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逍遥音乐会

指数 逍遥音乐会

逍遥音乐会(The Proms,又称:BBC Proms,全称:The Henry Wood Promenade Concerts presented by the BBC)是每年一度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古典音乐节,是世界著名的音乐节之一。每年音樂節均於夏天舉行,歷時八星期,每天均有節目,多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出,有些室內樂節目則在演出。“逍遥”的意思是参加音乐节的观众要一直站着观看演出,但可以随意走动,尤似散步。.

21 关系: 古典音乐友誼萬歲天佑吾王室内乐希望与光荣的土地伦敦休伯特·帕里副歌国歌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理查德·施特劳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管风琴爱德华·埃尔加統治吧,不列顛尼亞!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耶路撒冷 (讚歌)指挥家托馬斯·阿恩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新!!: 逍遥音乐会和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友誼萬歲

《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原文用苏格兰语写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或英、美及香港等地的跨年夜、迎接陽曆新年倒數完畢後播放的嗚曲。Auld Lang Syne是18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譜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於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多個華語國家裡普遍稱為“友誼--萬歲”、“--”或“驪歌”。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许多人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

新!!: 逍遥音乐会和友誼萬歲 · 查看更多 »

天佑吾王

#重定向 天佑女王.

新!!: 逍遥音乐会和天佑吾王 · 查看更多 »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又稱室樂,是一种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为几件在室内演奏的乐器所作。室内乐由几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室内”指音乐可以在空间较小的室内演奏。.

新!!: 逍遥音乐会和室内乐 · 查看更多 »

希望与光荣的土地

《希望与光荣的土地》或《希望与荣耀的土地》(Land of Hope and Glory)是一首英国爱国歌曲,这首歌由爱德华·埃尔加作曲并由A·C·本森于1902年作词。.

新!!: 逍遥音乐会和希望与光荣的土地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逍遥音乐会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休伯特·帕里

一代從男爵·查尔斯·休伯特·哈斯廷斯·帕里爵士(Sir Charles Hubert Hastings Parry,),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

新!!: 逍遥音乐会和休伯特·帕里 · 查看更多 »

副歌

副歌(英文為Refrain或慣稱Chorus)是歌曲中一句或一段重复的歌词及音樂段落。通常出现在几段(又稱作主歌,英文為Verse)之间,即由第一節正歌唱到副歌後,連接第二節正歌再返回副歌,如此類推。有些副歌在重复时,每段的歌词完全相同,但是也有一些歌曲在副歌的重复部分中,会对歌词做出一定的改动。許多歌曲都是以副歌,或是重複副歌的最後一句歌詞來作結的。 副歌与正歌一起组成,作为流行音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音乐形式之一,通常体现为二部曲式,某些歌曲更會加入音樂或是來作衔接。一般作曲者也会先写出副歌部分,後再进行正歌的创作。為了讓整体的關係變得更緊密,許多流行曲也會編寫導歌(英文為Pre-Chorus,也称為Post-Chorus)作為兩者之間的連繫,即由正歌至導歌後才到副歌,為副歌預先作好舖排,從而豐富副歌歌詞所表達的內在含意。.

新!!: 逍遥音乐会和副歌 · 查看更多 »

国歌

国歌是被一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或在传统上被国民使用的、能代表该国家的乐曲,一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 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兰的《威廉颂》(Wilhelmus),不過大部分的国家的国歌制訂於19世纪和20世纪时。.

新!!: 逍遥音乐会和国歌 · 查看更多 »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是一個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區骑士桥的藝術地標,該音樂廳最眾所周知的活動是自1941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夏季逍遙音樂會。 自維多利亞女王在1871年為音樂廳開幕後,世界頂尖的藝術家都會出現在該地標。它每年舉辦超過350個演出,包括古典音樂演奏會、搖滾樂和流行音樂音樂會、芭蕾和歌劇、網球、頒獎典禮、學校和社區活動、慈善演出和豪華宴會。 音樂廳原稱中央藝術科學大廳(The Central Hall of Arts and Sciences),但由維多利亞女王改名為皇家阿爾伯特藝術科學大廳(Royal Albert Hall of Arts and Sciences),獻給她已故的王夫阿尔伯特亲王。.

新!!: 逍遥音乐会和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施特劳斯

查·格奥尔格·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寫圓舞曲著稱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史特勞斯(R.

新!!: 逍遥音乐会和理查德·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逍遥音乐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管风琴

管风琴(Pipe organ)是一种鍵盤樂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樂器,通過腳下的踏板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一般是来自教堂信徒中的小男孩)。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以蒸氣機、電力设备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现在常见的管风琴有机械式管风琴、机电式管风琴和电动压气式管风琴。管風琴於公元前三世紀由古希臘的非洲亞歷士山大城工程師Ktesibris所發明 。 一个中型教堂内安装的管风琴大约有1200根音管及23个音栓控制音色、两层手键盘和一个脚键盘,而制造它则需要好几年时间。后在装配时,还要根据演奏地点的室内声学特性来调节音响效果。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亚特兰大大西洋城一个礼堂内。.

新!!: 逍遥音乐会和管风琴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埃尔加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GCVO(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st Baronet,),英国作曲家,代表作包括《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和《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其中較為華人熟悉的作品有,日本動畫《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結尾曲便是以其作品《威風凜凜進行曲》改編:而其另一名作《爱的礼赞》(Salut d'Amour)部分旋律先後出現於香港流行歌手梁洛施之《先苦後甜》及韓國兒童歌唱組合七公主的《Love Song》(中文改編版為台灣歌手楊丞琳之《慶祝》)中。.

新!!: 逍遥音乐会和爱德华·埃尔加 · 查看更多 »

統治吧,不列顛尼亞!

統治吧,不列顛尼亞!(Rule, Britannia!)是英國著名的愛國歌曲。歌詞取自詹姆斯·湯姆森的同名詩作,由托馬斯·阿恩於1740年作曲。「不列顛尼亞」是不列顛的拉丁语旧称表达形式。 BBC每年舉辦的逍遙音樂會最後一個晚上通常都會演奏這首曲子。.

新!!: 逍遥音乐会和統治吧,不列顛尼亞! · 查看更多 »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國作曲家。法国作曲家。他被视为第一个印象派作曲家,尽管他极力反对这个形容词。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德布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林逸聰,388頁。 德布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文化兴趣,但是他在10岁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音乐天赋,可以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他最初是学钢琴的。但是,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不赞成,他还是发明了他的创新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他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已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esure, Page 783。德布西被總括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甚至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新!!: 逍遥音乐会和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逍遥音乐会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逍遥音乐会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讚歌)

《耶路撒冷》(Jerusalem)是英國一首愛國歌,音樂由休伯特·帕里於1916年編寫而成,歌詞則取自威廉·布萊克的短詩。.

新!!: 逍遥音乐会和耶路撒冷 (讚歌)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新!!: 逍遥音乐会和指挥家 · 查看更多 »

托馬斯·阿恩

托馬斯·奧古斯丁·阿恩(Thomas Augustine Arne ;)是一位英格蘭作曲家,以創作了《統治吧,不列顛尼亞!》而出名,此外還創作過《天佑吾王》的一個版本。但實際上他的許多作品已經因1808年皇家歌劇院大火而軼失了。他是18世紀英國劇院作曲家的代表,在德魯里巷和科文特花園的劇院工作。.

新!!: 逍遥音乐会和托馬斯·阿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The Proms逍遙音樂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