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40年代和21世纪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40年代和21世纪之间的区别

1940年代 vs. 21世纪

1940年代,前半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成為世界超级强国,因而導致了冷戰,美蘇兩國間的對立,影響了日後數十年的世界局勢。. 2001年1月1日至21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1世纪。 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的格局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美國依然是世界強國,但要面對中國的崛起和俄羅斯的挑戰。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的國家分別在爭奪第三世界的資源。網络的發展與電腦、手機的革新造成新的人際人脈概念的轉變,作為20世紀環保主義的延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得到審視,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保證可持續性。同時對於太空探索的商業化,自然環境的模擬等,使得宇宙移民不再是空話,新的政治模式、新一輪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21世紀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文化從未如這個時代一樣燦爛。.

之间1940年代和21世纪相似

1940年代和21世纪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冷战美國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1940年代和冷战 · 21世纪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1940年代和美國 · 21世纪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40年代和21世纪之间的比较

1940年代有54个关系,而21世纪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74% = 2 / (54 + 19)。

参考

本文介绍1940年代和21世纪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