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蔡世昌

指数 蔡世昌

蔡世昌(;),和名高島親方汝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的政治家。他曾對琉球的官生制度進行改革。 蔡世昌出生在久米村,蔡氏的第十三世後人,是三司官蔡溫的親戚。祖父為紫金大夫蔡文河,父親為正議大夫蔡光宗。 1758年被琉球王府選為官生,送往清朝進修。在臨行之際,蔡溫叮囑他不要專於詞章之學,建議學習治國平天下之道。蔡世昌聽從了蔡溫的建議,在留學於北京國子監期間側重於學習治國興邦之道。其師傅潘相也因材施教,引導蔡世昌學習韓愈等大家的文章,使其經文並重。蔡世昌不僅精通治國之道,其詞章也受到潘相的讚賞,成為了有史以來成績最優秀的官生。1762年學成歸國之際,潘相贈送給蔡世昌一副對聯「人在海邦推俊傑、學從京國問淵源」以勉勵他。 此後,蔡世昌數次作為進貢使出使清朝,並且參加了《琉球科律》的編纂。1782年,因功進紫金大夫之職,授予高島親方的稱號。 1794年尚溫王即位,蔡世昌被任命為國師。當時琉球沒有自己的國學,而且官生的四個名額都被久米村出生的士族所壟斷,因此琉球士族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蔡世昌執政之後,提出了在首里城中設立國學和鄉學的構想,以及廢除久米村人壟斷官生名額的制度。 然而蔡世昌的主張受到了自己故鄉久米村村民的強烈反對。久米村人聯名上書王府,表示反對改革,但被蔡世昌拒絕了。蔡世昌被視為久米村的叛徒,遭到了久米村人的敵視,不久久米村人發動暴亂聲討其罪行。蔡世昌在久米村的住宅中遭到襲擊,人們向他的住宅投擲石塊以示抗議,自身和家族成員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脅。這次事件發生於1798年8月,被稱為官生騷動,事後相關的久米村人士遭到了清洗。為此蔡世昌十分痛心,病倒於家中。同年9月,尚溫王根據蔡世昌的建議開設了國學,並任命他為第一代國學大師匠。但是他在開學之前就病逝了。 尚溫王又根據其建議,廢除了久米村人壟斷官生名額的制度,規定官生之中必須有兩名是首里人。1802年,琉球第一次向清朝派遣首里城出身的官生。.

19 关系: 官生尚溫王三司官久米村北京市國學國師国子监琉球国琉球科律第二尚氏韩愈親方首里城蔡溫鄉學沖繩時報清朝潘相

官生

官生,指中國明清科舉制度中,以官廕而入國子監讀書者,即廕監生或恩監生。.

新!!: 蔡世昌和官生 · 查看更多 »

尚溫王

尚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五代國王。1795年至1802年在位。童名思五郎金。他是尚穆王世子尚哲的次子。尚穆王死後由他繼位。 尚溫王對儒學在琉球民間的普及做出了貢獻。1798年,尚溫王接受了國師蔡世昌(高島親方)的建議,下令在王宮以北開辦國學(現首里高等學校),又開辦了三個鄉學(平等學校);同時廢止了久米村對四個官生名額的壟斷行為,規定官生中的二名應為首里人。這引起了不少久米村人的不滿,引起了官生騷動。尚溫王逮捕了首謀者金文和(松永親雲上)等人,鎮壓了這次騷亂。 1800年(嘉慶五年),清嘉慶帝派修撰趙文楷、編修李鼎元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溫為王,並賜「海表恭藩」的御筆匾額。1801年,在鄉民的請求下,尚溫王又下令開辦了一個鄉學。1802年,琉球第一次向中國派遣首里城出身的官生。.

新!!: 蔡世昌和尚溫王 · 查看更多 »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新!!: 蔡世昌和三司官 · 查看更多 »

久米村

久米村是琉球國時期由漢人建立的村落,其原址位於今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米。.

新!!: 蔡世昌和久米村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蔡世昌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國學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汉学”(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新!!: 蔡世昌和國學 · 查看更多 »

國師

国师,一如帝師,为古代天子帝王封赐德学兼备僧人與宗教人士的尊号。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南北朝時代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因此高僧获得国师称号,一般以北齐时代(550年—577年)法常为始。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早已存在。 佛教东传之后,西域亦有此称,傳至西夏,以国师兼功德司正。而元代则十分宠信喇嘛,对于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有些国师,兼有政治的权力。最著名的即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以八思巴(1235年—1280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十年后(1270年)又将其封为帝师、大宝法王。 明清两代虽保留国师尊号,但受赐者及其礼遇已远不如元代,仅为宗教官员。明代对管理西藏地方的僧人首领也称为国师,秩五品,赐银印,三年一贡,并许其依律呼畢勒罕轉世承袭。清康熙44年康熙帝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管理内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事务。.

新!!: 蔡世昌和國師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蔡世昌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蔡世昌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琉球科律

琉球科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制定的刑法法典,這也是琉球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琉球原先沒有一部成文法,而是按照各地成規的「內法」進行審判,因此判決往往有失公平,經常出現「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的現象。有鑑於此,在1775年,三司官馬國器(與那原親方良矩)、馬宣化(宮平親方良廷)、向邦鼎(湧川親方朝喬),以及攝政尚和(讀谷山王子朝恒)四人,聯名請求編纂一部成文法,獲得尚穆王的批准。向天廸(伊江親方朝慶)、馬克義(幸地親方良篤)被任命為編纂法律的奉行。1786年,編成第一部法律《琉球科律》,頒行於全國。 《琉球科律》共18卷103條,參照清朝的《大清律》、日本的刑法以及琉球的習慣法而編成。1831年,為補充其不足,制定了《新集科律》。1860年,琉球王府將《琉球科律》和《新集科律》中的要點拿出來制定了《法條》,向民眾宣傳,以防犯罪於未然。.

新!!: 蔡世昌和琉球科律 · 查看更多 »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新!!: 蔡世昌和第二尚氏 · 查看更多 »

韩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稱「韓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東漢、魏、晉、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錄《昌黎先生集》。.

新!!: 蔡世昌和韩愈 · 查看更多 »

親方

親方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稱號。 親方作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位階,一般授予執掌國政的要職人物。親方不能世襲,是國王對士族功績肯定而授予的,因此親方的兒子中不一定有親方。戴紫冠、插花金莖銀簪。官階昇至正二品以上者,戴金簪。 古時候琉球沒有親方這個稱號,直到17世紀起才開始出現。此前稱「かなぞめ親雲上」(紫之親雲上)。這可能是紫冠的由來。親方與王子、按司並稱貴族,事實上應該把親方當作是上級士族的最高層更為妥當。擁有特別功績的黃冠士族被賜予戴紫冠的榮耀,這就是親方的起源。 相對於王族成員只能擔任負責禮儀事務的閑職,親方擁有政治實權,並且在三司官的投票選舉中擁有被選舉權。高級的親方可以擁有一個間切的總地頭。而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擁有一個間切總地頭的親方,與王子、按司併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其他的親方僅領有間切內的一個村,稱脇地頭親方。事實上,由於琉球土地的限制,脇地頭親方比總地頭親方更多。 親方的住宅稱為殿內(トゥンチ)。當時的琉球人將親方所領的采地名後加上「殿內」二字,以示對其尊稱。例如小祿家稱為「小祿殿內」、知花家稱為「知花殿內」等等。.

新!!: 蔡世昌和親方 · 查看更多 »

首里城

首里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东一座琉球式城堡,从15世纪至19世纪是琉球国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宫。.

新!!: 蔡世昌和首里城 · 查看更多 »

蔡溫

蔡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儒者。和名具志頭親方文若(),童名真蒲戶,號魯齊。蔡溫於1728年至1752年曾出任琉球的三司官,在職期間,曾對琉球的山川進行疏導,並制定了保護山林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鼓勵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方針,使琉球王府的財政收入大為提高。他還制定了《位階定》,對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階制度進行改革。他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至今仍受琉球人尊崇。.

新!!: 蔡世昌和蔡溫 · 查看更多 »

鄉學

#重定向 鄉校.

新!!: 蔡世昌和鄉學 · 查看更多 »

沖繩時報

沖繩時報是沖繩縣的一份報紙,由株式會社沖繩時報社發行。與琉球新報同屬沖繩縣兩大報紙之一。 沖繩時報於1948年7月1日創刊。其論調為反美軍基地、和平主義、非武装中立、革新左派。原分晨刊和晚刊,2009年3月以後廢除晚刊,僅保留晨刊。 Category:日本報紙 Category:沖繩縣公司.

新!!: 蔡世昌和沖繩時報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蔡世昌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相

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东高里人。 乾隆六年(1741年)拔貢,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充武英殿校书,後入国子监琉球官学任教。乾隆四十三年,丁憂归里。乾隆四十五年补授云南昆阳州知州。著有《琉球入学见闻录》。 Category:清朝知州 Category:安乡县人 X.

新!!: 蔡世昌和潘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高島親方汝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