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尔戈斯

指数 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Άργος,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响,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始终被居住的城市。2001年阿尔戈斯有27550居民。.

27 关系: 古埃及奥斯曼帝国希腊希腊神话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底比斯 (希臘)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战争农业科穆宁王朝科林斯纳夫普利翁罗马共和国狄俄墨德斯荷马史诗馬其頓王國达那俄斯迈锡尼文明阿德剌斯托斯阿爾戈利斯州阿波罗雅典梯林斯斯巴达新石器时代拜占庭帝国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阿尔戈斯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阿尔戈斯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阿尔戈斯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腊神话

希臘神話(希腊语:ἡ Ἑλληνικὴ Μυθολογί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現代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文明以及這些神話產生的本質原因。一些神學家甚至認為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所有的事件。 希臘神話涵及大量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踪跡。 現在希臘神話已經從很多藝術品上關於眾神和英雄故事的裝飾得到考古學上證明。公元前8世紀的陶器上的幾何設計鮮明地記錄特洛伊圍城的場景和赫拉克勒斯的冒險。在隨後的古風時期、古典希臘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大量得到了文學上的證據證明神話場景不斷湧現。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新!!: 阿尔戈斯和希腊神话 · 查看更多 »

希波战争

#重定向 波希战争.

新!!: 阿尔戈斯和希波战争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阿尔戈斯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 (希臘)

底比斯 (Thebes,; Θῆβαι, Thēbai,;. Θήβα, Thíva)又译作忒拜,是一座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境内以及周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迈锡尼定居点与写有“线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显示了该城在青铜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底比斯曾经是维奥蒂亚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维奥蒂亚邦联的领导城市。她也曾是古雅典城的主要对手之一,并且于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的行动中支持波斯的作战。在伊巴密浓达的领导下,底比斯军队于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斯巴达军队。而底比斯圣队(一支精锐部队)在对抗亚历山大大帝与腓力二世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大敗的事蹟亦廣為人知。在前335年,亚历山大大帝摧毁该城之前,底比斯是希腊历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是在马其顿征服希腊时勢力最大的城邦。在拜占庭时期,该城也因丝绸而著称。 现代的底比斯城設有考古博物馆,亦保留了遗址(青铜时代遗址与前线堡垒)与其他細碎的古代遗迹。同時,它也是希腊行政区划中维奥蒂亚州的最大城镇。.

新!!: 阿尔戈斯和底比斯 (希臘)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新!!: 阿尔戈斯和伯罗奔尼撒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新!!: 阿尔戈斯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阿尔戈斯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科穆宁王朝

拜占庭帝国是历史学家用于描述中世纪时期主体民族为希腊人、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定都于君士坦丁堡的东部罗马帝国,在古典时代晚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帝国的东部一直存在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在拜占庭的历史中,1081年至1185年这段帝国在科穆宁家族统治下时期被称作科穆宁王朝。此期间先后5位科穆宁皇帝总共统治帝国104年,努力支撑着帝国,并复兴了帝国的军事、经济与政治地位,尽管在一些方面最终并未完全恢复到4-6世纪时期甚至是马其顿王朝的地位,他们的成就被称为“科穆宁中兴”。 处于科穆宁王朝的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对圣地的十字军国家的历史有着关键作用,阿莱克修斯一世向西方求援的外交行动在十字军东征的发动上起了关键的直接作用,而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则对十字军国家有着重大的直接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此外,同时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近东的其它地区、地中海世界、东欧甚至西欧施加了大量其它影响。在科穆宁王朝期间,以拜占庭为代表的东部基督教世界与包括十字军国家的“拉丁”西部基督教世界的交流达到了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史无前例的高峰阶段。威尼斯共和国与其它的意大利商业共和国的商人大量定居于帝国境内,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约60000至80000拉丁人,与他们伴随的是曼努埃尔雇佣的大量拉丁雇佣兵。这些人实际上也反过来帮助拜占庭科学、艺术、文学与文化传播遍及了整个西欧。特别的是,拜占庭艺术在科穆宁王朝期间对西欧艺术及未来的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深远。 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安纳托利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收复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帝国阻挡了突厥人向欧洲进军的步伐超过2个世纪。此时期的再征服行动也为后来的拜占庭继承国尼西亚帝国和特拉比松帝国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帝国在安纳托利亚修建的大量工事的部分仍持久地矗立在地平线上,今日仍然可以看到。.

新!!: 阿尔戈斯和科穆宁王朝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新!!: 阿尔戈斯和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纳夫普利翁

纳夫普利翁(Ναύπλιο)是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海港城市。该市是现代希腊的第一个首都,从1829年到1834年。人口13,822人,是阿尔戈利斯州和纳夫普利翁省的首府。.

新!!: 阿尔戈斯和纳夫普利翁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阿尔戈斯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狄俄墨德斯

俄墨德斯(Diomedes)。古希腊男性神祇之一。为特洛伊战争之希腊联军英雄。阿尔戈斯的君主。曾于该战争中受到雅典娜帮助而多次击败特洛伊人并获得重大胜利。其形象于相关艺术作品中得到广泛反映。.

新!!: 阿尔戈斯和狄俄墨德斯 · 查看更多 »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臘文學中最早的一部史詩,也是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著作。它是歐洲敘事詩的經典範例,內容豐富多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為後世歐洲的諸多作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於公元前9、8世纪之间的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海邊的希腊殖民地。有希腊人的圣经之誉,柏拉图曾说过,精通荷马史诗就精通了一切。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不過事實上,荷马史诗是希臘民間幾百年來口頭相傳的神話傳話和英雄故事的精粹。 荷马史诗深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荷马史诗不仅具有在西方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新!!: 阿尔戈斯和荷马史诗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阿尔戈斯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达那俄斯

达那俄斯(希腊语:Δαναός)埃及国王柏罗斯之子。他的孪生兄弟埃古普托斯有50个儿子,他们追求他的50个女儿。他从兄弟那里逃出,来到阿尔戈斯,受到珀拉斯戈斯的接待,他在那里教民掘井,后来成为阿尔戈斯国王。埃古普托斯的儿子们也来到阿尔戈斯,强迫达那俄斯把女儿嫁给他们。达那俄斯的女儿们遵从父命,在新婚之夜杀死自己的丈夫,只有许珀耳涅斯特拉未曾从命,没有对丈夫林叩斯下手。达那俄斯的女儿们犯下罪行,在死后永远受到惩罚,永无止境地往无底桶里灌水。.

新!!: 阿尔戈斯和达那俄斯 · 查看更多 »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大多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

新!!: 阿尔戈斯和迈锡尼文明 · 查看更多 »

阿德剌斯托斯

阿德剌斯托斯(Ἄδραστος,Adrastos)也作阿德拉斯托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塔拉俄斯与吕西玛刻之子,阿尔戈斯国王,七雄攻忒拜的主帅,也是唯一的生还者。 阿德剌斯托斯有两个女儿,分别是阿尔癸亚和得伊皮勒。他得到一个神谕,说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必嫁狮子,一个必嫁野猪。一次忒拜王子波吕尼刻斯和卡吕冬王子堤丢斯来到阿尔戈斯投奔阿德剌斯托斯,阿德剌斯托斯发现两人盾牌上分别画有狮子和野猪。所以他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两人。为了帮女婿波吕尼刻斯夺取忒拜的王位,阿德剌斯托斯发动了七雄攻忒拜。但是这次出征失败了,七个英雄里只有阿德剌斯托斯骑着神马阿里翁幸免于难。10年后,阿德剌斯托斯又组织当年参加攻忒拜的七位英雄的儿子们再次进攻忒拜。是役其子埃癸阿勒俄斯战死,阿德剌斯托斯因过度悲伤而死。.

新!!: 阿尔戈斯和阿德剌斯托斯 · 查看更多 »

阿爾戈利斯州

阿爾戈利斯州(Αργολίδα;;古希臘語、正統希臘語:)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大區的一個州,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部,東為薩羅尼克灣,南為阿爾沃利斯灣。面積2,154.309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08,636人。首府納夫普利翁。 下分14市、2鎮。 Α.

新!!: 阿尔戈斯和阿爾戈利斯州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

阿波罗(Απόλλων,Apollō)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同时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又称福玻斯(Φοίβος,意为「闪耀者」,现代希腊语转读为菲比斯。)他是最高神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儿子,月亮与狩猎女神阿蒂蜜絲的孪生弟弟,由姊姊接生而出。 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或七弦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他是音乐家、诗人和射手的保护神。他是光明之神,从不说谎,光明磊落,在其身上找不到黑暗,也被称作真理之神。他非常聪明,通晓世事,是预言之神。他把医术传给人类,是医药之神。他还精通箭術,百发百中,从不失手。他同时掌管音乐、医药、医术、预言,是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最俊美的神祇,也象征着男性之美。 作为德尔斐的守护神,阿波罗向德尔斐神庙发布神谕。医药与治疗都与阿波罗與他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有关,同時阿波罗也可以带来病痛和瘟疫。阿波罗是殖民地的守护神,也是牧羊人的守护神。作为缪斯的领导,他在她们合唱时作指挥。荷米斯为他创造了里拉,这种乐器也成为了阿波罗的标志。为阿波罗唱的颂歌称作paeans。 早期希腊时期,尤其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阿波罗作为太阳神赫利俄斯,以及他与月之女神齐名的孪生姊姊阿耳忒彌斯, 被人们广为知晓。然而,约瑟夫·福特劳斯(美国学者,致力于希腊宗教研究)却声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奥古斯通文献中发现:阿波罗和太阳神赫利俄斯没有任何关联。直到公元三世纪,阿波罗和太阳神在希腊文学和神学的文献中一直都是被分开提及的¹。.

新!!: 阿尔戈斯和阿波罗 · 查看更多 »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新!!: 阿尔戈斯和雅典 · 查看更多 »

梯林斯

梯林斯(古希腊语:,拉丁转写:Tiryns)是希腊迈锡尼文明的一个重要遗址,位于今天的阿尔戈利斯州,距离爱琴海不远。這座在荷馬史詩極富盛名,但一度被認為只是傳說虛構的城市,是由德國傳奇的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十九世紀時重新挖掘出來才得以重見天日。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梯林斯是赫拉克勒斯出发完成他著名的十二项伟绩的地方。此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有人居住,青铜时代逐渐繁荣,在青铜时代晚期修建了一座宫殿,是希腊大陆上保存最完好的遗迹之一。该城以城墙坚实著称,荷马因此给它以“铜墙铁壁”(mighty walled)的称号。在迈锡尼文明晚期它逐渐衰落,公元前468年被阿尔戈斯所消灭。1999年它被选为世界遗产。.

新!!: 阿尔戈斯和梯林斯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

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又称拉刻代蒙,拉栖代梦(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ímōn)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埃夫罗塔斯河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冲,三面环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脉,塔伊耶托斯山脉上的隘口是进入拉科尼亚和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必经之路,斯巴达城并不靠海,离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离。 斯巴达以其名。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因此「斯巴達式」也成為艱苦地進行的代名詞。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新!!: 阿尔戈斯和斯巴达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阿尔戈斯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阿尔戈斯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亚各斯亚尔古亚哥斯阿哥斯阿果斯阿戈斯阿爾戈斯阿耳戈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