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Magma

指数 Magma

Magma是成軍於1969年的法國前衛搖滾團體,由出身古典科班的鼓手Christian Vander主導。他說他對於未來世界的預見,無論是人性或是自然都深深擾動其心靈。第一張專輯訴說著一段故事,一群人民逃離了行將毀滅的地球到Kobaia星球上。然而沒有多久,首先移居Kobaia的人們與新遷到的移民發生摩擦進而衝突。Magma專輯特別的地方在於Vander構思出一種稱為Kobaian的人造語言,絕大多數的歌曲皆以此語言演出。之後出版的專輯陸續訴說著更古老的傳說,Kobaian語則在歌曲中繼續扮演關鍵的角色。 在音樂上極富創作與想像力,Magma運用了極多元的和唱方式,專輯Mekanïk Destruktïw Kommandöh是對作曲家Carl Orff致敬,Wurdah Itah則表現出受到貝拉·巴托克的鋼琴音樂與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Les Noces"的影響。爵士樂薩克斯風手約翰·柯川對Magma亦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許多曾經和Magma合作樂手,在離開後組成了新的以及樂風雷同的團體,眾人便以Kobain語中的Zeuhl來稱呼這種樂風以及當時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法國前衛搖滾與爵士融合樂。除了Christian Vander外,Magma中最為人熟悉的應該是貝斯手Jannick Top(後來曾製作過Celine Dion的專輯)。 雖然Magma的專輯不大容易找的到,Christian Vander與Jannick Top兩人的知名度讓Magma能夠出版並重新製作黑膠唱片的cd版本。.

5 关系: 巴托克·贝拉人工語言約翰·柯川黑膠唱片薩克斯風

巴托克·贝拉

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匈牙利作曲家,是二十世紀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

新!!: Magma和巴托克·贝拉 · 查看更多 »

人工語言

人工語言(又稱人造語言,Constructed language,簡稱conlang),是許多因特定目的、用途,為了某特定使用族群,而人為創造出來的語言,包括文法、單字等等。人工語言不像自然語言一樣會隨人類的語言文化而發展,但是,它們在被創造之後,卻可能因而產生特定的影響力,隨著人類文化如真實語言一樣地演進。 人工语言可按创造意图分为:.

新!!: Magma和人工語言 · 查看更多 »

約翰·柯川

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1926年9月23日—1967年7月17日)是美國爵士薩克斯風表演者和作曲家。柯川在早期生涯上積極開展咆勃爵士樂和硬咆勃的音樂風格,他開創性地運用調式並成為自由爵士樂的先鋒。他以領團人的身分組織了至少50次錄音,並參與其他樂手的專輯錄音(包括邁爾士·戴維斯與塞隆尼斯·孟克)。 在他的個人經歷及音樂歷程中,柯川逐漸拓展了靈性的象限。他的第二任妻子Alice Coltrane是鋼琴家和他們的兒子拉维·柯川也同樣是個薩克斯風樂手。柯川影響了無數的音樂人,在爵士歷史中他一直都是最具影響力的樂手之一。他在死後接受過許多獎項及褒揚,包括被非洲東正教教會封為聖人Saint John William Coltrane。在2007年柯川被授與普立茲獎特別獎。.

新!!: Magma和約翰·柯川 · 查看更多 »

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習慣又稱電木唱片(gramophone record)指轉速78轉每分鐘、聲槽寬度0.10—0.16毫米、聲槽密度每厘米30—50條的留聲機唱片。黑膠唱片是一般人對過往使用唱盤機播放的唱片的稱呼。這種唱片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早期為石墨材質,之後使用蟲膠(後期再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壓製,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紋以記錄聲音。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這些唱片的顏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螢光色,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樣貌印製在唱片裡,不過成本比較高。黑膠唱片可使用鋼針(早期手搖唱機)和粗紋寶石唱針(電唱頭)放唱,唱針與密紋唱片不能通用。.

新!!: Magma和黑膠唱片 · 查看更多 »

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英语:Saxophone)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薩克斯風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這也導致了在歸類上令不少人產生疑惑。由於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薩克斯風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相同,所以便將它归类为木管乐器。薩克斯風同时也是一种移调乐器,常见调性为E和B,也有C调和F调。中音薩克斯風以其烟斗状的外形为人所熟知。.

新!!: Magma和薩克斯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