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之间的区别

1932年中国 vs.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不可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之间的差异。

之间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相似

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有(在联盟百科)56共同点: 劉峙劉紀文夏斗寅孫科孔祥熙居正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于右任伍朝樞张国焘張群張靜江何成濬余漢謀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冯玉祥石瑛石青陽王柏齡立法院经亨颐監察院顧孟餘顧祝同行政院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覃振邵元沖蔣中正鄭介民鄒魯陳布雷陳公博陳立夫陳銘樞陳誠陳果夫陈友仁林森恩克巴圖李濟深桂崇基楊樹莊江蘇省政府河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朱培德朱家驊戴季陶故宫博物院招商局总裁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1932年中国和劉峙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劉紀文

劉紀文()原名兆銘,字自然,别字紀文,并以别字行。祖籍广東省广州府東莞县横沥镇下车岗村,生于广东省順德县,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31.

1932年中国和劉紀文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劉紀文 · 查看更多 »

夏斗寅

夏斗寅(),字灵炳,湖北麻城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 夏斗寅幼年困苦,浪迹武汉,1906年在武汉加入共进会,进入清朝新军,任大队队副。1911年,率部参加辛亥革命。后担任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一度退役经商,后前往山西投奔同乡孔庚,不久回乡,在石星川部下任掌旗官。1917年,石参加护法战争,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打垮,夏在奔逃途中捡到一口装满钞票的皮箱,遂自拉大旗招纳败兵,组成了自己的武装,人称“皮包将军”,出任湖北新兵训练总监。不久,夏在湖北无法立足,退往长沙。1919年,夏率部参加湘军对王占元的战争,再次兵败,退往湖北、江西和湖南交界地区。 1926年,随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师长、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参加北伐。 1927年5月17日,夏斗寅响应南京国民党右派分共,从宜昌发兵攻打国民党左派控制的武汉,为叶挺独立团击败。夏后又反对唐生智,拥护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和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2年,被任命为湖北省主席、陆军上将。 夏斗寅在湖北期间培植自身实力,遭到蒋介石猜忌,1933年,其省主席一职被张群取代。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被日军攻占,夏被任命闲职,在成都闲居。1945年抗战胜利后,夏斗寅拒绝蒋介石的邀请,退出军界,经营农场及煤矿事业。 渡江战役前夕,夏斗寅一度准备欢迎中国共产党,但后来顾虑到曾经参加过对中共的军事行动,逃往香港,在六国饭店前以看相为生。1951年,夏斗寅在香港病逝。.

1932年中国和夏斗寅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夏斗寅 · 查看更多 »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1932年中国和孫科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孔祥熙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控制等。.

1932年中国和孔祥熙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孔祥熙 · 查看更多 »

居正

居正()原名之駿,字覺生,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廣濟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國政治家、法學家。萧棟梁「居正.

1932年中国和居正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居正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

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1932年中国和于右任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伍朝樞

伍朝枢(),字梯云,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天津。伍廷芳之子,中华民国外交官、政治家、书法家。鄭則民「伍朝枢.

1932年中国和伍朝樞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伍朝樞 · 查看更多 »

张国焘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中国江西萍乡人,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中国共产党創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張國燾在中共黨內資歷極深,長征後他領導的红四方面军的實力遠在中央紅軍之上,是最有資格與毛澤東爭奪領導權的人。後來由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九军团等组成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几乎全軍覆滅,張也在中共黨內失勢,后叛变投于国民党。.

1932年中国和张国焘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张国焘 · 查看更多 »

張群

張群(),字岳軍,是一位出生於四川省華陽縣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成員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政學系的元老之一。.

1932年中国和張群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張群 · 查看更多 »

張靜江

张静江(),谱名增澄,字静江、人杰,别号饮光、卧禅,是中国国民党首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

1932年中国和張靜江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張靜江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1932年中国和何成濬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余漢謀

-- --漢謀(),字幄奇,廣東省肇慶府高要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陸軍總司令,並一度主政廣東。 陸軍中將-余-宗就(黃埔24期生)是其侄孫。.

1932年中国和余漢謀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余漢謀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次為黃埔軍校畢業生所建立,首創於1927年,源自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

1932年中国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1932年中国和國民政府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全名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設置於1925年7月1日,終止於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正式行憲後。 國民政府主席由中國國民黨黨內要員或委員會委員互選選出。1925年至1928年,國民政府主席的職權與其他委員相同,並無特殊的地方,這時期的國民政府為集體領導。隨著1928年10月進入訓政時期,國民政府主席的權力增加,主席一職由合議制變成首長制,也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隨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的修改,國民政府主席的職權也有所不同,通常隨著蔣中正的去留而變動:如1931年蔣中正下野時,修改《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使主席變成不負實際政治責任,因此林森在擔任主席的12年間只是虛位元首;直到1943年林森逝世後,蔣中正代理主席進而真除,主席一職又恢復成首長制。1937年-1945年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中國處於戰時政治體制,國民政府實際最高領導人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1932年中国和國民政府主席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政府主席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1932年中国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冯玉祥

冯玉祥(),譜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長於直隸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本屬直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所部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自成勢力。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西北军领袖。1935年,晉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馮玉祥軍旅一生,擅长见风使舵,八次临阵倒戈。故民間有“倒戈將軍”之稱。.

1932年中国和冯玉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冯玉祥 · 查看更多 »

石瑛

石瑛(),字蘅青,中国湖北省阳新县燕厦(今通山县新庄坪)人。民国政坛“湖北三怪”之一。冯自由誉其为“民国以来第一清官”。曾任国立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湖北省建设厅长、南京市长、中華民國第4任銓敘部部長等职。.

1932年中国和石瑛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石瑛 · 查看更多 »

石青陽

石青陽(),名蘊光,字青陽,以字行,四川省巴縣南里彭家鄉人,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32年中国和石青陽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石青陽 · 查看更多 »

王柏齡

王柏齡(),字茂如,法名慧常,江蘇省扬州府江都县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佛教居士。國民革命軍,師史總攬,知兵堂出版社,2008年6月.

1932年中国和王柏齡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王柏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1932年中国和立法院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经亨颐

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后又号颐渊,為中国20世纪初教育家。 经亨颐1899年因为参加反对慈禧太后政变,取消戊戌维新而被通缉逃往澳门。1903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返回浙江筹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并任其校长。在职期间因支持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受到排挤,被迫离职,回家乡上虞办春晖中学。1923年受聘赴宁波任中学校长,但又遭保守势力排挤,被迫于1925年赴广东投奔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成功后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由于他反对蒋中正的政策,参加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而失利。避居上海,後又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重新被收录入国民党,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其女经普椿為廖承志之妻。 經亨頤曾主張將故宮視為清室逆產廢除之,此舉引起文化界為之譁然無不憤慨,後經張繼於國民政府會議上一一駁斥此項主張,使故宮終被保存。 J经 J经 J经 J Category: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Category:经姓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2年中国和经亨颐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经亨颐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1932年中国和監察院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顧孟餘

顧孟--(),原名兆麟,字夢漁,後改字孟余,以此字行,筆名公孫愈之。原籍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生於直隸省宛平縣。中華民國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国民党左派要人,陳公博领导的改組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曾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等職。.

1932年中国和顧孟餘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顧孟餘 · 查看更多 »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1932年中国和顧祝同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顧祝同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1932年中国和行政院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副首長,輔佐行政院院長施政,並於院長職位空缺、或因故不能視事時代行職權,相當於各國的副總理。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為施俊吉,正式於2017年9月8日就任。.

1932年中国和行政院副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行政院副院長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1932年中国和行政院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覃振

覃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1932年中国和覃振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覃振 · 查看更多 »

邵元沖

邵元沖,初名驥,字翼如。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国政治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第一任杭州市市長、立法院副院長、代院長。他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作詞者之一。.

1932年中国和邵元沖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邵元沖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1932年中国和蔣中正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鄭介民

鄭介民(),原名鄭庭炳,别号耀全,廣東瓊州府文昌(今海南省文昌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军统核心創始人員之一。.

1932年中国和鄭介民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鄭介民 · 查看更多 »

鄒魯

鄒魯(),字海濱,中國廣東省大埔縣人,革命黨人,鄒魯自幼聰穎,為文有神氣, 且精於書法。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1932年中国和鄒魯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鄒魯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1932年中国和陳布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公博

陳公博()。祖籍福建上杭,生於廣東南海縣(今廣州市),中國政治人物。曾經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大會中央執委。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汪精衛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長,是汪兆銘政權第二號人物。汪精衞死後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抗戰勝利後逃往日本,最後被押解回中國,審訊後被槍決。.

1932年中国和陳公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公博 · 查看更多 »

陳立夫

陳立夫(),名祖燕,字立夫,中華民國政治家。浙江省吳興縣東林澤河里(現屬湖州吳興區東林鎮)人,1924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學位。父陳其業,字勤士,兄陳祖燾,字果夫。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黄兴同為孫文的左右股肱,陳其美與蔣中正關係密切,為蔣中正結義之兄,將蔣中正引薦于孫文,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蔣陳兩家可以說是沒有陳其美就沒有蔣中正,沒有蔣中正也沒有陳氏二兄弟的相互提拔的關係。陳立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1932年中国和陳立夫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立夫 · 查看更多 »

陳銘樞

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今属广西)客家人。中华民国上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

1932年中国和陳銘樞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銘樞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1932年中国和陳誠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陳果夫

陳果夫(),名祖燾,字果夫。浙江吳興東林澤河里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陳果夫及其弟陳立夫與蔣介石關係密切,在大陸時期為蔣所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有「二陳」、「CC系」之稱。.

1932年中国和陳果夫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陳果夫 · 查看更多 »

陈友仁

友仁(Eugene Chen,),原籍广东顺德,太平军後裔,是一位著名的左派铁腕人物。他一生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27年担任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时,依靠强硬的外交手段,几经交涉,收复了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创造了弱国取得外交胜利的神话。.

1932年中国和陈友仁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陈友仁 · 查看更多 »

林森

林森(),字子超,號長仁,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閩侯縣、林森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逝世後繼續由蔣中正擔任此職。.

1932年中国和林森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林森 · 查看更多 »

恩克巴圖

恩克巴图(;)字子荣,蒙古族,察哈爾部太仆寺左翼牧群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1932年中国和恩克巴圖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恩克巴圖 · 查看更多 »

李濟深

李济深(),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原籍江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人,政治家。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支持蒋中正的四一二事件,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之號召,反對國民政府之反共政策。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1948年發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2年中国和李濟深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李濟深 · 查看更多 »

桂崇基

桂崇基(),江西贵溪人。早年留学美国。历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國立中央大學校长、國民政府的考試院副院长。1947年於原籍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抵臺,而後曾任東吳大學校长。.

1932年中国和桂崇基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桂崇基 · 查看更多 »

楊樹莊

楊樹莊(),字幼京,中華民國海軍上將,為中華民國海軍部第一任部長,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

1932年中国和楊樹莊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楊樹莊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政府

江蘇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江蘇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1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江蘇省政務委員會為江蘇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9年(1950年)5月撤出嵊泗列島為止,前後歷時24年。.

1932年中国和江蘇省政府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江蘇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河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民國16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於6月13日成立河南省政府。.

1932年中国和河南省政府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河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政府

湖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湖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4月11日武漢國民政府改組湖北政務委員會為湖北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恩施為止,前後歷時23年。.

1932年中国和湖北省政府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湖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朱培德

朱培德(),字益之,雲南祿豐人,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廣州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江西省主席(1927年2月)、參謀總長、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職。1937年2月17日因医疗事故去世。.

1932年中国和朱培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朱培德 · 查看更多 »

朱家驊

朱家驊,字騮先,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驊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長、交通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长,被视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CC系的一員。.

1932年中国和朱家驊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朱家驊 · 查看更多 »

戴季陶

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后改名傳賢、字季陶,通稱戴季陶,中华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1932年中国和戴季陶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戴季陶 · 查看更多 »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1932年中国和故宫博物院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故宫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招商局

招商局可以指:.

1932年中国和招商局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招商局 · 查看更多 »

总裁

總裁(英語對應詞:president/ director-general)原是職官名,現代義借用來作公司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負責人或最高行政主管的職稱。由於是最高行政主管,所以所有行政事務及政策皆由其裁決,故稱“總裁”。.

1932年中国和总裁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总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之间的比较

1932年中国有649个关系,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有4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6,杰卡德指数为5.14% = 56 / (649 + 440)。

参考

本文介绍1932年中国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