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場町紀念公園

指数 馬場町紀念公園

場町紀念公園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的公園。東臨中正河濱公園、西頻華中河濱公園、南靠新店溪、北側以水源路和青年公園相鄰。.

64 关系: 反共台灣日治時期吳乃光吳石吳石、朱諶之間諜案吳思漢宋斐如尤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張璧坤張敏之何川徐會之傅煒亮唐志堂公园六張犁共产党簡吉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白色恐怖鍾浩東萬華區青年公園青年公園 (臺北市)馬場町馬英九許強黎子松黃賢忠黃溫恭郭琇琮葉城松葉盛吉蔡孝乾蔡瑞欽鄭文峰臺北臺北市臺北市市長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臺獨陳儀陳炳基陳蓮亭陳水扁陳智雄林正亨李友邦...李中志李蒼降李水井梁真忠歐振隆水源路沈鎮南資匪案澎湖七一三事件戒嚴時期新店溪新民主同志會无名英雄广场政治犯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反共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反共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吳乃光

吳乃光(),廣東豐順人,中國共產黨員,1941年於安徽加入中共地下組織,1942至1945年間活躍於江西及福建,吸收成員加入,並協助組織小組。1946年奉中央政治局華南局指示赴台發展組織,1947年任教於嘉義農校,1948年離職後前往屏東開書店繼續從事宣傳工作,1951年遭親友檢舉被屏東縣憲兵司令部逮捕,1952年11月11日宣判死刑,1952年11月19日槍決於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吳乃光 · 查看更多 »

吳石

吳石()名萃文,字虞薰,號湛然。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鎮(今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中華民國國軍將領、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在台潜伏人员。.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吳石 · 查看更多 »

吳石、朱諶之間諜案

吳石、朱諶之間諜案是1949年至1950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初期轰动一时的谍报案件,因涉及人员的级别最高的是中華民國國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和到台灣潛伏的中共黨員朱諶之(化名朱枫)而得名。.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吳石、朱諶之間諜案 · 查看更多 »

吳思漢

吳思漢(),本名吳調和,中國共產黨黨員,父吳勻為小學教師,後勤學成為漢醫並從事藥材買賣,日治台南州新營郡白河庄人,台灣台南白河公學校,台南二中畢(今台南一中),京都大學醫學部肄業,因對祖國的嚮往而投身抗戰,從京都一路從淪陷區進入中國重慶,1945年光復後擔任台灣新生報日文編譯,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開設啟蒙書店發展組織,1949年7月加入台北市工作委員會擔任工委,後因《光明報》曝光遭到逮捕,1950年11月28日槍決於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吳思漢 · 查看更多 »

宋斐如

宋斐如(),原名宋文瑞,台灣臺南二層行塗庫(今臺南市仁德區)人,曾任新聞記者、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副處長,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宋斐如 · 查看更多 »

尤柳門

尤柳門(),又化名尤士行、沈心桓,福建省福州府人,具軍統、日本特務、漢奸、中國共產黨華東區台灣工作委員會福建分會委員多重身分,曾受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訓練,由中共福建省委會台灣解放工作委員會外派香港蒐集情報,韓戰爆發後改進行滲台任務,1953年2月向國民政府駐港澳工作人員自首,由於無法提供台灣地下工作者名單,被判處死刑,1955年3月21日槍決於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尤柳門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張璧坤

張璧坤(),中國共產黨員,嘉義市人,曾任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因同學鄭文峰介紹加入省工委學工委台大法學院支部,1950年2月擔任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發展地下組織,引薦黃嘉烈、李炎輝、歐振隆、吳崇慈、洪金盛等入黨,1949年8月光明報被繳獲,光明報曝光台大法學院支部成員多人遭到逮捕,1950年共諜蔡孝乾變節供出大批共黨組織人員名單,導致中國共產黨在台組織瓦解,學工委書記李水井遭逮捕,張璧坤被迫南下嘉義躲避,1950年後與葉城松等人隱蔽於嘉義山區,1954年被捕,於1956年9月26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張璧坤 · 查看更多 »

張敏之

张敏之(),清國北方人,生於山东牟平,中華民國知名教育家,臺灣白色恐怖大案澎湖七一三事件受難人,是忠貞中國國民黨員,也是被国民党迫害的1949年赴臺外省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張敏之 · 查看更多 »

何川

何川(),台南州台南市安平人,中國共產黨員,戰後擔任台南工業職業學校教師,1947年5月由郭琇琮醫師吸收加入共產黨,安排加入省工委台南市工委會運作,協助拓展組織,光明報事件後全省大搜捕,台南市工委會遭破獲,於1951年6月17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 2013年列名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紀念在台灣被處決的「隱避戰線烈士」。.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何川 · 查看更多 »

徐會之

徐會之(),號容庵,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湖北省黃岡人,由中共組織武漢區負責人包惠僧推薦報考黃埔軍校,黄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任川鄂湘黔邊區綏靖公署政治部中將副主任,漢口市市長,1950年3月由中共派遣自香港赴台從事情報工作,1950年5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變節後徐會之向黃埔同學袁守謙自首,最後仍於1951年11月18日被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徐會之 · 查看更多 »

傅煒亮

傅煒亮(),日治時期新竹州人,中國共產黨員,台灣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受羅吉月吸收加入省工委台大工學院支部,受王超倫領導,四六事件後返回故鄉開書局營生,仍參與台大工學院支部活動後遭妻子誤會而被檢舉,竟變成叛亂案而遭判死刑。.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傅煒亮 · 查看更多 »

唐志堂

唐志堂,1925年11月20日生,日治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台北二中畢業,1943年參與謝娥等反日事件遭到逮捕,直到戰後日本投降才被釋放,戰後加入三青團,1947年舊日好友李蒼降、劉青石引薦加入共產黨,後擔任汐止軍民合作站書記,隨李蒼降加入省工委基隆市工委,領導汐止支部,光明報事件後組織被破獲遭到逮捕,1950年10月14日槍決於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唐志堂 · 查看更多 »

公园

公園是供公眾消遣遊憩的場所。公園可以指下列場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公园 · 查看更多 »

六張犁

六張犁,可以指:.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六張犁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曾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现政权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当时并无其他成功案例),并于二战后掀起第二次浪潮,中華人民共和國于这一段时间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共产党与独裁政权的挂钩始于斯大林1922年当选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世称之为“斯大林主义”。.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簡吉

簡吉(),是一位生於臺灣高雄鳳山的社會運動者與政治人物。他曾於臺灣日治時期加入臺灣共產黨,又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二八事件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犧牲於1950年代白色恐怖之中。.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簡吉 · 查看更多 »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重定向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 查看更多 »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色恐怖」。另一說則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對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鎮壓與懲治行動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白色恐怖 · 查看更多 »

鍾浩東

鍾浩東(),本名鍾和鳴,,中國共產黨員,出身臺灣屏東高樹的臺灣客家裔社會運動者與白色恐怖受難者。作家鍾理和的異母弟。其妻為蔣渭水之養女蔣碧玉,因日本「差別待遇」政策萌發反日情緒心向「祖國」,1940年從日本明治大學休學後前往中國廣東加入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參與抗戰,戰後返台曾任基隆中學校長。二二八事件後,思想左傾,加入省工委並成立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支部擔任書記發行《光明報》,《光明報》事件曝光後遭到逮捕,1950年10月5日遭判死刑,1950年10月14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鍾浩東 · 查看更多 »

萬華區

萬華區(昔日稱作「艋舺」),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的行政區劃。萬華區的前身主要是龍山區、雙園區,在1990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 萬華區是台北市較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同時也是台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萬華區為白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萬華區 · 查看更多 »

青年公園

青年公园,可以指:.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青年公園 · 查看更多 »

青年公園 (臺北市)

青年公園目前是台北市面積第四大的公園,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側,東臨國興路、西瀕青年路、南靠水源路、北向青年路,面積為24.44公頃,附近圍繞國宅及軍宅,是台北市國宅密集地。.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青年公園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馬場町

場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臺北市行政區,在川端町之西,因町內設有練兵場,是士兵操練與騎馬場所而得名。當時練兵場也作機場使用,相對於松山機場,所以又稱為台北南機場。 該町約為今日萬華區南部濱新店溪之區域,青年公園(原練兵場)一帶,今中華路二段、泉州街(崁頂)、水源路之一部均在町內。 馬場町的河堤邊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曾為著名刑場,專門處決政治犯,今設有「馬場町紀念公園」。 昔日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新店線曾有車站名為馬場町,戰後改稱和平車站。.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馬場町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許強

許強(),生於台灣鹽水港廳蕭壟(今臺南市佳里區),著名醫師,為內科學權威,因加入中國共產黨遭中华民国政府處死。由於許強在醫學領域的學術權威與呂赫若、郭琇琮、吳思漢並稱台灣四大才子,然而四人皆因入地下黨,呂赫若在鹿窟遭毒蛇蛇吻而亡,其餘三人皆遭槍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許強 · 查看更多 »

黎子松

黎子松(),廣東省東莞縣人,中國共產黨員,曾擔任新竹縣立中學國文教師,任教期間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因受傅煒亮案之影響組織遭破獲,並遭判死刑。.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黎子松 · 查看更多 »

黃賢忠

黃賢忠,中國共產黨員,廣東省陸豐縣甲子鎮人,惠來中學畢業,1937年參加抗日投身中共惠來縣委,一度與組織中斷關係,1946年來台應聘於義民中學擔任教師,1949年受姚錦、黎明華推薦加入省工委中壢支部,1951年7月遭逮捕,黃賢忠與邱興生皆遭判死刑,1952年6月18日槍決於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黃賢忠 · 查看更多 »

黃溫恭

黃溫恭(),生於日治台灣高雄州岡山郡路竹庄(今高雄市路竹區),外科醫師、牙醫師,是路竹地區的首位牙醫師。1952年,因涉入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燕巢支部案,遭逮捕後判刑十五年,但被蔣中正下令槍決,是台灣戒嚴時期遭處決的共諜之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黃溫恭 · 查看更多 »

郭琇琮

郭琇琮(),日治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人,台灣的醫師與社會運動參與者,中國共產黨黨員。1944年4月因為預備武裝抗日遭總督府逮捕並判刑5年,1945年9月台北帝大醫學部畢,進入衛生局防疫科工作在公衛防疫方面有重大貢獻,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左傾,由蔡孝乾引介加入共產黨,成立省工委台北市工委會發展組織,引薦許強、胡寶珍等醫師加入共產黨,光明報事件後基隆市工委與台大法學院支部遭破獲,台北市工委也遭瓦解,1950年5月2日郭琇琮與妻子林雪嬌在嘉義遭到逮捕,1950年11月28日被枪决於馬場町刑場。 許多人或許會認為郭琇琮加入「共產黨」為社會的反動犯,單從這一個事實面向而忽略了當時的社會氣氛,屬於狹隘的詮釋。.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郭琇琮 · 查看更多 »

葉城松

葉城松(),中國共產黨員,嘉義市人,曾任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因李登輝介紹加入新民主同志會,由新民主同志會創辦人之一的陳炳基介紹加入共產黨,1948年擔任 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發展地下組織,引薦郭正堂、許昭然等入黨,1949年8月光明報被繳獲,光明報組織曝光多人遭到逮捕,葉松城因參與發送地下刊物被迫南下躲避,1950年共諜蔡孝乾變節供出大批共黨組織人員名單,導致中國共產黨在台組織瓦解,葉城松也因涉及叛亂罪而遭通緝,1954年被捕,於1956年9月26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葉城松 · 查看更多 »

葉盛吉

葉盛吉(),中国共产党党员,台湾台南州新營郡新營街人,台南一中畢業後經兩年重考考上日本仙台第二高等學校,後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 ,日本戰後轉回台就讀台灣大學醫學系,回台後思想左傾,受醫學院學生自治會長劉沼光介紹加入共產黨,擔任台大醫學院支部領導陸續介紹顏世鴻等醫學院學生及醫師加入省工委學工委,1950年蔡孝乾變節後,中共在臺組織瓦解,大量成員遭到逮捕,1950年11月29日遭槍決於台北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葉盛吉 · 查看更多 »

蔡孝乾

蔡孝乾(),曾化名蔡乾,中華民國陸軍少將,生於日治臺灣彰化廳燕霧上堡(今彰化縣花壇鄉),為中共台湾省委书记,曾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長征。第二次國共内战结束后在臺灣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入獄後变节,加入中國國民黨,1956年官拜中華民國國軍少將。.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蔡孝乾 · 查看更多 »

蔡瑞欽

蔡瑞欽(),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人,中國共產黨員,1946年入廈門大學英文系,為台灣第一批公費留學生,1947年由何川吸收加入共產黨,受陳炳基領導,於1948年加入新民主同志會,填補李登輝之遺缺,吸收同為公費留學生之謝傳祖與鄭溪北等人加入共產黨,並擔任台南地區工委會朴子小組長,後遭逮捕,於1951年5月21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 2013年列名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紀念在台灣被處決的「隱避戰線烈士」。.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蔡瑞欽 · 查看更多 »

鄭文峰

鄭文峰(),中国共产党党员,台湾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今嘉義縣朴子市)人,嘉義中學畢業後台北經濟專門學校,後日本戰敗學校改制為台大法學院商學系,後思想左傾,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曾加入學生軍武裝起義,由陳炳基及葉城松吸收加入共產黨,擔任台大法學院支部委員及省工委學工委小組長,1950年蔡孝乾變節後,中共在臺組織瓦解,大量成員遭到逮捕,1950年11月29日遭槍決於台北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鄭文峰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

台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是指台灣的台北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所規劃的十七座大型都會公園。目前有七座完全闢建,雖然稱為完全闢建,但仍有部份土地作為停車場、抽水站等單位。.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 · 查看更多 »

臺獨

#重定向 台灣獨立運動.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臺獨 · 查看更多 »

陳儀

陳儀(),幼名毅,改名儀。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 國共內戰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蔣中正,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中將,軍統特工)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嘗試策反京滬杭警備軍總司令湯恩伯投共,湯恩伯認為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初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臺灣,後來被囚禁於基隆。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同年6月18日清晨5時許槍決,地點一說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碧潭軍人公墓,一說於臺北市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陳儀 · 查看更多 »

陳炳基

陳炳基(),台北市艋舺人,1940年代台湾学生运动领袖,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北京市领导人。陳炳基一生歷經台灣重要歷史事件,是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歷史關鍵人物,參與台北二中反日思漢,歷經二二八事件的轉折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林如堉、李登輝等人成立新民主同志會並吸收了大量當時的同學或台灣社會有志的知識份子,新民主同志會遭破獲瓦解之後逃回大陸。.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陳炳基 · 查看更多 »

陳蓮亭

陳蓮亭(),中國共產黨員,福建省閩海道閩侯縣人,中學畢業,曾任教於福州郊區國小,1945年後入福州警察局會計室任辦事員,受「中共福建省委會台灣解放工作委員會」林滔指派,與王臣濱一同來台蒐集情報,1950年3月遭逮捕,陳蓮亭與王臣濱一同被判處死刑,1952年3月3日槍決於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陳蓮亭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智雄

陳智雄(Tân Tì-hiông,),臺灣日治時期生於阿緱廳(今屏東縣中北部)。曾隨日軍被派至印尼擔任外交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居住在印尼,冒死參與印尼獨立革命,獨立後首任總統蘇卡諾授以榮譽國民的最高榮譽。因參與台灣獨立運動成為無國籍者。為了進入日本,取得瑞士國籍。曾經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東南亞巡迴大使李筱峰,, 2000/11/23陳五郎撰、吳宗德譯,, 2000/11/23,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06-26,之後遭中華民國政府於日本誘捕,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予以處死。柯維斯,, 極光電子報(台灣教授協會), July 9,2013.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陳智雄 · 查看更多 »

林正亨

林正亨(1915-1950),霧峰林家第八代,1939年畢業於南京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4年加入緬甸中國遠征軍,戰時身中16處刀傷,險些喪命。抗戰勝利後受妹妹介紹參加中國勞動協會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返台進行地下工作,1949年組織遭破獲,1950年1月30日槍決於台北市馬場町刑場。林正亨與傅世明為首位依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判死刑槍決的台籍人士。.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林正亨 · 查看更多 »

李友邦

李友邦(),本名李肇基,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生於臺北廳芝蘭二堡和尚州於蘆洲李宅(今新北市蘆洲區),日治時代抗日事發,遠走中國,就讀於黃埔軍校,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李友邦以台灣義勇軍中將司令頭銜光榮回台。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以涉及蔡孝乾匪諜案的罪名,被國民黨政府處死。.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李友邦 · 查看更多 »

李中志

李中志(),原名李金財,日治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和尚洲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尚洲公學校第一名畢業,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擔任預備武裝起義總指揮,郭琇琮擔任副總指揮,由老台共廖瑞發引介加入共產黨,成為省工委台北市工委會委員發展組織,因紅旗雜誌遭檢舉被逮捕,並牽連延平中學校長及多名教員,1950年7月2日與廖瑞發被枪决於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李中志 · 查看更多 »

李蒼降

李蒼降(),中國共產黨黨員,出身蘆洲李家,台灣日治時期台北二中畢(今成功中學),擔任蘆洲公學校教師,1944年因閱讀禁書遭檢舉入獄,1945年光復後出獄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1947年參與成立新民主同志會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7月加入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擔任工委,後因《光明報》曝光遭到逮捕,1950年10月14日與鍾浩東、唐志堂押赴馬場町刑場槍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李蒼降 · 查看更多 »

李水井

李水井(),中国共产党党员,台湾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今嘉義縣朴子市)人,日本山口專科學校畢,二二八事件後思想左傾,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台發展組織,為學工委要角,遭逮捕前已領導至少150個組織,於省工委案地位僅次於蔡孝乾,1950年蔡孝乾變節後,中共在臺組織瓦解,李水井遭到逮捕,大量組織成員遭逮捕,1950年11月29日遭槍決於台北馬場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李水井 · 查看更多 »

梁真忠

梁真忠(),廣西省修仁縣人,六十七軍五十六師代理連長,1953年6月至西莒反共救國軍閩北地區司令部服勞役。同年6月29日,因煽惑同僚佔領全島,劫持艦艇投共等事未果而遭逮捕,1954年2月2日遭判死刑,1954年2月8日槍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梁真忠 · 查看更多 »

歐振隆

歐振隆(),中國共產黨員,日治時期台南州人,因同學張璧坤介紹,徐懋德監誓加入省工委學工委台大法學院支部,並受指示擔任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小組長,發展地下組織,引薦同學吳逸民加入共產黨,1949年8月光明報被繳獲,光明報曝光台大法學院支部成員多人遭到逮捕,1950年共諜蔡孝乾變節供出大批共黨組織人員名單,導致中國共產黨在台組織瓦解,學工委書記李水井遭逮捕,法學院同學張英杰自新並成為線民,歐振隆、吳崇慈、吳逸民等皆被捕,於1952年保安司令部判決死刑,同年12月11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歐振隆 · 查看更多 »

水源路

水源路是台灣台北市西側沿新店溪右岸興建的一條道路。與其共線的水源快速道路是台北市區主要的快速道路之一,大致呈南北向,北接環河南北快速道路,部分路段為高架道路。.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水源路 · 查看更多 »

沈鎮南資匪案

沈鎮南資匪案,是發生於1950年台灣的白色恐怖案件,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指控台灣糖業公司總經理沈鎮南等多人与中國共產黨存在联系,并从事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該案件導致台灣糖業公司總經理沈鎮南與人事室主任林良桐被槍決,史國英、洪子瑜等十餘人遭判刑或感訓,員工共六十多人被捕。該案件於2002年平反,恢復名譽。 國史館在2009年11月出版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沈鎮南案史料彙編(二),2013年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將沈鎮南名字列入在台灣被處決的「隱避戰線烈士」之列。.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沈鎮南資匪案 · 查看更多 »

澎湖七一三事件

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案,又稱山東學生流亡案,一般稱之為澎湖七一三事件、澎湖七一三冤案,是發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軍事冤案事件。。.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澎湖七一三事件 · 查看更多 »

戒嚴時期

#重定向 臺灣省戒嚴令.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戒嚴時期 · 查看更多 »

新店溪

新店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長81公里,流域面積921平方公里。主流上源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區鶯子嶺北側標高約700公尺處,向西流至新店區龜山支流南勢溪後,始稱為新店溪。合流後往北流經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匯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後,形成新北市、台北市之天然邊界,流至江子翠與大漢溪交會後,改稱為淡水河。.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新店溪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同志會

新民主同志會,是臺灣成立於1947年的左派政治團體。由當時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學生陳炳基、台大化工系助教李薰山、蘆洲李家的李蒼降、泰北中學教師林如堉及當時就讀台大農業經濟系的大四生李登輝所成立,後組織被中國共產黨滲透成為外圍組織,改名為「台灣人民解放同盟」,於1948年底遭國民黨破獲,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台滲透最早被破獲的地下組織,其成員中林如堉、李蒼降及後來加入的蔡瑞欽都先後遭到槍決。.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新民主同志會 · 查看更多 »

无名英雄广场

无名英雄广场,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建設的纪念建筑,是为纪念1950年代牺牲在台湾的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入台潜伏特工人员而设立。广场上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塑、死亡人员名单等等。 无名英雄广场于2013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广场依山势而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其上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配有人物塑像。 无名英雄广场台基正面筑有巨幅景观墙,墙上以黑白两色曲线绘出台海两岸的地理轮廓,中有毛泽东题诗,以纪念1950年代国共双方的谍战历史。 无名英雄广场的名单,與台灣綠島人權紀念碑以及「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名單大致相同。除地下党员外,包含臺獨、國民黨派系鬥爭、非共、反共犧牲者也在此名單中。,第288、294頁,呂蒼一、林易澄、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著,衛城出版,2015-02-04.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无名英雄广场 · 查看更多 »

政治犯

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对犯罪时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认罪的人的称呼,其歷史可以上朔到古代。但由於政治犯本身通常不涉及暴力行為,因此也被称作良心犯或持不同政見者。由于这个称呼是主观性的,對於一個犯人是否為政治犯通常爭議很大,被一國政府認定是不法人士或恐怖主義者的犯人可能自另一國看來是政治犯。因此,關於政治犯的國際爭執通常很激烈,一些政府甚至否认政治犯的存在。.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政治犯 · 查看更多 »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重定向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新!!: 馬場町紀念公園和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北馬場町紀念公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