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之间的区别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vs. 新黨

中華民國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5年12月2日舉行,選出第三屆立法委員共計164席,包含122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在此次選舉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3名,而原住民、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未有改變。 由於此次選舉具有199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共推出397位候選人,角逐164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85席,較上屆的103席大幅下滑,為歷屆選舉的最低點。民進黨則以大約三分之一的票數獲得54席,與上屆相比,略有成長。成立僅兩年的新黨成為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一舉獲得21席,席次大幅成長。另外,無黨籍人士獲4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洪永泰 此次選舉也象徵國民黨在新黨出走後,政治資源持續流失。民進黨雖然在席次上有小幅成長,並且在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及南投縣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但在政黨發展上也面臨了許多的瓶頸。而新黨的快速成長,則使其成為當時臺灣政壇內,在兩大黨之外的「關鍵少數」。此次選舉結果亦反映了臺灣政治局勢由兩黨制體系,正式的布入國、民、新三黨鼎立的時代。.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之间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相似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有(在联盟百科)31共同点: 姚立明中國國民黨周荃周陽山傅崐成勞動黨勞動黨 (台灣)馮定國高惠宇謝啟大謝長廷賴來焜黃國鐘錢達郁慕明郝龍斌蔡正揚鄭龍水臺北市金門縣陳一新陳癸淼陳漢強林郁方李登輝李慶華民主進步黨洪秀柱朱高正朱惠良...新國民黨連線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姚立明

姚立明(),臺灣臺北市人,原籍湖南長沙,前中华民国立法院委员,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指挥部副总指挥,現任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德國國立比勒費爾德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姚立明 · 姚立明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中國國民黨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周荃

周荃(), 台灣臺南市人,記者出身,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與陳癸淼、趙少康、李勝峰、--、王建煊共為新黨創黨人。 周荃的父親是浙江江山人,母親是台灣台南縣人,外祖父家是台南縣學甲鎮(今臺南市學甲區)的大家族。 1949年,周荃的父親去探望嫁到臺灣的姐姐,結果沒想到一去便不能歸。 1993年2月22日,立委周荃在立法院質詢連戰:「臺大醫院有你打老婆的紀錄,實情如何?」郁慕明也幫周荃說:「委員的問題,連戰稱是天方夜譚,但外界一直如此傳說,周荃提了,也是給連戰說明的機會。」 1997年,周荃與時任台灣省議員的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泰順爭取參選台北縣長,登記參選,而被新黨開除黨籍,但仍執意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此次落選後,周荃轉回電視業,以妹妹周菲名義開辦真相傳播,經營台灣第一家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真相新聞網」(Truth News Network;TNN)。不過,真相新聞網由於經費不足,在2000年代初期即告關台。 2003年7月4日,時任真相傳播董事長的周荃主動召開股東會,宣布正式辭職,也謝絕兼任董事。周荃離開真相傳播以後,選擇到北京清華大學念EMBA,開始在台海兩岸奔波的生活。而她至今始終未婚,但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鄭又平在電視事業及兩岸交流中均共同進退。.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周荃 · 周荃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周陽山

周陽山,生於台灣台北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台灣政治學者,新黨籍,曾任立法委員,2008年被馬英九提名為監察委員(任期六年)。.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周陽山 · 周陽山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傅崐成

傅崐成(),中華民國(台灣)法學家及政治人物,曾代表新黨在臺北縣選區當選為第三屆立法委員。 1998年底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在台北縣第一選區競選連任,但未當選。2001年底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仍於同選區參選,亦未當選。.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傅崐成 · 傅崐成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勞動黨

使用勞動黨名称的政党有:.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勞動黨 · 勞動黨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勞動黨 (台灣)

#重定向 勞動黨 (臺灣).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勞動黨 (台灣) · 勞動黨 (台灣)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馮定國

馮定國(),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台中縣選區選出,代表親民黨任職立法委員。曾任新黨民意代表,在2006年百萬人倒扁運動期間,馮定國曾擔任副總指揮。而在2006年6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不分晝夜發動在立法院群賢樓靜坐,馮定國也是活動的總指揮。2008年(第七屆)立委選舉未參選,禮讓給同選區國民黨籍候選人參選。 2018年6月5日凌晨2時,因心肌梗塞病逝。.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馮定國 · 新黨和馮定國 · 查看更多 »

高惠宇

惠宇(),中華民國記者、作家及政治人物,出生於台灣基隆,祖籍山東昌邑。 1995年底,高惠宇代表新黨在台北市第二選舉區當選第三屆立法委員。1998年底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時競選連任,但未當選。2001年底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時再度參選,亦未當選。 高惠宇父親為公職人員,家境並不富裕,但支持她出國念書。高惠宇從美國回台後,加入《聯合報》擔任政治外交記者;《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破例擢升她為該報首位女性採訪主任及副總編輯。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落選後,高惠宇沉寂了6個月,擔任東森電視總經理,主持國際新聞節目。後來在2008年3月離開東森電視,同年10月22日接替請辭的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鄭優,擔任中央廣播電台第四屆董事長。2009年9月18日,曠湘霞繼任中央廣播電台第五屆董事長,高惠宇卸任,仍出任董事。 2012年,高惠宇加入澳門澳亞衛視,主要擔任《澳亞新聞-時事點評》時事評論員,也曾擔任《高峰會》主持人兼製作人及總策劃。.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高惠宇 · 新黨和高惠宇 · 查看更多 »

謝啟大

謝啟大(),是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是新黨籍立法委員。.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謝啟大 · 新黨和謝啟大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謝長廷 · 新黨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賴來焜

賴來焜(),曾經代表新黨任職立法委員,現為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玄奘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曾參與桃園縣長補選落敗。.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賴來焜 · 新黨和賴來焜 · 查看更多 »

黃國鐘

黃國鐘(),中華民國律師及政治人物,曾代表新黨在高雄市南區當選為第三屆立法委員,後改加入中國國民黨,目前為全國律師公會聯合會理事。.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黃國鐘 · 新黨和黃國鐘 · 查看更多 »

錢達

錢達(),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藍天行動聯盟副主席,曾經代表新黨任職僑選立法委員。在康寧大學臺北校區兼任英文老師。.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錢達 · 新黨和錢達 · 查看更多 »

郁慕明

郁慕明(),生於上海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新黨黨主席。.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郁慕明 · 新黨和郁慕明 · 查看更多 »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郝龍斌 · 新黨和郝龍斌 · 查看更多 »

蔡正揚

蔡正揚,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經代表新黨任職立法委員。.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蔡正揚 · 新黨和蔡正揚 · 查看更多 »

鄭龍水

鄭龍水(),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為新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社會福利黨籍,創辦中華民國國內第一本有聲雜誌《迴聲》、創辦中華民國第一個視障基金會「愛盲基金會」、推動成立中華民國第一個視障團體的聯合組織「中華視障聯盟」。鄭龍水出生於1959年的台灣省高雄縣茄萣鄉(今高雄市茄萣區),幼時因罹患青光眼而導致雙目失明。經王福生老師及多位師長的耐心啟蒙,循循善誘,加上本身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不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南第二中學(台灣省教育廳所舉辦之盲聾生高中徵試),三年後更以榜首考取淡江大學中文系(教育部所舉辦之盲聾生大學徵試),並完成大學學業。現於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 大學畢業後創辦國內第一本有聲雜誌《迴聲》,並成立法人愛盲文教基金會。之後在愛盲基金會及鄭龍水的促成下,再成立中華視障聯盟。 自1995至2002年期間,曾獲選為中華民國第三任和第四任的立法委員,並三次入選國會十大優秀立委及擔任一屆新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四任副總召集人,立法院跨黨派兩岸臺商權益促進會創會會長,立法院瑞典與台灣國會議員聯誼會副主席。 2015年參與創立社會福利黨,為首任黨主席。 多年來的努力奔走下,已促成視障教育、就業等相關法令的大幅改善與提升,並為國內身心障礙者的福利及權利竭盡努力,而勞工權益也是鄭龍水積極推動的主軸。近年來更在多所學校與機構演講、授課、參與座談等,廣宣社會公益的理念。.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鄭龍水 · 新黨和鄭龍水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臺北市 · 新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金門縣 · 新黨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陳一新

陳一新(),籍貫中國湖南長沙,生於英屬香港,最後逃難到台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中華民國(台灣)政治學學者與政治人物,曾代表新黨出任立法委員,現在是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美國研究組教授兼中國國民黨智庫學者。.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陳一新 · 新黨和陳一新 · 查看更多 »

陳癸淼

陳癸淼(),中華民國(台灣)教育文化工作者、作家、政治人物,前總統府國策顧問、前立法委員,為新黨創黨人之一。.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陳癸淼 · 新黨和陳癸淼 · 查看更多 »

陳漢強

陳漢強(),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經代表新黨任職立法委員。.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陳漢強 · 新黨和陳漢強 · 查看更多 »

林郁方

林郁方()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知名戰略學者,曾任立法委員,專攻國防與國際關係議題。 曾多次連任外交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在立法院長期關注國防、外交議題,被不少資深軍事記者評為『立法院內最專業的國防外交立委』,對於加強國軍建軍及福利和捍衛主權不遺餘力 。.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林郁方 · 新黨和林郁方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李登輝 · 新黨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慶華

李慶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行政院長李煥之子,籍貫湖北省漢口市,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曾連任七屆立法委員,亦曾與其妹李慶安一同擔任立法委員。.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李慶華 · 新黨和李慶華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新黨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洪秀柱

洪秀柱(),中國國民黨籍女性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生於臺北市,昵称“小辣椒(Chuchu Pepper)”,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委員等職,更一度獲得中國國民黨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代表权。目前擔任由她出資成立的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中時期便加入中國國民黨,之後依父親期望至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系。她畢業後成為國中教師,先後兼任訓導主任與教務主任。她還投入黨務工作,且在1989年經提名而當選成為立法委員。 之後她連任8屆立法委員,主要關注高等教育質量和發展,且支持海峽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她既是身材娇小,也是口才绝佳犀利直白,所以外号有「政坛小辣椒」,粉丝则自称「辣椒粉」。期間她未跟隨新黨和親民黨離開中國國民黨,而認為應在黨內展開改革。2011年開始,她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和副主席,也曾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2012年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立法院副院長。 2015年,受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敗選影響,洪秀柱在黨內重要人士未表態下,正式登記參選、並通過提名選舉門檻,而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隨後在2015年7月19日的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通過提名人案,但因後續爭議發言、「一中同表」主張、海峽兩岸立場和社會支持度下滑,被不少主流國民黨員抵制。最後中國國民黨在2015年10月17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以舉手表決廢止提名,成為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後、卻被撤銷提名的參選人。 在這之後,洪秀柱參與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過程中出現本土派與非本土派路線爭論,最後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通過黨員直選的女性主席。2017年4月9日宣佈參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競選連任,但最終以第二高票落選,成為首位競選連任失利的正任黨主席(首位連任失利的代理黨主席是2016年落敗的黃敏惠)。.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洪秀柱 · 新黨和洪秀柱 · 查看更多 »

朱高正

朱高正,台灣雲林縣人,暱稱民主戰艦,中華民國前立法委员,民主進步黨早期代表性政治人物之一。 朱高正雖然是民進黨的創黨人之一,但他因反對台灣獨立運動及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而退出民進黨,之後出走創立中華社會民主黨,但屢次參選均慘敗,後加入新黨,最終被新黨開除。.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朱高正 · 新黨和朱高正 · 查看更多 »

朱惠良

朱惠良,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經代表新黨任職立法委員。於2000年時曾與許信良搭配競選正副總統。2005年時應台北縣長當選人周錫瑋之邀,出任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朱惠良 · 新黨和朱惠良 · 查看更多 »

新國民黨連線

新國民黨連線,簡稱新連線,中國國民黨內的非主流派問政團體,1989年8月形成於立法院,1990年正式成立,由黨內的少壯派組成,主張「黨務改革」,是新黨的前身。薛永華,新黨的發展與衰退-歷史研究途徑的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由中國國民黨內的少壯派立委組成。1988年蔣經國逝世,以趙少康為首的新生代立委支持依程序由李登輝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並反對宋美齡為首的「夫人派」控制黨主席人選。 1989年8月25日,趙少康、李勝峰等人對外宣布將成立問政團體,要求黨務民主化。同年年底,聯合中國國民黨內在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當選的青壯派人士,倡議「國民黨改造運動」,在立法院推動陽光法案。因為接二連三挑戰黨中央,新連線得罪當權派,導致在1992年的黨內提名時有三分之一成員未能獲得黨提名,而其中不獲提名連任的立委又以本省籍居多。這被認為是黨中央要孤立新連線、使其成為一個「外省人政團」的黨內鬥爭。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新國民黨連線大獲全勝。1993年,新國民黨連線在台灣南北舉行十八場「請問總統先生」說明會,開始批判李登輝;同時,舉行新連線政治團體成立大會,厚植實力。1993年8月10日,新國民黨連線脫離中國國民黨,成立新黨。 1993年3月14日,新國民黨連線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大禮堂舉辦演講會,遭民主進步黨群眾暴力破壞,是為三一四事件;新國民黨連線成員座車開進高雄市建國路時被民進黨立委朱星羽率眾阻攔,朱星羽站上新國民黨連線成員座車車頂並大力踹踏,最後朱星羽趁著警方出來保護新國民黨連線成員時下車並安全離開,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無人受傷;事後,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無人控告朱星羽,朱星羽踏壞的座車車頂以賠償修車費新臺幣十四萬元了事。.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國民黨連線 · 新國民黨連線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之间的比较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有212个关系,而新黨有1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1,杰卡德指数为7.83% = 31 / (212 + 184)。

参考

本文介绍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和新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