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

指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

2009年洪都拉斯軍事政變屬於憲制危機,宏都拉斯總統塞拉亞計劃舉行修憲公決投票,建議容許總統連任,但遭反對派、軍方及司法部強烈反對。2009年6月28日,塞拉亞於公投舉行一小時前,被軍方帶離總統府,並被驱逐出境,最高法院亦隨即宣布罷免塞拉亞。政變發生後,國會議長米凱萊蒂宣誓就任臨時總統,隨即宣布宵禁及撤換內閣官員。.

34 关系: 加勒比海厄瓜多尔华盛顿天主教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中华民国中華民國外交部丹尼爾·奧蒂嘉希拉莉·克林頓希拉里·克林頓庇護權哥斯达黎加美國美洲国家组织羅達斯烏戈·查維茲聖薩爾瓦多联合国联合国大会萨尔瓦多馬英九馬拿瓜诺贝尔和平奖贝拉克·奥巴马阿根廷英国广播公司死亡率洪都拉斯拉丁美洲曼努埃尔·塞拉亚2010年1月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Mar Caribe;Mer des Caraïbes;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片海域,西部与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地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整个加勒比海海区、西印度群岛诸岛及海域沿岸被合称为“加勒比地区”。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之一,面积达到近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平方英里),最深点是开曼群岛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度低于海平面7,686米(25,220英尺)。加勒比地区沿岸包括许多海湾,例如戈纳夫湾、委内瑞拉湾、达连湾、帕里亚湾和洪都拉斯湾等.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加勒比海 · 查看更多 »

厄瓜多尔

厄瓜多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是一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國家,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祕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另轄有距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巴哥群島。 厄瓜多於1809年8月10日時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獨立建國。由於赤道橫貫了厄瓜多的國境,所以西班牙文中以赤道(ecuador)作为国名,因此該國又擁有「赤道国」的別稱,或因為盛產香蕉而又被稱為「香蕉之国」。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海拔高達2,850公尺,使該市成為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僅次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厄瓜多尔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通常是指:.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尼加拉瓜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理機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中華民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丹尼爾·奧蒂嘉

#重定向丹尼尔·奥尔特加.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丹尼爾·奧蒂嘉 · 查看更多 »

希拉莉·克林頓

#重定向 希拉里·克林顿.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希拉莉·克林頓 · 查看更多 »

希拉里·克林頓

#重定向 希拉里·克林顿.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希拉里·克林頓 · 查看更多 »

庇護權

庇護權或政治庇護,是一種古老的司法概念,此概念認為因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迫害的人可受到其它主權勢力的庇護,可為教堂(中世紀時的聖所)、其它國家的領土或外交代表機構。政治庇護不應和現代難民法混淆,後者主要負責處理大量人口的流入,而政治庇護則重視個人,且多半是各案分別審查處理,不過兩者有時候會重疊,因為難民也可能會要求個人政治庇護。此權源於西方的長期傳統—雖然埃及、希臘和希伯來人更早承認此權:笛卡兒往荷蘭、伏爾泰往英國、霍布斯往法國(及許多英國貴族在英國內戰的時候)諸多此類,各國為遭他國起訴的人提供保護—不過20世紀各國在雙邊引渡條約的發展危及庇護權,儘管從國際法考量一國並沒有義務一定要將被它國聲稱是罪犯的人交出,因為主權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國家對國境內的人有法律上的權限。.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庇護權 · 查看更多 »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共和國(República de Costa Rica),通稱哥斯达黎加(台灣稱哥斯大--黎加,中國大陸和港澳稱哥斯達--黎加),意為「豐饒海岸」,是中美洲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首都在聖荷西。.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哥斯达黎加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洲国家组织

美洲国家组织(西班牙语:Organización de los Estados Americanos简称OEA;英语: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简称OAS;法语:Organisation des États américains,简称OEA;葡萄牙语:Organização dos Estados Americanos,简称OEA),是一个以美洲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成员为美洲的35个独立主權国家。.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美洲国家组织 · 查看更多 »

羅達斯

羅達斯是古巴的城市,属西恩富戈斯省,始建於1859年,面積55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米,2004年人口33,47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6人。 Category:古巴城市.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羅達斯 · 查看更多 »

烏戈·查維茲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 ,前任委內瑞拉總統,左翼政治人物,任內以強烈的反美主義及推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聞名於世;但因為他四次皆是以民主選舉當選,其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壓制反對派、通過修憲公投擴大總統權力等,使他成為近当代全世界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2013年3月5日下午,委内瑞拉副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在军医院宣佈,查韦斯于当地时间16時25分去世,终年58岁。.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烏戈·查維茲 · 查看更多 »

聖薩爾瓦多

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簡稱薩京,是薩爾瓦多的首都及第一大城。 最早中美洲的比比爾族(pipil)曾在今聖薩爾瓦多一帶建立了首都Cuzcatlán,但後來被遺棄。其後在16世紀,西班牙人再度建立了該城市但幾經變更地點和重建,但一直要到20世紀以後才快速發展人口增加,目前約有50萬人口,面績568平方公里。整個都會區則有210萬人口。 聖薩爾瓦多是全國的交通、經濟中心,泛美公路通過該市,與中美其他國家往來,該城市的工業有啤酒、菸草、紡織、肥皂等。市民的平均收入約6000美元(遠高於全國的2300美元),但市內的貧富差距亦很大,可從不同地區的建築差異看出。 該城市曾數度受到地震侵襲,包括在1854年及2001年的兩次地震,使得市區較少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築,1917年的聖薩爾瓦多火山的爆發也造成重大損害。.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聖薩爾瓦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萨尔瓦多

薩爾瓦多共和國(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通称萨尔瓦多,是位於中美洲北部國家,為中美洲唯一不靠大西洋之國家,全國面积21,393平方公里。該國西北鄰接危地馬拉,東北與洪都拉斯交界,西面濱臨太平洋,東南鄰近丰塞卡灣。首都为圣萨尔瓦多。1821年9月15日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独立。當地治安堪慮,尤其是女性的安全。.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萨尔瓦多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馬拿瓜

納瓜(Managua)是尼加拉瓜的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也是中美洲地區第二大城市。位於尼加拉瓜的西部以及尼加拉瓜第二大湖-馬那瓜湖的沿岸。該城在1855年被訂為尼加拉瓜的首都。1972年該地曾遭受大地震的侵襲,造成超過一萬人的死亡。 馬納瓜的人口有1,617,096人(2004年) 其中大多數為說西班牙語的麥士蒂索人,除此之外尚有敘利亞人、巴勒斯坦人、亞美尼亞人、日本人、華人的居住社群。 在文化上,馬納瓜是著名的尼加拉瓜手語的誕生地。.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馬拿瓜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贝拉克·奥巴马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死亡率

死亡率是用來衡量一部分人口中,一定規模的人口大小、每單位時間的死亡數目(整體或歸因於指定因素)。死亡率通常以每年每一千人為單位來表示;因此在死亡率為9.5的10萬人口中,表示這一人口中每年死去950人。死亡率有別於發病率,發病率是指一定規模的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罹患該病新增加例數(發病率)。患病率是指一定時間一定規模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總和。 辨別:.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死亡率 · 查看更多 »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共和國(República de Honduras),通稱洪都拉斯,中國大陸和港澳稱洪都--拉斯,台灣稱宏都--拉斯,中美洲共和制國家,西鄰危地馬拉,西南接薩爾瓦多,東南毗尼加拉瓜,東、北方濱加勒比海,南臨太平洋的洪塞加灣。大陸以外的加勒比海上還有天鵝群島、海灣群島等領土。首都特古西加尔巴。.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洪都拉斯 · 查看更多 »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簡稱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語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地区。拉丁美洲拥有占地球陆地表面积将近13%的19,197,0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截止2013年,拉丁美洲的人口估计超过6亿。在2014年,拉丁美洲有着5.57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则是7.532万亿美元。单词拉美最早在1861年被一本叫做《拉丁种族的审查》的致力于泛拉丁化的杂志提出。.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拉丁美洲 · 查看更多 »

曼努埃尔·塞拉亚

何塞·曼努埃爾·塞拉亞·羅薩萊斯(José Manuel Zelaya Rosales;),洪都拉斯政治人物,自2006年1月27日起出任洪都拉斯總統。2009年6月28日洪都拉斯軍方發動政變,塞拉亞被軍方押送出境,最高法院隨後罷免其總統職位。.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曼努埃尔·塞拉亚 · 查看更多 »

2010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和2010年1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9年洪都拉斯政治危機2009年洪都拉斯軍事政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