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農民組合

指数 臺灣農民組合

臺灣農民組合起源於鳳山農民組合,由於簡吉協助了鳳山農民組合的抗爭,故被推為組合長。之後他又協助成立了「臺中大甲農民組合」、「雲林虎尾農組支部」、「臺南曾文農民組合」、「嘉義農組支部」。.

28 关系: 劉啟光古屋貞雄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共產黨台灣民眾黨台灣文化協會三字集張志忠張行簡吉鍾逸人马克思主义謝雪紅鳳山農民組合趙港黃信國臺灣總督府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文化協會連溫卿陳春木林兌李應章楊逵日本共產黨1927年1928年1929年臺灣

劉啟光

劉啟光(),本名侯朝宗,台灣政治人物、情治人員,嘉義縣六腳鄉人。。劉啟光與黃朝琴、連震東、林頂立等人都是「半山」派的政治人物。.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劉啟光 · 查看更多 »

古屋貞雄

古屋貞雄()為一名在日本出生的律師。年輕時便開始參加社會運動。曾於日治時代的台灣為農民運動中的被告辯護。後曾任日本眾議院議員。.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古屋貞雄 · 查看更多 »

台灣工友總聯盟

#重定向 臺灣工友總聯盟.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台灣工友總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共產黨

台灣共產黨(1928年4月15日-1931年9月),简称台共,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在共产国际指導下,台灣青年於上海法租界成立该政党。根據共产国际對於各國支部「一國一黨」的組織原則規定,台共隸屬於日本共產黨領導的「臺灣民族支部」。由於日共於1945年以前在日本屬於非法,台共在台灣日治時期,也被台灣總督府視為非法政黨而加以取締。台灣共產黨是日治時期唯一明確提出台灣獨立、台灣革命主張的政治組織,而且成功滲透台灣農民組合及台灣文化協會,影響了192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1931年9月,台灣共產黨黨員遭大舉逮捕入獄,台灣共產黨停止運作,宣告覆滅。.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台灣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眾黨

#重定向 臺灣民眾黨.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台灣民眾黨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化協會

#重定向 臺灣文化協會.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台灣文化協會 · 查看更多 »

三字集

《三字集》,於1931年9月發行,為台灣日治時期出版之無產階級宣傳刊物,以台灣話文寫成。《三字集》的編作與發行者是共產主義提倡者陳德興、陳神助、林水福、張城與簡吉等知名台灣共產黨政治人物。《三字集》為台灣無產階級或共產主義於台灣發行的首份通俗宣傳品,與同時間出品的《真理》、《二字集》相同,都是以「喚醒台灣階級意識」為目標的政治刊物。不過因為涉及反日,旋即遭封禁,而與著作相關人士,均於日本政府清共的過程中,遭逮捕入獄。.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三字集 · 查看更多 »

張志忠

張志忠(),本名張梗,化名楊春霖、老吳、老鍾,嘉義新港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其妻季澐,亦為中共黨員。1946年擔任中共台湾省委副书记兼武裝部長。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在嘉義參與組織台灣自治聯軍反抗國民政府,兵敗轉入地下,1950年與其妻一同被捕,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多次勸降無效,於1954年遭到槍決。.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張志忠 · 查看更多 »

張行

張行(英文:Hunt Chang,1990年4月4日-),台灣男演員,出演過多部微電影、電視劇和廣告。 從2014年參加台灣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進入演藝圈,曾在2015年出演《我的少女時代》、2016年參與PPTV網路劇《我喜歡你,你知道嗎?》等,以往在戲劇中多擔任男配角色。 於2018年CHOCO TV自製BL網路劇HIStory2《是非》單元劇中飾演主角非盛哲,因該劇收視看漲,人氣上升。.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張行 · 查看更多 »

簡吉

簡吉(),是一位生於臺灣高雄鳳山的社會運動者與政治人物。他曾於臺灣日治時期加入臺灣共產黨,又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二八事件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犧牲於1950年代白色恐怖之中。.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簡吉 · 查看更多 »

鍾逸人

鍾逸人,台灣台中市人,前「二七部隊」部隊長、台灣作家,曾獲第18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巫永福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 鍾逸人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要獨立」、建國是要走入群眾共同打拼,啟蒙旁人台灣的歷史與台灣人真實的身分,千萬不要再迷迷糊糊聽信國民黨文奸的謠言。他希望喚醒年輕一代對台灣歷史的正確認知,以「生不為奴」的信念及共同的「國民意志」,讓國際強權知道「我要建立主權獨立的國家」。.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鍾逸人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謝雪紅

謝雪紅,原名謝氏阿女(),台灣彰化人,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創始黨員之一、中國共產黨黨員、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八大民主黨派的參政政治人物之一。謝雪紅後來陸續出任中共中央華東局軍政委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1954年當選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發起的反右運動中被打成臺盟頭號大右派。謝雪紅於1970年病逝北京。 謝被稱為是台灣社會主義革命先驅,因而被譽為「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也是二二八事件中堅持對國民政府採取武力抵抗之台中二七部隊的參與組織者。二七部隊抵抗國軍失敗之後,轉赴廈門,後赴香港。 謝雪紅一生的組織關係,是謝雪紅相關研究熱門問題。據謝雪紅自述,她於1925年二赴上海時期,黃中美當介紹人,謝於上海住家經黃中美告知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卻無證人、無入黨儀式,因此謝雪紅的黨籍資格發生爭議。直到謝雪紅過世多年之後,於1986年在中共所正式認可的謝雪紅生平上,才同時追認了謝雪紅黨齡。謝雪紅在台灣共產黨建黨之後,黨籍轉為台共,但是台灣共產黨於1931年覆滅瓦解,而謝雪紅直到1947年下半年在香港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參與創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其後在反右期间被打成右派,歷經點名批鬥晚景十分淒涼。謝雪紅身故後幾年文革瓦解,左派支持者被整肅,她雖然於1986年得到平反,但中共中央的悼詞仍說她曾犯過錯誤,因此有論者認為這是「不完全」平反。.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謝雪紅 · 查看更多 »

鳳山農民組合

鳳山農民組合為一農民團體。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的1925年11月15日,成立靈魂人物為簡吉與黃石順。1926年9月,該組合因攻擊新興製糖會社遭台灣總督府解散,組合幹部多人遭捕並被判刑。.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鳳山農民組合 · 查看更多 »

趙港

趙港(),台灣日治時期台中州大甲郡大肚庄人(現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人稱「大隻牛港」。中學畢業後,在台中市以木炭商為業。 自1924年起,趙港不滿家族世代耕作的土地放領給內地退職官員,繼而展開一連串抗爭活動,之後於1926年籌組「大甲農民組合」,成為中部農民運動先驅,與鳳山地區的簡吉並稱台灣日治時期農民運動的領袖人物。 1928年受到謝雪紅的影響,加入台灣共產黨。1931年因「台共案」入獄,被判12年。1935年尚在刑期,但病重難癒,獲准出獄,不久病死家中。 1946年6月17日,趙港入祀新竹縣忠烈祠(今桃園市忠烈祠)。.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趙港 · 查看更多 »

黃信國

黃信國,台灣日治時期醫師,原籍嘉義。1909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0年遷至麻豆頂街開業“德安診所”。曾任麻豆街協議會員(鎮民代表)、麻豆街信用組合理事(農會理事)。昭和2年(1927年)9月,在台灣農民組合的中常委改選後被任命為財務部長,同年的12月4日,又在"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大會"後出任為中央委員長。昭和4年(1929年)4月,黃信國被控違反《治安維持法》及《台灣出版規則》,遭日本警察逮捕;同年12月,黃信國請辭台灣農民組合中央委員長。1934年,黃信國遷居嘉義市養病。1935年,黃信國病逝。 H 分類: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校友 S Category: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黃信國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農民組合

臺灣農民組合起源於鳳山農民組合,由於簡吉協助了鳳山農民組合的抗爭,故被推為組合長。之後他又協助成立了「臺中大甲農民組合」、「雲林虎尾農組支部」、「臺南曾文農民組合」、「嘉義農組支部」。.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農民組合 · 查看更多 »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文化協會,是台灣日治時期影響台灣甚鉅的一個團體。承接自同化會、新民會。.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文化協會 · 查看更多 »

連溫卿

連溫卿(),台灣日治時期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出生於台北府(今台北市)。 連溫卿畢業於公學校,之後透過自修,1913年有鑒於人種、語言不同導致造成糾紛,便響應世界語運動,希望人工的世界語能夠超越民族信仰,並促使人類和平。之後日本人兒玉四郎來台創立日本世界語協會(ESP)臺灣支部(後為台灣世界語協會),連溫卿並且出任協會刊物《綠蔭》(La Verda Ombro)主編。 連溫卿參與世界語運動時便對社會主義等社會科學理論有所研究,1923年7月與蔣渭水等人籌組社會問題研究會,卻遭日本官方取締;此會前身為マルクス研究會(馬克斯研究會), 出生於台北的日本女性社會主義青年山口小靜也參加其中。 此外,連溫卿也與蔣渭水等組成台北青年會,這是台灣島內第一個青年組織(台灣第一個青年組織乃是在日本東京成立的新民會)。 連溫卿的左傾與山口小靜有密切關係。由於山口小靜從今天的北一女中畢業之後即赴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念書、因緣際會認識了日本社會主義者山川均及妻山川菊榮(當時山川均是日本共產黨的最早組織者),因此,當山口小靜遭校方迫害而回台灣之後,與連溫卿相結識的山口小靜便成為連溫卿與山川均建立通信聯繫的媒介。兩人除共同推動世界語運動之外,更組織了相當於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內部學習組織的「馬克斯研究會」。而連溫卿也在山口小靜逝世於1923年之後,於1924年4月至5月訪問日本,並與山川均和山川菊榮秘密會面。在此次旅行中,連溫卿拜訪了《台灣民報》的東京辦事處,拜訪了許多世界語運動與左翼運動參與者。更重要的是,他參與了東京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示威,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旅日期間,連溫卿寫下了《蠹魚的旅行日記》,該日記後來曾連載發表於中國的某家報紙上,署名「越無」。連溫卿的朋友、琉球(沖繩縣)學者比嘉春潮曾收藏有該連載的剪貼合訂本,後將該剪貼本贈送給親共學者戴國煇。 1927年1月3日台灣文化協會在台中公會堂舉行臨時大會,因修改會則而引起分裂,連溫卿雖然提案採委員長制並且獲文協總會通過,導致右派脫離文協,另組台灣民眾黨。但是,由於1928年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需要在台灣站穩腳跟,作為新文協領導者的連溫卿便成為台共不得不面對的台灣社會主義運動領導人。連溫卿首先在台共《一九二八年綱領》中被批判為福本和夫路線的「福本主義者」(福本主義的特徵是要求組織內部的分派理論鬥爭,經此純化,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組織才能同相分離了的工人階級再結合),後來又由於台共遭到日共糾正以及共產國際六大之後的路線轉換,連溫卿便又被臺共當成「左翼社會民主主義者」、「分裂、投機、地盤主義者」,並正式戴上「山川主義者」的帽子。這種扣帽子的狀況,多少源自於山川均本人在日本也被定位為左翼社會民主主義者的關係。 在新文協內部的台共黨團策畫下,連溫卿於1929年11月新文協第三次全島大會上遭開除,此後徹底退出台灣社會運動,並在1930年訪問日本時,寫下了形同告別記事的《旅行を了りたる人の日記(結束旅行之人的日記)》。 也由於連溫卿退出激進運動,遂能倖免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和以1949年四六事件為起點的五零年代白色恐怖。 據研究,在連溫卿與台灣共產黨的矛盾中,工會路線是最為突出的問題。台共建黨之前,連溫卿曾主張在台灣組織台灣總工會以對抗蔣渭水台灣民眾黨系統的台灣工友總聯盟。但台共建黨之初的《一九二八年綱領》並沒有特別突出台灣總工會路線。因為台共企圖將「台灣總工會」路線同台共的親密戰友王敏川所主導的另一條路線相調和,這條路線就是全島勞動運動統一同盟路線。台灣總工會路線與全島勞動運動統一同盟路線的差別在於,前者主張由上而下首先實現左派工會之間的內部統一,後者則主張由下而上逐漸實現左右派工會之間的統一。在當時,由於臺共《一九二八年綱領》採取了調和態度,因此,雖然《一九二八年綱領》批判了連溫卿,卻未把連溫卿當成非打倒不可的敵人。也因為台共當時採取的調和主義主義路線,因此台共甚至提出要在台共之外另建一個合法的「大眾黨」(這是指一個政黨的性質),而這個戰術,實際上也是連溫卿領導新文協時期所提出的主張,因此連溫卿領導時期的《台灣大眾時報》所提出的「新政黨組織」口號,就是指大眾黨(或者「台灣大眾黨」,但這是指一個政黨的專名)。但是,當台共遭到日共批評而共產國際也展開方向轉換之後,台共發現連溫卿的台灣總工會路線是合乎新路線要求的(同時,台共也被迫放棄大眾黨的組織計畫),因此以林木順為首的島外台共中央開始明確主張組織赤色的台灣總工會,並加大批判連溫卿的力度。 雖然連溫卿常因他與山川均之間的聯繫而被稱為台灣的山川主義者,而且連溫卿也曾在台灣文化協會分裂後的一段時間之內被台共視為福本主義者,但連溫卿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些帽子。然而這些與馬克思主義有密切關係的帽子恰恰體現出連溫卿思想中的馬克思主義傾向。不過,連溫卿的無政府主義傾向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連溫卿終生與許多無政府主義者保持密切往來(如山鹿泰治), 並在其過世之後,得到無政府主義者毛一波極其尊崇的悼文紀念,甚至暗示連溫卿可能至死都是無政府主義者。 連溫卿退出政治運動之後,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表許多文章於《民俗臺灣》,戰後則發表許多關於臺灣民俗、歷史的文章在《臺北文物》之類的刊物上。戰後生活潦倒。1955年臺北市文獻會成立,準備撰寫《臺北市志》時,請連溫卿撰寫政治運動篇,但因負責該次台北市誌的王詩琅看過內容後,深覺在當時的白色恐怖統治下,連的文章一旦發表,後果難料,只由王詩琅私下收藏。1988年由張炎憲、翁佳音編校出版,不過連溫卿早於1957年已過世。 台灣島內最早介紹連溫卿生平的刊物是《夏潮》。 在海外最早介紹他的,則是旅日學者戴國煇發表在立教大學《史苑》上的一系列文章。 已故的前民主進步黨主席黃信介,為連溫卿的外甥。.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連溫卿 · 查看更多 »

陳春木

陳春木(),台灣台南縣學甲鎮(今台南市學甲區)人,年幼時自學甲搬到左鎮菜寮,之後長期以公務員身分在左鎮服務,因熱心服務而有「雞婆仔」的綽號,同時他也是當地重要的文史工作者與化石採集者,人稱「化石爺爺」。2002年8月6日因吸入性肺炎合併呼吸衰竭過世,享年93歲。為紀念其貢獻,台南縣菜寮化石館出版有陳春木紀念專輯,而自然史教育館則設有特展室。.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陳春木 · 查看更多 »

林兌

林兑 (),日治時期台中州大甲郡龍井庄人。一名政治立場激進的台灣旅日青年,留日時期積極從事當時具有強烈反殖民色彩的社會主義運動,多次遭日本當局逮捕入獄後一蹶不振,出獄後下落不明。.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林兌 · 查看更多 »

李應章

#重定向 李偉光.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李應章 · 查看更多 »

楊逵

楊逵(),本名「楊貴」,是一位臺灣小說家、兒童繪本作家,亦以其社會運動者身分聞名,筆名楊逵、楊建文、賴健兒、林泗文、伊東亮;以楊逵為代表筆名,是源自1932年發表〈送報伕〉(日文原名〈新聞配達夫〉)時首度使用,據說因仰慕《水滸傳》李逵之孝勇而名之。.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楊逵 · 查看更多 »

日本共產黨

日本共產黨(),在日本国内简称共産党、共産(在中文语境里由于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故也有「日共」之简称),是日本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日本共産党成立於1922年7月15日,是目前日本国会中最古老的政黨,也是日本最大的左翼政党。为区别于其它也自称为“日本共产党”的小党(如日本共产党(左派)、日本共产党(行动派)),现在日共有时又被称为日本共产党(志位派)或日本共产党(代代木派)。 目前,日共在51个地方自治体参与执政,在其中6个单独执政并由该党党员担任首长(蕨市、曾于市、福崎町、市川町、御代田町、南牧村)。日共还有地方议员2812人,其中都道府县议会议员146人,政令市議会议员157人,特別区議会议员140人,市議会议员1608人,町村議会议员761人。.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日本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28年

请参看:.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1928年 · 查看更多 »

1929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臺灣農民組合和192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農民組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