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洪堯進

指数 洪堯進

洪堯進(),台灣戲曲樂師、樂器工藝家,台灣彰化縣二林鎮人,人稱「堯進師」、「阿進師」,未曾退休,2003年10月9日因心臟病在台灣台北市辭世。 洪堯進是台灣歌仔戲鼓師王清松的岳父。其中1個女兒洪鳳儀是歌仔戲演員,工旦行。 洪堯進長期在各大歌仔戲團擔任主弦及領奏,包括楊麗花歌仔戲團、李如麟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早期的河洛劇團。在華視上映的葉青歌仔戲團中,《孔明三氣周瑜》和《秋江煙雲》等多齣戲中擔任領奏。曾於台北市國家戲劇院和美國紐約林肯中心中,由葉青歌仔戲團演出的大型舞台歌仔戲《冉冉紅塵》任主弦。於2000年在公共電視上檔的明霞歌劇團歌仔戲《洛神》亦由他領奏。 他長期擔任鍾任壁掌中劇團的領奏樂師,擔任嗩吶和胡琴,曾隨團到歐洲多國演出。並合作錄製了《火雲洞》等多部布袋戲戲碼,由台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他曾與王振義合作,錄製了《琴劍恨》歌仔戲音樂專輯,在專輯中擔任領奏琴師(主弦)。在台灣政府單位出版的《大家來唱歌仔戲》歌仔戲音樂藝術欣賞專輯擔任音樂指導和主弦。於電影《沙河悲歌》中飾演歌仔戲琴師,並實際演奏。 洪堯進擅長製作喇叭弦、六角弦、二胡、大廣弦、殼仔弦,京胡、京二胡、嗩吶、管、笛、簫、月琴,亦懂製作三弦、揚琴。賴達逵、林金泉是其入室弟子。改良喇叭弦這種樂器,發明出便於攜帶的改良式喇叭弦。.

目录

  1. 27 关系: 台灣大廣弦布袋戲三弦京二胡京胡二胡二林鎮彰化縣國家戲劇院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唢呐公共廣播六角弦王清松王振義華視臺北市林肯中心揚琴欧洲歌仔戲殼仔弦月琴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洪堯進和台灣

大廣弦

大廣弦,在台灣、中國閩南(漳州、泉州、廈門)、潮汕(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海陸豐,特別是陸豐)流行的胡琴類民族樂器,又寫做大管弦或大筒弦,琴筒的材質又讓它被叫做兰投弦、藍投弦或林投弦。 簡稱廣弦、管弦或筒弦;兰投、藍投或林投。.

查看 洪堯進和大廣弦

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戏,是一種起源于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宁德福鼎市亦有流传,当地人称之为大拇指戏。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布袋戲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布袋戲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文化價值的傳承與維繫既定社會階層的穩定性有相當緊密的關聯性。.

查看 洪堯進和布袋戲

三弦

三弦中国彈撥乐器。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鼗”所演變而成。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而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在崑曲、淮海戲、大弦子戲等戲曲與單弦、大鼓、三弦書等曲藝中為主奏樂器,亦用於京劇的「三大件」、江南絲竹的「八大件」、廣東音樂的「五架頭」。由於其獨特音色,在民族樂團中有重要的地位。有大量由戲曲伴奏音樂和古琴曲移植的合奏曲,卻缺乏專為發揮三弦特色之獨奏曲。 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1920年代出現加弦三弦,並未普及。2000年代末,王振先改良加弦三弦,並編寫相關文章。.

查看 洪堯進和三弦

京二胡

京二胡(京劇二胡)是指京劇使用的二胡。京二胡和二胡的区别在于:琴筒比較小,琴筒後方沒有音窗,音色、演奏技術和手法比較接近京胡。 早期常用蠶絲弦,1960年代以後逐漸改用鋼弦。 原本京劇的場面(伴奏樂隊)沒有京二胡,直到1923年-1924年間,由梅蘭芳的琴師王少卿仿二胡創製京胡,搭配京胡演奏。最早只用於梅蘭芳劇團的演出伴奏,後來成為青衣行當的伴奏樂器,逐漸又擴展到小生等各行當,現在已經是京劇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樂器了,演奏京二胡的名家有王少卿、倪秋萍、虞化龍、熊承旭等人。 Category:胡琴.

查看 洪堯進和京二胡

京胡

京胡,弓弦樂器。早期有「胡琴」、「二鼓子」之称。京胡从徽戏中的徽胡发展而来。现在婺剧中的徽戏仍使用徽胡。清乾隆末年(1785年左右)随皮簧腔的发展逐渐形成,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故得名。 京胡的琴杆和琴筒采用紫竹、白竹或染竹制作,琴桿一般有5节,第一节和第二节有弦轴,最后一节插在琴筒中,琴杆在琴筒中的段开有长方形对穿的孔,成为琴筒的复共鸣部分。琴筒直径为釐米左右,一端开口,另一端蒙上蛇皮。音色清脆而嘹亮。 早期京劇流行高调儿,遂缩短琴杆,缩小琴筒,有的还蒙上蟒皮,用软弓拉弦。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使京胡的发音更刚劲、嘹亮。20世纪初,京剧演员讲究行腔圆润,不断降低音高,为之伴奏的京胡的琴杆、琴筒随之加长。 1930年前后,京剧空前繁荣,北京的乐器店有许多将牌匾改为胡琴铺,而有名的琴师也自己招聘工人制作销售京胡。.

查看 洪堯進和京胡

二胡

二胡是一种拉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现在各地方根據需要的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状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為滿足中樂交響化的需要,根據二胡的制式,也另外發明中胡等。 製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雞翅木、血檀、大葉紫檀、非洲紅花梨、非洲紫檀等,也有製琴師以象牙、玉石、塑膠等材料製作二胡,因為他們有聲學以外的考量。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则采用蟒蛇皮。不論是來自野生或被圈養的蛇,收集蛇皮的成本日益增高。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參與團體對蠎蛇皮的進出口,近年有人便開發蛇皮的替代材料,以期模仿蛇皮的音色。通常使用鋼弦、尼龍弦、絲弦,羊腸弦已極少人使用。总结来说,这导致了用原材料制作的二胡也随着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替代材料。 中国為二胡的主要生產地,其中上海、北京及蘇州最为频繁。不同的地方生产的二胡音色各有不同及差异:傳統上,上海生產的二胡,音色較柔美;北京出產的胡,音色較高亢;蘇州出產的二胡,音色则揉合上海與北京的特色。.

查看 洪堯進和二胡

二林鎮

二林鎮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南部,地當舊濁水溪下游與魚寮溪之間之濁水溪沖積扇上,東接埤頭鄉,西連芳苑鄉、南鄰大城鄉,北隔舊濁水溪連接溪湖、埔鹽二鄉鎮。全鎮略呈橢圓型,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為一典型農業鄉鎮,亦是全縣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古時為巴布薩族二林社所在之地。.

查看 洪堯進和二林鎮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查看 洪堯進和彰化縣

國家戲劇院

國家戲劇院(英語:National Theater),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屬國家兩廳院的一部分,為臺灣重要的戲劇、舞蹈表演場地。與國家音樂廳合稱為「國家兩廳院」。.

查看 洪堯進和國家戲劇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稱傳藝中心),位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佔地24公頃,主要任務為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的調查、保存、傳習及推廣工作;園區開放參觀,已成為宜蘭縣的觀光景點。 所屬的臺灣音樂館、國光劇團與臺灣國樂團三個派出單位均設於台北市士林區的臺灣戲曲中心,臺灣豫劇團則位於高雄市左營區。.

查看 洪堯進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唢呐

唢呐是中国一種簧片管樂器,在閩東語、粵語、閩南語、潮語中稱為「的禾」(粵拼︰Di1 Daa2; 啲打)、「吹」、「鼓吹」或“八音”。 傳統嗩吶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簧片)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稱為「碗」。現代加鍵嗩吶的外型則更像交響樂團中的雙簧管。.

查看 洪堯進和唢呐

公共廣播

公共廣播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媒體,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及)以其他方式(如向用戶收取費用或接受第三方捐助等)獲得资金所成立、运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讨论、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进民众参与政治决策。與一般商業媒體為營利考量,爭取廣告收入,而偏向播出收視率、收聽率較高的節目不同。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認為公共廣播服務是: 公共廣播媒體的運作經費來源不一,當中可能由政府撥付公帑資助,亦可能會接受個人或團體捐助;部份國家是向用戶收取費用取得,為維持公共性通常不會播放商業廣告(但少部份公共廣播媒體仍會播商業廣告),但可能會播出公益性質廣告及政令宣導等。有些地方的公共媒體除了提供電視播送外,也兼提供電台廣播的服務。.

查看 洪堯進和公共廣播

六角弦

六角弦,歌仔戲音樂伴奏與演奏專用弓弦樂器。 中日戰爭其間,中國福建省政府查禁台灣歌仔戲曲調和樂器,閩南歌仔戲藝員邵江海、林文祥等人改唱「改良調」(台灣後來稱為「都馬調」的以「雜碎仔調」為主的曲調)的「改良戲」;台灣樂器被查禁,邵江海、林文祥等人用南管的三弦和洞簫、尺八」以代替月琴和品仔,主弦(領奏琴師)的以六角弦代替殼子弦、大廣弦。.

查看 洪堯進和六角弦

王清松

王清松,台灣歌仔戲鼓師,拜陳維清、邱火榮等先生習打鼓(以鼓領導戲曲樂隊,又叫做司鼓)藝術,曾在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與戲曲音樂科兼任教師,教台灣歌仔戲打鼓藝術,著有《歌仔戲曲調鑼鼓運用》(與學生呂冠儀合著,2000年)等書。 王清松出身很艱苦,從小(13歲起)在歌仔戲的戲班(劇團)裡習藝,他曾向自己的學生呂冠儀回憶:所有鑼鼓點子都靠暗記,在先生(意思是老師)面前和戲班裡不能打鼓,只能拿鐵筷子到外面敲打硬幣練習,慢慢地先生認可了才有機會打鼓。 師承是陳維清和邱火榮的他,培養出莊步超、黃建銘、陳申南等許多學生。 他是已故歌仔戲樂師洪堯進的女婿。.

查看 洪堯進和王清松

王振義

王振义可以指以下不同人物:.

查看 洪堯進和王振義

笛是一種管樂器,是屬於无簧片的木管樂器,由通過樂器開口的空氣來發聲。依照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笛屬於边棱音气鸣乐器(edge-blown aerophones)。 常見的笛為直身長管,除了吹奏用的吹口外,還有幾個調整音高的開口,各開口的打開或閉合會產生不同的音高。各地方有不同的笛,有些笛(如直笛)是豎笛,吹口在笛的末端,吹奏時笛和嘴唇垂直。有些笛(如長笛)是橫笛,吹口在笛的側面,吹奏時笛和嘴唇平行。 笛是除了人聲之外最古老的樂器,在考古研究中,發現最早的笛是用動物的尺骨鋸去兩端關節鑽孔而成的骨笛,在德國施瓦本阿尔比發現許多,距今約43000年至35000前,這些笛子表示了當時歐洲的人類已有演奏樂器的傳統。而中國也有發現距今約9000年至7700年的賈湖骨笛。.

查看 洪堯進和笛

管的意思有:.

查看 洪堯進和管

箫又稱洞簫,是中國古老的吹管樂器,特徵為單管、豎吹、開管、邊稜音發聲。「簫」字在唐代以前本指排簫,唐宋以來,由於單管豎吹的簫日漸流行,便稱編管簫爲排簫,以示區別。至於「洞簫」之名,則來自於箫管底端之開孔。 其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

查看 洪堯進和箫

華視

#重定向 中華電視公司.

查看 洪堯進和華視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洪堯進和臺北市

林肯中心

#重定向 林肯表演藝術中心.

查看 洪堯進和林肯中心

揚琴

揚琴是一種東亞民族樂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但在-zh-tw:國樂團;zh-cn:民族管弦乐团;zh-hk:中樂團;zh:現代中華管弦樂團-裡還是編制為「彈撥樂器」。.

查看 洪堯進和揚琴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洪堯進和欧洲

歌仔戲

歌仔戲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宜蘭,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闽南語(臺灣腔、廈門腔、漳州腔、泉州腔)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歷經時代更迭曾幾度遭到打壓、排擠。步入當代的歌仔戲演出型式內容日漸豐富、多元、精緻,當代更出現許多享譽國內外的知名戲團與重要文藝傳承人。2009年頒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重要傳統藝術類。.

查看 洪堯進和歌仔戲

殼仔弦

殼仔弦,又作殼子弦,亦簡稱殼子或殼仔,中國、東南亞歌仔(演唱和演奏)音樂及歌仔戲、布袋戲(掌中戲)等戲曲音樂使用的特性(特色)胡琴類樂器,純5度定弦。 形制(形狀)類似民樂板胡,但琴筒和整體通常比板胡小,琴筒用的椰子殼較薄。 早期曾用蠶絲弦,現在都用鋼弦。 殼仔弦名稱的來源是台灣閩南語,意思是小殼胡琴或椰子殼胡琴(台語稱胡琴為弦仔)。 它是台灣亂彈戲(北管戲)古路(舊路;福路;福祿)流派的領奏胡琴(主弦)樂器。 歌仔戲樂隊旋律部(文場)的領奏樂器也是它,與大廣弦、台灣月琴、台灣品仔(台灣笛)合稱「4大件」。 客語稱二弦,在台灣客家音樂中,二弦是領奏胡琴,與客語稱冇弦,書面常寫胖胡的客家大椰胡搭配。 在台灣,殼仔弦有時也被意譯為椰胡或小椰胡,然而,較常使用椰胡名稱的還是廣東(及潮汕)音樂的冇弦(廣東大椰胡、潮州大椰胡,椰胡名稱只用於書面,口語稱冇弦)。 演奏殼仔弦的名家有洪堯進、陳冠華、陳冠華的學生林水泉等。 在使用殼仔弦為領奏胡琴(主弦)的樂隊中,演奏殼子弦的琴師被稱為「頭手」、「頭手弦仔」、「頭手弦」、「主弦」。.

查看 洪堯進和殼仔弦

月琴

月琴是源於中國彈撥樂器,傳為樂器阮咸所演變而成。宋陳陽《樂書》載「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轉軫應律,晉阮咸造也。」流傳於中國、越南。 琴頸短,圓形音箱為木製,有8角形,在面背板中間橫置2音樑,音樑中間有2音柱。張4根弦,通常是5度定弦,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持撥子彈奏,音域約2個8度。音量較小,音色清脆柔和,適合抒情性的說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氣氛,多用於戲曲、曲藝和歌舞伴奏,也用於合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革月琴,按十二平均律增加品數以拓寬音域,改良共鳴箱構造以放大音量,並開辦月琴專業,劉錫津等作曲家創作許多月琴曲和月琴協奏曲。.

查看 洪堯進和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