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

指数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于2010年11月7日举行,根据2008年通过的新宪法举行。 本次选举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于2003年所设定的“迈向民主之路”的七步中的第五步举措.

目录

  1. 17 关系: 宪法全國民主聯盟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Bernama緬甸總理緬甸民族團結黨纽约时报缅甸人民院缅甸民主改革缅甸民族院缅甸总统美联社登盛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英国广播公司撣族民主黨2012年缅甸议会补选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宪法

全國民主聯盟

全國民主聯盟(အမျိုးသား ဒီမိုကရေစီ အဖွဲ့ချုပ်,),簡稱全民盟或民盟,是一個緬甸的政黨,成立於1988年9月27日,創辦人包括前緬甸陸軍副總參謀長、緬甸國防部部長和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姬。 1988年成立後至2015年緬甸議會選舉前,一直是緬甸最大的反對黨及政治組織,目前是緬甸執政黨,由出任國務資政的昂山素姬領導。.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全國民主聯盟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緬甸語:)為缅甸軍政府時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成立於1988年9月18日,當時名為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由蘇貌擔任主席至1992年由副主席丹瑞繼任主席,1997年11月15日更名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Bernama

#重定向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Bernama

緬甸總理

缅甸总理曾是缅甸的政府首脑,緬甸於2011年大選後實行總統制,政府首腦職權移交總統,總理一職不再設立。自2016年4月起设立的国务资政被外界视为相当于代替总理的职务。.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緬甸總理

緬甸民族團結黨

#重定向 民族團結黨.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緬甸民族團結黨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纽约时报

缅甸人民院

#重定向 缅甸联邦议会.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缅甸人民院

缅甸民主改革

缅甸民主改革是指缅甸自从2010年结束了军政府统治、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执政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軍政府释放被軟禁超過15年的全國民主聯盟领导人翁山蘇姬并与她进行对话,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国家人权委员会,颁布赋予劳工有组織工会和罢工等权利的劳动法,放松出版审查等内容。这些改革被认为是缅甸自从2010年国会大选以来当局所承诺的使缅甸逐步迈向民主国家和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结果与象征。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同意由缅甸主办2014年的东盟峰会。11月中旬,翁山蘇姬领导的全國民主聯盟也被当局允许注册为合法政党,并参加了后来的议会补选。2011年12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訪問缅甸,成为半世紀以来首位訪缅的美国高級官員。2013年底,缅甸政府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政治犯。不过,联邦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例如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矛盾冲突難以结束、民族和解和经济建设等。.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缅甸民主改革

缅甸民族院

#重定向 缅甸联邦议会.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缅甸民族院

缅甸总统

缅甸总统目前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1997年到2011年,国家元首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2011年缅甸实行总统制,以总统为最高领导人。2016年增設類似緬甸總理的国务资政職務,由昂山素季出任,轉型成實際運作上偏向內閣制的半总统制。.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缅甸总统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美联社

登盛

登盛(;),緬甸政治、軍事人物,缅甸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原軍政府總理。今日中國大陸部分新聞與文字媒體仍使用舊譯吴登盛。在緬甸語裡,「吳」字(U)是一個敬稱,有「先生」或「叔叔」的含意,非姓氏,緬甸社會亦無姓氏概念。.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登盛

联邦巩固与发展党

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是缅甸的一个政党。其前身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2010年6月2日在联邦选举委员会以此名注册为政党。2011年2月4日,该党时任主席登盛在缅甸联邦议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缅甸总统。.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联邦巩固与发展党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英国广播公司

撣族民主黨

撣族民主黨(ရှမ်းတိုင်းရင်းသားများ ဒီမိုကရက်တစ် ပါတီ ;縮寫:SNDP),在2010年緬甸議會選舉中亦被稱爲白虎黨、 Kya Phyu黨 。該黨正式成立於2010年4月。其黨總部位於仰光的南Okkalapa鄉,黨主席爲曾任撣族爭取民主同盟總書記的世艾跑。該黨主要在撣邦、克欽和克耶邦、曼德勒、仰光、巴戈和實皆地區進行競選活動。但在這些選區中,該黨更重視獲得撣邦、克欽邦和曼德勒選區選民的支持。2011年12月,該黨將其黨總部遷往了黨主席世艾跑的居住地——撣邦首府東枝。在2010年大選落幕後,該黨的兩名議員世艾跑和賽諾康被任命為撣邦政府的部長。2010年12月13日到15日,該黨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並選出了一個21人的中央黨委會。在2012年的議會補選中,該黨贏得了北撣邦選區的一個上議院議席,成爲除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和全民盟外唯一一個在是次選舉中贏得議席的政黨。.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撣族民主黨

2012年缅甸议会补选

2012年缅甸议会补选于2012年4月1日举行,缅甸全国共有17个政党的160名候选人,角逐45个国会议席。 这是缅甸民主派领袖翁山蘇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简称民盟)于2011年12月13日获得注册成为合法政党后首次参与的一次选举,更是民盟自1990年的大选结果被军政府宣布无效以来首次参加的选举。而她本人也角逐仰光高穆区的一个国会议席。.

查看 2010年缅甸议会选举和2012年缅甸议会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