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指数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07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2007年是首个观测到多于一个达到萨菲尔-辛普森强度等级下的五级的热带气旋的北印度洋气旋季:本年度北印度洋有两个热带气旋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强度,分别是阿拉伯海的古努和孟加拉湾的锡德。这两个气旋也分别是两个洋区首个获得命名的五级热带气旋。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目录

  1. 39 关系: 印度印度洋奥里萨邦孟加拉国孟加拉灣安得拉邦巴基斯坦布萊爾港伊朗俾路支省缅甸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非常強烈氣旋風暴錫德颱風西孟加拉邦香港天文台马尔代夫超級氣旋風暴古努阿拉伯海阿曼金奈氣旋錫德气旋古努气旋锡德泰国斯里蘭卡2005年北印度洋氣旋季2006年北印度洋氣旋季2006-2007年南半球熱帶氣旋季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2007-200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2007-200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2008年北印度洋氣旋季2009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印度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印度洋

奥里萨邦

奥里萨邦(奥里亚语:ଓଡ଼ିଶା,उड़ीसा,Odisha,英文旧名:Orissa),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个邦,首府为布巴内什瓦尔。 奧里萨邦為印度東部的邦,東臨孟加拉灣。立法機構為147席的邦議會。1957年在馬哈那底河上築壩,攔蓄成希拉庫德水庫,希拉庫德水庫為全球最大土壩。.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奥里萨邦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孟加拉国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在印度洋的位置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西临印度半岛,东临中南半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经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海相连。宽约1600公里,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水深2000-4000米,南部较深;盐度30-34‰。 沿岸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和缅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孟加拉湾,著名的大河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克里希纳河等等。孟加拉湾中著名的岛屿包括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普吉岛等。 孟加拉湾沿岸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金奈、本地治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国的普吉、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斯里兰卡的贾夫纳等等。 Category:印度洋海湾 Category:南亚地理.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孟加拉灣

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泰卢固语:ఆంధ్ర ప్రదెౕశ్;乌尔都语:آندھرا پردیش;印地语:आंध्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为:Andhra Pradesh),印度东南部的一个邦,位于孟加拉湾西岸,东北边同奥里萨邦接壤,北部与泰伦加纳邦,西部同卡纳塔克邦相连,南面是泰米尔纳德邦,面积約16万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4939万人,为印度第八大的邦。邦的官方语言是泰卢固语,法定首府位于海德拉巴,实际首府在贡都尔县的阿马拉瓦蒂。.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安得拉邦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巴基斯坦

布萊爾港

布萊爾港(Port Blair)是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首府。布萊爾港的地理位置是北緯11度40分、東經92度45分。布萊爾港是安达曼群岛上最大的城市,2001年時有99,984人。布萊爾港位於南安達曼島的東岸,是安達曼群島主要的交通中心之一。.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布萊爾港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伊朗

俾路支省

俾路支省(بلوچستان)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是該國四個省份之一。西鄰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北鄰阿富汗,南鄰阿拉伯海。属于俾路支地区。面積347,190平方公里,首府奎達。主要语言有俾路支语、普什图语、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俾路支一直有独立运动,原因是當地人不滿政府一直是由旁遮普省的人主導。.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俾路支省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缅甸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熱帶氣旋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非常強烈氣旋風暴錫德

#重定向 气旋锡德.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非常強烈氣旋風暴錫德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颱風

西孟加拉邦

西孟加拉邦(পশ্চিম বঙ্গ;पश्चिम बङ्गाल;West Bengal)位于印度东部,面积88,752平方公--,人口為九千一百萬(2011年)。 此邦位於孟加拉地區西部,东部毗连於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邦,西部與奥里萨邦、比哈尔邦以及贾坎德邦相壤,北傍不丹和锡金邦,南濒孟加拉湾。主要是孟加拉人,邦官方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位于加尔各答,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西孟加拉邦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香港天文台

马尔代夫

尔代夫共和国(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通稱馬爾地夫(ދިވެހިރާއްޖެ),古称溜山,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由一系列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包含了26個環礁的約1,192座珊瑚島組成。英屬印度洋領地迪戈加西亞島位於其南方印度洋水域約900公里處,其上有美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軍與航母基地。 2016年10月14日,馬爾代夫宣佈退出英聯邦。.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马尔代夫

超級氣旋風暴古努

#重定向 气旋古努.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超級氣旋風暴古努

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بحر العرب)為印度洋的一部分。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印度半岛之间。北部为波斯湾和阿曼湾,西部经亚丁湾通红海。面积为38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性交通要道。.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阿拉伯海

阿曼

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语:سلطنة عُمان),简称阿曼,是位於西南亚洲,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国家,北部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地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的海岸南部和东部临阿拉伯海,东北方则抵阿曼湾。 阿曼地区在上古时代称作“马干”,中国明朝時称其为“祖法儿”。17世纪晚期,阿曼成为印度洋强国,与葡萄牙、英国争夺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控制权。19世纪是阿曼的鼎盛时期,领土横跨霍尔木兹海峡,延伸至现今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南至东非沿海地区及桑给巴尔群岛。20世纪,阿曼逐渐沦为英国保护国。历史上,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是波斯湾、印度洋地区的主要贸易港口。 阿曼为君主专制国家。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自1970年以来一直是阿曼的世袭领袖,目前是中东地区在位时间最长,世界第三长的现任统治者。 阿曼石油储量居全球第25位。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阿曼列为世界上在过去40年里发展最完善的国家。有别于邻国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阿曼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鱼、枣椰子、农产品贸易。阿曼被世界银行定义为高收入经济体,2017年的全球和平指数中,阿曼位列第70名。.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阿曼

金奈

金奈(சென்னை、चेन्नई、拉丁轉寫:、),也作「欽奈」,原名「馬德拉斯」(Madras、 或 ),是印度東南部的一座大型城市,地處烏木海岸,緊鄰孟加拉灣,由英國殖民者於17世紀所建立,並被逐漸發展成為相應區域的主要中心城市和海軍基地,不僅是過去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省的首府,也是現今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和(自20世紀以來的)重要行政中樞。雖然該市在1996年被改為現名,但基於本身固有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加上其市郊和市內部份地區(如Triplicane)就已經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其舊稱「馬德拉斯」仍由許多南亞僑民所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另見印度更改地名之争) 按照人口排名,金奈是印度第五大都市、第四大都會區,全世界第34位的大都市区,金奈大都市区人口约820万(2009年),其中属于金奈市政府管辖区域人口约434万(2001年统计数字)。 金奈经济圈贡献了泰米尔纳德邦39%的GDP,其经济主要是基于其汽车工业、IT科技和医疗工业实力。它是印度第二大软件工业、IT工业和基于IT技术的外包服务出口中心。金奈是印度主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一个重要的印度汽车及其配套工业基地坐落在这座城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出口同时全印度汽车出口量的60%,因此金奈还有「南亚底特律」的称号。 金奈是重要的南印度古典音乐(Carnatic)中心,每年举办一个上百位艺术家参与的盛大文化活动——马德拉斯音乐季。这座城市的戏剧演出活动十分活跃,也是印度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的重要中心。泰米尔电影业——印度最大的电影工业之一——也位于这次城市,电影的原声带支配了它的音乐界。 金奈还以其世界文化遗产与典型的印度南部风格的庙宇建筑而著称。该市的东海岸是长达12公里的游艇码头海滩。该市以其体育比赛场地和主办職業網球聯合會赛事清奈公开赛著称。 金奈还是一个罕见的国家公园位于市内的城市—Guindy国家公园。.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金奈

氣旋錫德

#重定向 气旋锡德.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氣旋錫德

气旋古努

气旋古努(Cyclone Gonu,印度气象局编号:ARB 0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02A)又名超级气旋风暴古努(Super Cyclonic Storm Gonu),是阿拉伯海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北印度洋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作为200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第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古努源于这年6月1日阿拉伯海东部持续存在的对流区。据印度气象局估算,系统因上层大气环境有利且水温较高而快速增强,于6月3日达到风力时速240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风暴因行经洋面空气干燥且水温降低而逐渐减弱,于6月6日清晨从阿曼最东端登陆,刷新吹袭阿拉伯半岛热带气旋的强度纪录。风暴转向北上进入阿曼湾,从伊朗南部登陆,成为1898年后首场登陆该国的热带气旋,最终于6月7日消散。 阿拉伯海极少出现像古努这样强烈的热带气旋,该海域的绝大多数风暴通常规模都很小,并且很快就会消散。气旋在阿曼夺走50条人命,还造成价值42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巨额损失,成为该国历史上最惨烈的自然灾害。古努还在阿拉伯海东部海岸线附近产生大量降水,最高降雨量达610毫米,引发严重洪灾并造成重大破坏。伊朗也有28人丧生,损失数额约为2.16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气旋古努

气旋锡德

特強氣旋風暴錫德(Very Severe Cyclonic Storm Sidr,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06B),是2007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第4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11月11日在孟加拉湾生成,其后强度一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五级强度(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是孟加拉湾有史以来最强烈的被命名的气旋,後來被氣旋費林超越。.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气旋锡德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泰国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斯里蘭卡

2005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5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0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5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6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6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0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6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6-2007年南半球熱帶氣旋季

2006-2007年南半球熱帶氣旋季在2006年7月1日開始,並會在2007年6月30日完結。.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6-2007年南半球熱帶氣旋季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15场热带风暴、6场飓风和两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9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热带风暴奥尔加则在12月13日消散。飓风迪安是全季最强烈的风暴,截至2013年仍是有纪录以来第七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和登陆时第三强烈的大西洋飓风。本季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4个拥有多于一场五级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飓风在同一天登陆,分别是飓风费利克斯和飓风亨丽埃特。这年9月一共形成了8场风暴,追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除了迪安和费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气旋都未能超越一级飓风的强度标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季前预报中估计会形成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7场会增强成飓风,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后也发布了初步预测,估计会有13到17场命名风暴,7到10场飓风和3到5场大型飓风。对形成风暴的数量进行多次修订后,两个机构都在季中预报里降低了估计数字。 全季多场风暴有过登陆或是直接对陆地构成影响。飓风迪安和飓风费利克斯均以五级飓风强度登陆,分别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构成沉重打击。飓风诺埃尔以热带风暴强度先后四次登陆,对加勒比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也与迪安和费利克斯一起予以退役,此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美国一共受到五场气旋的影响,但大部分登陆时强度都比较弱,除热带风暴加布里埃尔和飓风温贝托以外,另外三个都只有热带低气压强度。加拿大有直接受到三场风暴影响,但破坏程度都很轻微。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至少423人死亡,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7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六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東京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W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週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07年5月15日開始,至2007年11月30日結束;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07年6月1日開始,至2007年11月30日結束。.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7-200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07-200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在2007年11月1日開始,並在2008年4月30日完結。.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200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在2007年11月15日開始,並在2008年4月30日完結(某些地區的熱帶氣旋季在2008年5月15日完結)。 此文內容只包含在西南印度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的介紹。 風暴是由留尼汪氣象部發出報告。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31-55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馬達加斯加就會為它命名。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55-90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模里西斯就會為它命名。.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200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07-200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07-0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於澳洲地區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澳洲地區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90度和西經160度以內的澳洲地區水域。這範圍包括了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地區、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的南部地區。在澳洲地區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澳洲、印尼和巴布亞新畿內亞命名,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U字母作結。.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7-200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08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8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08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8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9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09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0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查看 200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和2009年北印度洋氣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