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之间的区别

10月3日 vs. 香港天文台總部

10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76天(闰年是27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9天。. 香港天文台總部(又稱尖沙咀天文台),是香港天文台的主要建築物,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4A號,坐落在天文台山上(舊稱伊利近山)。天文台總部建於1883年,其中主要建築物為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於1984年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他包括於1983年落成的百周年紀念大樓。 天文台1883年建成時是尖沙咀位置最高的建築物,在32米高的伊利近山,東南西北視野無擋,維港、香港島、九龍一帶高山、大嶼山亦可見到,是觀測氣象的良好位置。樓高兩層的1883大樓為一長方形的磚砌建築物,成立初年設有台長辦公室、測風機、修正時鐘機及風雨針等儀器,室外設有量雨機、寒暑表、觀星儀及日光測驗機等儀器。於1910年代,在對出草坪地底加建地震監測室,由樓梯連接1883大樓的地下外廊。到今時今日,1883大樓設有台長級辦事處、行政部門辦公室、台長會議室和歷史展覽室。而今日大樓外的草地則設有空氣溫度濕度計、地面和地底溫度計、雨量計、微氣候監測站、暑熱壓力計、風速計等儀器。草坪旁邊亦掛有許多當年在鐵塔上懸掛的風球,以警告市民大眾和維港船隻颱風的來臨,但到60-70年代,隨着電台電視普及化,掛風球制度陸續取消,而天文台亦開始被重重大廈徹底包圍,外面難以窺探。 大樓旁的別墅為天文台台長住所,再向西走進入樹林亦有多一棟獨立屋,供助理台長和高級科學主任入住。7層高的百周年紀念大樓内則設有天文台各主要技術部組辦公室及天氣預測總部。東面的天文台道及天文台圍亦因為天文台總部而得名。 天文台於1990年代開始租用於美麗華大廈內的一個達1.1萬平方呎的單位,供70多名職員使用、另外京士柏氣象站和機場氣象所亦有同事駐守。 天文台總部於每年3月均會舉辦開放日來慶祝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

之间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相似

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 · 香港天文台和香港天文台總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之间的比较

10月3日有168个关系,而香港天文台總部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54% = 1 / (168 + 18)。

参考

本文介绍10月3日和香港天文台總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