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62年臺灣

指数 1962年臺灣

没有描述。

197 关系: 加拿大劉紹唐劉鍇埼玉西武獅南昌市台灣廖添丁台灣電視公司吳宗憲吳若權大使宜蘭縣宋美齡實驗主義尹仲容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化大學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陸軍东南亚三重區于右任井口貞夫張其昀何應欽徐淑希制度周书楷周至柔呂芳上傅崐萁哲学王叔銘王雲五琉球群岛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綜藝玩很大美國海軍美国国务院美国空军美国总统美援翁家明統一7-ELEVEn獅隊电视特命全權大使狄鶯監察監察院花蓮縣...花蓮機場鍾小平菅芒花的春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西班牙香蕉麦克马洪线黃杰霍亂胡宗南胡適郭泰源郭添財肯尼迪蔡康永蔣廷黻自由主义臺灣省政府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電視公司金馬獎陳大慶陳玉勳陳水扁陳懷生SA-2投手林聰賢李永豐李曼·雷姆尼澤杭立武杜威梭发那·富马亲王梅貽琦棉花死刑永珍江西省江蕙池田勇人沈昌煥木村四郎七戴遐齡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新臺幣新文化运动施明德日本眾議院日本首相思想10月10月10日10月23日10月29日10月30日11月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4日11月19日11月22日11月25日11月3日12月12月12日12月15日12月18日12月1日12月28日12月7日1月1月11日1月12日1月13日1月19日1月1日1月26日2月2月12日2月14日2月22日2月24日2月9日3月3月14日3月15日3月1日3月20日3月22日3月24日3月26日3月30日3月31日3月3日3月8日4月4月12日4月1日4月27日4月28日4月30日4月6日4月9日5月5月16日5月17日5月18日5月19日5月1日5月22日5月25日5月28日5月2日5月3日6月6月12日6月15日6月1日6月25日6月27日6月29日6月4日6月5日6月6日6月7日6月9日7月7月26日7月27日7月28日7月29日7月3日7月5日7月6日8月8月12日8月1日8月20日8月31日8月3日8月7日9月9月17日9月20日9月7日9月9日 扩展索引 (147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1962年臺灣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劉紹唐

劉紹唐(),原名劉宗向,筆名李光裕、吳中佑,是一位原籍河北蘆臺、生於遼寧錦州的傳記作家。他是《傳記文學》雜誌社的共同創辦人,並曾擔任該社社長及該刊物之發行人。他曾因其個人對中國近代史的貢獻而被稱為“野史館館長”。.

新!!: 1962年臺灣和劉紹唐 · 查看更多 »

劉鍇

刘锴可以指:.

新!!: 1962年臺灣和劉鍇 · 查看更多 »

埼玉西武獅

埼玉西武獅(埼玉西武ライオンズ,Saitama Seibu Lions)是一支隸屬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的球隊,成立於1949年11月26日,成立時隊名為西鐵快艇隊(與1943年的西鐵隊無直接關聯),母公司為西日本鐵道,以福岡縣平和--球場為主場。成立之初正值兩聯盟分裂時期,1950年加入太平洋聯盟。1951年2月28日與中央聯盟的西日本海盜隊(母公司為西日本新聞社)合併,隊名改為西鐵獅隊;該隊於1969年因為受到黑霧事件影響,票房大幅滑落。後來球團數度易主、名稱經過數度更迭,於1979年改名為西武獅隊,並將主場遷移至西武球場(後來改建為西武巨蛋)。該隊隊史上共獲得十三次日本大賽冠軍,為太平洋聯盟最多的球隊。.

新!!: 1962年臺灣和埼玉西武獅 · 查看更多 »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新!!: 1962年臺灣和南昌市 · 查看更多 »

台灣廖添丁

《台灣廖添丁》是一部台灣電視劇,1999年3月8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在台視播出,導演徐進良。 1999年12月,台視美術指導黃-志-鴻以《台灣廖添丁》為題材,發表漫畫集《廖添丁狂想曲》。他在這本漫畫的自序中說,台視企劃組的企劃師「咪咪」是《台灣廖添丁》的企劃師,《台灣紅不讓》中鬼叫鬼叫的旁白就是她,從她的旁白可見她的個性非常開朗。.

新!!: 1962年臺灣和台灣廖添丁 · 查看更多 »

台灣電視公司

#重定向 臺灣電視公司.

新!!: 1962年臺灣和台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吳宗憲

吳宗憲(),出生於臺灣台南市西區,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因參與《五燈獎》賽事而在演藝界嶄露頭角,1987年正式以歌手身分出道,早年有「星馬王子」之美譽。 1990年代開始進軍綜藝節目至今,吳宗憲憑藉獨樹一格且詼諧逗趣的主持風格迅速竄紅,成為華人世界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自2000年起多次高居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穩坐综艺天王地位,在臺灣電視綜藝界與張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 ,有「本土天王」、「Local King」、「綜藝天王」之稱號,為當中唯一跨域稱霸「金鐘獎」與「金曲獎」雙料大獎,亦為當中唯一自多年前便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綜藝娛樂事業版圖成功橫跨兩岸,以及率先進軍新媒體產業者。 2008年10月31日,評審團在第一輪投票時一致通過,吳宗憲與阿雅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獲得第43屆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6年10月8日,評審團在第五輪競爭激烈投票下,最後由吳宗憲與吳姍儒父女檔以《小明星大跟班》節目獲得第51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在2017年9月30日,經過評審團最後再三討論「一致認同」下,吳宗憲與林柏昇以《綜藝玩很大》獲得第52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雖然主持光芒掩蓋了吳宗憲歌唱實力,但吳曾獲金曲獎第3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提名及第6屆、第10屆最佳方言男演唱人提名,並於1994年以《真心換絕情》專輯獲得第6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男演唱人獎」。再加上2013年於第24屆金曲獎《Music I Remember》段落,個人獨唱經典金曲串燒組曲,大受好評(該段落為第24屆金曲獎最高收視),其歌唱實力仍不容小覷。2018年,吳宗憲舉辦睽違多年的個人演唱會,門票熱賣。 吳宗憲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新!!: 1962年臺灣和吳宗憲 · 查看更多 »

吳若權

吳若權()台灣作家、主持人,也是企業行銷顧問,畢業於政大企業管理學系。.

新!!: 1962年臺灣和吳若權 · 查看更多 »

大使

#重定向 特命全權大使.

新!!: 1962年臺灣和大使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1962年臺灣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宋美齡

宋美齡(英文名:Soong May-ling,),冠夫姓尊称为蔣宋美齡女士或蔣夫人;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第一、二、三、四、五届中華民國總統蒋中正的第四任妻子,前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及第六、七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团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創辦人。 美國維斯理大學博士。对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

新!!: 1962年臺灣和宋美齡 · 查看更多 »

實驗主義

#重定向 实用主义.

新!!: 1962年臺灣和實驗主義 · 查看更多 »

尹仲容

尹仲容(),本名尹國墉,本籍湖南邵陽太乙鄉(邵東團山鎮)人,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尹不但是1950年代穩定台灣經濟的關鍵人物,也是1950年代中,少數擁有自由貿易思想的台灣官員。.

新!!: 1962年臺灣和尹仲容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1962年臺灣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新!!: 1962年臺灣和中國文化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簡稱國安局)是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唯一的附屬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情報機構,主要進行統合國家情報、策劃特種勤務兩大工作。.

新!!: 1962年臺灣和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1962年臺灣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1962年臺灣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1962年臺灣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三重區

三重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1962年從臺北縣三重鎮率先升格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三重市,與板橋市(現新北市板橋區)共為臺北縣的兩大都市,2010年由於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三重區。 三重區距離臺北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只有一水之隔,地處臺北盆地主要腹地的中心位置,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 三重的交通從清朝的台北橋(鐵路)、之後的中興橋以及近年的捷運系統,再加上1950、1960年代影視文化與商業在三重的蓬勃發展,造就三重成為臺北縣第一個市況繁榮的縣轄市(1962年升格三重市)。 同時,自1960年代以來,三重一直是著稱的外地人就業發展跳板,吸引來自台灣各地青年(以雲林縣居多)前來工作並定居,形成大台北都會區衛星都市之一。 改制為新北市後,藉著本身的地緣優勢與人口優勢,城市發展逐漸凝聚深固,現今三重區已是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宜居都市之一。 行政機關集中於新北大道一段(原中山路),由於三重區開發很早,比較欠缺都市基礎規劃,卻因接近臺北市的地緣因素而吸引大量的人口定居於此,因此市區整體發展趨於飽和且人口老舊且稠密擁擠,曾經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約2.4萬人,現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六高、新北市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市轄區。2011年8月底人口曾超過39萬。 三重距離台北車站、台北雙子星大廈、北門廣場 接近,另外三重忠孝橋直接連接市民大道的高度便利性,加上台北市「」、捷運機場線等國際工程實施,三重區成為西區門戶通道城市之一。 不過由於都市老舊化、人口稠密問題、交通雍塞等問題,市區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的加速發展是近年來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公共設施逐漸發展迅速,例如運動中心、大型都會公園、大型停車場的建設及橋樑的修繕美化。).

新!!: 1962年臺灣和三重區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1962年臺灣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井口貞夫

井口貞夫,日本外交官。曾擔任外務事務次官及駐美國、加拿大和中華民國大使。1969年獲頒勲一等瑞寶章。 出身於和歌山縣,旧制徳義中学校、旧制和歌山中学校(現和歌山縣立桐蔭高等學校)畢業後旧制東京商科大学(一橋大学的前身)入学。及後再前往牛津大學進修。.

新!!: 1962年臺灣和井口貞夫 · 查看更多 »

張其昀

張其昀(),字曉峰,浙江宁波鄞縣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著名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新!!: 1962年臺灣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1962年臺灣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徐淑希

徐淑希(),广东饶平人,中华民国外交官。.

新!!: 1962年臺灣和徐淑希 · 查看更多 »

制度

制度(Institution),或稱為建制,是社會科學裡面的概念。在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理解下,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建制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到社會學、政治學及經濟學的範疇之中。 制度是一種人們有目的建構的存在物。建制的存在,都會帶有價值判斷在裡面,從而規範、影響建制內人們的行為。例如若果我們把選舉制度看成是建制的話,不同地方的選舉制度,規則都有不同,制度主義者便會解釋這是不同社會對選舉價值觀理解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倘若一個社會認為應該表達多元聲音,重於執政效率等其他價值觀的話,那麼選舉制度便會傾向設定於有利表達多元聲音(例如:比例代表制),多個黨派都能借助此制度得到相應民意支持而被選出。 制度的概念有一個盲點,就是難以解釋制度改變的原因。最終達成之協議和所做出之改變可能無法達成制度支持者期望之效果,甚至還可能產生其他意想不到之後果。多年來不同學者均嘗試加以解釋,如社會上規範性價值觀的改變、人們的行為互動、歷史的因素會導致制度得到改革,可是始終難以充分解釋政治現象。.

新!!: 1962年臺灣和制度 · 查看更多 »

周书楷

周書楷(),中華民國外交家,湖北安陆人。.

新!!: 1962年臺灣和周书楷 · 查看更多 »

周至柔

周至柔(),原名百福,字至柔,以字行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李國鼎談台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中華民國陸軍、空軍一級上將。浙江台州臨海縣人《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劉國銘主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602頁,ISBN 7-80214-039-0。1951年,晉陆军一級上將銜《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劉國銘主編,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603頁,ISBN 7-80214-039-0。.

新!!: 1962年臺灣和周至柔 · 查看更多 »

呂芳上

呂芳上,民國史學者,生於臺灣桃園。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專長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近代婦女史、國民革命史、中國國民黨黨史。前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新!!: 1962年臺灣和呂芳上 · 查看更多 »

傅崐萁

傅崐萁,臺灣台中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花蓮縣長,曾任立法委員、臺灣海峽兩岸政經交流協會理事長。 被媒體評為五星縣市長評鑑8連霸。有「花蓮王」 、「傅皇帝」、「後山王」、「後山金正恩」、「後山習近平」等稱號。 在各活動場合,只要檀島警騎主題曲一響,就代表傅崐萁駕臨現場,此已成為他在當地的出場主題曲,蔚為個人特色。.

新!!: 1962年臺灣和傅崐萁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1962年臺灣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王叔銘

王叔銘(),本名勳,號叔銘,軍界人士稱其綽號為王老虎,山東省諸城縣人,中華民國空軍一級上將。.

新!!: 1962年臺灣和王叔銘 · 查看更多 »

王雲五

王雲五(),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新!!: 1962年臺灣和王雲五 · 查看更多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新!!: 1962年臺灣和琉球群岛 · 查看更多 »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重定向 紙風車劇團.

新!!: 1962年臺灣和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綜藝玩很大

《綜藝玩很大》(Mr.),是由三立電視、好看娛樂製作,並先後與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聯合監製及首播的外景節目,2014年7月19日起於台視主頻首播,2014年7月20日起於三立都會台首播,主持人為吳宗憲和林柏昇(KID)。2014年12月13日起,台視主頻播出時間改為22:00。2015年2月7日起,無線台版權由台視主頻改至中視數位台(中華電信MOD同步播出)和中視HD台(後改名中視菁采台)同步播出,週六22:00播出。2015年5月23日起,三立電視從監製改為與好看娛樂共同製作。.

新!!: 1962年臺灣和綜藝玩很大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1962年臺灣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1962年臺灣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1962年臺灣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1962年臺灣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援

美援指的是美利堅合眾國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貸款。.

新!!: 1962年臺灣和美援 · 查看更多 »

翁家明

翁家明(),為台灣男演員。於2001年與藝人俞小凡結婚,且育有一女一子,也有參加由澎恰恰號召以藝人為主所組成的「閃亮之星棒球隊」。.

新!!: 1962年臺灣和翁家明 · 查看更多 »

統一7-ELEVEn獅隊

#重定向 統一獅.

新!!: 1962年臺灣和統一7-ELEVEn獅隊 · 查看更多 »

电视

电视(Television,簡稱TV)这个词语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如:连续动态的影像和聲音转换为电子訊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电子訊号,后再将电子訊號还原为影像和聲音的技术,即电视;指接收这种电子訊號的设备,即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訊號为连续动态的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电视机;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特指人群之间、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訊息交流、訊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訊號的传输、电视訊號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到見今仍十分普遍。.

新!!: 1962年臺灣和电视 · 查看更多 »

特命全權大使

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等级最高的外交代表,在驻在国有代表本国國家元首和政府向驻在国表达意见或者同驻在国达成协议的全权,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權,其所享礼遇也较其他外交代表为高。.

新!!: 1962年臺灣和特命全權大使 · 查看更多 »

狄鶯

鶯()本名林佳璇,原名林妙嬉,台灣女演員、主持人,生於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國浙江溫州,曾參與歌仔戲、 電視劇及綜藝節目的演出。.

新!!: 1962年臺灣和狄鶯 · 查看更多 »

監察

監察是中國政治建制之一:.

新!!: 1962年臺灣和監察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1962年臺灣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1962年臺灣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花蓮機場

花蓮機場()是一座位於臺灣花蓮縣新城鄉的機場,場區位在花蓮市中心北方,橫亙整個新城鄉最南部。該機場為一軍民合用機場,也是東臺灣第一座國際機場,主要由中華民國空軍管理,分為山側的空軍佳山基地、以及海側的空軍花蓮基地;民用部分位於海側,稱為花蓮航空站,由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經營。.

新!!: 1962年臺灣和花蓮機場 · 查看更多 »

鍾小平

鍾小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是臺北市青年楷模。曾經加入新黨,2002年後重新加入中國國民黨。現任臺北市議員。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題目:台北市政府辦理花博的政經分析(引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新!!: 1962年臺灣和鍾小平 · 查看更多 »

菅芒花的春天

《菅芒花的春天》,1997年台灣電視劇,為民視無線台第一部八點檔連續劇,錦樂大眾傳播製作。於1997年6月11日上檔,至1997年9月2日完結。本劇早先播映半小時,而後應觀眾要求,自1997年8月4日起延長為一小時。.

新!!: 1962年臺灣和菅芒花的春天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1962年臺灣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1962年臺灣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1962年臺灣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香蕉

香蕉(学名:Musa paradisiaca),又稱甘蕉、芎蕉、芽蕉,弓蕉(闽南语:king-tsio/kin-tsio/kim-tsio;客家語:Khiûng-tsiâu),為芭蕉科芭蕉属小果野蕉(M.)及野蕉(M.)的人工栽培杂交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有棱;果皮黄色,果肉白色,味道香甜。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佤语称为“muah nbaex”。 香蕉原產於熱帶的马来群岛及澳洲北部地區,最早可能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馴化 。至少有107個國家生產香蕉。種植香蕉主要是為其果實,偶爾會用作纖維、、或園藝植物。2013年香蕉是產值第四大的食用植物,僅次於米、麥及玉米.

新!!: 1962年臺灣和香蕉 · 查看更多 »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名称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主持了1914年討論此邊界的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中国的约9万平方公里領土(这是大致说法,不仅包括印度现時控制的地区,还包括缅甸现時控制的地区)劃给印度和缅甸。 西姆拉會議進行到1914年3月,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讓西藏獨立,則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綫,此即《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

新!!: 1962年臺灣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黃杰

#重定向 黄杰.

新!!: 1962年臺灣和黃杰 · 查看更多 »

霍亂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水瀉。可能合併有嘔吐、肌肉抽搐的現象 。霍亂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可能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甚而導致眼窩凹陷、皮膚濕冷且缺乏彈性,以及手腳出現皺紋等。脫水可能導致皮膚發紺。一般是在接觸病原體後立即會 發病。 霍亂可由多種霍亂弧菌引起,各個菌種致病力不同 -->:一些菌種可致更為嚴重的病症。霍亂弧菌最主要通過被含該細菌的人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未經徹底烹飪的海鮮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僅對人類造成影響。感染霍亂的風險因子包括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不潔、以及貧困 -->。一些學者也表示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會利於該病的傳播。至今仍為霍亂實驗室診斷的金標準,現市面有試紙條供霍亂快速檢測,但其準確性不佳。 預防霍亂的方法包括使用更有效的消毒方法與提供潔淨的用水。口服的霍亂疫苗約可有半年的免疫力 -->,更有能預防由大腸桿菌所導致的其他不同種腹瀉情況 -->。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當屬,也就是用電解質來補充流失的體液。口服補充溶液是最常被使用的 ,針對幼童霍亂患者,會考慮補充鋅。在部分病例裡,有時會需要加入靜脈注射的治療,像是施打乳酸鈉林格注射液,而抗生素對患者也有些許助益 --> ,前提是要先一步進行測試,以了解哪種抗生素能有效的對抗霍亂弧菌。 霍亂估計影響全球三百萬至五百萬人並在2010年內造成58,00-130,000人死亡。儘管霍亂常被分類為瘟疫,但它在已開發國家是少見的 -->,儿童是最易被感染的人群。霍亂可能以流行病或地區流行病出現。持續增加霍亂風險的區域包含非洲與東南亞 -->,雖然被感染後的死亡風險通常小於5%,但對沒有渠道接受治療的族群,死亡率可能高達50%。關於霍亂的歷史描述最早於西元前五世紀在梵語被發現。由約翰‧斯諾醫師在1849到1854年間對霍亂的研究成就了流行病學領域很顯著的進步。.

新!!: 1962年臺灣和霍亂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新!!: 1962年臺灣和胡宗南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1962年臺灣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泰源

郭泰源(日文:かく たいげん、),是一位臺灣臺南出身的退休日本職棒球員。在日本職棒的13年皆於西武獅隊擔任投手,共拿下至今國際球員中最多的117場勝場。從球員退休後回臺灣曾擔任台灣大聯盟技術顧問、誠泰COBRAS隊、及統一7-ELEVEn獅總教練,並於2013年至2014年球季擔任日本職棒福岡軟體銀行鷹投手教練。2017年擔任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成棒隊總教練。.

新!!: 1962年臺灣和郭泰源 · 查看更多 »

郭添財

郭添財(),臺灣臺南縣關廟鄉(今臺南市關廟區)人,曾任第五屆立法委員、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彰化縣教育局長、台灣首府大學副校長。於2005年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臺南縣長。於2010年五都選舉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臺南市長。現任財團法人郭添財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臺灣榴陽王郭氏宗親會理事長。.

新!!: 1962年臺灣和郭添財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

肯尼迪(Kennedy)是祖籍爱尔兰苏格兰地区的姓氏。可以指:.

新!!: 1962年臺灣和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蔡康永

蔡康永(Kevin Tsai,),臺灣知名節目主持人、作家、電影導演。生於臺灣臺北市,父母來自上海、原籍浙江省寧波市。第40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得主,主持代表作有《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康熙來了》,亦曾七度擔任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

新!!: 1962年臺灣和蔡康永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新!!: 1962年臺灣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1962年臺灣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1962年臺灣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警總)是中華民國政府曾在臺灣設置的一個公共安全維護機關,隸屬於國防部,為國軍的分支,在戰後便成立。其權責職司戒嚴地區衛戌、保安、後備軍事動員、文化審檢、入出境管制、郵電檢查、電訊監查定位監聽等任務,因任務兼具治安(包括出入境管理)、民防、軍事動員及情治色彩,在戒嚴時期是當時臺灣的八大情治系統之一(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情報局、憲兵司令部調查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內政部警政署、國家安全局)。1992年,警總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成為現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之前身。 中華民國在實施緊急狀態或戒嚴的地區設置警備機關,為國軍的一個分支。歷來的警備機關之名稱不一,或稱戒嚴司令部、保安司令部、衛戍司令部等,任務龐雜,但皆「支前安後」。國共內戰時,中華民國政府將全國分為若干綏靖區,設立剿總與警總,依據《戒嚴法》第二條:「戒嚴地域分為二種:一、警戒地域:指戰爭或叛亂發生時受戰爭影響應警戒之地區。二、接戰地域:指作戰時攻守之地域。警戒地域或接戰地域,應於時機必要時,區劃佈告之。」 戒嚴地區之任務由當地部隊(剿匪總司令部、軍政長官公署、綏靖公署等,常以剿總為最高單位)劃分警戒區與接戰區(綏靖區,國府遷台後改稱作戰區),並由警備部隊於警戒區實施軍管,但警備單位之設定並無明確法源,僅依賴軍事命令設立,因此解嚴、終止動員戡亂後,警備總部成為黑機關,後來繼承之「軍管部暨海岸巡防司令部」也成為黑機關,直到海巡三法及相關法令通過後才解決。典型情況下,一個警備司令部下管若干警備區。.

新!!: 1962年臺灣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1962年臺灣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

金馬獎(英語譯名:Golden Horse Awards,簡寫為GHA)是臺灣的電影獎之一,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不僅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也是華人電影業界年度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同時與金鐘獎和金曲獎並稱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1962年創始時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Chiang Ying-ying.

新!!: 1962年臺灣和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陳大慶

陳大慶(),中华民国陸軍一級上將,曾任国防部长。1904年生于江西崇義。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 自國民黨東征、國民黨北伐、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由排、連、營長,積功升團、旅長。.

新!!: 1962年臺灣和陳大慶 · 查看更多 »

陳玉勳

陳玉勳(),出生於台北,台灣導演。.

新!!: 1962年臺灣和陳玉勳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1962年臺灣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懷生

陳懷生(),本名陳懷,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賜名懷生,福建省閩候縣人,中華民國空軍, 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黑貓中隊隊員,於1962年9月9日駕駛U-2偵察機偵查大陸江西地區,遭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岳振华率领的地空导弹第2营擊落身亡。身後追晉上校。.

新!!: 1962年臺灣和陳懷生 · 查看更多 »

SA-2

#重定向 S-75导弹.

新!!: 1962年臺灣和SA-2 · 查看更多 »

投手

投手(Pitcher,通常簡寫成P)是棒球或壘球比賽中,防守方負責投球供進攻方打擊手打擊的球員,通常被視為主宰比賽勝負的靈魂人物。只要不違反規則,投手可採用任何一種姿勢來作投球。在紀錄逐局比賽過程時,通常以數字「1」來代表投手的守備位置。.

新!!: 1962年臺灣和投手 · 查看更多 »

林聰賢

林聰賢(),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宜蘭縣羅東鎮,曾任宜蘭縣縣長,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農家子弟出身,農校畢業,高等考試及格,林聰賢歷任基層公務員(宜蘭市公所課長、羅東鎮公所主秘),亦曾任陳定南競選宜蘭縣長總幹事、「宜蘭縣後備憲兵協會」會長等。2009年以兩萬票之差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籍縣長呂國華,並於2014年連任之役囊括64%的選票,以歷屆宜蘭縣長當選人最高得票數蟬聯。 2017年2月3日林全內閣小改組,林聰賢因農業背景以及自基層公務員至縣長的行政歷練獲邀入閣,於同月8日升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

新!!: 1962年臺灣和林聰賢 · 查看更多 »

李永豐

李永豐,嘉義縣布袋鎮人,外號李美國,台灣劇場演員、編劇、導演。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文化資產與文化政策組。1992年成立紙風車劇團,製作原創精緻的兒童舞臺劇。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紙風車劇團創意總監及藝術監督。曾任紅樓劇場館長。大哥李良仁為台灣知名雕刻家。.

新!!: 1962年臺灣和李永豐 · 查看更多 »

李曼·雷姆尼澤

李曼·雷姆尼澤(Lyman Louis Lemnitzer,),是美國陸軍上將,賓夕法尼亞州人曾經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接著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三軍統帥(1963-1969)。 Category:美國陸軍上將 Category:冷戰人物 Category: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Category:美國韓戰軍事人物 Category: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人物 Category:賓夕法尼亞州人.

新!!: 1962年臺灣和李曼·雷姆尼澤 · 查看更多 »

杭立武

杭立武(),中華民國教育家、政治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于安徽省滁州出生,籍貫浙江省杭州。一生历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团等各方要职,晚年仍积极不懈地从事国民外交、保障人权和救助难民等工作。.

新!!: 1962年臺灣和杭立武 · 查看更多 »

杜威

杜威可以指:.

新!!: 1962年臺灣和杜威 · 查看更多 »

梭发那·富马亲王

梭發那·富馬亲王(寮語:ເຈົ້າສຸວັນນະພູມາ ລັດຕະນະວົງ;英語:Prince Souvanna Phouma,),老挝中立派首相(1951~1954、1960、1962、1974~1975)。 梭發那·富馬生于琅勃拉邦王族家庭,西萨旺·冯國王的外甥,老挝副王马哈乌巴拉·汶孔亲王之子,兄长是老挝副王佩差拉亲王,同父異母兄弟是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亲王。早年和苏发努冯被兄长佩差拉亲王送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學習土木工程。1931年回國,在法屬印度支那公共工程局工作。日本戰敗後他與同父異母弟蘇發努馮參加老撾伊沙拉(Lao Issara,自由老撾)和永珍臨時政府。法國重新占領寮國時他流亡曼谷。1951年他组成第一届联合政府,此后又三次出任首相。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国后他离职。 Category:老挝政府总理 Category:巴黎大學校友.

新!!: 1962年臺灣和梭发那·富马亲王 · 查看更多 »

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天津市人,中国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毕业于南开中学、清華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

新!!: 1962年臺灣和梅貽琦 · 查看更多 »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新!!: 1962年臺灣和棉花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1962年臺灣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永珍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以前叫文單或雍田,即是撣族之城。在塞塔提腊王时成为老挝首都。.

新!!: 1962年臺灣和永珍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1962年臺灣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蕙

江蕙(Kang Hūi;),本名江淑惠,別名二姐,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溪口鄉疊溪村,是台灣著名女歌手,以演唱臺語歌曲聞名。 江蕙在臺灣樂壇創下許多紀錄,如曾破紀錄連續4屆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總共5度獲得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2015年宣布告別歌壇,並於同年第26屆金曲獎獲頒特別貢獻獎,共獲13座金曲獎。 《民生報》記者王祖壽曾出版《苦情姐妹花》一書,內容為江蕙、江淑娜兩姐妹的成長歷程與奮鬥故事。 作詞人李坤城曾說:「臺灣近代三大巨星,即鄧麗君、鳳飛飛與江蕙。」(按活躍年代排序)如果要說江蕙退休後有誰能取代她,他說:「絕不可能。.

新!!: 1962年臺灣和江蕙 · 查看更多 »

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是日本政治人物。歷任自民黨内第二大派宏池会会长,大藏大臣、自由党政调会长、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池田最著名的就是1960年頒布的國民所得倍增計劃,計畫在1970年將日本所得增加一倍,結果在1967年就提前翻倍,日本在1960年代其GDP陸續超越義大利、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先進國家。任內成功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以及首都高速公路、東海道新幹線、名神高速公路等建設陸續通車,日本基礎建設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1964年奧運結束後因癌症讓位予同為吉田茂得意門生的佐藤榮作,其所得倍增的經濟政策甚至影響後續亞洲四小龍、中國改革開放等國官員經濟政策的榜樣。.

新!!: 1962年臺灣和池田勇人 · 查看更多 »

沈昌煥

沈昌煥(),祖籍江苏苏州吴县,生于江苏嘉定,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著名外交官,有「外交教父」之稱。.

新!!: 1962年臺灣和沈昌煥 · 查看更多 »

木村四郎七

木村四郎七(木村 四郎七,),是日本的外交官。.

新!!: 1962年臺灣和木村四郎七 · 查看更多 »

戴遐齡

戴遐齡,出生於臺南縣,前中華民國田徑國手,曾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務長。2008年5月接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體委會最後一任主任委員)。2013年8月1日出任臺北市立大學首任校長。.

新!!: 1962年臺灣和戴遐齡 · 查看更多 »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Guess Guess Guess),簡稱《我猜》,是由王偉忠、詹仁雄、葉心如製作,中國電視公司播出的電視綜藝節目,1996年7月4日開播,2011年3月4日播出最後一集。節目初期的收視率除了第一集以外,並不理想;自吳宗憲加入主持之後,才逐漸受到年輕觀眾歡迎。2008年10月在第43屆金鐘獎獲得電視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吳宗憲、柳翰雅)。2011年3月12日,男主持人吳宗憲回鍋,節目更名為《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我猜》為台灣以至華語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之一。.

新!!: 1962年臺灣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1962年臺灣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運動(五四文化運動),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運動,涵蓋了民初在北京發生的一場深刻的文化政治示威運動五四运动。新文化運動標誌著中國知識分子顛覆中國中心主義,否認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歐洲中心主義。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中国共产党根据毛主席语录坚称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 近代马列史學家把這一階段的文化運動稱為五四文化運動。1924年4月1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局委員長陳獨秀、秘書毛澤東聯名發出通告,第一次要求各地黨和團的組織開展“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紀念和宣傳活動,強調恢復國權運動、新文化運動,紀念五五(馬克思誕辰),目的在於傳播馬克思主義。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觀都肯定五四文化運動,但是各自的表述有所不同。「新文化運動」和與之相對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中國現代歷史上均產生了大影響。.

新!!: 1962年臺灣和新文化运动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1962年臺灣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日本眾議院

#重定向 众议院 (日本).

新!!: 1962年臺灣和日本眾議院 · 查看更多 »

日本首相

#重定向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新!!: 1962年臺灣和日本首相 · 查看更多 »

思想

思想可以指一般想法,或是在思考當中對各想法所作的組織。雖然思想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但對於思想是什麼構成,以及思想的產生方式,尚沒有一致的看法。簡單來說,思想可以視為自發的或是有意向的思考行為之產物或結果。 由於思想是許多人類行為和交互作用的基礎,因此對其物理和形而上學的起源、過程和效果的了解,一直以來都是多個學科的長期目標,包括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人工智能、生物學、社會學和認知科學等。 思考可以讓人類認知、詮釋、描述或模型化其體驗的周遭世界,並作出關於世界的預測。.

新!!: 1962年臺灣和思想 · 查看更多 »

10月

10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0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本月节气:寒露、霜降。.

新!!: 1962年臺灣和10月 · 查看更多 »

10月10日

10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3天(闰年第2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0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3日

10月2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6天(闰年第29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0月23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9日

10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2天(闰年第30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0月29日 · 查看更多 »

10月30日

10月3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3天(闰年第30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0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

1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一个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11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冬、小雪。 在英文中,11月(November)源自拉丁语November(第9个月)。.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 · 查看更多 »

11月10日

11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4天(闰年第3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2日

11月1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6天(闰年第3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4日

11月1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8天(闰年第31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9日

11月1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3天(闰年第3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5日

11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9天(闰年第3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3日

11月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7天(闰年第30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1月3日 · 查看更多 »

12月

1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二个及每年最後的一個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2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在南半球,則為夏季第二個月。 本月节气有:大雪、冬至.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 · 查看更多 »

12月12日

12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6天(闰年第3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5日

12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9天(闰年第35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8日

12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2天(闰年第3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日

12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5天(闰年第33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1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8日

12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2天(闰年第36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7日

12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1天(闰年第34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4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2月7日 · 查看更多 »

1月

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一个月,是全年第一個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該月的节气:小寒、大寒; 在南半球,1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 英文中的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 1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 · 查看更多 »

1月11日

1月11日是公历年的第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4天(闰年是35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月12日

1月12日是公历年的第1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3天(闰年是354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月13日

1月13日是公历年的第1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2天(闰年是35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13日 · 查看更多 »

1月19日

1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6天(闰年是34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月26日

1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9天(闰年的話还有34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1月26日 · 查看更多 »

2月

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二个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请参见:2月30日) 在北半球,2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有:立春、雨水 英文中的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Februus(斋戒月),也可能是源自于萨拜恩。 2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 · 查看更多 »

2月12日

2月12日在公历当中是第43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2天(闰年则是32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12日 · 查看更多 »

2月14日

2月1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20天(闰年则还有32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14日 · 查看更多 »

2月22日

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2天(闰年则还有31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22日 · 查看更多 »

2月24日

2月24日是阳历年中的第55天,距一年的结束还有310天(闰年则还有31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24日 · 查看更多 »

2月9日

2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5天(闰年则还有32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2月9日 · 查看更多 »

3月

3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三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3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本月节气有:惊蛰、春分。 英文中的3月(March)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 3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 · 查看更多 »

3月14日

3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3天(闰年第7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14日 · 查看更多 »

3月15日

3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4天(闰年第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15日 · 查看更多 »

3月1日

3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0天(闰年第6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1日 · 查看更多 »

3月20日

3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9天(闰年第8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20日 · 查看更多 »

3月22日

3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1天(闰年第8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4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22日 · 查看更多 »

3月24日

3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3天(闰年第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24日 · 查看更多 »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26日 · 查看更多 »

3月30日

3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9天(闰年第9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30日 · 查看更多 »

3月31日

3月3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0天(闰年第9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31日 · 查看更多 »

3月3日

3月3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62天(閏年第6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3日 · 查看更多 »

3月8日

3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7天(闰年第6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3月8日 · 查看更多 »

4月

4月是公曆年中的第四個月,是全年第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4月是春季的第三個月,本月的節氣:清明、谷雨 英文中的4月(April)來源於單詞aperire,表示「開」,可能意味著植物在春天開始生長。.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 · 查看更多 »

4月12日

4月12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2天(闰年的第10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12日 · 查看更多 »

4月1日

4月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1天(闰年的第9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4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1日 · 查看更多 »

4月27日

4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7天(闰年第1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27日 · 查看更多 »

4月28日

4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8天(闰年第11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28日 · 查看更多 »

4月30日

4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0天(闰年第1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30日 · 查看更多 »

4月6日

4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96天(闰年第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6日 · 查看更多 »

4月9日

4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9天(闰年第1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4月9日 · 查看更多 »

5月

5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五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5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这个月有两个节气:立夏、小满。 英文5月名稱(May)可能源自罗马神话豐收繁殖女神迈亞,或来源于在5月庆祝节日的Bona Dea女神,或来自拉丁语詞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 · 查看更多 »

5月16日

5月1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6天(闰年第13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16日 · 查看更多 »

5月17日

5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7天(闰年第13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17日 · 查看更多 »

5月18日

5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8天(闰年第1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18日 · 查看更多 »

5月19日

5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9天(闰年第1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19日 · 查看更多 »

5月1日

5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121天(闰年是12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4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1日 · 查看更多 »

5月22日

5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2天(闰年第14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22日 · 查看更多 »

5月25日

5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5天(闰年第1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25日 · 查看更多 »

5月28日

5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8天(闰年第1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28日 · 查看更多 »

5月2日

5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2天(闰年第12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2日 · 查看更多 »

5月3日

5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3天(闰年第1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5月3日 · 查看更多 »

6月

6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六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6月是夏季的第二个月,本月的节气:芒种、夏至。 英文中的6月(Jun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诺,朱庇特的妻子,或来自拉丁语詞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6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 · 查看更多 »

6月12日

6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3天(闰年第16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12日 · 查看更多 »

6月15日

6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6天(闰年第1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15日 · 查看更多 »

6月1日

6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2天(闰年第1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1日 · 查看更多 »

6月25日

6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6天(闰年中第177天),离一年的终结还有18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25日 · 查看更多 »

6月27日

6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8天(闰年第1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27日 · 查看更多 »

6月29日

6月29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80天(闰年是181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29日 · 查看更多 »

6月4日

6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5天(闰年第1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4日 · 查看更多 »

6月5日

6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6天(闰年第1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5日 · 查看更多 »

6月6日

6月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7天(闰年第158天),離全年结束還有20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6日 · 查看更多 »

6月7日

6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8天(闰年第159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0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7日 · 查看更多 »

6月9日

6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0天(闰年第16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6月9日 · 查看更多 »

7月

7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七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7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本月有两个节气:小暑、大暑。 英文中的7月(July)来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凱撒大將(凱撒並未稱帝),他死后人们将他的名字Julius命名为7月。.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 · 查看更多 »

7月26日

7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07天(闰年是20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26日 · 查看更多 »

7月27日

7月27日是阳历年的第208天(闰年是20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7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27日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7月29日

7月29日是阳历年的第210天(闰年是2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29日 · 查看更多 »

7月3日

7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184天(闰年是18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3日 · 查看更多 »

7月5日

7月5日是公曆年的第186天(閏年的第18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9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5日 · 查看更多 »

7月6日

7月6日是公曆年的第187天(閏年的第18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8天。.

新!!: 1962年臺灣和7月6日 · 查看更多 »

8月

8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八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8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秋、处暑。 英文中的8月(August)来源于古罗马的奥古斯都。 8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 · 查看更多 »

8月12日

8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224天(闰年是2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1天。.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12日 · 查看更多 »

8月1日

8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13天(闰年是2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1日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8月31日

8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43天(闰年是24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31日 · 查看更多 »

8月3日

8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15天(闰年是2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3日 · 查看更多 »

8月7日

8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19天(闰年是22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6天。 當日為秋天的開始:立秋.

新!!: 1962年臺灣和8月7日 · 查看更多 »

9月

9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新!!: 1962年臺灣和9月 · 查看更多 »

9月17日

9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260天(闰年是26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5天。.

新!!: 1962年臺灣和9月17日 · 查看更多 »

9月20日

9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63天(闰年是26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2天。.

新!!: 1962年臺灣和9月20日 · 查看更多 »

9月7日

9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50天(闰年是25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5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7日。.

新!!: 1962年臺灣和9月7日 · 查看更多 »

9月9日

9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252天(闰年是25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3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9日。.

新!!: 1962年臺灣和9月9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