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

指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是香港消防處為每宗在香港境內發生的火警就其嚴重程度及影響性進行評級的制度,以作為調派消防車輛及裝備的準則。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香港發生連場火災,包括木屋區、木樓、唐樓及工廠大廈等。適逢1961年,香港政府接納了副布政司戴麟趾的檢討報告,決定成立獨立的政府部門消防事務處。為警惕大眾、統籌救援工作及改善救援效率,消防事務處最終於1964年2月1日仿傚美國實施火警分級制度,並依據實際情況分為一至五級。火警級別會按當時在場指揮人員判斷發出,只會升級而不會下調,直至火勢撲滅,現場指揮官下令停止消防動員為止。當火警升至第五級後仍無法有效控制或火勢持續擴大,則會考慮發出「災情警報」,亦即最高的災難級,火災級別書寫時應該使用羅馬數字。 至於山火,則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自1976年起負責分級並只劃分為3個等級「漁護處在郊野闢防火帶建儲水箱以防不測 山火禍害甚於猛虎 多因市民在郊遊時留下火種造成」,《文匯報》A11版,1996年2月11日,只要發生山火,就可算為一級。山火較猛,威脅居民和其他設施,而漁護署郊野公園滅火隊人手不足,需要消防處協助,即列為二級。三級山火乃指屬災難性,火勢嚴重,漁護署便會要求各紀律部隊協助撲救。.

32 关系: 加油站寮屋寶珊道山泥傾瀉事件山火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唐樓六一八雨災火災社會福利署秀茂坪美國牛頭角發電廠鐵路車站西半山香港香港1964年香港火災香港火災危險警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軍事香港消防處醫療輔助隊醫院酒店老人院機場民眾安全服務隊民政事務總署漁農自然護理署戴麟趾政府飛行服務隊

加油站

加油站供車輛及船隻需要補充油料时使用。油料存在油庫(或油槽、油池)裡,通過管道連接到加油機器,通過加油槍加到車輛的油箱裡。.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加油站 · 查看更多 »

寮屋

寮屋在香港是指非法佔地而建的臨時居所,其建築通常相當簡陋,大多以鐵皮及木板等搭建而成,所以又俗稱鐵皮屋、木屋;香港的非原居民村落大多只是寮屋。同時寮屋區內有免費水源供用桶提水。 寮屋在1940年代末的香港開始增多。原因不只是原有的房屋在戰時大多受到破壞,更重要的是其後中國大陸爆發國共內戰,使大量難民湧入香港。香港政府在奉行自由貿易的原則下,當時未有相應提供任何公營房屋計劃,難民便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寮屋。寮屋區十分擠逼,衛生惡劣,更經常發生火災意外。直到1953年12月24日石硤尾大火燒毀該處的寮屋區令近五萬人無家可歸後,香港政府才改變房屋政策,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居民,寮屋在香港的數量才受到控制。香港政府於1982年及1984年至1985年為所有寮屋進行登記,紀錄每間屋面積、高度、居住人口等資料,自此居民不能自行擴建房屋(僭建),否則會失去清拆寮屋時入住公屋(俗稱「上樓」)的資格。截至2009年,香港仍有寮屋二十多萬數間,有人居住者八萬多間香港無綫電視,《星期二檔案》,2010年1月19日,當中包括黃大仙、鯉魚門、茶果嶺、薄扶林村,以及新界等多處地方。 2009年10月九華徑寮屋區發生大火,使人再次關注寮屋居民之居住問題。但亦有居民稱住在寮屋只需每年向政府繳納數百元地租,花費較居住在其他地方少得多。.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寮屋 · 查看更多 »

寶珊道山泥傾瀉事件

寶珊道山泥傾瀉事件是指於1972年6月18日晚上8時55分在香港香港島半山區寶珊道發生的山泥傾瀉,一幅受強烈風化的火成岩山坡,在連綿大雨下滑動,導致沖毀了寶珊道一座兩層高的洋房,並順勢把干德道一座六層高的樓宇沖塌,洪水及山泥混和樓宇瓦礫,形成泥石流,衝向位於旭龢道20號,樓高12層的旭龢大廈。大廈即時應聲折斷倒塌,並波及在山坡下尚未入伙的景翠園E座,該廈最高四層被撞毀。此一系列大廈倒塌意外成為香港戰後近28年來傷亡最慘重的同類事故,旭龢大廈亦成為香港至今層數最高的全幢倒塌之樓宇。 在旭龢大廈內,大部分住客未能及時逃生,被埋在瓦礫之下。駐港英軍奉召到場救災,其後交由消防員接手處理。經過日以繼夜的挖掘,搜救人員成功拯救不少生還者,其中包括前大法官列顯倫,消防員依循他的收音機所播放的歌聲而將他救出。旭龢道意外共證實67死19傷。 事故過後,旭龢大廈舊址改建為旭龢道休憩花園,景翠園E座則於修補被削去的部分之後入伙。 1972年11月28日,政府發表1972年雨災調查委員會最後報告書,指出導致這宗山泥傾瀉,是因為山坡下方有個施工地盤且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半山區山體内本身的水位很高,當遇上下雨天時,水位更會上升,導致山體不穩定。 土力工程處在1982年發表香港半山地區整體邊坡穩定性研究報告,指出寶珊地段受高地下水位及不良地質條件的影響,斜坡穩定性較低,政府於1984至85年間,在寶珊地段安裝了73條合共長達90米的排水斜管作排水之用,並於2006年再加建新的排水系統,在寶珊山坡建造排水隧道及附屬排水斜管及豎管,兩條排水隧道分別長270米和188米。.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寶珊道山泥傾瀉事件 · 查看更多 »

山火

山火,又稱野火、林火、森林大火、森林火災,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林野間難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閃電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見的原因有人為疏忽、故意縱火、火山爆發和火山碎屑雲,熱浪、乾旱和週期氣候轉變如厄爾尼諾現象都會戲劇性增加山火危機。 乾旱以及小型的森林火災是促成極大的森林大火的主要因素。.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山火 · 查看更多 »

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

伊利莎白皇后號(RMS Queen Elizabeth)是193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和最豪華的郵輪,全長1,031英尺,排水量達83,600噸,有「大西洋第一夫人」之稱。其後該郵輪由香港船商董浩雲購買改裝為海上學府,惟於1972年改裝臨近完成時發生大火完全焚毀,「海上學府」計劃亦告吹。該火災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海上火災亦是唯一的「災難級大火」,釀成14人受傷。當時船隻停泊在青衣島和昂船洲之間,即現時九號貨櫃碼頭之位置 。.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伊利莎白皇后號郵輪 · 查看更多 »

唐樓

唐樓是中國華南地區、香港及澳門一帶於19世紀中後期至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唐樓不少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築風格。.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唐樓 · 查看更多 »

六一八雨災

六一八雨災(或稱六一八水災、壬子水災、壬子雨災,事發當年為壬子年)是指香港於1972年6月18日因為持續暴雨而導致山泥傾瀉的嚴重災難事故。當日,在九龍觀塘區翠屏道木屋區及香港島半山區旭龢大廈先後發生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坍塌慘劇,造成共156死、117傷,成為香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水災、山洪暴發及山泥傾瀉意外。1972年6月16日至18日期間,香港連日大雨(三日總降雨量達652.3毫米),成為引發此次慘劇的主要成因。.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六一八雨災 · 查看更多 »

火災

火灾(英语:conflagration/fire as a disaster),指由于火苗缺乏应有的控制而引发乃至扩大并造成损失及伤害的过度燃烧。 火灾分为天灾和人灾:物体自然燃燒造成的火災稱為天災,人为疏忽过错所引发和蓄意縱火則屬人為人災。.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火災 · 查看更多 »

社會福利署

會福利署(簡稱社署;英文: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縮寫:SW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管理社會福利等事務。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為葉文娟。.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社會福利署 · 查看更多 »

秀茂坪

茂坪(Sau Mau Ping)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主要以公共屋邨組成,是九龍主要的住宅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九龍區的人口增加,香港政府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後來逐漸演成秀茂坪邨,共近44幢大廈。附近有秀茂坪警署及基督教聯合醫院。 舊時的秀茂坪全為樓高十數層的公共屋邨大廈,隨着秀茂坪邨因為老化而重建,人口一度下跌,途經秀茂坪的區內巴士路線13B、13C、13E相繼取消。重建後的秀茂坪分拆出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居屋曉麗苑及將2001年原屬西貢區新發展的寶達邨劃入秀茂坪範圍。 亦有不少植根香港數十年的本地企業是從秀茂坪中創業,如壹品豆漿等。.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秀茂坪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牛頭角

牛頭角(Ngau Tau Kok)位於香港觀塘區的西北部,位置為佐敦谷以南,九龍灣以東,秀茂坪以西,觀塘市中心之西北,主要為住宅區和工業區。.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牛頭角 · 查看更多 »

發電廠

電廠(Power station、Generating station、Power plant、Powerhouse),又稱發電站或電廠,是將熱能或動能轉換為電能的設施,屬於電力系統一環。.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鐵路車站

鐵路車站或簡稱鐵路站,口語慣稱火車站、車頭,是供鐵路列車停靠的地方,供乘客登車或者供貨物上下列車。月台可大致分島式月台、側式月台、港灣式月台、跨站式站房、特殊車站、號誌站等幾類。早期的車站通常是客貨兩用。這類車站現在仍然有;但是在歐美,貨運一般已集中在主要的車站。大部分的鐵路車站都是在鐵路的旁邊,或者是路線的終點。車站內有月台(--)方便乘客乘降。月台用隧道或橋梁跟車站的大堂連接。其它車站設備包括售票、候車室、在月台上供候車的座椅等等。 部分鐵路車站除了供乘客及貨物上落外,亦有供機車及車輛維修或添加燃料的設施。多間鐵路公司一起使用的車站一般稱為聯合車站或轉車站。有時轉車站亦指可供與其它交通工具(如電車、地鐵、公共汽車或渡輪)轉乘的車站。.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鐵路車站 · 查看更多 »

西半山

#重定向 半山區#地理位置.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西半山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1964年

#重定向 1964年香港.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1964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火災

#重定向 香港火災列表.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火災 · 查看更多 »

香港火災危險警告

火災危險警告(Fire Danger Warnings)是當香港出現火災的危險性甚高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火災危險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強烈季候風信號、寒冷天氣警告、酷熱天氣警告及霜凍警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每當發出火災危險警告,天文台便會透過電視台、電台及互聯網向市民發佈警告信息,電視螢光幕會顯示天文台設計的火災危險警告標誌。漁農自然護理署會在郊野公園山火季節期間派員到其轄下的郊野公園把火災危險警告顯示在其入口處,而消防處亦會把火災危險警告顯示在各消防局的警告版上。 發出火災危險警告旨在提醒市民應特別提高警惕,採取適當的防火措施,減低火警的可能性,以免生命及財產蒙受損失。而且警告生效期間一旦發生火警,更可能會迅速蔓延。.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火災危險警告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軍事

香港軍事,始於唐政府於屯門設立的屯門軍鎮。經歷1841年和1860年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分階段將香港的主權割讓予英國,除二戰期間一度被日本皇軍佔領外,香港防務都是由駐港英軍負責,直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改由中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下稱「駐港解放軍」)管理。.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軍事 · 查看更多 »

香港消防處

香港消防處(Hong Kong Fire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为HKFSD)是香港保安局轄下編制第2大的紀律部隊,負責消防、救援,並且提供緊急救護服務。現任消防處處長是李建日,領導9,515名各級消防及救護人員和725名文職人員,至2012年5月,當中包括9名女性消防隊長(行動組)和13名女性消防隊長(控制組)。2015年,消防處共接獲34,320宗火警召喚、33,683宗特別服務召喚;救護總區則共接獲757,901宗救護召喚,每日平均出動逾2,076次。.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香港消防處 · 查看更多 »

醫療輔助隊

醫療輔助隊(英文: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縮寫:AM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的輔助部隊之一,專責支援消防處及衛生署,為香港提供緊急/非緊急救護運送和衛生服務。其宗旨是提供最高效率和成效的醫療服務,增強常規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署署長為醫療輔助隊總監,現由陳漢儀醫生出任,總參事為許偉光,領導4,745名成員。.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醫療輔助隊 · 查看更多 »

醫院

医院是治疗和护理病人的机构,也兼做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在日语跟臺灣話等也稱為病院。是由专业分工的医院职员通过医学检查、检验、治疗等设备提供醫療及患病休養服務的一种醫療機構,其服務對象為觉察或认可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有嚴重问题的疾病患者、傷者和接受分娩的孕婦,或者是受到家人和朋友极力劝导到医院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或者是需要常规健康管理的一般人士。虽然也有同普通诊所类似的门诊服务,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医院的留院治疗资源、规模、模式。 大部分医院通常是由政府部門资助,或由宗教團體、社會組織、公司或慈善机构的慈善捐款,不以盈利為目的。同時,也存在以盈利為目的的私立醫院。.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醫院 · 查看更多 »

酒店

酒店,又稱旅店,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空間之商业机构。現在的飯店,除主要為遊客提供住宿服務外,亦提供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寢前服務)、餐饮、游戏、娛樂、购物、商務中心、宴會及會議等设施。 与餐馆类似,最早的旅舍存在于各地古代政府建立的驿站体系中。.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酒店 · 查看更多 »

老人院

老人院也叫安老院、養老院、安養院,是一些社區服務的機構,是為老人提供住宿和日常起居照顧的地方,工作人員分為社工、護士、醫生、義工及助理員等,提供的是老人服務。 老人院因為其服務內容,或市場定位的不同,也有其它名稱,如備有專門療養、護理服務的稱為護理安老院,簡稱護老院。 老人院有些是非營利組織、慈善機構,也有不少是商業經營。.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老人院 · 查看更多 »

機場

機場,亦稱飛機場、航空站或空港,是飛行場的類型之一,供固定翼飛機、直升機、飛艇等中大型飛行器停靠。機場的組成至少需要一個平面,如跑道滑行道、直升機停機坪或水面,而且往往擁有許多功能性設施及建築物,如客運大樓、轉運站、空中交通管制設施(例如塔台與進場燈光系統)、機坪、機庫、維修廠棚、地勤服務設施等。 世界大多數機場為民用機場(通用机场和公共运输机场),如僅提供軍機起降的機場稱作軍用機場,若軍方與民間航空器均可起降的機場稱作軍民共用機場,專營或兼營國際航線的機場則稱為國際機場。大型的民用機場除了基本的功能性設施,還可能有其他附加性的設施,例如餐廳、商場、旅館、VIP貴賓室等,宛如一座小型城市;但相對的,為了機場的正常營運,機場營運機構通常會向搭機旅客收取機場稅。近年來,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提供低價的機票受到許多遊客的歡迎,為了因應此趨勢,開始有機場設計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專用設施(主要為客運大樓),設備較為簡易、機場稅金額也較低。 截至2009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指出,全球從空中可辨認出的機場大約有44,000座,其中美國擁有15,095座,為世界之最。.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機場 · 查看更多 »

民眾安全服務隊

民眾安全服務隊(簡稱民安隊,Civil Aid Service,縮寫:CAS)是香港保安局轄下的輔助紀律部隊之一,於1952年成立,初期為一個備戰的輔助組織,經過多年發展,轉展成為服務多元化的民防保安部隊,在發生天災人禍時,執行各種緊急服務,輔助正規紀律部隊,進行救援工作和維持治安。現任民眾安全服務隊處長為李樹榮博士,領導3,634名成人隊員及3,232名民安隊少年團團員。民眾安全服務隊被譽為亞洲其中一支最優秀的志願輔助部隊,是世界各地志願工作團體的典範之一。 每當接獲通知,民眾安全服務隊人員需要於1小時45分鐘內抵達行動基地集合、接受匯報及準備,然後一同出發行動。於2012年全年,民眾安全服務隊參與了138次緊急服務,包括80次山嶺搜救、37次火災救援及15次水災或者颱風救援,服務時數達逾16,000小時;協助人群管理220次,服務時數達逾87,000小時。 民眾安全服務處簡稱民安處,編制人數為103人,包括一名相當於首長級薪級表第二點的人員(職銜為總參事),其餘則為部門人員及一般職系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為民眾安全服務隊志願人員提供行動策劃及管制、隊員訓練、行政和後勤支援。部份職系人員需要同時兼任民眾安全服務隊的志願工作。民安處總參事暨民安隊副處長(行動)為張達賢。.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民眾安全服務隊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總署

民政事務總署(簡稱民政總署或民政署;英語:Home Affairs Department,HA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促進政府與市民間的溝通,並協助發展地方行政,包括新界村代表選舉。現任民政事務總署署長為謝小華女士。 民政事務總署在全港十八區均設置了民政事務處,由民政事務專員主管;民政事務總署並負責管理各區的社區會堂/社區中心。.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民政事務總署 · 查看更多 »

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英文: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縮寫:AFC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原稱為漁農處,成立於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更名的原因是為了更能正確反映該部門的職責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即除了漁業、郊野公園及農業發展外,還包括自然物種的保護。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總部位於九龍西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8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包括監察及指導漁業及農業,營運香港各新鮮副食品批發市場,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包括香港濕地公園)、海岸公園(包括地質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瀕臨絕種動物、植物的出入口。並監管動物的福利與控制動植物的傳染病,例如禽流感。.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漁農自然護理署 · 查看更多 »

戴麟趾

戴麟趾爵士,GCMG,MC,DL(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曾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964年至1971年任第24任香港總督,任內香港工業長足發展,但期間因為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香港亦受影響而爆發了左派領導的六七暴動。六七暴動後,戴麟趾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如發展基建、小學六年義務教育等。.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戴麟趾 · 查看更多 »

政府飛行服務隊

政府飛行服務隊(簡稱飛行服務隊;英文: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縮寫:GFS)前身為皇家香港輔助空軍,香港主權移交後為香港政府保安局轄下的紀律部隊之一,專門負責執行空中運員、空中測量、支援位處偏遠山區及離島,以至香港飛行情報區(包括南中國海、東亞及東南亞)的搜索及拯救和空中救護任務等等。現任政府飛行服務隊總監為陳志培,領導247名人員。.

新!!: 香港火警分級制度和政府飛行服務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級火三級火警一級火一級火警二級火二級火警五級火五級火警巨災警報四級火四級火警香港消防分級香港火警分級香港火警分级制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