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密钥,开放源代码,BSD许可证,C语言,Chroot,DSA,跨平台,虚拟终端,ISC許可證,Lsh,OpenBSD,OpenSSL,RSA,SSH,Telnet,機器。
- OpenBSD
- Secure Shell
- 加密软件
- 自由安全软件
- 自由網路軟體
密钥
在密码学中,密钥(key,又常稱金鑰)是指某个用来完成加密、解密、完整性验证等密码学应用的秘密信息。在对称密码学(或称密钥密码学)中,加密和解密用的是同一个钥匙,因此钥匙需要保密。而在公钥密码学(或称非对称密码学)中,加密和解密用的钥匙不同:通常一个是公开的,称为公钥;另一个保密,称为私钥。 Category:密码学.
查看 OpenSSH和密钥
开放源代码
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描述了一种在产品的出品和开发中提供最终源材料的做法。在這個詞廣泛使用前,開發者和生產者使用很多詞去描述這個概念;開放源代碼在互聯網上獲得廣泛使用,參加者需要大量更新電腦原始碼。開放源代碼使得生產模組、通訊管道、互動社群獲得改善。隨後,一個新著作權、軟體授權條款、域名和消費者提供建立的,一個新詞開源軟體誕生。 開源模型概念包括同時間不同時程和方法來生產,相對而言,更加集中式的軟体設計模型,例如典型的商業軟体公司。一個開源軟体開發的主要原則和慣例是易貨貿易和合作的同儕生產,經由免費公開的最終產品、原始資訊、藍圖和--。這逐漸應用在其它領域,例如生物技術。.
BSD许可证
BSD 授權條款(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license),是自由軟體中使用最廣泛的授權條款之一。BSD 就是遵照這個許可證來發布,也因此而得名 BSD 授權條款。 BSD 套件最初所有者是加州大學的董事會,這是由於 BSD 源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SD 開始後,BSD 授權條款得以修正,使得以後許多 BSD 變種,都采用類似風格的條款。 跟其他條款相比,從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到限制重重的著作權(Copyright),BSD許可證比較寬松,甚至跟公有領域更為接近。事實上,BSD許可證被認為是copycenter(中間版權),介乎標準的copyright與GPL的copyleft之間。"Take it down to the copy center and make as many copies as you want"。可以說,GPL強迫後續版本必須一樣是自由軟體,BSD的後續版本可以選擇要繼續是BSD或其他自由軟體條款或封閉軟體等等。.
C语言
C是一种通用的程式語言,广泛用于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开发。于1969年至1973年間,為了移植與開發UNIX作業系統,由丹尼斯·里奇與肯·汤普逊,以B语言为基础,在贝尔实验室設計、开发出來。 C语言具有高效、灵活、功能丰富、表达力强和較高的可移植性等特点,在程式設計中备受青睐,成为最近25年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目前,C语言編譯器普遍存在於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例如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Unix等。C語言的設計影響了众多後來的程式語言,例如C++、Objective-C、Java、C#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語法產生差異,由美國國家標準局為C語言訂定了一套完整的國際標準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的標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有关程式開發工具,一般都支持符合ANSI C的語法。.
查看 OpenSSH和C语言
Chroot
chroot是在unix系统的一个操作,針對正在運作的軟體行程和它的子进程,改变它外顯的根目录。一個運行在這個環境下,經由chroot設定根目錄的程式,它不能夠對這個指定根目錄之外的檔案進行存取動作,不能讀取,也不能更改它的內容。chroot这一特殊表达可能指chroot(2)系统调用或chroot(8)前端程序。 由chroot創造出的那个根目录,叫做“chroot监狱”(chroot jail,或chroot prison)。.
DSA
DSA可以指:.
查看 OpenSSH和DSA
跨平台
跨平台泛指编程语言、软件或硬件设备可以在多种作業系統或不同硬體架構的電腦上運作。.
查看 OpenSSH和跨平台
虚拟终端
虚拟终端機(Terminal emulator)是在个人电脑上虚拟的一个终端以及为此目的而写的软件。虚拟终端的目的是达到个人电脑及其用户能够与大型计算机的连接。一般来说需要连接的大型计算机是IBM的大型计算机或者所谓的超小型计算机(过去往往是迪吉多的VAX)。 虚拟终端使得个人电脑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他的个人电脑来与大型计算机联系,而不必使用专门的终端。 通过虚拟终端的软件虚拟终端还可以扩展大型计算机的标准终端的功能,通过虚拟终端不但可以将个人电脑上的数据传递给大型计算机,而且还可以将大型计算机的数据传递给个人电脑,并在个人电脑上继续加工。 一般大型计算机的终端是字母式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因此一个虚拟终端至少需要一个能够模拟这样的字母式(比如ASCII)输入和输出接口的能力。最常见的平台是图像式的用户表面。要使得新的、图像式的程序能够使用老的字母式的或者没有图像式输入和输出能力的程序也需要虚拟终端。 现代的大型计算机也内部使用虚拟终端,这样它们可以向老的、需要终端的程序假装一个终端,而实际上它则将程序的显示转到显示卡上。比如Linux以及其它大多数基于个人电脑的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假装有六至十个这样的“虚拟”的终端。 字母程序 虚拟终端 图像显示 shell xterm X11.
查看 OpenSSH和虚拟终端
ISC許可證
ISC許可證是一種開放原始碼許可證,在功能上與兩句版的BSD許可證相同。 這份許可證是由互联网系统协会(ISC,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所發明,在ISC釋出軟體時所使用的。不過有許多開放原始碼團體也使用,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是OpenBSD對於新寫的程式碼都會儘量使用ISC許可證。 ISC許可證的樣版如下:.
Lsh
lsh 是一套由GNU項目 推行的,實施 SSH-2 協議的自由軟體,包含伺服器及客戶端程式。依照secsh-srp實施遠程安全密碼協議,此外還包括公共金鑰身份驗證。Kerberos 也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持,不過目前只支持密碼驗證,不支持SSO方式。 lsh是從頭開始編寫的,歷史比OpenSSH更悠久。 Debian 提供lsh的官方套件: lsh-server, lsh-utils, lsh-doc, lsh-client.
查看 OpenSSH和Lsh
OpenBSD
OpenBSD是一个类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开发的Unix衍生系统伯克利软件套件(BSD)的一个后继者。它是在1995年尾由荷裔加拿大籍项目领导者西奥·德·若特(Theo de Raadt)从NetBSD分支而出。除了操作系统,OpenBSD项目已为众多子系统编写了可移植版本,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PF、OpenSSH和OpenNTPD,作为软件包,它们在其他操作系统中随处可见。 该计划以其对开放源代码的坚持、高质量的文档、坚定的软件许可证和专注于系统安全及代码质量而闻名。该项目由德·若特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的家中所协调。它的标志和吉祥物是一只河豚,名为普菲(Puffy)。 OpenBSD包含了一些在其他操作系统缺少或是列为选择性的安全特性,至今开发者仍然保有审计源代码以发现程序错误和安全问题的传统。该项目对软件许可证有严格限制,并倾向于使用开源的BSD许可证或其变种——过去还曾对许可证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并移除或替换掉以难以接受的许可证发布的代码。 与大多数基于BSD的操作系统一样,OpenBSD的内核和用户空间程序,如shell和cat及ps之类的通用工具,都在同一个源代码库共同开发。第三方软件可从port树中以二进制包的形式得到,或自源代码中编译。亦像大多数的现代BSD操作系统,在兼容的计算机架构中,它能以兼容模式完美运行为Linux编译的二进制代码。 OpenBSD计划维护着20种不同硬件平台的移植版,包括DEC Alpha、英特尔i386、惠普PA-RISC、x86-64及摩托罗拉 68000处理器、苹果PowerPC、Sun SPARC和SPARC64计算机和Sharp Zaurus。OpenBSD基金会被接纳为2014年Google编程之夏的指导组织。.
OpenSSL
在--上,OpenSSL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函式庫套件,應用程式可以使用這個套件來進行安全通訊,避免竊聽,同時確認另一端連線者的身份。這個套件廣泛被應用在網際網路的網頁伺服器上。 其主要函式庫是以C語言所寫成,實作了基本的加密功能,實作了SSL與TLS協定。OpenSSL可以運行在OpenVMS、 Microsoft Windows以及絕大多數類Unix作業系統上(包括Solaris,Linux,Mac OS X與各種版本的開放原始碼BSD作業系統)。它也提供了一個移植版本,可以在IBM i(OS/400)上運作。 雖然此軟體是開放原始碼的,但其授權書條款與GPL有衝突之處,故GPL軟體使用OpenSSL時(如Wget)必須對OpenSSL給予例外。.
RSA
RSA可以指:.
查看 OpenSSH和RSA
SSH
SSH可以指:.
查看 OpenSSH和SSH
Telnet
Telnet協議是一種應用層協議,使用於網際網路及區域網中,使用虛擬終端機的形式,提供雙向、以文字字串為主的命令列介面互動功能。屬於TCP/IP協議族的其中之一,是Internet遠端登錄服務的標準協議和主要方式,常用於伺服器的遠端控制,可供使用者在本地主機執行遠端主機上的工作。 Telnet在1969年開發出來,在 RFC 15 定義, RFC 854 定義了擴充功能。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中,將其加以標準化,是最早形成的網際網路協議之一。.
機器
#重定向 机器.
查看 OpenSSH和機器
另见
OpenBSD
Secure Shell
- ConnectBot
- Dropbear
- Lsh
- OpenSSH
- PuTTY
- SSH客户端比较
- SSH文件传输协议
- Secure Shell
加密软件
- Bcrypt
- BitLocker
- CAPICOM
- Cryptographic API
- Dropbear
- ECryptfs
- Enigmail
- GPGMail
- GnuPG
- GnuTLS
- Gpg4win
- I2P
- Java Anon Proxy
- KeePass
- LastPass
- LibreSSL
- MatrixSSL
- OpenBSD
- OpenSSH
- OpenSSL
- PGP
- ProtonMail
- PuTTY
- SSH客户端比较
- SSLeay
- SecureCRT
- Signal (軟件)
- StrongSwan
- Stunnel
- Syndie
- TLS的应用对比
- TextSecure
- TrueCrypt
- VeraCrypt
- VoIP軟體的比較
- WinSCP
- WolfSSL
- 下一代安全计算基础
- 不留记录即时通讯
- 保衛者計畫 (軟體)
- 公开密钥加密
- 加密文件系统
- 安全复制
- 数据保护API
- 机会性加密
- 比特信
- 注册机
- 网络安全服务
- 闪现代理
自由安全软件
- Apache Shiro
- ClamAV
- Decentraleyes
- DenyHosts
- Dropbear
- FreeS/WAN
- GnuPG
- GnuTLS
- Gpg4win
- HijackThis
- Ipchains
- Java Anon Proxy
- LibreSSL
- Libreswan
- Lsh
- MatrixSSL
- Metasploit
- Netfilter
- Nikto
- NoScript
- NuFW
- OpenSSH
- OpenSSL
- OpenVPN
- Openswan
- Ophcrack
- Prey
- ProtonMail
- Signal (軟件)
- Snort
- SoftEther VPN
- StrongSwan
- Stunnel
- TCP Wrapper
- Tails (操作系统)
- TextSecure
- UBlock Origin
- Uncomplicated Firewall
- 不留记录即时通讯
- 集中式认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