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紹信

指数 高紹信

绍信,北齐文襄帝高澄六子,燕氏所生,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

9 关系: 太守幕府 (中國)北史北齐刺史青州 (刘宋)高澄长安渔阳郡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高紹信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幕府 (中國)

幕府是中國古代官員為處理地方政務和庶務或者軍務,而組建的智囊團,亦是幕僚一詞的由來,兩漢至唐末五代,幕府辟召興盛,宋元兩代較少、亦有所限制,明代則辟署之例亦不複多見。明亡清興,幕府制度重新興盛,清代幕府分兩類型人員,一種是由有關連的朋友、顧問所組成的智囊團和人才庫,稱為師爺或幕友、幕賓,另一種則是以管理軍事、糧草、軍餉等幕僚組成。 幕府制度是一種用人制度,有別於吏部的遴選,而由主事者自行全權辟召,有破格任用的性質。.

新!!: 高紹信和幕府 (中國) · 查看更多 »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新!!: 高紹信和北史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高紹信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高紹信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青州 (刘宋)

#重定向 青州 (古代).

新!!: 高紹信和青州 (刘宋) · 查看更多 »

高澄

澄(),字子惠,北魏、东魏权臣高欢之子,父亲死后,任大丞相。北齐追尊为文襄帝。.

新!!: 高紹信和高澄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高紹信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渔阳郡

渔阳郡,是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新!!: 高紹信和渔阳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