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飛馬座V391

指数 飛馬座V391

飛馬座V391(V391 Pegasi),或稱為HS 2201+2610,是一顆距離地球約4570光年的藍白色次矮星,位於飛馬座。.

10 关系: B型次矮星紅巨星白矮星飞马座飛馬座V391b變星J2000.0次矮星水平分支漸近巨星分支

B型次矮星

B型次矮星(subdwarf B star,縮寫:sdB)是一種光譜類型B型的次矮星。這種恆星和典型次矮星不同的是它的表面溫度和亮度較高,在赫羅圖的位置是在「極端水平分支」。這些恆星的質量大約是0.5倍太陽質量,並且只含有1%氫,其餘成分大多是氦。而半徑則是太陽的0.15到0.25倍,表面溫度20000到40000 K。 B型次矮星是在恆星演化的晚期階段。紅巨星的核心開始進行氦的核融合之前失去主要由氫組成的外層,剩下的核心即為B型次矮星。這些紅巨星提早喪失質量的原因至今仍不明,不過聯星系統中和另一顆成員星的交互作用可能是主要機制。單一B型次矮星可能是兩顆白矮星合併的結果。B型次矮星被認為是恆星變成白矮星前沒有經過巨星階段的產物。 B型次矮星的光度高於白矮星,並且是年老高溫恆星群聚區域的主要成員星,例如球狀星團、螺旋星系核球、椭圆星系。這類恆星在紫外線影像中相當明顯。被認為是橢圓星系光譜中紫外線超量的原因。.

新!!: 飛馬座V391和B型次矮星 · 查看更多 »

紅巨星

红巨星是巨星的一种,是恆星的一種衰變狀態,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存在期只有数百万年不等。质量通常约为0.5至8个太阳质量,质量更大的称为红超巨星,質量再大的為紅特超巨星。.

新!!: 飛馬座V391和紅巨星 · 查看更多 »

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稱為簡併矮星,是由简并态物质構成的小恆星。它們的密度極高,一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白矮星體積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則來自過去儲存的熱能。在太陽附近的區域內已知的恆星中大約有6%是白矮星。這種異常微弱的白矮星大約在1910年就被亨利·諾利斯·羅素、愛德華·皮克林和威廉·佛萊明等人注意到, p. 1白矮星的名字是威廉·魯伊登在1922年取的。 白矮星被認為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最終產物,在我們所屬的星系內97%的恆星都屬於這一類。, §1.

新!!: 飛馬座V391和白矮星 · 查看更多 »

飞马座

飞马座(別名天馬座)的大四边形是秋季星空中北天区中最耀眼的星象,整个这片天区远离银河系的银盘。所以布满了明暗各异的星系。这里有一个梅西耶天体,即球状星团M15。.

新!!: 飛馬座V391和飞马座 · 查看更多 »

飛馬座V391b

飛馬座V391b(V391 Pegasi b),或稱為HS 2201+2610 b,是一顆環繞飛馬座恆星飛馬座V391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570光年。.

新!!: 飛馬座V391和飛馬座V391b · 查看更多 »

變星

變星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 多數恆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說,太陽亮度在11年的太陽週期中,只有0.1%變化。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 變星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兩種形態:.

新!!: 飛馬座V391和變星 · 查看更多 »

J2000.0

J2000.0是在天文学上使用的曆元,前缀「J」代表这是一个儒略纪元法,而不是一个贝塞耳纪元。 它指的是儒略日期TT时2451545.0,或是TT时2000年1月1日12時,即相对于TAI的2000年1月1日,11:59:27.816或UTC时间2000年1月1日11:58:55.816。 因恒星赤经和赤纬会因岁差(與恒星的自行)改变,所以天文学家们经常指定某一特定的纪元作参考点。早期採用的纪元标准是B1950.0纪元。 在J2000时刻的天赤道與二分点用来定义天球参考坐标系,该参考坐标系也可写作J2000坐标或简单记为J2000,但更合适的,应该如下使用国际天球参考系統(ICRS)。.

新!!: 飛馬座V391和J2000.0 · 查看更多 »

次矮星

次矮星,有時標示為sd,是約克光譜分類系統中光度屬於VI的恆星,它們是絕對星等的光度比主序星低1.5至2等,但光譜型態相同的恆星。在赫羅圖上,次矮星的位置在主序帶的下方。 次矮星這個名詞是古柏在1939年創造的,是用來標示之前被稱為“中繼白矮星”,卻有著異常光譜的恆星。.

新!!: 飛馬座V391和次矮星 · 查看更多 »

水平分支

' 水平分支(HB)是質量與太陽相似的恆星緊接在後面的一個恆星演化階段。水平分支恆星的能量是通過在核心的氦融合(三氦反應)和圍繞著核心的一圈氣體的氫融合(碳氮氧循環)。在恆星核心的氦融合開始之際,進入紅巨星分支前端的恆星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化,導致整體光度的減少,恆星外殼的收縮使表面達到更高的溫度。.

新!!: 飛馬座V391和水平分支 · 查看更多 »

漸近巨星分支

AGB恆星在天文物理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能產生大量的塵粒,並且也是成為行星狀星雲的前兆。 漸近巨星分支是赫羅圖上低質量至中質量恆星在演化時聚集的區域。在恆星演化周期中,這是所有中低質量恆星(0.6-10太陽質量)末期階段的生活。 在觀測上,一顆漸近巨星分支(AGB)恆星看起來像是一顆紅巨星。它的內部構造特點是在中央有一個不活躍的碳和氧核心,外面是正在將氦融合成碳(氦燃燒)的氦層,再外面則是將氫融合成氦(氫燃燒)的殼層,還有大量與一般正常恆星類似的物質組成的外殼。.

新!!: 飛馬座V391和漸近巨星分支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