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開拓使

指数 開拓使

開拓使(かいたくし)是19世紀末,日本政府為開拓北海道及樺太等位於日本北方的領土,於1869年至1882年期間所設置的行政管理機構,其中在1870年至1871年期間由於曾另外設立,在這段期間曾短暫更名為北海道開拓使;開拓使的本廳設於札幌。 開拓使的「使」是過去日本在7世紀施行律令制時期所使用的官職名稱,過去常用於臨時且單獨派出的工作。.

21 关系: 小樽市島義勇三縣一局時代库页岛佐賀藩北海道北海道 (令制)函館市函館縣內務省蝦夷地青森縣西鄉從道黑田清隆松前藩根室縣札幌市札幌縣日本律令制1869年1882年

小樽市

小樽市()位在北海道中央區域(稱道央),為北海道的一座港口都市,北邊面向日本海,東邊緊鄰北海道道廳所在地札幌市。小樽市因發展時間比大多數北海道城市來的早,是北海道較早開始發展的港口都市之一,市區內有著許多百年傳統歷史建築。小樽憑藉獨特的城市景觀、眾多壽司餐廳、玻璃工藝等特色而成為日本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在市町村的魅力度排名中亦常排名日本前十。小樽距離札幌市距離約40公里,通過國道5號和札樽自動車道可在1小時內往返兩地。乘坐列車從小樽出發到札幌車站則需要約30分,到新千歲機場則需要約70分。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小樽市有超過一成人口通勤通學至札幌市,是札幌重要的衛星城市。小樽是後志綜合振興局轄下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雖然小樽是該振興局負責範圍內唯一的市,但振興局辦公室卻並未設於此,而是設在地理位置位於中心的俱知安町。 小樽的地名源自於阿伊努語的「侵蝕沙灘的河川/沙灘上有痕跡的河川」(ota-ru-nay/オタ・ル・ナイ)或「沙岸中的河川」(ota-or-nay/オタ・オロ・ナイ),其發音與日語的「小樽內」相同。此處的河川原本並非指小樽市中心,而是指小樽市和札幌市界河星置川的下游。星置川目前的出海口並不在小樽市區內,而是在小樽市轄區的東端。松前藩在河口處曾設有商館,但該地由於在冬季受季風影響,不便之處較多。因此避風港搬遷到現在的小樽市中心,但仍然使用小樽內這一地名。.

新!!: 開拓使和小樽市 · 查看更多 »

島義勇

島義勇()是日本佐賀藩的藩士,亦是明治時代的顯官,被稱為「北海道開拓之父」或「北海道開拓之神」。現今的札幌市役所與及北海道神宮中都有豎立島義勇的銅像,而在札幌圓山公園亦有「島判官紀功碑」以表彰其功德。在北海道神宮中,人稱「島判官」,每年的4月13日都是為了紀念島義勇開招北海道的功績而設的「島判官慰靈祭」祭日參考:,島義勇的銅像以及種植櫻花樹的由來說明。。.

新!!: 開拓使和島義勇 · 查看更多 »

三縣一局時代

三縣一局時代(さんけんいっきょくじだい)是北海道歷史上的一個時代。1882年2月8日,日本政府廢除開拓使,設立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除了這三個縣之外,當局還設立北海道事業管理局。1886年,隨著日本政府設立北海道廳,三縣和事業管理局都被廢除。函館縣的管轄範圍包括渡島國、後志國部分地區和胆振國山越郡。札幌縣的管轄範圍包括石狩國、天鹽國、十勝國、日高國和後志國、胆振國、北見國部分地區。根室縣管轄範圍包括根室國、釧路國、千島國全境和北見國部分地區。.

新!!: 開拓使和三縣一局時代 · 查看更多 »

库页岛

库页岛,俄语名为萨哈林岛(Sakhalin)、日语名为樺太岛()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狭长,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暫且凉爽多雾,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区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森林與石油、煤矿资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计),居住在该岛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雅库特人和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 19世紀前,庫頁島原為當地遊牧民族居住地;並斷斷續續由中国中原王朝統治過,被称为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庫頁島被俄国稱為萨哈林,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十九世紀時清政府並未有效管轄該島,僅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1858年,俄罗斯帝国通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使日本佔據的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新!!: 開拓使和库页岛 · 查看更多 »

佐賀藩

佐賀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肥前藩。位於肥前国(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份)。藩廳是佐賀城。藩主是鍋島氏。支藩包括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

新!!: 開拓使和佐賀藩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開拓使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令制)

北海道是日本於1869年9月20日設立的律令制下行政區域劃分,範圍即過去的蝦夷地,相當於現在的地方行政機關北海道,也會與日本原有的五畿七道被合稱為五畿八道。.

新!!: 開拓使和北海道 (令制) · 查看更多 »

函館市

函館市(),舊稱箱館,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南部(道南)渡島半島東南龜田半島上的沿海城市,也是道南的中心城市。其東、南、西方分別被太平洋、津輕海峽和包圍,現為中核市。函館是北海道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僅次於札幌市與旭川市,是道南區域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北海道政府的派出機關渡島綜合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亦位於此。函館三面環海,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漁業和水產加工業一直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其中烏賊更是具代表性的特產。函館港是天然良港,也是連接北海道和本州的交通節點。函館港是日本最早和外國通商的港口之一,從幕府末期就開始有西方文化傳入,許多遺留至今的史跡帶動了觀光產業的發展。在品牌綜合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函館市自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在日本最具魅力市町村排行榜中奪魁。但另一方面,函館市的人口減少問題十分嚴重。2014年。函館市全市被認定為。 函館這一地名起源於在室町時代的1454年(享德3年),津輕豪族在時稱「宇須岸」(ウスケシ(us-kes)或ウショロケシ(us-oro-kes),阿伊努語的意思為「灣岸之盡頭」)的漁村興建宅邸,因建築的外觀像箱子,故以「箱館」(和「函館」日語發音相同)作為地名。1869年,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箱館也改名為「函館」。.

新!!: 開拓使和函館市 · 查看更多 »

函館縣

函館縣()為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開拓使完成十年計畫後,於1882年2月8日廢除開拓使後所設置的縣;直到1886年1月26日日本為方便對北海道的建設,決定改設置北海道廳時被廢除。同一時期在北海道所設置的縣還有札幌縣和根室縣。.

新!!: 開拓使和函館縣 · 查看更多 »

內務省

内務省是日本在1873年11月10日設置、1947年12月31日廢止的中央官廳,其職掌是地方行政和财政、警察、土木工程、衛生等等國内行政。从一开始就反映了初代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的思想,在行政事务的框架下, 对公众的社会活动进行监控是一项挑战。.

新!!: 開拓使和內務省 · 查看更多 »

蝦夷地

蝦夷地(えぞち)是日本江戶時代對於蝦夷人,即今日阿伊努人的居住之地的稱呼,與大和民族居住的「和人地」相對。以現在的北海道(南部的渡島半島除外)為中心,包含庫頁島與千島群島等地。古時也被稱為蝦夷國(えぞのくに)。 15世紀至16世紀間,以渡島半島南部為勢力範圍的蠣崎氏,先後被當時實際統治日本的豐臣秀吉(關白、太閤)、德川家康(征夷大將軍)認可擁有對蝦夷地的支配權及貿易權。進入江戶時代後,蠣崎氏改名松前氏,並被列入大名、當主松前慶廣分封為松前藩,領有今日北海道南部的「和人地」與蝦夷地。之後,北海道太平洋側與千島被命名為東蝦夷地、北海道日本海側與庫頁島則被稱為西蝦夷地。但東蝦夷地在1799年、西蝦夷地在1807年,先後被歸為幕府的直轄地。1809年,庫頁島易名為「北蝦夷」。1821年,蝦夷地全境曾再度成為松前藩的領地,但是在1855年又再度納為幕府直轄地。 明治2年(1869年)8月15日發布的太政官布告中,蝦夷地被改名為北海道、北蝦夷地改名為樺太。.

新!!: 開拓使和蝦夷地 · 查看更多 »

青森縣

青森县()是日本本州最北部的一个縣,縣廳位於青森市。在令制國的時代屬於陸奧國。青森縣面積約有9645平方公里,約佔日本國土面積的約2.5%。人口約有128萬,約佔日本總人口的1%。青森縣內轄有10市、22町、8村,共有40個市町村。青森縣歷史悠久,發現了等大型繩文時代的遺跡。青森縣擁有白神山地,十和田湖、八甲田山、岩木山、等自然景觀。奧羽山脈縱貫青森縣中央,山脈西側的津輕地方和東側的南部地方各有不同的歷史、氣候、文化、風土特徵。 青森縣是日本前列的農業縣,糧食自給率達123%,蘋果、大蒜、牛蒡的產量高居日本第一。八戶港是日本前列的漁港,魷魚捕撈量位居日本第一。位於青森縣東南部的八戶臨海工業地帶是該縣主要的工業區,有火力發電廠、造紙廠、電機工廠、造船廠等工廠。下北半島的陸奧小川原湖地區有眾多核能關聯設施。此外青森縣內還有日本最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廠。 青森縣有青森機場和三澤機場兩個機場。東北新幹線連接了青森和東京兩地,北海道新幹線則通過青函隧道連接青森和函館。除新幹線外還有青森鐵道線、弘南鐵道各線路以及JR東日本的奧羽本線等鐵道線。縣內的主要公路有東北縱貫自動車道、國道4號和國道7號。青森主要的民俗慶典活動則有青森睡魔祭、、、等。.

新!!: 開拓使和青森縣 · 查看更多 »

西鄉從道

西鄉從道是日本近代的軍人、政治家、元老。其兄為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維新運動中十分活躍。.

新!!: 開拓使和西鄉從道 · 查看更多 »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小名為仲太郎、了介。曾任第二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職期間:1888年4月-1889年10月),元老。萨摩藩人。軍階為陸軍中將。位階勳等爵位為從一位大勳位伯爵。.

新!!: 開拓使和黑田清隆 · 查看更多 »

松前藩

松前藩()为日本江户时代渡岛国津輕郡(現在的北海道松前郡)曾经存在的藩。居城为松前福山城,因此該藩也被稱為福山藩。藩主在江户时代是松前氏。 后藩主在同一地修筑了松前福山城。遂以居城之名称之为福山藩。庆应4年、居城移至領内檜山郡厚沢部町的館城,因此明治时期称为館藩。家格为外样大名1万石、幕末升为3万石。.

新!!: 開拓使和松前藩 · 查看更多 »

根室縣

根室縣()為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開拓使完成十年計畫後,於1882年2月8日廢除開拓使後所設置的縣;直到1886年1月26日日本為方便對北海道的建設,決定改設置北海道廳時被廢除。同一時期在北海道所設置的縣還有函館縣和札幌縣。.

新!!: 開拓使和根室縣 · 查看更多 »

札幌市

札幌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城市,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日本人口第五大的城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也是北海道最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札幌市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中心,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東側為基點,將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由來,「札幌」這一地名也是起源於北海道當地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語言阿伊努語。關於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さっぽろ)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t-poro-pet/サッ・ポロ・ペッ」,意指「乾渴的大河」;另一說則認為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r-poro-pet/サリ・ポロ・ペッ」,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徵。並且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ホ」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新!!: 開拓使和札幌市 · 查看更多 »

札幌縣

札幌縣()為日本北海道在北海道開拓使完成十年計畫後,於1882年2月8日廢除開拓使後所設置的縣;直到1886年1月26日日本為方便對北海道的建設,決定改設置北海道廳時被廢除。同一時期在北海道所設置的縣還有函館縣和根室縣。.

新!!: 開拓使和札幌縣 · 查看更多 »

日本律令制

日本的律令制為古代日本基於律令的政治及社会制度,是仿效中國唐朝的法律体系编撰施行的。在日本,律令制也叫“律令体制”或“律令国家”。虽然律令制在古代东亚很普遍,但真正有实证仿效中国建立起完整律令制度的仅有日本山内昌之・古田博司,並且沒有隨時代變遷而有所更動廣瀬薫雄『秦漢律令研究』2010年、汲古書院、第一部第一章「关于律令制的时代区分」。。 日本正式實施律令制,可追溯至飛鳥時代的,至桓武天皇已名存實亡,但到了明治維新才正式廢除。.

新!!: 開拓使和日本律令制 · 查看更多 »

1869年

没有描述。

新!!: 開拓使和1869年 · 查看更多 »

1882年

没有描述。

新!!: 開拓使和1882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