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之间的区别

1949年中國 vs. 何應欽內閣

不可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之间的差异。

之间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相似

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孫科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總統張知本張群張治中何應欽端木傑蔣中正李漢魂杭立武朱家驊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1949年中國和孫科 · 何應欽內閣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1949年中國和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和何應欽內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1949年中國和中華民國總統 · 中華民國總統和何應欽內閣 · 查看更多 »

張知本

張知本()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汪洪「張知本.

1949年中國和張知本 · 何應欽內閣和張知本 · 查看更多 »

張群

張群(),字岳軍,是一位出生於四川省華陽縣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成員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政學系的元老之一。.

1949年中國和張群 · 何應欽內閣和張群 · 查看更多 »

張治中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原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6月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后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1949年中國和張治中 · 何應欽內閣和張治中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 · 何應欽和何應欽內閣 · 查看更多 »

端木傑

端木傑,(1897年-1972年1月11日),回族,字文侠,安徽安庆人。陆军军需学校第1期毕业。1914年7月任陆军军需学校教员,后升任教官、教务主任,1928年4月任国民政府经理法规研究所教务主任,同年12月任军政部军需署营造司司长,1933年任少将军需总监,1934年秋任交通部参事,1937年9月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副部长,1945年2月任军政部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6年6月任粮食部政务次长,同年底辞职,1947年春当选为中華民國立法委员,1949年3月任交通部部长兼中航公司董事长。 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在任約八個月,係接替俞大維掌交通部。 1949年11月從香港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2月返回广州。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1972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

1949年中國和端木傑 · 何應欽內閣和端木傑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1949年中國和蔣中正 · 何應欽內閣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李漢魂

李漢魂(),字伯豪,中国廣東吳川市中山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參加北伐、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任戰時廣東省政府主席6年。抗戰以後,於蔣介石下野後曾一度於廣州任何應欽內閣、閻錫山內閣內政部長。1949年後赴美國,至1987年病逝紐約。.

1949年中國和李漢魂 · 何應欽內閣和李漢魂 · 查看更多 »

杭立武

杭立武(),中華民國教育家、政治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于安徽省滁州出生,籍貫浙江省杭州。一生历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团等各方要职,晚年仍积极不懈地从事国民外交、保障人权和救助难民等工作。.

1949年中國和杭立武 · 何應欽內閣和杭立武 · 查看更多 »

朱家驊

朱家驊,字騮先,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驊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長、交通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长,被视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CC系的一員。.

1949年中國和朱家驊 · 何應欽內閣和朱家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之间的比较

1949年中國有572个关系,而何應欽內閣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2.01% = 12 / (572 + 25)。

参考

本文介绍1949年中國和何應欽內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