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資訊月

指数 資訊月

資訊月(英文譯名: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nth,英文舊稱:Information Month,英文簡稱:IT Month)是中華民國(臺灣)一個由官方與民間合辦的資訊科技展覽活動。.

24 关系: 劉瑞復 (台灣)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電腦應用展覽會大臺中國際會展中心展覽會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政府信息技术私有化高雄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臺中市臺中市市長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臺中水湳機場臺北臺北市電腦公會臺灣林佳龍每日新聞民國紀年日本

劉瑞復 (台灣)

劉瑞復(Raff Liu),台灣科技產業知名人士,現任凌群電腦董事長,同時也是現任資訊月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網咖問題引發爭議時,時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的劉瑞復,曾期盼業者、政府之間能多加溝通,但政府配套之前,網咖業者也應當自律。 在資訊月轉交民營後,劉瑞復則是以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身分,統籌展覽與各項活動,是展覽風氣由「政府帶動消費走向」變成「民間促動產業成長」的關鍵性人物。 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的劉瑞復,後來也結合其他系友,成立了財團法人成電文教基金會,鼓勵後進之輩就學並向上提升。 他另有一個同在科技產業聞名的兄弟劉瑞隆,亦曾擔任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的理事長一席。.

新!!: 資訊月和劉瑞復 (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簡稱臺北世貿)位在台灣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一座多功能的工商服務展演設施。其設立之目的為參與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推動世界貿易中心活動。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現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外貿協會)負責營運,提供各項軟硬體設施及服務,協助臺灣業者與全球各地廠商發展世界貿易。 雖然臺北世貿中心一度曾是世界上使用率第一的展覽館,但為了因應部份國際大展的規模日益提升,外貿協會選在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建置臺北南港展覽館(即「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以下簡稱世貿南港館),已於2008年啟用,可望解決展覽規模不足之問題。.

新!!: 資訊月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北電腦應用展覽會

台北電腦應用展(英語:TaipeI Computer Application Show,TICA)是一項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聯手合辦的電腦展覽,1991年8月13日自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內銷展區中獨立出來首辦,目前是台灣最具盛名的內銷電腦展覽,規模僅次於資訊月台北展區。 因同性質展覽頻繁之故,加上其他展覽單位的競爭,這項展覽於2017年起由兩主辦單位正式宣布停止辦理,其地位改由年末的資訊月與夏季的春季電腦展取代。.

新!!: 資訊月和台北電腦應用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大臺中國際會展中心

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是臺灣臺中市烏日區的工商服務展演設施,鄰近高鐵臺中站、台鐵新烏日車站、國道1號、國道3號、台74線。 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基地面積5,429坪,總樓地板面積3756.46坪,展覽樓地板面積3500.22坪,總容納量803個標準展示攤位。.

新!!: 資訊月和大臺中國際會展中心 · 查看更多 »

展覽會

展覽會(簡稱展覽) 是指陳列物品並於特定時間內供人參觀的集會,為一種大型項目管理及社交活動,其活動展示商品、藝術、公司組織形象及服務。 展覽會可能跟以前的墟市有類同,它們都有定期、組織者、参予者、参觀者等,他們之間互動交換資訊,達到認知、認同,甚至交易。 由於展覽會有多種多樣,所以可以派分稱為展銷會、贸易展览会、博覽會、路演等。 現代的展覽會中常見有参展商、主辦單位、表演嘉賓、贊助人、工程承判商、物流供應商、物業管理、展覽館業主等的互為關係。 其中有合約、場租、攤位、参展商守則、按金及罰則等。.

新!!: 資訊月和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資訊月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資訊月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資訊月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依照儲存及處理信息的不同,可以將信息技术的發展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機械時期(3000 BC – 1450 AD)、機械時期(1450–1840)、機電時期(1840–1940)及電子時期(1940–現時)。本文主要介紹1940年起電子時期的信息技术。 在商業領域中,(ITAA)定義信息技术為「對於以電腦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信息技術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體及硬體的維護、升級及汰換。 信息技术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新!!: 資訊月和信息技术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資訊月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高雄

#重定向 高雄市.

新!!: 資訊月和高雄 · 查看更多 »

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國際會議中心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是高雄市政府興建的一棟地上7層、地下3層的建築物,於2000年底完工啟用。鄰近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音樂館、高雄市電影館。.

新!!: 資訊月和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 查看更多 »

資訊工業策進會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英文譯稱: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III),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的一個財團法人機構,主要是為了推動臺灣的資訊科技發展而成立,一直以來即為中華民國政府資訊通訊相關政策之智庫,對於資訊相關政策法律制定均參與極深,其研究的項目均帶有一定的官方色彩。 典型的例子包括在1984年時,與臺灣13家資訊科技廠商簽定「五大中文套裝軟體」開發計畫,而「大五碼」(Big5)即是為「五大中文套裝軟體」所設計之中文內碼。 於1980年代資訊萌芽時期,亦參予開發中文電腦,致力推動臺灣使用電腦的普及、資訊產業的發展,以及在網際網路剛出現的1990年代初期,推動SEEDNet的成立,使其成為臺灣首家商業運作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目前總部設於臺北市大安區科技大樓,另在臺北市松山區、南投市、高雄市,以及海外的日本等地皆設有辦事處。.

新!!: 資訊月和資訊工業策進會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資訊月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市長

臺中市市長為臺中市行政首長,綜理市政,由年滿20歲的臺中市市民普選產生,每4年選舉一次。以下列出歷任臺中市(直轄市)市長,並溯及日本殖民時代的臺中市(州轄市)役所之首長(臺中市尹、臺中市長)和戰後的臺中市(省轄市)市長。.

新!!: 資訊月和臺中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水湳經貿園區)(Shuinan Economic and Trade Park),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水湳機場原址,總面積約251公頃,北鄰環中路、西鄰十二期重劃區、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公司、逢甲大學,南鄰河南路、東鄰單元八自辦市地重劃區。水湳經貿園區共分為經貿專用區、文化商業區、創新研發專用區、生態住宅專用區共五大分區。 臺中市政府在園內規劃的大型公共設施有中央公園、水湳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臺中綠美圖(市立圖書館、市立美術館)、中臺灣電影中心、臺中智慧營運中心及水湳轉運中心等;園區內東側的文教20、21用地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進行開發,規劃為新校區、癌症醫學中心,西側的文教19用地則為逢甲大學的新校區預定地。.

新!!: 資訊月和臺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 查看更多 »

臺中水湳機場

臺中水湳機場,是一座已停用的機場,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總面積約250公頃。水湳機場之名取自場址東方1公里處的水湳(今屬北屯區)。.

新!!: 資訊月和臺中水湳機場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資訊月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電腦公會

#重定向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新!!: 資訊月和臺北市電腦公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資訊月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林佳龍

林佳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艋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中市市長和民進黨游系掌門人。畢業於建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立委、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等職,於2014年大臺中直轄市第2屆市長選舉當選,同年12月25日就任。林佳龍與美國政學界及台灣工商界友好,兼任臺灣智庫董事長。.

新!!: 資訊月和林佳龍 · 查看更多 »

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是日本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也是日本現有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其最早前身為1872年2月21日创刊的《東京日日新聞》,1911年3月1日與《大阪每日新闻》合并,不過它們持續使用原名在东京及大阪兩地分開發行,至1943年才共同使用現名,目前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福岡4地為主要發行據點。報紙的口號為「爭論之下,真理顯現」。根據日本發行公信會在2016上半年的統計,總發行量分別為早報版309萬份、晚報版90萬份。 《每日新聞》與《朝日新聞》在1960年代以前曾並列為日本兩大報,但在激烈競爭下擴充太快,在1970年代初期陷入了經營危機。現在仍與《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合稱為日本三大報,但發行量與前兩家差距較大。.

新!!: 資訊月和每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民國紀年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布,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民×××。這種紀年方式以西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西元紀年相差1911年,民國年為西元年,月、日、置閏則同西曆。依照民國紀年制定之曆法又稱國曆。目前主要於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

新!!: 資訊月和民國紀年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資訊月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ITMonth中華民國資訊月資訊週资讯月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