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骚乱

指数 骚乱

骚乱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或阶层内部的冲突与对立,包括社会底层为争取自身权益与统治阶层的对抗,或因统治阶层不当行为激发民怨,引发的与统治阶层冲突与对立。长时间的持续对立,可能会使冲突范围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可能诱发政局动荡与战争,最终导致政权更迭。 骚乱通常是隨機發生並混亂無秩序的,對象可以是政府官員、工廠老闆、政党,導火線通常是不特定的事件,例如阿拉伯之春中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骚乱背後皆有其動機:對整個大環境的不滿。當骚乱次數越趨頻繁,規模漸大,群眾漸增。骚乱開始時是有預謀的行動時就導致叛亂,但骚乱亦可以是由有秩序的示威遊行演變而成。.

58 关系: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南风窗天星小輪加價暴動孟连事件官僚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历史中国报道 (杂志)干草市场暴乱于建嵘京温事件二二八事件五月风暴弗格森 (密蘇里州)佔領忠孝西路事件匈牙利事件六七暴動国际劳动节石首事件矛盾示威社会社會階層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瓮安骚乱隨機遊行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香港的士罷駛事件骚乱请愿舉事阿拉伯之春自殺腐败酬恤金進軍事件雨傘革命雙十暴動通钢事件東大安田講堂事件民主波兹南事件旭日玩具厂群体斗殴事件政权更替2005年法国骚乱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2008年云南文山警民冲突2011年英国骚乱2012年启东市反对排污项目事件2012年什邡市反对钼铜项目事件...2013年昆明市反对PX项目事件2013年斯德哥尔摩骚乱2014年茂名市反对PX项目游行2015年12月永昌县少女跳楼事件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323佔領行政院事件411包圍中正一分局事件520農民運動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新!!: 骚乱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查看更多 »

南风窗

《南风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內的一份时事政治类综合双周刊杂志,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立场中间偏左。读者以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中坚力量最为集中,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內部发行量最大(单期近66万)的政经新闻杂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刊零售市场上、以及公务、科研和公司等机构订阅,实现了双向全覆盖,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类杂志中独一无二的。南风窗以其公允而独立的叙事立场、冷静而优雅的叙事风格而深得人心,在政治、经济及思想学术领域具有广泛阅知率。.

新!!: 骚乱和南风窗 · 查看更多 »

天星小輪加價暴動

天星小輪加價暴動,或稱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官方稱1966年九龍騷動,史稱六六暴動,是1966年發生於香港的一次大規模騷亂。事件由天星小輪加價港幣5仙引起,市民上街抗議加價,引起九龍連續2個晚上出現騷亂。港英政府出動軍警鎮壓,最後造成1人死亡,18人受傷,1800多人被捕。.

新!!: 骚乱和天星小輪加價暴動 · 查看更多 »

孟连事件

孟连事件是2008年7月19日发生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一起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官方又称“7·19事件”。该事件造成2名村民死亡,17名村民及41名公安民警受伤及8辆执法车辆被毁,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新!!: 骚乱和孟连事件 · 查看更多 »

官僚制

官僚制(bureaucracy)或“科层制”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基本职能是执行决策者的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大规模正式组织的兴起被称作科层化。 自官僚制这个词语被创造以来就被赋予负面的含义,被批评低效、复杂、死板。去人性化的官僚制成为卡夫卡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的小说《审判》和《城堡》的中心内容。去除不必要的官僚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关键概念,也是热门的的政治议题。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强调科层制在现代生活中的必要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科层制是组织人类活动效率最高、最理性的方法,系统性的流程和高度组织化的等级制度,对维持秩序、获取最高效率和防止腐败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韦伯也将无穷无尽的科层制视为个人自由的威胁,会使人类陷入理性的牢笼之中。.

新!!: 骚乱和官僚制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重定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新!!: 骚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骚乱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报道 (杂志)

《中国报道》(El Popola Ĉinio)是中国唯一的以世界语出版的对外宣传刊物,由中国外文局主管。 1950年在胡愈之倡议下《人民中国报道》世界语月刊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份创办最早的对外宣传刊物,由外文出版社出版。1954年至1957年间停刊。1957年复刊后改为双月刊,并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出版。1967年起又改回月刊。1974年起中文名改为《中国报道》。2000年起《中国报道》取消纸质版,改为网络出版,同时创办中文月刊。 2006年起「中国报道杂志社」又称为「中国外文局中文期刊中心」,旗下拥有《中国报道》、《世界》、《小读者》、《大周末》等刊物。2009年创办《中国报道网》。.

新!!: 骚乱和中国报道 (杂志) · 查看更多 »

干草市场暴乱

#重定向 干草市场事件.

新!!: 骚乱和干草市场暴乱 · 查看更多 »

于建嵘

于建嵘()生于湖南衡阳,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至2003年底;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已发表和出版过《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等大量著述。2010年10月,于建嵘与戴旭、郎咸平、郭一平、时寒冰、易宪容、张宏良、曹建海、孙锡良被30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为“2010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网民通称“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

新!!: 骚乱和于建嵘 · 查看更多 »

京温事件

京温事件,或称袁利亚事件,是安徽省廬江縣同大鎮永安村女子袁利亚坠楼身亡以及引发民众抗议等相关事件。 2013年5月3日凌晨,袁利亚被发现在北京市京温服装批发市场坠楼身亡。北京警方认定为自杀,但是袁利亞的家鄉鄰居們不承认警方观点。 5月8日上午,袁利亚家屬、朋友在京溫批發市場前拉起「父親重病無主持、女兒慘死還公道」的布條抗議,不少安徽同鄉也在網路上進行號召,現場湧入約6千名民眾聚集聲援。 袁利亚死亡后,中国大陆网络上出现她被京温市场的保安强奸后跳楼死亡的传闻,引起民众关注。5月9日,网民马某因发布传言被捕。 5月10日,京温服装商城赔偿死者家属40万元,死者家属于当晚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返回家乡将死者骨灰安葬。 5月22日,京温事件女孩袁利亚男友、同学等13人因利用互联网散布袁利亚“离奇死亡”信息先后被警方抓获。.

新!!: 骚乱和京温事件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骚乱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五月风暴

五月风暴(Mai 68)是1968年春天法国发生的学生运动。 from 情境國際主義 No 12 (September 1969).

新!!: 骚乱和五月风暴 · 查看更多 »

弗格森 (密蘇里州)

弗格森(Ferguson)是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縣的一個城市, 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當地有21,203人。 這裡是艾默生電氣公司總部所在地。 威廉·B·弗格森(William B. Ferguson)於1855年將這裡的土地立契轉讓給沃什巴鐵路用來建立新的站台。 在這個叫做弗格森站的站台的周邊逐漸發展出了聚居地。 1894年形成了一個有法人地位的市。 2014年8月9日,在此發生邁克爾·布朗命案,引起美國社會震動。.

新!!: 骚乱和弗格森 (密蘇里州) · 查看更多 »

佔領忠孝西路事件

佔領忠孝西路事件是指2014年4月27日至4月28日,由中華民國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主導的佔領臺北市忠孝西路。活動最早是為了呼應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主張反對興建龍門核能發電廠、重新修正公民投票而發起的禁食行動,進而召集聲援反核運動的民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與周遭道路參與426反核大遊行以表達訴求。而在4月26日凱達格蘭大道前的晚會上,主辦單位首次宣布將在遊行行經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時,發動佔領行動以癱瘓車站前的交通。 下午3時佔領忠孝西路行動正式展開,然而遭到警方事先以路障方式攔阻示威群眾,而只開放2個車道讓民眾進入。但在下午4時指揮臺下令群眾跨過路障,忠孝西路10個車道隨即被數萬名群眾佔領,警方在舉牌3次要求解散不成之後決定暫時收隊。另一方面,公投護台灣聯盟也從立法院方向進入佔領忠孝西路和中山南路口,佔領兩方在警方撤守後重新集結。下午5時,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依照原訂計畫在忠孝西路進行核災模擬,稍後帳篷、睡袋等物資陸續進駐準備進行長期抗戰。 不過到了晚上10時30分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召開記者會,強調在4月28日清晨前會動用一切方式使生活與交通恢復常態。到了4月28日凌晨3時,警方出動鎮暴警察和2臺鎮暴水車自館前路一端開始強制驅離,並且與抗議民眾多次發生推擠。大約在早上7時左右,忠孝西路和周遭路段則完全清空。.

新!!: 骚乱和佔領忠孝西路事件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事件

#重定向 匈牙利1956年革命.

新!!: 骚乱和匈牙利事件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骚乱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

新!!: 骚乱和国际劳动节 · 查看更多 »

石首事件

石首事件,是指2009年6月17日,发生在中国湖北省石首市的一起公民非正常死亡事件及其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新!!: 骚乱和石首事件 · 查看更多 »

矛盾

粗略的说,矛盾(Contradiction)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存在差别。 汉语辞源出自《韩非子》中《难一》所述故事: 白話文大意為:有一位賣盾牌和賣矛的楚國人,他誇讚自己賣的盾牌說:“我的盾牌堅固無比,什麼東西都無法刺穿它。”又誇讚自己賣的矛說:“我的矛鋒利無比,什麼東西都可以刺穿。”有人問他說:“用你的矛来試著刺你的盾,將會如何?”那人一句話都無法回答。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穿一切的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注意在口语和辩证法中,矛盾有着同形式逻辑中完全不同的意义,口语中的矛盾强调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新!!: 骚乱和矛盾 · 查看更多 »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新!!: 骚乱和示威 · 查看更多 »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新!!: 骚乱和社会 · 查看更多 »

社會階層

会阶层,或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或 class division),是社會學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一種「依照共通的社會經濟狀況而將人們區分為不同群體」的分類方式,它牽涉到一系列關係性的社會不平等,包括經濟、社會、政治和意識型態等面向。當人群之中出現差異,並且這樣的差異已經導致部分人擁有凌駕其他人的地位、權力、特權時,這就稱為社會階層(或社會分層)。社會藉此而將各類人們分類成有高下之別的階層或等級(等級制度)。 社會階層有四個重要的基本原則:一,社會階層不單單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還是整個社會的特質。二,社會階層是能夠透過世代傳遞的。三,社會階層具有普遍性,但是是可以改變的。四,社會階層不僅牽涉到社會不平等,還牽涉到人們的信念。在當代的西方社會,社會階層被粗略地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個階層又可以再被劃分為更細的分類,例如依照職業來進行區分。.

新!!: 骚乱和社會階層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罕默德·布瓦集集(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拉丁轉寫:Mohamed Bouazizi,),突尼斯贫民,靠摆地摊为生。2010年12月17日,他在摆摊时受到城管滥用职权的欺侮,其中包括一名女性市政官员菲达·哈姆迪(Faida Hamdi)。他在投诉无门后在政府大楼前泼油自焚,后医治无效死亡。他的自焚和死亡引爆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对于独裁政府的民怨,后发展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他的自焚身亡被普遍公认为是阿拉伯之春的起点。 布瓦吉吉於1月4日在醫院去世後,人民起义持續擴大,最終迫使连续执政23年的時任總統本·阿里执政垮台并于於2011年1月14日流亡沙烏地阿拉伯,結束23年來的統治,但國內的抗議示威活動依舊持續著,并且人民起义风潮在阿拉伯世界多国迅速扩散。 茉莉花革命的成功引發了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民眾走上街頭進行示威抗議,且爲了終止政治腐敗的情形,幾名男子模仿了布瓦吉吉而自焚,這群男子被稱作「新中東革命的勇敢烈士」。由於這些抗議活動,阿爾及利亞、埃及、約旦、巴林以及葉門的政府都開始讓步,而反政府示威至今最重大的事件為時任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於2011年2月11日宣布下臺,結束30年來的統治。.

新!!: 骚乱和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 查看更多 »

瓮安骚乱

安骚乱是2008年6月28日下午发生在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的群体性事件。縣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受到当地群众冲击。事發緣由是一名中學女生非正常死亡和當地警方涉嫌不公正暴力執法引起群眾的不滿。.

新!!: 骚乱和瓮安骚乱 · 查看更多 »

隨機

#重定向 随机性.

新!!: 骚乱和隨機 · 查看更多 »

遊行

遊行或巡遊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新!!: 骚乱和遊行 · 查看更多 »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或稱2005年韓農反世貿騷亂,源於2005年12月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引來世界各國反對世界貿易組織和反全球化運動示威者齊集,最終於同月17日演變為香港16年來首次騷亂。 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主要涉及韓國農民,由2005年12月11日起發起遊行及示威,期間發生過零星衝突。至同月17日演變為騷亂,韓國農民於當日下午在灣仔區將示威升級,發動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突破警察防線和襲擊警務人員,企圖闖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以阻止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進行;防暴警察於入夜後需要發射34枚催淚彈及6顆布袋彈驅散示威者,為繼1989年旺角油麻地騷亂後,16年來防暴警察首次發射催淚彈,及史上首次於行動中發射布袋彈。騷亂至同月18日凌晨平息,1,146名示威者被拘捕。根據部份香港傳媒報道,事件共造成141人受傷,年齡介乎20至72歲,包括54位韓國人示威者及74位香港市民;政府新聞處則表示共有包括61名警務人員在內的114人受傷。遊行衝突造成香港島交通及商業癱瘓,區內店舖無法營業。.

新!!: 骚乱和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衝突 · 查看更多 »

香港的士罷駛事件

香港的士罷駛事件發生於1984年1月12日至14日,事源時任運輸司施恪向香港立法局提出批准香港的士加價車資17%同時,增加的士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項各17%,並且引用《保障公共稅收令》,使建議獲批准後即時生效,的士業界全無反對機會。此舉引起的士業界強烈不滿,最初為罷駛抗議,其後在13日晚間演變為騷亂,被稱為1984年的士騷亂、1984年九龍騷亂,最終防暴警察超過16年以來首次發射催淚彈平息事件。是次騷亂造成32人受傷、逾170人被拘捕。香港政府最終對的士業界讓步,事件以立法局在同月18日召開的特別會議上否決上述議案作結。.

新!!: 骚乱和香港的士罷駛事件 · 查看更多 »

骚乱

骚乱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或阶层内部的冲突与对立,包括社会底层为争取自身权益与统治阶层的对抗,或因统治阶层不当行为激发民怨,引发的与统治阶层冲突与对立。长时间的持续对立,可能会使冲突范围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可能诱发政局动荡与战争,最终导致政权更迭。 骚乱通常是隨機發生並混亂無秩序的,對象可以是政府官員、工廠老闆、政党,導火線通常是不特定的事件,例如阿拉伯之春中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骚乱背後皆有其動機:對整個大環境的不滿。當骚乱次數越趨頻繁,規模漸大,群眾漸增。骚乱開始時是有預謀的行動時就導致叛亂,但骚乱亦可以是由有秩序的示威遊行演變而成。.

新!!: 骚乱和骚乱 · 查看更多 »

请愿

请愿是人民向政府表达希望改变某种官方行为的诉求與活动,簡單來說,就是"提出請求"。在近代中国历史上,1895年的公车上书,1910年的请开会请愿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89年六四运动,都是先从请愿活动开始的。 在现代民主制度国家,请愿是一种公民权力。例如《德国基本法》有关于请愿权力的明文规定。.

新!!: 骚乱和请愿 · 查看更多 »

舉事

舉事,或稱起事,指使用武力推翻、脫離或反抗現政權的行為,是中性詞;故此也可以作為褒義詞「起義」或貶義詞「暴動」的委婉表述。使用上,如要強調舉事者以使用武力為手段,可加上「武裝」或「武力」二字在前,即「武裝起事」、「武裝起義」或「武裝暴動」。.

新!!: 骚乱和舉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实现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新!!: 骚乱和阿拉伯之春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骚乱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腐败

腐敗可以指:.

新!!: 骚乱和腐败 · 查看更多 »

酬恤金進軍事件

酬恤金進軍事件或補償金事件、補助金進軍事件或(Bonus Army)指1932年美國一起示威事件,背景為二万名左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退伍軍人要求即時發放戰時服役的薪餉,遭到美國政府拒絕而發動人群集會逗留請願,最後導致軍方派兵介入而造成流血衝突。.

新!!: 骚乱和酬恤金進軍事件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骚乱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雙十暴動

#重定向 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

新!!: 骚乱和雙十暴動 · 查看更多 »

通钢事件

“通钢7.24事件”是指2009年7月24日,中国吉林省通化市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通钢)部分职工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该事件导致当天工厂停产,国企通化钢铁集团控股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国君被抗议者群殴致死。  .

新!!: 骚乱和通钢事件 · 查看更多 »

東大安田講堂事件

東大安田講堂事件()是發生在1969年1月18日、19日。東京大學本鄉校區遭全學共鬥會議(全共鬥)佔據,之後被警視廳解決的一個事件。此次事件也被稱為東大安田講堂攻防戰。因為這事件的影響,次年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終止辦理,次年沒有人能入學。.

新!!: 骚乱和東大安田講堂事件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骚乱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波兹南事件

#重定向 波茲南事件.

新!!: 骚乱和波兹南事件 · 查看更多 »

旭日玩具厂群体斗殴事件

旭日玩具厂群体斗殴事件是於2009年6月26日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广东省韶关市旭日玩具厂的一起严重治安事件。该事件是乌鲁木齐七·五骚乱的导火索。 2009年5月,旭日玩具厂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招收了800名农民工。其后厂内出现多宗抢劫和强奸案,有汉族工人认为是維吾爾族工人所为。6月26日凌晨2时,玩具厂汉族和维吾尔族工人之间发生械斗,参与工人达数百人,当局出动400名武警和民警,凌晨4点事态得以平息,事件当场造成120人受伤(其中新疆籍81人,本地39人),其中2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员工经抢救无效死亡。发生这起冲突的韶关旭日国际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韶关市西郊6公里,是韶关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也是粤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企业,现有员工1万多人。.

新!!: 骚乱和旭日玩具厂群体斗殴事件 · 查看更多 »

政权更替

政权更替(regime change)指一个政权取代一個现存政权。此名詞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至1925年。 政权更替的原因包括外国力量軍事管制及佔領、革命、政变以及国家失败后的重新組織。政权更替可能在部分地或者完全地替换现存的国家机构、行政机构、官僚体系及其他的成分。.

新!!: 骚乱和政权更替 · 查看更多 »

2005年法国骚乱

2005年法国骚乱是2005年10月29日在巴黎发生,後蔓延至整個法国的骚乱,起因是27日晚間郊区城市克里希丛林市两名北非出身的男孩躲避警察时不慎被电死。当地青少年发起首次骚乱,后蔓延多处黑人移民居多的郊区,由於巴黎的歧視風氣等因素,一星期后蔓延到的其它法国大城市,種族暴力內亂持續近半個月,近萬輛車與全國多處建築物被燒毀,兩千八百多名嫌犯被捕入獄。.

新!!: 骚乱和2005年法国骚乱 · 查看更多 »

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

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是指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对该地计划兴建的对二甲苯(PX)项目所进行的抗议事件。该项目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将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由富能控股有限公司和华利财务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腾龙芳烃80万吨/年对二甲苯等三项目获批准》 上海证券报 2006年7月13日。厂址设在厦门市海沧投资区的南部工业园区《海沧PX项目已通过国家级环评论证和审批》厦门网 2007年5月31日。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国“十一五”对二甲苯产业规划。 由于项目厂址毗距厦门市中心不足10公里。由于担心化工厂建成后危及民众健康,该项目引起了民众的反对,并曾经遭到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另外,該計劃相信是由陳由豪主導,且据称翔鹭集团的高管俞新昌和江绵恒也有密切關係。此事件後來以官方的讓步告終,然而有些參與者後來遭到違法指控。.

新!!: 骚乱和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8年云南文山警民冲突

云南文山警民衝突發生于2008年4月20日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洞乡洒西村钨矿开采区。礦區內維權農民與武警之間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至少造成1名村民死亡,5名村民重伤。.

新!!: 骚乱和2008年云南文山警民冲突 · 查看更多 »

2011年英国骚乱

2011年英国骚乱,有傳媒稱為倫敦之炎、倫敦暴動,是2011年8月6日晚上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社会骚乱事件,一直持续到8月10日才平息。骚乱的导火索是2011年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Tottenham),一名29岁的黑人男性平民马克·達根(Mark Duggan)被伦敦警察厅的警務人员枪杀。之后民众上街抗议警察暴行。由於受害人的非裔背景,移民問題自然首當其衝,也有当地人认为英国的经济不景氣,加上政府撙节支出,冲击托特纳姆等高失业率地区,才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至8月9日,騷亂已擴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茲、布里斯托等英格蘭地區的大城市的社區。英国政府在相关动乱地区部署了大量镇暴警察以图稳定局势,并逮捕了大批疑犯。媒体称,参与骚乱者通过黑莓手机及Twitter等网络工具相互联系,使得英国政府难以控制势态发展。同时有媒体质疑,如果英国政府的对应能力不足,是否会动摇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安保信心。.

新!!: 骚乱和2011年英国骚乱 · 查看更多 »

2012年启东市反对排污项目事件

启东事件是于2012年7月28日清晨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启东市的一起大规模群体事件。当地百姓占领市政府大楼。这起事件是由江苏南通市政府对日本王子製紙之制纸排海工程项目的批准触发的。当天下午,该群体性事件已基本平息,官方也于当天上午发布公告称“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由于该事件与7月初在四川省什邡市发生的反对钼铜项目事件的时间较近,且两者在政府、特别是警方对待民众的态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大陆媒体在评论此事件时经常进行对比或综合评论。.

新!!: 骚乱和2012年启东市反对排污项目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2年什邡市反对钼铜项目事件

什邡事件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四川省什邡市的一起群体性事件,起因是什邡市及周边地区的学生和居民因担心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投产的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会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于2012年7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抗议人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整个活动吸引了数千人参加。公安干警被派往现场驱散示威群众,并有报道称他们还向人群中发射了催泪弹和眩晕手榴弹。中国官方称部分示威者冲进了政府大楼并砸毁车辆。抗议活动的图像和视频在遍布中国的微博和社交网站上流传,其中一些显示示威者遭到痛打。7月3日,当地政府宣布“不会再建钼铜项目”,并且释放了大部分被捕的示威者,抗议活动就此结束,但仍然有6名在押示威者未被释放。 这次抗议活动以其规模之大、部分参与者身份之特殊,以及示威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备受关注。此次事件也是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大型环保抗议活动获得成功的其中之一。.

新!!: 骚乱和2012年什邡市反对钼铜项目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3年昆明市反对PX项目事件

2013年昆明市反对PX项目事件是指2013年5月,昆明民众反对安宁市草铺工业园区的1000万吨炼油项目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新!!: 骚乱和2013年昆明市反对PX项目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3年斯德哥尔摩骚乱

2013年斯德哥尔摩骚乱是指2013年5月19日起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部一处居民聚集区的骚乱,由于警察开枪射杀一名69岁的葡萄牙裔外来移民,数百人袭击警车和警察,导致7名警察受伤。.

新!!: 骚乱和2013年斯德哥尔摩骚乱 · 查看更多 »

2014年茂名市反对PX项目游行

2014年茂名市反對PX项目游行是2014年3月30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茂名市市委大樓前发生的大批民众针对对二甲苯(PX)化工项目发起連續數天的抗议与示威活动,参与人数从几千至上万不等。其间当地政府出动上千武警与特警,一些参与游行的民众被打伤。事件最后演变成流血冲突,一直持续到3月31日凌晨3点。有传言称死亡人数从2人至15人不等。官方媒体起先否认有剧烈冲突,但在3月31日發布新聞稿称事件造成多人受伤,但无人死亡。4月1日,抗议活动扩展至省会,约300人在广州中山紀念堂附近舉行聲援茂名反PX的游行。4月3日,又有20余人在深圳举行游行示威。.

新!!: 骚乱和2014年茂名市反对PX项目游行 · 查看更多 »

2015年12月永昌县少女跳楼事件

2015年12月永昌县少女跳楼事件发生于12月28日的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9日、30日又引发群体性聚集事件,现场处置的金昌市市长张应华被打伤。.

新!!: 骚乱和2015年12月永昌县少女跳楼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亦稱旺角暴亂、旺角暴動、旺角衝突、旺角大衝突、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旺角大起義、旺角事件等,是一場在2016年2月8日夜晚至2月9日早晨(年初一至年初二之夜)於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 政府方面表示,事件的起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新年巡邏期間被圍堵、辱罵及衝擊,需要警方協助;而有不少報導指起因是食環署因為取締新年出現的無牌熟食小販,與在場人士發生衝突,因而向警方求助。起初只有小規模衝突,後來警隊移來高台準備實施人群管制時,人群開始堵塞馬路並與警方發生推撞。警方之後動用胡椒噴霧及警棍驅散人群,而示威者開始使用木板、磚頭、火種、玻璃瓶、垃圾桶等雜物襲擊警方,並縱火焚燒雜物阻擋警察推進,有記者被警方、示威者襲擊,有觀點將示威者和警察分別稱呼為「暴徒」和「黑警」。有警員為保護同袍,兩度向天鳴槍示警,並擎槍指向示威者,更激發示威者更大的對抗,衝突升級。事件造成警員、記者和示威者等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最高峰時有700多名示威者結集,逾2,000塊地磚被撬。事件到2月9日早上八時後人群逐漸散去才落幕。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亂,而香港民主派則意見不一,但偏向譴責政府和警察造成是次事件發生。香港法院亦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動,多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部分被判囚,其中一被告判囚7年,為本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部分正候判,也有部分被通緝。.

新!!: 骚乱和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 查看更多 »

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323佔領行政院事件,是指2014年3月23日晚間至至3月24日凌晨,在中華民國行政院以及周遭道路所發生的民眾抗議、試圖佔領行政院以及警方暴力驅逐事件。其中由於進行已近一週的太陽花學運未獲得政府正面回應,抗議群眾因而於當晚7時35分突破行政院正門而進入行政院內。之後抗議群眾便和在場警方發生衝突,並且亦有群眾擊破二樓窗戶而進入行政院大樓內。到了凌晨2時左右,警方接獲命令開始依法舉牌警告後,針對佔領行政院周遭的示威群眾執行清場任務,到了清晨5時周邊地區已經清場完畢。 這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行政院區遭群眾大規模群集抗爭而被鎮壓、1949年底行政院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度遭外力攻擊破壞的事件,同時也是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令以後,政府罕見以血腥鎮壓群眾運動收場的事件。.

新!!: 骚乱和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 查看更多 »

411包圍中正一分局事件

#重定向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新!!: 骚乱和411包圍中正一分局事件 · 查看更多 »

520農民運動

#重定向 1988年臺灣農民運動.

新!!: 骚乱和520農民運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群体事件群体性事件群體性事件騷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