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志遠

指数 陳志遠

陳志遠(Chen Chih-yuan,),生於臺灣,知名流行音樂編曲家、作曲家,先後曾任飛碟唱片和豐華唱片音樂總監。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小虎隊等人的專輯,也曾經創作出許多暢銷金曲。生平編曲、創作的歌曲超過千首,友人戲稱他為「音樂怪博士」。圈內封號有編曲大師、音樂教父等。.

80 关系: 劉文正可登唱片台灣吉他夢想家大腸癌小虎隊小虎隊 (台灣)中央通訊社中華民國文化部中正區 (臺北市)張雨生張清芳張惠妹張曼娟作曲家侯德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初级中学和弦出版光线传媒王傑 (歌手)獎勵第14屆金曲獎第19屆金曲獎第1屆金馬獎第1屆金曲獎第20屆金馬獎第21屆金馬獎第2屆金曲獎第3屆金曲獎第5屆金曲獎編曲編曲家緋聞瓊瑤音乐风云榜音樂專輯鍵盤華人地區華語電影製作飛碟唱片豐華唱片鳳飛飛黃鶯鶯龍的傳人蘇芮蔡琴...臺北市金韵奖金鐘獎金馬獎金馬獎頒獎典禮金鼎獎金曲獎配器法英語英语陳耀川陳樂融李宗盛李建复校園民歌梁弘志梅花三弄楊弦歐陽菲菲歌手民生報民歌滾石唱片朱天文流行音乐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憂歡派對慎芝曹俊鴻 扩展索引 (30 更多) »

劉文正

劉文正(),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祖籍河北任丘,台灣男歌手。由於相貌斯文俊秀,舞藝亦佳,曾連續三屆獲得金鐘獎最佳男歌星演員獎,也「歌而優則演」,演出十數部愛情文藝片,同時也是劉家昌提拔的子弟。 劉文正行事低調,雖淡出演藝圈後的前幾年仍有數次於螢光幕前曝光,但隨後已全面退隱,目前在紐約、洛杉磯、拉斯維加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都有住處。也由於行跡成謎,台灣近十年來皆有流傳關於他現今去向的謠言,甚至有死亡謠言,而他是透過經紀人夏玉順代為澄清自己還活著;而對於此類謠言,他的一貫態度是:「就算講我死了,(我)也不會出來澄清。.

新!!: 陳志遠和劉文正 · 查看更多 »

可登唱片

可登唱片,是一家台湾的唱片公司,当时與滾石、飛碟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唱片公司之一。.

新!!: 陳志遠和可登唱片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陳志遠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吉他

--,屬於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結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新!!: 陳志遠和吉他 · 查看更多 »

夢想家

《夢想家》是一部台灣搖滾音樂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表演工作坊製作,在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慶晚會」演出。主要製作人為賴聲川(擔任創意總監、編劇與歌曲作詞),導演丁乃箏、呂柏伸,主要音樂創作者為陳志遠,主要演員周定緯、林芯儀、李杰宇、張靜之、林維哲。 於當年度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1日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演出兩個場次,耗資約新台幣2.58億元。外界質疑費用過於高昂,並涉及帳目不清等財務問題,引發台灣社會內部討論,成為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議題之一,並登上台灣2011年十大藝文新聞第一名。台北地檢署以貪污案進行偵辦,但以「查無實據」結案,2013年監察院以此案涉及行政缺失,糾正行政院與文化部(前文建會)。.

新!!: 陳志遠和夢想家 · 查看更多 »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的癌症。因為細胞不正常的生長,可能侵犯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症狀可能包括、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大部份的大腸直腸癌起因為生活習慣及老化,少部分則因為遺傳疾病。風險因子包括飲食、肥胖、抽煙、運動量不足。增加罹癌風險的飲食包含紅肉或加工肉品、以及酒精。其他風險因子包含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某些可能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遺傳疾病為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和,然而這些遺傳性疾病占大腸直腸癌所有病例中的比例不到5%。大腸直腸癌通常源自良性腫瘤,然而隨時間進展變成惡性腫瘤。 腸癌的診斷可藉由或檢查切片。接著由影像檢查查看是否轉移。進行大腸直腸癌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建議50歲以上至75歲規則接受篩檢。阿斯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降低罹癌風險,但由於藥物的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常規使用它們來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或是合併使用以上療法。侷限在腸壁的大腸直腸癌可能藉由手術治癒,然而當癌症已擴散或轉移時則不然,此時則以改善生活品質及症狀為治療目標。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約65%,然而主要取決於病人健康狀況與癌症分期,而分期又關係到是否能藉由手術移除。整體來說,大腸直腸癌為第三常見癌症,約占10%。在2012年,有140萬例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且造成69.4萬人死亡。大腸直腸癌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占全世界總案例數的65%。而在女性較男性少見。.

新!!: 陳志遠和大腸癌 · 查看更多 »

小虎隊

#重定向 小虎隊 (台灣).

新!!: 陳志遠和小虎隊 · 查看更多 »

小虎隊 (台灣)

小虎隊(The Little Tigers),臺灣流行男子音樂組合,成員由吳奇隆、陳志朋和蘇有朋三人组成。小虎隊最初於1988年在助理主持征选活动中脱颖而出,並成为台湾第一个男子偶像組合 。随後在1989年初與女子組合憂歡派對推出合輯,因青春陽光的外型、活力四射的舞蹈及淳樸勵志的歌曲而迅速走紅,繼而成為當時華語流行樂壇最有影響力的青春男子組合,亦是華人界頗負盛名的團體組合之一,1990年代風靡於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華人地區,有台灣的少年隊之稱。.

新!!: 陳志遠和小虎隊 (台灣)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陳志遠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陳志遠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陳志遠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張雨生

張雨生(),生於澎湖,父為外省軍人,母為泰雅族人。台灣創作歌手、作詞人、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以聲音高亢著稱,成名曲為《我的未來不是夢》,其音樂創作風格多變,故有「音樂魔術師」之稱。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在臺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昏迷24天後,於11月12日逝世,享年31歲。2017年,張雨生榮獲第28屆金曲獎追頒特別貢獻獎。.

新!!: 陳志遠和張雨生 · 查看更多 »

張清芳

張清芳(),出生於臺灣,臺灣知名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兩座金曲獎與一座金鼎獎「三金歌后」,華語歌壇天后級女歌手、電視與廣播節目主持人,也曾嘗試戲劇演出。張清芳1980年代即以學生歌手身份走紅登峰,藝界持續力道驚人。出道以來,從不靠緋聞炒作知名度,她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傑出、成功的藝人之一,迄今發行約30張個人專輯,累積銷售量早在1998年由《TVBS週刊》調查,僅臺灣一地已突破1300多萬張,因此,有「樂壇東方不敗」稱謂。 1984年,尚就讀於中國工商專科學校的張清芳,以在學學生身分參加台灣電視公司「第一屆《大學城》歌謠創作比賽演唱〈曾經擁有過〉及〈能不能〉二首歌曲」,最後獲得演唱組冠軍,並因此與其他得獎者錄製歌唱合輯。1985年10月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以30萬張銷售量榮登該年最暢銷專輯,因其唱腔與外表等因素,被媒體歸類於「實力派」唱將至今。 1990年,時值「紫色的聲音」時期,張清芳舉辦了台灣第一場大型售票演唱會「真心可以永遠」,並將所得捐給公益團體。排隊人龍在開唱前12小時開始湧現,擠爆台北體專體育館,已故知名搖滾音樂人薛岳也抱著病體到場欣賞。 至2004年止,張清芳在國內外共開過數十場個人大型售票演唱會與出版超過30張專輯。其中包含數張台語老歌(如傳唱海內外的「無人熟識」)及民歌老歌專輯,是華語樂壇少見一直擁有固定發行量跟高銷售量的歌手之一,媒體稱她為歌壇「東方不敗」。 2000年,轉型成為台灣談話節目與廣播主持人,更入圍電視與廣播金鐘獎,是唯一曾入圍過金曲獎、電視金鐘獎、廣播金鐘獎、唱片金鼎獎「台灣四大金獎」的藝人。2005年底,張清芳與高盛證券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結婚,淡出螢幕,并定居香港。.

新!!: 陳志遠和張清芳 · 查看更多 »

張惠妹

張惠妹(卑南語:Kulilay Amit(古歷來·阿密特),),暱稱阿妹,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出生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大巴六九部落(卑南語:Tamalrakaw),1996年以《姊妹》專輯出道,至今已累計5500餘萬張唱片銷量和270餘場個人售票演唱會,為華語女歌手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場次紀錄保持人。張惠妹曾獲1998年告示牌獲得亞洲最受歡迎歌手獎,2000年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以及2004年第2屆世界和平音樂獎等多個音樂獎項,且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是1990年代後期至今華語流行樂壇的天后及指標人物之一。 張惠妹亦涉足音樂劇的演出;成為首位獲得BIO人物傳記頻道、探索頻道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紀錄或專訪、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入選亞洲20大風雲人物的台灣歌手。此外,她關心原住民孩童的教育和發展議題,並大力支持LGBT权利运动。.

新!!: 陳志遠和張惠妹 · 查看更多 »

張曼娟

張曼娟()臺灣作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1年9月起出任行政院陸委會香港事務局新聞組組長兼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原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組長。 1961年生於臺灣,出生地為臺灣臺北市文山區。畢業於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五專部報業行政科、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獲第三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 世界新專報業行政五專科畢業後,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修中國文學,畢業後留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直到攻取博士碩士學位。初期在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任教,後來在東吳大學中文系教學長達十年。1997年8月應邀至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職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教授古典小説、現代小説、現代散文等課程為主。(2014年7月於東吳大學辭職).

新!!: 陳志遠和張曼娟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陳志遠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侯德健

侯德健(),台湾音樂家,六四事件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現為《易經》研究者,出版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

新!!: 陳志遠和侯德健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乃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該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最高評級的「醫學中心」醫院之一,亦是中華民國醫療體系重要防疫機構。在肝炎、器官移植、鼻咽癌、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上的先鋒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新!!: 陳志遠和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查看更多 »

初级中学

初级中學,是中等教育的階段之一。許多國家的教育部門將普通中學劃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廣義的初級中學包括普通初級中學和初級職業學校,狹義的初級中學專指普通初級中學。其中,初級中學是學生在小學結束後接續進行的教育,而在初級中學這一個階段結束之後,下一階段將會是高級中學。.

新!!: 陳志遠和初级中学 · 查看更多 »

和弦

和弦(chord)源自希臘文χορδή,原意是指弦線。在音樂理論裏,是指組合在一起的兩個或更多不同音高的音。在歐洲古典音樂及受其影響的音樂風格裏,更多時候是指三個或以上的音高組合,而兩個音高的組合則以音程來描述。和弦的組成音,可分開演奏,亦可同時演奏。分開演奏的,我們稱為分解和弦〔或分散和弦〕。和弦有三度疊置及非三度疊置之分,在西方傳統和聲中的和弦,均按照三度疊置的原則構成。 和弦的標記方式有很多種,巴洛克音樂經常以數字低音來標記和弦,古典音樂經常以羅馬數字來標記和弦,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經常以音名的英文字母來標記和弦。.

新!!: 陳志遠和和弦 · 查看更多 »

出版

出版或稱发表,是指将作品通过任何方式公之于众的一种行为。在大多数国家,作品一经完成,不论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权。作品获得国际标准书号并经過一定资质的出版机构印刷成书籍称为出版物;出版物内容以数码形式呈现的称之为电子出版物或叫做电子书。以出版为主的生产或者产业领域称为出版业。拥有大量复制或同等规模的传播力的公开发表都统称之为出版。.

新!!: 陳志遠和出版 · 查看更多 »

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Beijing Enlight Media Co., Ltd.,)是中国大型民营传媒娱乐集团之一,由王长田在1998年创建。当时中国娱乐节目甚少,王制作一档《中国娱乐报道》(1999年到2014年初称为《娱乐现场》,后改回原名),投放到20多家地方电视台,此节目迅速窜红全国,取得很好的收视,并开启了民营电视节目公司的诞生。 光线传媒现在制作多档娱乐节目,并在中国600多家电视台发行,形成强大的娱乐电视节目制作实力。目前光线传媒不止在制作电视节目,还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等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公司现拥有员工400余人,并在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首尔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

新!!: 陳志遠和光线传媒 · 查看更多 »

王傑 (歌手)

王傑(Dave Wang Chieh,),台灣創作歌手,活躍華語樂壇的知名音樂人,1987–1993年紅極一時,名列台灣四大天王。代表作有《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孤星》、《故事的角色》、《幾分傷心幾分痴》、《誰明浪子心》、《傷心1999》等,兼唱國語歌和粵語歌。歌手形像不羈,結合憂鬱嗓音,故有「歌壇浪子」、「憂鬱歌王」等綽號。1987年(25歲)以《一場遊戲一場夢》在台湾出道走紅,1993年再婚後淡出樂壇並移民加拿大。王杰在3至17歲時移民英屬香港,1999年復出樂壇時跟香港英皇娛樂簽約十年,但其後與唱片公司因創作理念等爭執而遭雪藏,事業大走下坡,2010年自曝在香港遭下鉛毒令嗓子沙啞。2009年香港約滿,創作新歌《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自嘲。此後多在中國大陸舉辦演唱會。2017年宣告將出版最後一張專輯結束歌手生涯,2018年5月宣告最後專輯腰斬。 1987年末出道至1991年三年多賣出逾1000萬張唱片,銷量已達生涯累積過半,至今80餘張個人專輯,全球8700萬張專輯銷量。新浪娛樂專欄評價他「八九十年代,王傑真的是比肩台灣的齊秦、香港四大天王的一線巨星,他的那些金曲,也和已經消逝的飛碟唱片(今華納音樂)一起,成為台灣流行音樂一個時代的象徵......王傑的人生,真像他歌中唱的那樣滄桑不平。.

新!!: 陳志遠和王傑 (歌手) · 查看更多 »

獎勵

奖励是给予个人、团体或组织的事物,以表彰他们在某个领域的卓越表现。.

新!!: 陳志遠和獎勵 · 查看更多 »

第14屆金曲獎

14屆金曲獎由中華民國(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東風衛視承辦。此屆主題為「MY WAY」。頒獎典禮時間原訂為2003年5月3日,然而因SARS事件故延期至8月2日於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本屆增設三獎項使總獎項數增至28項,共有128家唱片公司、353張專輯、4,812件作品報名,並首次在流行音樂類獎項中出現從缺(無得獎者)的狀況。.

新!!: 陳志遠和第14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19屆金曲獎

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主辦、東風衛視承辦的第十九屆金曲獎,於2008年5月22日公佈入圍名單,並延續前屆的方式,將「傳統暨藝術音樂類」與「流行音樂類」分開頒獎;前者於6月21日在臺北縣板橋市的臺北縣政府大樓多功能集會堂舉行頒獎典禮,後者則於7月5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行。本屆共計有185家有聲出版業者提送10,632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屆來的最高報名紀錄。「傳統暨藝術音樂類」共有47件作品入圍,角逐12個獎項;「流行音樂類」則共有124件作品入圍,角逐23個獎項。.

新!!: 陳志遠和第19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1屆金馬獎

1屆金馬獎,又稱為五十一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是首度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

新!!: 陳志遠和第1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1屆金曲獎

1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共設10獎項及1特別獎,於1989年8月受理報名,9月16日公布入圍名單,其中男、女演唱人獎、演唱組獎、新人獎四獎項入圍者必須參與現場演唱,經評審評選後才有得獎機會。男、女演唱人獎及演唱組獎入圍者於12月30日至華視攝影棚現場演唱,新人獎入圍者則於1990年1月6日頒獎典禮現場演出。頒獎典禮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典禮實況由華視錄影轉播。.

新!!: 陳志遠和第1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20屆金馬獎

20屆金馬獎,1983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83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主持人為孫越、恬妞。頒獎典禮於1983年11月16日舉行,由中廣新聞網於當日晚上7點25分起現場直播,晚上9點至11點半由台視錄影播出。.

新!!: 陳志遠和第20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21屆金馬獎

21屆金馬獎,1984年中華民國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

新!!: 陳志遠和第21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2屆金曲獎

2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於1990年主辦,共頒發13獎項,9月22日公布入圍名單及特別獎得主,頒獎典禮於10月27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由台視負責製播頒獎典禮。.

新!!: 陳志遠和第2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3屆金曲獎

3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於1991年(民國80年)主辦,共頒發18獎項。本屆金曲獎首次依語言劃分部分獎項,同時專輯及製作人獎也各分作演唱及演奏兩項。入圍名單於10月5日公布,頒獎典禮選在11月9日晚間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由中視錄影轉播典禮實況。.

新!!: 陳志遠和第3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5屆金曲獎

5屆金曲獎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於1993年主辦,沿續前一屆設置18獎項,本屆放寬個人獎項報名者的資格規定,未在台灣住滿半年者仍可報名,但錄音獎報名者必須是在中華民國設立的錄音室完成作品。 報名自7月1日起至15日,共有34個單位報名816件作品,10月23日公布入圍名單,頒獎典禮於11月20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典禮由台視執行製播。.

新!!: 陳志遠和第5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編曲

編曲,可能指:.

新!!: 陳志遠和編曲 · 查看更多 »

編曲家

#重定向 改編曲.

新!!: 陳志遠和編曲家 · 查看更多 »

緋聞

緋聞(),又稱桃色新聞或粉紅色新聞,是指與愛情、性相關的消息。「緋」字本義是「紅色」,紅色在華人地區本有喜慶的含意,「緋聞」本身是指值得喜慶的事情,引申為男女情愛的消息,性質屬於中性,不一定是醜聞,但因為涉及敏感關係,所以常會對當事人有負面影響。 由於不少社會傳統上均對男女交往、戀愛等有一定的禁忌和限制,因此戀愛、曖昧關係常成為人際關係中茶餘飯後的話題,在任何社交圈子均可能有緋聞產生。如中小學生在學校裡常會指某些男女同學互相傾慕,而實際上當事人未必有這樣的想法,甚至彼此之間不熟稔甚至無甚接觸,這類緋聞往往令當事人尷尬,而談論者則從開別人玩笑感受到樂趣。 在辦公室政治裡,緋聞除了是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外,還可以用作抹黑或攻擊對手的工具。由於有些人認為戀愛會影響工作,而辦公室戀愛又可能造成工作上的利益衝突,因此緋聞當事人的事業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現代娛樂圈,緋聞常被用作宣傳工具,為流行文化中的現實藝人做配對,引發觀眾立體的聯想,目的為成功建立公眾形象。緋聞分為正面也有負面兩種。例如某電視劇熱播,單身的男女主角拍劇日久生情,受到視迷祝福。但已婚或已有穩定伴侶的藝人與他人傳出緋聞,常會令家庭觀眾反感,導致當事人被公司冷處理等,都是緋聞。緋聞未必是真實,也未必是純虛構,必定要有娛樂性,否則傳聞流傳不會擴大,深遠。 政治人物的緋聞也可能影響公眾對他們的觀感,如果傳緋聞的對象背景涉及政治、經濟的利益關係,常會被人質疑有利益輸送。此外,已婚的政治人物與其他人傳出緋聞,可能會變成性醜聞。 公眾人物或會有「人言可畏」的壓力,緋聞甚至引發自殺悲劇。.

新!!: 陳志遠和緋聞 · 查看更多 »

瓊瑤

(),本名陳喆(笔名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畢業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小名鳳凰,九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4歲時以呂圭為筆名發表文章《幻想》,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文章《雲影》,25歲時,在《皇冠雜誌》發表了正式出道作《窗外》。 瓊瑤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在水一方》、《海鷗飛處》、《彩雲飛》、《一簾幽夢》、《六個夢》系列 (《婉君》、《啞妻》、《三朵花》)、《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系列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 、《還珠格格》三部曲。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其中《還珠格格》更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瓊瑤經典全集》全套六十五本,於2018年初,重新交由《城邦文化集團》春光出版,陸續推出世紀典藏書盒版,共有第一輯至第五輯。書封與內文版型全數改換,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名,使用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春仙萼集花鳥工筆畫為整體設計。.

新!!: 陳志遠和瓊瑤 · 查看更多 »

音乐风云榜

音乐风云榜()是光线传媒旗下的一个音乐电视节目,是中国大陆的全华语音乐节目。首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于2001年4月21日在中国深圳举办,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颁奖典礼之一。.

新!!: 陳志遠和音乐风云榜 · 查看更多 »

音樂專輯

音乐专辑(),或简称为“专辑”,也有部分地区称呼为“大碟”,指的是多个音频录音作品以CD、唱片、录音带等介质为载体发布的单个项目的统称,一般指含有至少10個音軌的唱片。音乐录制专辑在20世纪初被开发出来,最早的音乐专辑类似数张78转唱片打包成书本的形式;而到了1948年,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的密纹唱片开始取代早期的78转唱片。进入21世纪之后,尽管密纹唱片还在发行,但是唱片的销售已经主要集中在CD、虛擬發行(如MP3)等兩大型態上了。卡式录音带则是从1970年代到2010年代伴随密纹唱片一起使用的一种专辑格式。 音乐专辑可以在移动或固定的录音室、室内体育馆、家中、户外场地或混合场地中录制,而完整录制一张专辑可能需要几小时到几年的时间。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录制,然后“混音”在一起。在录制专辑时如果是一次录制完成而不加任何混音效果也被称为“现场”,即便它是在录音室里录制的。录音室的存在是为了消音和隔绝混响,因此混合不同音轨的时候需要协助;而如果是在其他场地,如音乐会场地或Live House因为允许混响,因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大部分现代录音室都包含丰富的编辑、音效及声音调整等功能。使用现代的录音技术,唱片歌手可以在不同时候的不同房间通过耳机监听其他声部的录音;同时,每个声部都可以单独录制成一条音轨。 专辑封面及封面上的说明文字也是有用的,通常会提供一些附加消息。比如:唱片分析、歌词或歌剧剧本等。 历史上,专辑这个单词用于指代那些以书籍形式集合在一起物品。而在音乐方面的应用见于19世纪早期的短篇音乐唱片集。 随后,相关的78转唱片集合在一起形成书册一样的专辑。Cross, Alan (2012-07-15).

新!!: 陳志遠和音樂專輯 · 查看更多 »

鍵盤

#重定向 电脑键盘.

新!!: 陳志遠和鍵盤 · 查看更多 »

華人地區

華人地區是指以華人聚居為主的地方,狹義的僅指華人主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澳門两个特别行政区)、中華民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汶莱部分地區、聖誕島,以上地方基本广泛使用中文,并且拥有华人社团及华文教育;廣義上也包括有些许華人居住及活動的地區,如泰國、印尼、越南、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市(2011年华裔人口占49%)及各地的「唐人街」等。 由於馬來西亞和汶莱的社會重心仍以馬來人為主體,以國家來說不被納入華人地區。然而部分地方的城市华人人口較多,並且通用華語、粵語、閩語、客語及潮语等漢語方言,在这里依据城市群劃定為華人地區。.

新!!: 陳志遠和華人地區 · 查看更多 »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是指用華語製作的電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現今華語電影發展由中國大陸、香港、澳门、台灣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漸次形成各自系統文化。 首部華語電影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定軍山》。隨後在上海與香港有更多華語電影拍攝,其中香港(港产片)更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语梦工场”、“东方之珠”。國際及兩岸三地間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華語電影也在不斷地融合、互補、發展之中。 而為了表揚大中華的電影工作者,兩岸三地每年都舉辦多個電影獎,其中:中国大陆金鸡獎、百花奖、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被視為華人電影界的三大最高榮譽。.

新!!: 陳志遠和華語電影 · 查看更多 »

製作

製作意指製造器物,或策劃執行(produce)電影、戲劇、舞蹈、廣播或電視節目等影像作品。.

新!!: 陳志遠和製作 · 查看更多 »

飛碟唱片

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UFO Limited by Share Ltd (Taiwan)),簡稱飛碟唱片,是臺灣華納唱片的前身,曾與滾石唱片並列1980年代臺灣唱片界二大龍頭。.

新!!: 陳志遠和飛碟唱片 · 查看更多 »

豐華唱片

豐華唱片(Forward Music Co., Ltd.)是臺灣的一家唱片公司,由原飛碟唱片經營班底1995年成立,曾一手捧紅的歌手包括張惠妹、阿福(鄧福如)、范逸臣、曾寶儀、卜學亮。1998年開始與千禧年代合作發行旗下歌手唱片。其後於2003年成立香港分公司,並買下日本波麗佳音的臺灣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分公司結束營業後旗下歌手的歌曲版權,2017年8月下旬,董事長張小燕表示因為公司長年虧損,加上其日漸年老,忍痛宣佈將豐華唱片出售,並於2017年9月1日生效。新任董事長為前金牌大風唱片公司總經理黃家勤。.

新!!: 陳志遠和豐華唱片 · 查看更多 »

鳳飛飛

鳳飛飛()台灣女歌手。本名林秋鸞,桃園縣大溪鎮(今桃園市大溪區)出生,在台灣、東南亞甚至大陸地區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其演藝事業橫跨歌手、演員與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帽子歌后」、「勞工天使」美譽,在華人歌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0年(27歲)和香港旅遊商人趙宏琦結婚,於1989年誕下一子。 1982年與1983年唯一兩年蟬聯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2012年1月3日因肺癌(肺腺癌)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逝世,後長眠於桃園大溪鎮佛光山寶塔寺。 逝世後隔年,追頒2013年第24屆金曲獎及第48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新!!: 陳志遠和鳳飛飛 · 查看更多 »

黃鶯鶯

黃鶯鶯(),臺灣著名女歌手,祖籍廣東,出生於宜蘭縣礁溪鄉,孕育在臺北鶯歌,故取名「鶯鶯」。國小畢業於「中和國民小學」。初中畢業於(舊制)復興美術工藝職業學校初級部。後考入中國文化學院五年制專修音樂舞蹈科。在學院期間與文化大學部的「Down Beats」熱門音樂合唱團,經常非正式在學校活動中,參與演出而受到學校注目,繼而以其西洋流行歌曲,獲得當時台灣頗具知名度的「Thunderbird雷鳥合唱團」青睞,正式邀請黃鶯鶯加入「雷鳥」,開始其學生演唱生涯。離開學校,與Action「愛克遜」熱門音樂合唱團女主唱蘇芮結為好友,兩人並同時與臺中清泉崗(CCK)美軍俱樂部演唱簽下兩年演唱合約。這兩年時間使得黃鶯鶯的英文歌曲奠定穩固的基礎。70年代,受邀赴新加坡演唱。婚後,加盟EMI Singapore,取藝名為Tracy Huang,黃露儀。成長於臺灣,成名於新加坡,走紅華語樂壇,現定居於新加坡。.

新!!: 陳志遠和黃鶯鶯 · 查看更多 »

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是台灣音樂人侯德健的著名作品,成於1978年12月16日。原唱者為臺灣民歌歌手李建復。.

新!!: 陳志遠和龍的傳人 · 查看更多 »

蘇芮

蘇芮(),本名蘇瑞芬,臺灣天后级女歌手,生于臺北市,是华人乐坛的「里程碑」,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众多歌坛知名藝人共同崇拜和欣赏的歌手。.

新!!: 陳志遠和蘇芮 · 查看更多 »

蔡琴

蔡琴(Tsai Chin,),出生於高雄市左營區,台灣女歌手,同时活躍於廣播、歌舞劇等領域,1970年代後期以民歌歌手的身份進入演藝圈。.

新!!: 陳志遠和蔡琴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陳志遠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金韵奖

金韻獎,是1977年至1984年間由臺灣新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青年校園民歌大赛的大獎名稱;每屆通過全國範圍内的評選,評選出冠軍歌手一名、優勝歌手若干名。.

新!!: 陳志遠和金韵奖 · 查看更多 »

金鐘獎

金鐘獎(英語:Golden Bell Awards,縮寫為GBA)是臺灣傳播媒體的官方榮譽獎項之一,與金馬獎、金曲獎並列為三大娛樂獎項,稱為「三金」。金鐘獎更成為臺灣演藝人員追求的榮譽目標,首屆創始於1965年,第1屆至第46屆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47屆之後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接續主辦。金鐘獎設立之初,是以獎勵廣播(即無線電廣播)事業為主,設置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71年始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為獎勵對象。每年一年一度的金鐘獎分為「廣播金鐘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兩部分,兩者分開頒獎。.

新!!: 陳志遠和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

金馬獎(英語譯名:Golden Horse Awards,簡寫為GHA)是臺灣的電影獎之一,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不僅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也是華人電影業界年度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同時與金鐘獎和金曲獎並稱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1962年創始時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Chiang Ying-ying.

新!!: 陳志遠和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頒獎典禮

金馬獎頒獎典禮,是每年10月至11月間於臺灣所舉辦的華語電影頒獎典禮,最高獎項為金馬獎。.

新!!: 陳志遠和金馬獎頒獎典禮 · 查看更多 »

金鼎獎

金鼎獎(Golden Tripod Awards)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主辦的一個國家級獎項,頒給在出版領域有卓越表現之出版事業及從業人員。.

新!!: 陳志遠和金鼎獎 · 查看更多 »

金曲獎

金曲獎(英語譯名:Golden Melody Awards,縮寫為GMA)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獎,也是華人地區兼具榮譽及影響力的大型音樂獎勵活動之一,與金馬獎、金鐘獎並列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於1990年首次舉辦,每年頒發一次。現今獎項分為「流行音樂」(簡稱流行類)與「傳統暨藝術音樂」(簡稱傳藝類)兩大類別,兩者分開舉辦頒獎典禮,流行類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傳藝類則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

新!!: 陳志遠和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配器法

“配器”与“编曲”的词义问题,请见改编曲的第二段。 配器法,主要是研究各种管弦乐器的运用和配合方法,也可以是研究其他各种合奏乐器的配合方法。把乐曲的音响分配给各种不同的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以便充分表现乐曲的内容和风格。 配器法主要有西洋管弦乐配器、民族管弦乐配器、电声乐队配器等不同的方法,将各种乐器进行分类,研究其结构、发音原理、性能、音域、音区、音色、演奏法等,一般以音调较高的乐器演奏主旋律,而低音乐器一般负责伴奏,中音乐器则负责配合和声。负责配器的人运用特定乐器的色彩、和声和空间感,用一定乐器进行组合,来产生音乐的色彩,利用各种乐器的组合画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配器法应用各种乐器的适当组合,使音乐形象更为鲜明,并在音色、音量、力度、织体等方面取得平衡与对比。按旋律、副旋律、和声、对位、伴奏等不同要素来探讨乐器的各种组合方案。也有先确定主旋律的乐器,然后再加入和声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的方法。.

新!!: 陳志遠和配器法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陳志遠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陳志遠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陳耀川

陳耀川() 台湾音乐制作人、词曲作家。.

新!!: 陳志遠和陳耀川 · 查看更多 »

陳樂融

陳樂融(),台灣作曲人、作詞人、廣播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

新!!: 陳志遠和陳樂融 · 查看更多 »

李宗盛

李宗盛,臺灣音樂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出生於台北北投,母親為巴賽族後裔。 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作為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他發掘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光良、品冠、梁靜茹(後來成為她的乾爹)、五月天、白安、楊宗緯等多位歌手,被譽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 。曾任滾石唱片製作總監、副總經理,現受聘擔任索尼音樂大中華區A&R首席顧問。 知名作品有《愛的代價》《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鳥》《夢醒時分》《當愛已成往事》《領悟》《傷痕》《陰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愛如潮水》《讓我歡喜讓我憂》《凡人歌》《鬼迷心竅》《給自己的歌》《山丘》《新寫的舊歌》等。.

新!!: 陳志遠和李宗盛 · 查看更多 »

李建复

李建复(),台湾著名的校園民歌歌手、企業家。也是現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會長。.

新!!: 陳志遠和李建复 · 查看更多 »

校園民歌

校園民歌是台灣在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流行音樂風格。1970年代之前,西洋流行音樂為台灣青年人喜愛的音樂主流。但1972年,當時美國總統-zh-cn:尼克松; zh-tw:尼克森; zh-hk:尼克遜-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及1978年台美斷交後,激發了國內年青人面對自我文化覺醒,因而觸發台灣青年學子不再高唱西洋音樂,轉向「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被稱為「民歌運動」,造就了校園民歌的誕生。校園民歌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在1980至90年代起飛奠定了基礎,其參與者有不少在日後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要角。.

新!!: 陳志遠和校園民歌 · 查看更多 »

梁弘志

梁弘志(),台灣知名音樂人、作家,祖籍山東榮成。.

新!!: 陳志遠和梁弘志 · 查看更多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一首古琴曲,採用正調定弦。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新!!: 陳志遠和梅花三弄 · 查看更多 »

楊弦

楊弦()生於台湾花蓮,台湾民谣歌手,母親為會計,父親擔任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於楊弦四歲時過世。父親逝世後,移居台北,與母親相依為命。 大學時代進入台大農化系,在參加合唱團的過程中,開啟對音樂的興趣。後來楊弦便自己買樂譜吉他,自學自唱。研究所時代就讀台大海洋研究所,閒暇時會到當時中山北路上的哥倫比亞咖啡廳,觀賞胡德夫等人的演唱,有些時候楊弦也會登台獻唱一些英文歌曲。.

新!!: 陳志遠和楊弦 · 查看更多 »

歐陽菲菲

欧阳菲菲(英文:FeiFei Ou-Yang;),出生于台北市,華語樂壇流行歌手。歐陽菲菲是其本名,早期以演話劇起家,但她對演戲興趣不高,1966年和中央酒店簽訂基本歌星合約,正式跨足歌壇。歐陽菲菲在1971年赴日發展,她在日本樂壇成績斐然,曾受邀參加NHK紅白歌星大對抗,成為第一位國外歌星參賽者。歐陽菲菲在许多方面都开风气之先,独树一格,蔚为风潮。她的舞台演出载歌载舞,充满动感活力,绝对的现场魅力让听众完全沉浸其中;服装造型多由自己主导,领先掌握当代时尚,充分展露个人色彩;曲风多元,偏中性且磁性的浑厚嗓音自然流露对歌曲的真实诠释。 歐陽菲菲出道逾半個世紀,唱紅無數經典歌曲,其知名代表作品有《愛的路上我和你》、《嚮往》、《雨中徘徊》、《嘿嘿! TAXI》、《逝去的愛》、《熱情的沙漠》、《感恩的心》、《愛我在今宵》以及《擁抱》等歌曲,現在仍活躍在台日兩地的樂壇。.

新!!: 陳志遠和歐陽菲菲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新!!: 陳志遠和歌手 · 查看更多 »

民生報

《民生報》是一份在台灣發行的中文報紙,於1978年2月18日創刊,內容主要是以民生、體育、影劇消息為主,屬聯合報系旗下。俗稱“吃喝玩樂報”,發行人為王效蘭,2006年12月1日起,停止發行實體報紙,共發行10494號。目前改以網路報《民生@報》的形式呈現,並隸屬於天空傳媒。.

新!!: 陳志遠和民生報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陳志遠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滾石唱片

滾石唱片是臺灣一家大型唱片公司,由段鍾沂、段鍾潭兄弟於1980年創辦(最早的名稱為滾石有聲出版社),是台灣首家本土唱片公司,為華人世界中規模最大的唱片業者,。旗下曾擁有巨石音樂、友善的狗、魔岩唱片、風雲唱片、大海嘯唱片、電星唱片、火山唱片、龍捲風唱片、基力音樂等子品牌。.

新!!: 陳志遠和滾石唱片 · 查看更多 »

朱天文

朱天文(),臺灣小說家、臺灣新電影代表劇作家,生於臺北市,籍貫中國山東臨朐,父親是知名作家朱西甯,母親則是台灣客家人、知名翻譯家劉慕沙。朱天文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和淡江大學,代表作包括悲情城市、童年往事、小畢的故事等。.

新!!: 陳志遠和朱天文 · 查看更多 »

流行音乐

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或POP music),亦稱流行歌曲、現代流行音樂,是指一段时期内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現代流行音乐又可作商业化运作,有時稱作商業音樂。和流行音乐形成对比的音乐形式是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目前因為利益壟斷的關係,導致於外界難以一窺堂奧。.

新!!: 陳志遠和流行音乐 · 查看更多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簡稱影音產業局、影視產業局、影視局)是中華民國文化部附屬機關,負有管理與協助台灣電影、廣播、電視和流行音樂及其衍生之流行文化內容產業發展的任務,並主管台灣公廣集團(TBS),以及主辦金鐘獎、金曲獎、金音創作獎等國家級文化獎勵活動。.

新!!: 陳志遠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 查看更多 »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首張國語專輯,於1990年12月27日發行。 此專輯是林憶蓮進軍台灣音樂市場的首個里程碑,單在台灣的銷量已達六十萬張,成績斐然,更於1994年入選台灣百張最佳專輯之一。專輯同名單曲在台灣亦街知巷聞。其亦為眾多香港本地歌手對外發展開拓了新的路向。.

新!!: 陳志遠和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 查看更多 »

憂歡派對

憂歡派對是「憂憂」蔡雨倫及「歡歡」于佳卉組成,活躍在1988至1990年的臺灣流行女子音樂組合,其風格類似當時的日式偶像歌手,一度頗受歡迎。 憂歡派對的第一張專輯《告別17,微笑18》在1988年推出,隔年和小虎隊推出一張合輯《新年快樂》,小虎隊在此合輯後迅速走紅,憂歡派對則在1990年推出《祝福》專輯後解散。.

新!!: 陳志遠和憂歡派對 · 查看更多 »

慎芝

慎芝,本名邱雪梅,臺灣作詞作曲家、主持人,臺灣電視公司知名歌唱節目《群星會》即為其所主持。慎芝祖籍中華民國廣東省梅縣,曾至上海就學,因此精通國、台、客三語。.

新!!: 陳志遠和慎芝 · 查看更多 »

曹俊鴻

曹俊鴻,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6歲至18歲開始畫漫畫,並在大明出版社出過四本漫畫書,19歲在樂團擔任鼓手,20歲便在各大夜總會擔任樂手和創作歌曲,1982年組印象合唱團進入唱片圈,創作第一首國語歌曲《只有分離》,獲得知名音樂製作人彭國華的賞識,進入唱片圈,1984年,首次擔任幕後唱片製作,第一張作品為蘇芮的專輯《--》,獲同年金鼎獎最佳唱片。 曹俊鴻參與過電影《天生一對》、《獨立時代》等主題曲、插曲製作、譜寫,以及電視劇《飛龍在天》、《才子佳人乾隆皇》、《又見一簾幽夢》、《陪你看天星》、《新還珠格格》等原聲帶製作、譜曲,大愛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主題曲、片頭曲、片尾曲.等一百多部電視電影配樂,製作過的歌曲更高達500餘首至今。 最新代表作品《曹俊鴻的異想音樂》是集結13組歌手,重新詮釋《時間都去哪兒了》等12首歌曲,以及2014年華人二代天后鄧麗君與王菲跨時空合唱的《清平調》。.

新!!: 陳志遠和曹俊鴻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