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陈与燊

指数 陈与燊

与燊,字愈心。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陈与燊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陈可钧、陈更新为小学同学。陈与燊21岁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陈与燊听说广州有起义,前往香港并进入广州。4月27日,死于黄花岗起义。.

8 关系: 中国同盟会侯官县福州市福建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黃花崗起義陈可钧早稻田大学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新!!: 陈与燊和中国同盟会 · 查看更多 »

侯官县

侯官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清代,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南台)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南大街、杨桥巷、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新!!: 陈与燊和侯官县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陈与燊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陈与燊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国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中遇害后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现市区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革命党人。 七十二烈士屍骨由潘達微收葬,改原地紅花崗為黃花崗,最初只是黃土一抔的墓地,甚為荒涼。1918年,滇軍師長方聲濤(方聲洞之兄)募款修墓。1921年,紀功坊、墓亭相繼落成,又查七十二烈士之外,尚有十四名烈士死於黃花崗之役,共八十六人,姓名全部刻於《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石碑的背面。 七十二烈士墓中有一墓亭,内有一座上书“七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亭前右侧碑亭内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其上刻有72位烈土的姓名。左侧另立一“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上补刻有1932年审查所得的13位烈士的姓名。 七十二人中有六十八位属于洪门成员。.

新!!: 陈与燊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 查看更多 »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又称第三次廣州起義、辛亥廣州起義、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是中國同盟會於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东省廣州市發起的一場起義。.

新!!: 陈与燊和黃花崗起義 · 查看更多 »

陈可钧

可钧,字希吾,一字少若。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陈可钧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陈与燊、陈更新为小学同学。陈可钧肄业于陕西大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可钧留学日本就读弘文学院普通科。二年后毕业,陈可钧改入日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泰西文学及德语。宣统二年(1910年),赴德国留学未成。 1911年春,陈可钧听说广州有起义,便离开东京前往香港并进入广州。4月27日,死于黄花岗起义。 福州市鼓楼区西峰支巷7号曾经是陈可钧的家族祠堂,也是目前福州保留的唯一与陈可钧有关联的地方。.

新!!: 陈与燊和陈可钧 · 查看更多 »

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學(;英語譯名:Waseda University),简称早大、早稻田,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學於1882年,由明治維新時期開國元老之一,前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創立,建校之精神為「學問之獨立」、「學問之活用」及「成就模範之國民」。 早稻田大學作為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私立大學,十分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事業,除校內有6個學部與11個研究科設立英語課程學位外,從2009年起一直為日本國內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在中國更為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大學之一。 根据2017年发表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显示,早稻田大學位列全球第203名,而在亞洲大學排行榜中則位列亞洲第41名。同时,根据同公司发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排名显示,早稻田大學位列全球第33名,在亚洲区排行第6,在日本排行第1。.

新!!: 陈与燊和早稻田大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