗斯卢布的流通区域除了俄罗斯联邦之外,还包括不被广泛承认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国,在乌克兰东部自治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可以用来支付。 历史上,曾使用“卢布”的国家还包括莫斯科公国、俄罗斯沙皇国、立陶宛大公国、俄罗斯帝国、苏维埃俄国(1917年至1923年)、苏联(1923年至1991年)、拉脱维亚(1992年-1993年)和塔吉克斯坦(1995年-2000年)等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卢布 · 卢布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場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的事件。事源於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制,隨後危機進一步波及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及其它的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这一事件在泰國又被稱作“冬陰功危機”(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为危机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危機中更是影响俄羅斯和拉丁美洲經濟。.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亞洲金融危機 · 亞洲金融危機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休克療法 (經濟學)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一種總體經濟學方案,由國家主動、突然性的放鬆價格與貨幣管制,減少國家補助,快速的進行貿易自由化,這個類型的計畫,常會伴隨將原本由國家控制的公有資產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措施。這種作法適用於原本採用計畫經濟或社會主義的國家,在面臨經濟危機,產生嚴重通貨膨脹時。使用這套方案,可以在短時間內遏制通貨膨脹與資金外逃,使經濟重回穩定。這個想法最早源自米爾頓·佛利民,稱為震撼政策(shock policy),這個主張被新自由主義群體吸收。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傑佛瑞·薩克斯將其改稱為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得名自醫學上臨床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用藥物或電流導致人體休克,再進行治療。米爾頓·佛利民與傑佛瑞·薩克斯的主要差異,只在於兩者經濟自由化的規模不同。傑佛瑞·薩克斯對歷史進行研究之後,確信推行私有化是必要之惡,這是穩定經濟秩序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1975年的智利奇迹,是震撼政策首次成功的案例。由一群有留學芝加哥大學背景的財經官員(被暱稱為芝加哥男孩),根據米爾頓·佛利民的理念所擬定的經濟政策,成功解決了智利當時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智利經濟恢復正常。 1985年,玻利維亞的財政計畫部長贡萨洛·桑切斯·德洛萨达採用傑佛瑞·薩克斯的建議,解決了當時面對的恶性通货膨胀問題。根據1947年至1948年間,西德面對恶性通货膨胀的歷史經驗,傑佛瑞·薩克斯對玻利維亞擬定的經濟建議方案,成為日後休克療法的重要依據。 90年代,當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轉型時,傑佛瑞·薩克斯的想法在東歐被廣泛應用,如波蘭與捷克,都採用這套方案,獲得良好的成效。蘇聯在放棄社會主義進行轉型時,也同樣採用了休克療法,成功擺脫了惡性通貨膨脹。但是蘇俄在擺脫惡性通貨膨脹之後,美國並未依照傑佛瑞·薩克斯的建議給與資金上的支持,穩定蘇聯的經濟局面;因前蘇聯國家都使用盧布來交易,蘇俄無法按照自己的狀況使盧布匯率自由化,再加上進行私有化時,原有的公有資產被政治權貴掠奪為私人財產,這些因素都使得蘇聯在擺脫惡性通貨膨脹之後,經濟並未成長,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因為一連串的成功,休克療法成為新自由主義的重要經濟政策方向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IMF在亞洲推動休克療法,因為成效不彰,引起許多爭議,許多經濟學者,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開始質疑這種作法反而使經濟危機加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分析蘇聯在使用休克療法時帶來的副作用,重新解釋了這套作法成功的原因,以及其不足之處。.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休克療法 (經濟學) · 休克療法 (經濟學)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俄罗斯 · 俄罗斯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p,),苏联和俄罗斯政治家,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任期为1991年至1999年。曾历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葉利欽是個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在蘇聯共產黨年代因矢言打擊貪污而聲名大噪,但其政權卻飽受貪污醜聞困擾。他执政時推動市場經濟和民主制,但他採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羅斯盡快走上資本主义,卻讓俄羅斯經濟濒临崩潰,最後更曾以武力鎮壓方式消灭异见者。他在苏联解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言行举动鼓励了俄罗斯联邦内部的分离主义。车臣在其任内以类似叶利钦的方式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叶利钦被迫在任內兩次向車臣發動攻擊,此行为使叶利钦在车臣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并產生了數次死傷慘重的恐怖行動;他令苏联解体,使俄罗斯领土对比起前苏联丧失达25%,国力大减,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不再是超级大国,也動搖了他在國民心目中的領導形象。而继任的领导人包括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则对叶利钦评价颇高。 1999年12月31日,在踏入2000年前數小時前,他宣布辭職,當时俄罗斯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仅为2%。時任總理的弗拉基米爾·普京为代总统,從此叶利钦的政治生涯便告结束。 叶利钦辞职后保持低调,尽管他偶尔公开批评他的继任者。叶利钦于2007年4月23日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苏联解体和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查看更多 »

车臣

車臣,一譯“徹辰”,原為蒙古族的貴族稱號,後用作部落名與地名:.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车臣 · 苏联解体和车臣 · 查看更多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 · 苏联解体和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之间的比较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有15个关系,而苏联解体有2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3.18% = 7 / (15 + 205)。

参考

本文介绍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