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相似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中國青年黨,高雄,高雄市,胡龍寶,臺南市,臺南縣,臺南縣縣長,臺灣省,臺灣時報,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中國青年黨
中國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青年黨,由曾琦、李璜、胡國偉等一群意識形態偏向國家主義的留學生,1923年在法國巴黎郊外玫瑰城共和廳創立。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在戒嚴時期,青年黨於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有席次,但因內部派系林立,外受中國國民黨分化控制,與中國民主社會黨等在野黨派並無法有效制衡執政黨,但加入青年黨等合法政黨,成為黨外人士進入政壇的方式之一。在1987年黨禁解除之後,部份黨員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影響力的台籍人士,如游錫堃、陳菊等,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後,青年黨喪失國會席次,從此失去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中國青年黨 · 中國青年黨和高文瑞 ·
高雄
#重定向 高雄市.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雄市 · 高文瑞和高雄市 ·
胡龍寶
胡龍寶(),日治時期曾更名弘岡靖章。今台南市善化區胡厝寮人。為第三任及第四任台灣臺南縣縣長,地方派系為「山派」。.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胡龍寶 · 胡龍寶和高文瑞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臺南市 · 臺南市和高文瑞 ·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臺南縣 · 臺南縣和高文瑞 ·
臺南縣縣長
#重定向 臺南市市長#臺南縣縣長.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臺南縣縣長 · 臺南縣縣長和高文瑞 ·
臺灣省
臺灣省,簡稱「臺」,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全省劃分為11縣、3市,範圍為臺灣本島(不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直轄市)、澎湖群島,以及鄰近臺灣本島之離島。全省面積佔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國土面積的69.38%,而人口則佔總人口的30.68%。 臺灣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緒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臺灣省。中華民國臺灣省於民國34年(1945年)設立時,其範圍包含了臺灣全島及離島與澎湖列島。民國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臺灣省政府因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成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正式凍省(虛級化)。民國99年(2010年),因五都改制,使基隆市變成該省的外飛地,因此也是該省自民國38年(1949年)底國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塊陸域土地上擁有飛地的省份。其中彰化縣為該省第一大縣、新竹市為該省第一大市。.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臺灣省 · 臺灣省和高文瑞 ·
臺灣時報
《臺灣時報》,簡稱《臺時》,為台灣的綜合性日報,創立於1971年8月25日,吳基福為首任董事長,夏曉華為首任發行人,總社位於高雄,與《民眾日報》並稱「南台灣兩大報」,口號是「無黨派,獨立報」。目前董事長為王明仁,社長為林世英,前董事長王玉發為榮譽董事長。.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臺灣時報 · 臺灣時報和高文瑞 ·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在蔣中正於1950年3月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6月韓戰爆發後,即由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吳國楨推動。這項選舉也是對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於1947年3月7日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提解決問題之《三十二條處理大綱》中政治方面根本處理的要求之一「縣市長於本年六月以前實施民選」的遲來回應。 這項全臺首屆縣市長選舉將臺灣省各縣市分成八期辦理,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投票作業於1950年8月12日至1951年7月29日期間在全臺灣省各地投票所進行,投票率高達79.6%。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花蓮縣縣長選舉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楊仲鯨勝出,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席由無黨籍人士贏得,而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年與1939年的臺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臺為規模之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自此定期舉行的改選與1954年起的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也為爾後的黨外運動提供平台,奠定了日後1969年首次國會議員增補選、1991年-1992年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1994年首次省長暨直轄市長選舉、1996年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直接民選、2004年公民投票等民主化進程的基礎。.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的共同点。
- 什么是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之间的相似性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之间的比较
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有115个关系,而高文瑞有3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6.49% = 10 / (115 + 39)。
参考
本文介绍196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和高文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