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蜑家人

指数 香港蜑家人

香港蜑家人是指居於香港的蜑家人,靠出海捕魚維生。在香港未被英國割讓殖民地之前乃是小漁港開始,香港的水上蜑家人已經在香港生活多個世紀,他们讲粤语疍家话,只在船上生活以捕鱼维生。 他們居住於漁船上,停泊在避風塘內。香港的水上人把船大多又稱艇,亦把艇分為多種,包括:住家艇、漁艇、艇仔、艇戶。艇的演變過程由住家艇以至大漁艇,都在香港避風塘內經歷過香港轉變。.

16 关系: 大澳宗教粤语避風塘香港香港警察徽章香港漁業黃容根霍英東蜑家人蜑家話阿群帶路圖殖民地漁船漁民漁港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新!!: 香港蜑家人和大澳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香港蜑家人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香港蜑家人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避風塘

避風塘,是颱風侵襲時中小型船隻用以抵禦烈風和大浪的庇護所,也是平日船隻的停泊處及卸貨處。其形式通常是拱形凹進的海灣,塘中連接大海的通道多被人造防波堤堵住,船隻只靠狹小的通道進出。.

新!!: 香港蜑家人和避風塘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蜑家人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徽章

《警聲》第778期,2004年6月30日 --> 香港開埠初期,香港警察徽章是以英國在位君主的皇冠為徽號,徽號隨著英國君主的遞嬗而有所改變。1910年喬治五世繼位英國國王,警隊自1910至1930年代皆以「GRI」作為警徽。「GRI」乃喬治五世的拉丁文縮寫,全寫為Georgivs V dei gra: britt:omn: Rex fid: def: Ind: Imp: ──意為托上帝鴻福,喬治,聯合王國及其海外治領國王,國教捍衛者暨印度皇帝(當時聯合王國國王同為英屬印度皇帝)。 以英皇(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拉丁簡寫作警徽的情況一直維持至1934年,自那年起,警隊正式擁其徽號。當年,助理警司畢明達建議警隊應該擁有獨特的徽號,於是畢明達就受命負責警徽的設計事務。縱然警隊自此有其徽號,惟皇冠式樣的警徽卻同時使用,情況一直維持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愛德華八世及喬治六世雖然先後於1936年登基成為國王,惟警隊徽號仍然維持原狀,直至1952年伊利沙伯二世即位女王後,警隊徽號略有改動。是故,1950至1960年代曾經有過兩個大同小異的警徽出現。至1969年,伊利沙伯二世賜封「皇家」二字予香港警察隊及香港輔助警察隊,及後警徽方有修改。這項工作當時落在警務處副處長韋磊夫身上。1969年後,香港警察徽章分為上下兩部份,上方以女王皇冠替代了原有的國王皇冠樣式,下方則是象徵香港開埠的阿群帶路圖。 沿用逾半個世紀的警徽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有了第3度的改變。除了嘉禾得以保留外,其餘部分皆有所改動。女王皇冠被洋紫荊花取代,警徽中央的阿群帶路圖亦被香港島上五幢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所代替,包括交易廣場、匯豐銀行、香港大會堂、中國銀行大廈以及警察總部警政大樓新翼。.

新!!: 香港蜑家人和香港警察徽章 · 查看更多 »

香港漁業

香港漁業早於香港開埠之前便已出現,到現時在香港的本地產業中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捕捉魚類及水產業均為香港提供一個穩定的活魚供應。香港的漁業由捕撈、海魚養殖及塘魚養殖組成,2005年捕撈漁業及海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香港海鮮食用量的26%,而塘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淡水魚食用量的6%。.

新!!: 香港蜑家人和香港漁業 · 查看更多 »

黃容根

黃容根(),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前成員,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漁農界)及大埔區議會議員。.

新!!: 香港蜑家人和黃容根 · 查看更多 »

霍英東

霍英東博士(Dr.

新!!: 香港蜑家人和霍英東 · 查看更多 »

蜑家人

#重定向 蜑家.

新!!: 香港蜑家人和蜑家人 · 查看更多 »

蜑家話

疍家话,又称水上话,是“疍家人”的语言。 鉴于疍家人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的沿海地区和主要内河。并且绝大多数经常和附近的本地人频繁交流。因此,“疍家话” 在不同的省份所指代的语言系属可以完全不同。比如两广的疍家人讲粤语疍家话。而福州疍家人则主要使用福州话。 两广沿海和西江流域的疍家话是一種粤语方言,與粵語的标准口音廣州話基本相通。其中香港疍家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香港的英文名称 Hong Kong 正正就是疍家话发音的音译。.

新!!: 香港蜑家人和蜑家話 · 查看更多 »

阿群帶路圖

阿群帶路圖是香港割讓予大英帝國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的標誌之一,由設計師Messrs.

新!!: 香港蜑家人和阿群帶路圖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香港蜑家人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漁船

漁船是用於捕魚業的船隻。漁船種類繁多,用不同物料建造的,例如有鋼鉄、木和--。.

新!!: 香港蜑家人和漁船 · 查看更多 »

漁民

漁民,又名漁夫,是以捕鱼为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補漁屬第一級產業的職業。漁夫每次捕魚時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場販賣。而在街市賣魚屬於第三級產業的活動,按社會分工,魚販未必是漁夫。.

新!!: 香港蜑家人和漁民 · 查看更多 »

漁港

漁港是指具有漁業功能、停泊渔船的港口,例如:捕魚,又有分近海和遠洋兩種漁港。一般的大型渔港(第一類漁港)一般设有魚市場、起卸碼頭,以及漁船補給(加油、加水、加冰)、魚貨加工、冷凍、船機修理、保養設備等;地理位置大多设于交通方便之处,以方便魚貨運輸銷售。.

新!!: 香港蜑家人和漁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