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潛善

指数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13 关系: 宋史宋高宗亳州市建炎张邦昌待制呂好問黃潛善英州李纲歐陽澈江州汪伯彦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黃潛善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黃潛善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亳州市

亳(讀「博」,漢語拼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新!!: 黃潛善和亳州市 · 查看更多 »

建炎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号,共计4年,其年號涵義有所爭議,一說認為炎的意思是權威,代表重新建立大宋的權威,另一說認為,根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說法,宋朝是火德,火德也就是大宋江山的根基,炎由兩個火​​字組成,建炎年號有“重建大宋的基業”的涵義。不過後來出現民变、苗刘兵变及金兵,當時人們紛紛議論炎字乃兩火故多盜,高宗為了避諱這種說法,改元為绍兴。.

新!!: 黃潛善和建炎 · 查看更多 »

张邦昌

张邦昌(),北宋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靖康之变”期间由金朝扶持为大楚皇帝,建都金陵。歸宋后,被封为同安郡王。后在丞相李纲坚持下,被貶往谭州,最终被宋高宗赐死。.

新!!: 黃潛善和张邦昌 · 查看更多 »

待制

待制,官名,是指等待詔命之官員。 唐太宗初年設置,命京官五品以上,每日值班於中書省與門下省,以備訪問。永徽年間,又命弘文館學士輪番待制於武德殿西門。文明元年(684年),下詔在京文官五品以上的清官,每日一人待制於章善門與明福門,以備皇帝顧問,稱為待制。遂成定制。宋代建閣時,多設有待制,如保和殿待制、龍圖閣待制、天章閣待制。.

新!!: 黃潛善和待制 · 查看更多 »

呂好問

呂好問(),字舜徒,以蔭補官,知名理學家,與楊中立並稱。有「南有楊中立,北有呂舜徒」之稱。南宋初封東萊郡侯,後定居婺州金華(今屬浙江)。呂本中是他的長子。.

新!!: 黃潛善和呂好問 · 查看更多 »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新!!: 黃潛善和黃潛善 · 查看更多 »

英州

英州,可以指:.

新!!: 黃潛善和英州 · 查看更多 »

李纲

李綱(),字伯紀,祖籍邵武(今屬福建),生于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與趙鼎、李光和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新!!: 黃潛善和李纲 · 查看更多 »

歐陽澈

歐陽澈()字德明,宋朝江南西路撫州崇仁县青云(今江西崇仁马鞍乡)栎油人,因直言進諫,被宋高宗斬殺,後來高宗後悔,又追贈為秘書閣修撰。.

新!!: 黃潛善和歐陽澈 · 查看更多 »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新!!: 黃潛善和江州 · 查看更多 »

汪伯彦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 少颖异,嗜诗书,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進士,靖康元年獻〈河北邊防十策〉,知相州(今河南安陽)。金人南下,康王赵构在磁州(今河北正定)被金兵围困时,汪伯彦遣兵二千迎康王还相州,授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 宋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後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黃潛善皆主議和,太學生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伯彥怒曰:「不殺陳東,何以塞眾口!」高宗下命將陳東處死。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降充宁远军节度副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授观文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事。九年(1139年)二月,知宣州事。六月,授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年)五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1141年)五月卒于家中,年七十三。高宗悼之,九日后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谥号忠定。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有傳,南宋權相秦檜是汪伯彥的學生,也入同卷《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

新!!: 黃潛善和汪伯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黄潜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