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578年

指数 578年

没有描述。

15 关系: 天保 (西梁)太建宣政宇文贇宇文邕延昌 (高昌)建德 (北周)北周北周宣帝鴻濟查士丁尼二世提比略二世武平 (北齐)拜占庭帝国543年

天保 (西梁)

天保(562年二月—585年十二月)是西梁政權梁明帝萧岿的年号,共计23年餘。 天保二十四年五月,后梁蕭琮即位沿用。.

新!!: 578年和天保 (西梁) · 查看更多 »

太建

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是南朝陳政權,陳宣帝陈顼的年号,共计13年餘。 太建十四年正月陈后主陈叔宝即位沿用。.

新!!: 578年和太建 · 查看更多 »

宣政

宣政(578年三月—十二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數月。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宇文贇即位沿用。.

新!!: 578年和宣政 · 查看更多 »

宇文贇

#重定向 周宣帝.

新!!: 578年和宇文贇 · 查看更多 »

宇文邕

#重定向 周武帝.

新!!: 578年和宇文邕 · 查看更多 »

延昌 (高昌)

延昌(561年—601年)是高昌君主麴乾固的年號,共41年。 该年号由黄文弼根据高昌时期的残纸和《麴氏造寺碑》上的文字,考据出是麴乾固的年号。.

新!!: 578年和延昌 (高昌) · 查看更多 »

建德 (北周)

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6年。.

新!!: 578年和建德 (北周) · 查看更多 »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后,統治實權一直在霸府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杨坚的隋朝所滅,后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新!!: 578年和北周 · 查看更多 »

北周宣帝

#重定向 周宣帝.

新!!: 578年和北周宣帝 · 查看更多 »

鴻濟

鴻濟(540年或572年—584年):是新羅君主真興王、真智王與真平王之年號。576年真智王繼位沿用。579年真平王繼位沿用。.

新!!: 578年和鴻濟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二世

查士丁尼二世(被剜鼻者)(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Β' ο Ρινότμητος,),685年至695年與及705年至711年兩度在位爲拜占庭帝國皇帝。 在查士丁尼二世统治期间,帝国的意大利部分的很多城市企图独立。查士丁尼二世仰赖各行省权贵的支持进行镇压。687年-689年,查士丁尼二世远征色雷斯和马其顿。他使当地的斯拉夫部落臣服于帝国,并将一部分斯拉夫人迁至小亚细亚居住。因此,在斯拉夫民族的发展及接受基督教等方面,查士丁尼二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692年,查士丁尼二世在与阿拉伯征服者的战役中溃败,导致帝国失去了亚美尼亚南部。 拜占庭军官列昂提在695年推翻了查士丁尼二世,并且割掉了他的鼻子。于是他就得到“被剜鼻者”这个绰号。被剜鼻者查士丁尼逃到保加利亚。705年,他在保加利亚汗特尔维尔的支持下重获皇位,立其子提比略为共治皇帝。711年发生另一次政变。帝国将领菲利皮科斯废黜了查士丁尼二世,他与家人均遭杀害。 Category:拜占庭皇帝.

新!!: 578年和查士丁尼二世 · 查看更多 »

提比略二世

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也译为提贝里乌斯二世·君士坦丁,是一位拜占庭帝国皇帝(578-582年在位),在位期间先是在东边成功抵御了萨珊波斯的攻势,但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却被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逆转。.

新!!: 578年和提比略二世 · 查看更多 »

武平 (北齐)

武平(570年正月—576年十二月)是北齊後主高纬的年号,歷時6年餘。 578年,北齐范阳王高绍义受突厥他钵可汗爱重,北齐被灭后逃到北边者,都归高绍义管辖。高保宁在营州奉高绍义为北齐皇帝,用武平年号。《北齐书》、《北史》等皆作“武平元年”。但是《廿二史考异》则认为应是用后主高纬年号,作武平九年。认为后主在武平八年失国,高绍义投奔突厥,次年称帝仍用武平年号,并不应该算作是改元。.

新!!: 578年和武平 (北齐)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578年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543年

没有描述。

新!!: 578年和543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