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Nautilus檔案瀏覽器

指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

Nautilus是GNOME桌面預設的檔案瀏覽器。它被設計為檔案瀏覽器,但同時亦可作為網頁瀏覽器及檔案檢視器。它是用來在GNOME2.0中取代GNOME1.0所使用的Midnight Commander。 它曾是已消失的Eazel公司的旗艦產品。.

16 关系: 伺服器訊息區塊BSDDolphin (KDE軟體)Freedesktop.orgGNOME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KonquerorLinuxSolarisSSH文件传输协议ThunarTotemWebDAV檔案瀏覽器文件传输协议文本文件

伺服器訊息區塊

伺服器訊息區塊(Server Message Block,縮寫為SMB),又稱網路文件共享系統(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縮寫為CIFS, ),一种應用層网络传输协议,由微软开发,主要功能是使网络上的机器能夠共享计算机文件、打印机、串行端口和通讯等资源。它也提供经认证的行程間通訊机能。它主要用在装有Microsoft Windows的机器上,在这样的机器上被称为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 经过Unix服务器厂商重新开发后,它可以用于连接Unix服务器和Windows客户机,执行打印和文件共享等任务。 與功能類似的网络文件系统(NFS)相比,NFS的消息格式是固定长度,而CIFS的消息格式大多数是可变长度,這增加了协议的复杂性。CIFS消息一般使用NetBIOS或TCP协议傳送,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139或445,目前倾向于使用445端口。CIFS的消息包括一个信头(32字节)和消息体(1个或多个,可变长)。.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伺服器訊息區塊 · 查看更多 »

BSD

伯克利軟件套件(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縮寫為BSD),也被稱為伯克利Unix(),是一個操作系統的名稱。衍生自Unix(類Unix),1970年代由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學生比爾·喬伊(Bill Joy)開創,也被用來代表其衍生出的各種套件。 BSD常被當作工作站級別的Unix系統,這得歸功於BSD用戶許可證非常地寬鬆,許多1980年代成立的計算機公司,不少都從BSD中獲益,比較著名的例子如DEC的Ultrix,以及Sun公司的SunOS。 1990年代,BSD很大程度上被System V 4.x版以及OSF/1系統所取代,但其開源版本被採用,促進了因特網的開發。.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BSD · 查看更多 »

Dolphin (KDE軟體)

#重定向 Dolphin (軟體).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Dolphin (KDE軟體) · 查看更多 »

Freedesktop.org

freedesktop.org(fd.o)是一个致力于Linux和其他类Unix上的X窗口系统的桌面环境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基础技术共享的项目。由红帽的Havoc Pennington於2000年3月创立。 该组织关注用户。目前X有很多开发框架,将来很可能也这样。而该组织力求这其中的不同不会为最终用户所察觉。 最流行的开源X桌面——GNOME、KDE和Xfce都与该项目紧密合作。在2006年该项目发布了Portland 1.0 (xdg-utils),一个常用的桌面环境接口的集合。 freedesktop.org最初的名称叫X Desktop Group(X桌面工作组),其缩写"XDG"在他们的工作中仍然经常被用到。.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Freedesktop.org · 查看更多 »

GNOME

GNOME(或)是一個完全由自由软件組成的桌面环境。它的目標作業系統是Linux,但是大部分的BSD系統亦支持GNOME。 GNOME是由志願貢獻者和受僱貢獻者組成的GNOME計劃開發,其最大的公司貢獻者為紅帽公司。它是一個為開發軟件框架、基於這些框架來開發用戶端軟件及協調軟件翻譯和開發無障礙軟件的專案。 GNOME是GNU計劃的一部分。.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GNOME · 查看更多 »

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

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LGPL,是由自由软件基金会公布的自由软件授权条款。它允许企业与软件开发者使用,或将LGPL授权的软件整合至他们自己的软件内(即使该软件是私有软件也被允许),同时不会受到Copyleft特性的许可证强制对软件开源的限制。该许可证常被用于一些(但不是全部)的GNU程序库。 这个许可证以前被称为GNU程式库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此许可证最新版本为“第3版”,2007年6月29日发布,较早的版本有2.0和2.1版。此種授權之出現,是為了在GPL與許可式授權(如MIT许可证及柏克萊大學的BSD许可证)間取得折衷。 採用LGPL之計畫本身雖然仍有“Copyleft”之限制條件,但這些限制不感染僅僅只--到本計畫的軟體。不過此等軟體仍會受到其他限制。 LGPL主要使用之標的為軟體函式庫(Software Libraries),但是其亦可使用於獨立存在的應用程式。比較有名的例子為Mozilla跟OpenOffice.Org。.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 · 查看更多 »

Konqueror

Konqueror是KDE桌面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文件管理、各种格式档案的查看,以及网页浏览。Konqueror主要運用于GNU/Linux和BSD家族的操作系统,在微软的Windows系统也可使用。Konqueror按照GPL进行发布。 在给Konqueror命名上,其命名者跟其它的网页浏览器玩了个文字游戏:首先是Navigator(意为航海家,网景公司的浏览器)、然后是Explorer(意为探索者),接下来就是Konqueror(Conqueror的变体,意为征服者);这里首字母取K是为了遵循KDE软件都以K打头的传统。 2005年11月29日KDE開發團隊釋出Konqueror 3.5.1,並成功的排出Acid2的笑臉,雖然測試結果中出現了不該出現的「捲軸」引起爭議,但發起測試的WaSP仍宣佈為合格。使Konqueror為首個通過Acid2測試的開放原始碼GNU/Linux瀏覽器。直至Konqueror 3.5.2已修正捲軸條會出現的問題。 最初的Konqueror伴随KDE 2于2000年10月23日一并发布,并取代原本KDE用于档案管理的KFM(KDE file manager)。而在KDE 4发布的时候,则由后继者Dolphin取代。但直到目前Konqueror仍然持续在维持及开发。.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Konqueror · 查看更多 »

Linux

Linux( )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作業系統。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使用者空間的應用程式之後,成為Linux作業系統。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像提供GUI的X Window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而不是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 Linux嚴格來說是單指作業系統的内核,因作業系統中包含了許多用戶圖形介面和其他实用工具。如今Linux常用来指基于Linux的完整操作系统,內核則改以Linux内核稱之。由于这些支持用户空间的系统工具和库主要由理查德·斯托曼于1983年发起的GNU计划提供,自由软件基金会提议将其组合系统命名为GNU/Linux,但Linux不屬於GNU計劃,這個名稱並沒有得到社群的一致認同。 Linux最初是作为支持英特尔x86架构的个人电脑的一个自由操作系统。目前Linux已经被移植到更多的计算机硬件平台,远远超出其他任何操作系统。Linux可以运行在服务器和其他大型平台之上,如大型主机和超级计算机。世界上500个最快的超级计算机90%以上运行Linux发行版或变种,包括最快的前10名超级电脑运行的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Linux也广泛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上,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路由器(Router)、电视(TV)和电子游戏机等。在移动设备上广泛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就是建立在Linux内核之上。 通常情况下,Linux被打包成供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使用的Linux发行版,一些流行的主流Linux发布版,包括Debian(及其衍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Fedora(及其相关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和openSUSE等。Linux发行版包含Linux内核和支撑内核的实用程序和库,通常还带有大量可以满足各类需求的应用程序。个人计算机使用的Linux发行版通常包含X Window和一个相应的桌面环境,如GNOME或KDE。桌面Linux操作系统常用的应用程序,包括Firefox网页浏览器、LibreOffice办公软件、GIMP图像处理工具等。由于Linux是自由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Linux发行版。.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Linux · 查看更多 »

Solaris

Solaris原先是太阳微系统公司研制的类Unix操作系统,在Sun公司被Oracle併購後被稱作Oracle Solaris。目前最新版为Solaris 11。早期的Solaris是由BSDUnix发展而来。这是因为昇陽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爾·喬伊(Bill Joy)来自柏克萊加州大學(U.C.Berkeley)。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olaris现在在接口上正在逐渐向System V靠拢。2005年6月14日,Sun公司将正在开发中的Solaris 11的源代码以CDDL许可开放,这一开放版本就是OpenSolaris。2010年8月23日,OpenSolaris項目被Oracle中止。2011年11月9日,Solaris 11發佈。 Sun的操作系统最初叫做SunOS,SunOS 5.0开始,SUN的操作系统开发开始转向System V 4,并有了新名字Solaris 2.0;Solaris 2.6以后,SUN删除了版本号中的「2」,因此,SunOS 5.10叫做Solaris 10。Solaris的早期版本后来又被重新命名为Solaris 1.x。因为“SunOS”这个词被用做专指Solaris操作系统的内核,因此Solaris被认为是由SunOS、图形化的桌面计算环境以及它的网络增强部分组成。.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Solaris · 查看更多 »

SSH文件传输协议

在計算機領域,SSH文件傳輸協議(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也稱Secret File Transfer Protocol,中文:安全文件传送协议,英文:Secure FTP或字母缩写:SFTP)是一數據流連線,提供檔案存取、傳輸和管理功能的網路傳輸協定。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透過SSH 2.0 的擴充提供安全檔案傳輸能力,但也能夠被其他協定使用。即使IETF在網路草案資料階段時,這個協定是在SSH-2文件中描述,它能夠使用在許多不同的應用程式,例如安全檔案傳輸在傳輸層安全(TLS)和傳輸資訊管理於虛擬私人網路應用程式。這個協定是假設執行在安全信道,例如SSH,伺服器已經認證客戶端,並且客戶端使用者可利用協定。.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SSH文件传输协议 · 查看更多 »

Thunar

Thunar是一套在Unix-like作業系統上運行的檔案浏览器,它以GTK+2程式庫編寫,Thunar 是快速且易於使用的檔案管理員,是附屬於 Xfce 桌面環境計畫的工具程式。Thunar是這套檔案管理員的開發代號,最終成品可能有其他名字,請參看。.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Thunar · 查看更多 »

Totem

Totem Movie Player是一套在类Unix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多媒体播放器,建基於GNOME桌面环境。默认的多媒体引擎是GStreamer,但亦可使用Xine程式库。Totem在得到Mandrake Linux(现在Mandriva Linux)设为默认的多媒体播放器后大受欢迎。.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Totem · 查看更多 »

WebDAV

#重定向 基于Web的分布式编写和版本控制.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WebDAV · 查看更多 »

檔案瀏覽器

#重定向 檔案管理器.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檔案瀏覽器 · 查看更多 »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縮寫:FTP)是用於在網絡上進行文件傳輸的一套標準協議,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它属于网络传输协议的应用层。文件传送(file transfer)和文件存取(file access)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由FTP提供,后者由如NFS等应用系统提供。参考文献定义了此规范。 FTP是一个8位的客户端-服务器协议,能操作任何类型的文件而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就像MIME或Unicode一样。但是,FTP有着极高的延时,这意味着,从开始请求到第一次接收需求数据之间的时间,会非常长;并且不时的必须执行一些冗长的登录进程。.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文件传输协议 · 查看更多 »

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一般指只有字符原生编码构成的二进制计算机文件,與富文本相比,其不包含字样样式的控制元素,能够被最简单的文本编辑器直接读取。.

新!!: Nautilus檔案瀏覽器和文本文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NautilusNautilus档案浏览器Nautilus档案管理员Nautilus檔案管理員Nautilus文件管理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