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克·雷德

指数 馬克·雷德

克·雷德(Mark Reeder,生於1958年1 月5日)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音樂家和唱片製作人。雷德從小對 progressive rock 及早期電子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青少年時他曾在曼徹斯特市中心的一間維珍唱片行打工。 雷德在1978年移居柏林,他也是德國電子舞曲音樂唱片 MFS音樂廠牌 及副廠牌 Flesh 的創辦人和老闆。雷德並且發掘當時年少的保羅凡戴克 (Paul van Dyk),引領、培養著他邁向現今世界知名DJ的地位。在英國音樂頻論家以及DJ雙棲身分的戴夫·哈斯蘭(Dave Haslam)一書中 "Adventures on the Wheels of Steel - The Rise of the Superstar DJs" (超級DJ的風雲崛起),描述1991至1999年間雷德如何成功的替保羅規劃事業方向、且奠定基礎。透過雷德在音樂界的廣泛人脈,DJ保羅凡戴克今日的成就,要歸功於雷德最初的提攜。 雷德已在音樂界縱橫30年,不僅深深影響當今許多知名藝人及啟發其多樣化的音樂風格。.

35 关系: 史塔西吉他就是紅合唱團德國電視二台德国後龐克保羅·凡戴克哥德搖滾出神音樂Channel 4維珍电子音乐家音樂製作人鍵盤龐克铁克诺音乐英国英格兰電子音樂MFS 音樂廠牌Pet Shop BoysTrance柏林東德杜蘭杜蘭歌唱朋克搖滾流行尖端斯米诺伏特加新秩序 (樂團)新浪潮打击乐器曼彻斯特

史塔西

国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缩写为MfS)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机构,通称“史塔西”(Stasi,,或译--),来自德语“国家安全”(Staatssicherheit)的縮寫,成立于1950年2月8日。史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史塔西总部位于东柏林,在柏林的利希滕贝格区设有分局,而且其办事处和下属机构更是遍布整个柏林。在民主德国政权存在的40年里,部长埃里希·梅尔克在位时间长达32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安全部部长。 史塔西的格言是“党的剑与盾”(Schild und Schwert der Partei),其中党所指为东德执政的德国统一社会党,这一格言描述了其在东德政治中的作用。史塔西主要负责压制国内的政治异议者以及担任统一社会党对东德国民的监视工具,这有助于统一社会党权力的巩固。对反对派、活跃分子及不同政见者也会采用恐吓的方式加以威胁。史塔西也负责东德的国际情报收集,国家人民军中也有史塔西的单位。尽管该机构以“史塔西”之称闻名于世,其内部工作人员却并不会使用这一贬称。.

新!!: 馬克·雷德和史塔西 · 查看更多 »

吉他

--,屬於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結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新!!: 馬克·雷德和吉他 · 查看更多 »

就是紅合唱團

就是紅合唱團(Simply Red)是一個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樂團,由主唱Mick Hucknall和其他團員所組成。該樂團名稱的由來,有一部份是因為主唱Hucknall熱愛曼聯足球隊。團名也反映了Hucknall的一頭紅髮和他偏左的政治傾向。 該團的首張單曲"Money's Too Tight to Mention" (1985年)打進全英排行榜前二十名。1986年推出的"Holding Back the Years"則攻佔了美國暢銷排行榜第一名。另外一支美國暢銷排行榜第一名的單曲則是1989年"If You Don't Know Me By Now" — 一首翻唱自Harold Melvin & The Bluenotes的經典靈魂樂作品。.

新!!: 馬克·雷德和就是紅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德國電視二台

德国电视二台(德语: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缩写ZDF)是德国的一个公共电视台,也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它与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和德国广播电台是德国公共广播的三个组成部分。.

新!!: 馬克·雷德和德國電視二台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馬克·雷德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後龐克

後龐克(Post-punk)源自1970年代的搖滾樂運動,隨著1970年代中期,龐克搖滾風行的年代。這種音樂類型保持他們在龐克運動的根源,但更為內向、複雜與實驗性。Erlewine, Stephen Thomas.

新!!: 馬克·雷德和後龐克 · 查看更多 »

保羅·凡戴克

保羅·凡戴克(Paul van Dyk,本名马蒂亚斯·保羅(Matthias Paul), )是一位曾獲葛來美獎的電子舞曲DJ、音樂家和唱片製作人。保羅·凡戴克的《Reflections》專輯在2004年時獲得了葛來美獎最佳舞曲/電子音樂專輯獎項提名,他是率先榮獲該新增獎項提名的藝人之一。在2005和2006年,保羅·凡戴克被選為世界最佳DJ,僅有少數DJ曾獲得此一殊榮。 自1998年起,保羅·凡戴克始終保持着世界前十大DJ的地位。《Mixmag》雜誌在2005年將他選為最佳DJ。截至2007年,保羅凡戴克的專輯在全世界銷售超過450萬張。 保羅在1990年代初期以Trance音樂製作人出身,之後憑著一首以Humate的〈Love Stimulation〉為基礎的混音歌曲打開知名度,並由音樂廠牌MFS在1993年與他的代表單曲《For an Angel》發行。近年來,保羅凡戴克不再以Trance形容自己的音樂作品,而以範圍較廣的電子舞曲為主。.

新!!: 馬克·雷德和保羅·凡戴克 · 查看更多 »

哥德搖滾

哥德搖滾(gothic rock或goth rock,或称为哥特音乐)是自1970年代晚期開始出現的搖滾樂類型。原本是指少數龐克搖滾或後龐克樂團的標籤,而後在1980年代早期哥德一詞(goth)開始成為某中分隔運動的定義。和龐克樂團精力旺盛的音樂風格相反,早期哥德樂團的音樂感覺較為自省,並與美學、黑暗主題文學或哲學相關,如哥德式恐怖、浪漫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等。著名哥德搖滾樂團包括包豪斯樂團(Bauhaus)、苏克西与女妖(Siouxsie & the Banshees)、仁慈姐妹(The Sisters of Mercy)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新!!: 馬克·雷德和哥德搖滾 · 查看更多 »

出神音樂

出神音樂(英語:Trance music)是1990年代於德國興起的一種電子舞曲的類型。英文Trance一詞即為恍惚、出神之意,亦有音譯名稱「傳思」或「勸世」等。一般而言出神音樂是BPM介於120至150,藉由重複短旋律與樂句,明顯地營造出張力的音樂形式。出神音樂是獨立的類別,但豐富地結合了其他音樂類別所帶給它的影響,諸如鐵克諾、浩室、流行、、古典、、氛圍等等,甚至是電影配樂Webber, Stephen (2008).

新!!: 馬克·雷德和出神音樂 · 查看更多 »

Channel 4

#重定向 第四台 (英國).

新!!: 馬克·雷德和Channel 4 · 查看更多 »

維珍

#重定向 維珍集團.

新!!: 馬克·雷德和維珍 · 查看更多 »

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電子屬於轻子类,以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因此,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兩個電子都不能處於同樣的狀態。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又称正子),其质量、自旋、帶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負性与电子相反。電子與正子會因碰撞而互相湮滅,在這過程中,生成一對以上的光子。 由电子與中子、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相对于中子和质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显得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等时,原子会带电;称該帶電原子为离子。当原子得到额外的电子时,它带有负电,叫阴离子,失去电子时,它带有正电,叫阳离子。若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时,称该物体带静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称物体的电性为电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吸引性庫侖力,使得電子被束縛於原子,稱此電子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自由移动时,則改稱此電子为自由电子。许多自由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裏,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機要的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發射電磁輻射。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爆炸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裏,精密的尖端儀器,像四極離子阱,可以長時間局限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托卡馬克設施,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藉著局限電子和離子電漿,來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广泛應用于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激光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新!!: 馬克·雷德和电子 · 查看更多 »

音乐家

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新!!: 馬克·雷德和音乐家 · 查看更多 »

音樂製作人

音樂製作人(亦稱唱片製作人或者專輯製作人)在唱片工業裡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作內容涵蓋控制錄音工程的排程、訓練和指導新的音樂家、組織調度製作預算和資源、監督錄音的過程、進行混音以及母帶後製的工作。 就某些方面而言,音樂製作人就像影劇導演,他的任務是製作、設計製作出符合整個專輯風格的歌曲,不同的是專輯製作人很少負責籌措經費,而是被一些擁有資金的人給雇用,通常是唱片出版公司或歌手本身。20世紀下半葉開始,音樂製作人也開始從事一些更廣、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新!!: 馬克·雷德和音樂製作人 · 查看更多 »

鍵盤

#重定向 电脑键盘.

新!!: 馬克·雷德和鍵盤 · 查看更多 »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非洲某些部落用以传达信息,中国古代军队用以发号施令。坚固的女(常为圆桶状)的一面或双面蒙上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槌)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鼓除了作为乐器外,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鼓来传播信息。 不同類型的鼓,如定音鼓等,均被調校至特定的音調中。更常見的是將不同類型的鼓或打击乐器互相組合,以構成常於流行音樂出現的爵士鼓。.

新!!: 馬克·雷德和鼓 · 查看更多 »

龐克

克可以指:.

新!!: 馬克·雷德和龐克 · 查看更多 »

铁克诺音乐

鐵克諾音樂(Techno music),又譯「高科技舞曲」,在1988年,「鐵克諾」一詞首度被用作標示音樂類型,而如今舞池上各種鐵克諾曲風五花八門,族繁不及備載,然而底特律鐵克諾(Detroit techno)仍被視為所有分支曲風的基底。 鐵克諾的成形始於兩種音樂的融合:來自白人的歐陸電音子音樂,例如Kraftwerk,以及放克(funk)、electro、芝加哥浩室(Chicago house)與電聲爵士等美國黑人音樂;除此之外,與美國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相關,充滿未來感的科幻主題也對鐵可諾影響深遠,尤其是艾文·托佛勒 (Alvin Toffler)的著作《第三波》(The Third Wave)。鐵克諾製作人始祖胡安·阿特金斯(Juan Atkins)曾說過,他之所以用「鐵克諾」來形容自己所創造的音樂風格,就是受到托佛勒發明的詞彙「鐵克諾叛客」("techno rebels")啟發所致;基於以上獨特影響元素,人們會將鐵克諾納入一種稱黑人未來派主義(afrofuturism)的美學概念。對德里克·梅(Derrick May)等製作人來說,將靈魂從肉身移轉至機械,是他們的中心思想,一種科技靈魂的表現;從這角度切入,「鐵克諾舞曲擊潰了狄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所認為機械化對現代意識造成的疏離效果」。.

新!!: 馬克·雷德和铁克诺音乐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馬克·雷德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馬克·雷德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新!!: 馬克·雷德和電子音樂 · 查看更多 »

MFS 音樂廠牌

#重定向 MFS (公司).

新!!: 馬克·雷德和MFS 音樂廠牌 · 查看更多 »

Pet Shop Boys

#重定向 宠物店男孩.

新!!: 馬克·雷德和Pet Shop Boys · 查看更多 »

Trance

#重定向 出神音樂.

新!!: 馬克·雷德和Trance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馬克·雷德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馬克·雷德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杜蘭杜蘭

杜蘭杜蘭(Duran Duran),是1980年代至今歷久不衰英美流行音樂著名耀眼樂團之一,開創所謂流行電音和新浪潮樂風之地位。他們樂風以新浪潮為主要旋律,過往30年他們有21首單曲登上美國流行音樂告示牌百大單曲榜,30首登上英國單曲榜前40名,全球銷售超過1億張唱片輝煌紀錄,在MTV全球電視音樂網掀起英國第二次入侵美國流行音樂樂壇的態勢。 取名自《太空英雌巴巴麗娜》中的反派Doctor Durand-Durand;唱腔早期頗脂粉味,近年可能年齡已升格為50歲「大叔」已略為陽剛;歌詞則多豔敘述男女歡愛與遊戲,頗有頹廢旖旎之風。 值得一提的是此樂團無論是MV或是舞台現場表演,極為誇大及戲劇化,或甚至是惡搞/搞笑始祖,例如:團員數名英美男歌手學滿清格格排排蓮步搖曳生姿走路單曲,但亦有氣勢磅礡之搖滾史詩風格。 幾位第一、二代團員離開另組新團,例如:,也維持一貫風格多樣化文藝卻又狂野樂風,是英美流行音樂排行榜常勝軍樂團。.

新!!: 馬克·雷德和杜蘭杜蘭 · 查看更多 »

歌唱

歌唱,或唱歌,是指人類透過發聲器官產生音樂的過程。進行歌唱的人、或是以歌唱為職業的人稱為歌手。歌唱可以作為在正式場合的一種表演藝術、可以是有宗教、教育、營利等目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娛樂;歌唱可以是經過準備及練習的,也可以是即興的。如同其它技術,純熟的歌唱技巧需要經過持續且充份的練習。 美好的歌唱可以帶給人信心、愉悅、滿足感。情感。.

新!!: 馬克·雷德和歌唱 · 查看更多 »

朋克搖滾

朋克搖滾(Punk Rock)是起源於1974-1976年的美國、英國、澳洲,是搖滾樂的分支音樂類型,有「反建制原則」(anti-establishment)的特色。倫敦的性手槍(Sex Pistols)、衝擊合唱團;紐約的雷蒙斯合唱團(Ramones)被視為朋克搖滾的先鋒。.

新!!: 馬克·雷德和朋克搖滾 · 查看更多 »

流行尖端

流行尖端(Depeche Mode)是一支在1980年成立於英國艾賽克斯(Essex)的巴西爾登(Basildon)的電子音樂樂團。本團最初的團員有:戴夫·高瀚(Dave Gahan,主唱)、馬汀·高爾(Martin L. Gore,鍵盤、吉它、主唱,1981年後成為主要詞曲創作者)、安德魯·法拉契(Andrew Fletcher,鍵盤)和文斯·克拉克(Vince Clarke,鍵盤、1980年至1981年間的主要詞曲創作者)。文斯·克拉克在他們推出1981年的首張專輯後,便離開了樂團,由艾倫·懷德(Alan Wilder)替代,從1982年待到1995年。在艾倫離團之後,高瀚、高爾、法拉契則成為一支三人樂團。 Category:英國電子音樂團體 Category:全英音樂獎獲得者.

新!!: 馬克·雷德和流行尖端 · 查看更多 »

斯米诺伏特加

斯米诺伏特加,又称皇冠伏特加,是英国帝亚吉欧公司旗下的伏特加品牌。该品牌始于19世纪中期,彼得·阿森尼耶维奇·斯米尔诺夫(1831年–1898年)在莫斯科设厂生产伏特加。如今斯米诺伏特加已在130个国家销售,在印度、爱尔兰、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生产。斯米诺旗下产品包括伏特加、香料伏特加和麦芽饮料。2006年3月,帝亚吉欧北美分部宣称斯米诺已是全球销量最大的烈酒品牌。.

新!!: 馬克·雷德和斯米诺伏特加 · 查看更多 »

新秩序 (樂團)

新秩序樂團(New Order),英國樂團,1980年由柏納德·沙姆那(Bernard Sumner)(主唱、吉他、合成器)、彼得·胡克(貝斯、合聲、電鼓)與史蒂芬·莫里斯(鼓、合成器)成立。樂團曲風結合了後龐克與電子舞曲,成為1980年代的代表樂團之一。.

新!!: 馬克·雷德和新秩序 (樂團) · 查看更多 »

新浪潮

新浪潮(New Wave)音乐是摇滚乐的一种分支风格,与朋克摇滚一同在1970年代中晚期出现。起初,新浪潮被认为是朋克摇滚的同义词。由于新浪潮结合了电子乐,实验音乐,摩斯族次文化,迪斯科,摇滚和1960年代的流行音乐等音乐风格的特性,使它与朋克摇滚区别开来。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essay/new-wave-t727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style/new-wave-d381 在某一时期,后朋克摇滚乐也曾被定义为新浪潮音乐,但是逐渐地,新浪潮的流行偏向使它与更注重纯粹艺术性的后朋克分道扬镳。 新浪潮吸收了很多原本朋克摇滚的声音与特质,例如简短以及具有强劲节奏的歌曲,同时在音乐表现与歌词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p160 除此之外,合成器的大量使用,后期制作的应用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也是新浪潮音乐的特色。 总体来说,新浪潮是一种多变且有时让人感觉古怪的音乐,常常伴有吸引人的旋律线,不少歌曲朗朗上口且易于流行。新浪潮艺人的创作灵感常常来自对多种音乐风格的融汇与吸收,例如1950至60年代摇滚复兴,斯卡与雷鬼音乐,以及舞曲等。 新浪潮音乐在19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80年代的主流音乐风格之一,期间活跃着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新浪潮音乐艺人与乐队。 此外,新浪潮音乐人在MTV频道的较高出镜率也对该风格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浪潮音乐在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丧失其主导性地位,虽然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有过几次复兴,但是影响力仍日趋衰落。新浪潮音乐的新一轮复兴在2004年开始流行起来,并启发和影响了独立摇滚等音乐风格。.

新!!: 馬克·雷德和新浪潮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馬克·雷德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曼彻斯特

曼徹斯特(M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單一管理區,人口437,000。 大曼徹斯特成立於1974年,主要來自於蘭開郡和柴郡,有人仍認為曼徹斯特是蘭開郡的一部分。“曼徹斯特”此名經常用來指整個都市區(甚至擴展到大曼徹斯特以外),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曼徹斯特以倉庫眾多聞名於世,別名「倉庫城市」。 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鎮聯合成大曼徹斯特地區。.

新!!: 馬克·雷德和曼彻斯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