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鍾肇政

指数 鍾肇政

鍾肇政(),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入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古文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 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了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長子鍾延豪也是作家,1985年因車禍去世,生前出版短篇小說集《金排附》及《華西街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

60 关系: 卿雲勳章台灣台灣日治時期吳三連文藝獎大稻埕大河小說大溪郡客委會客家人寶島客家廣播電台中原大學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張良澤作家志文出版社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唐山書店Blogger皇冠出版社王世勛 (臺灣)福佬總統文化獎羽扇豆燃燒的地圖遠流出版公司聯合報鍾理和行政院文化獎魯冰花 (消歧義)賴和龍潭區 (桃園市)龍潭庄阿信 (電視劇)葉石濤蔣絜安鄭文燦鄉土文學臺灣客家語臺灣人三部曲臺灣商務印書館金閣寺陳火泉陳芳明陳水扁李登輝李榮春東吳大學...東方白桃園市歌德民眾日報沙丘之女新台灣新聞周刊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新竹州文友通訊景星勳章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卿雲勳章

卿雲勳章為中華民國文職勳章,此章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二月十二日制頒,分一至九等,頒授對國家著有勳勞之公務員與貢獻卓著之非公務員或外籍人士。首次頒發於民國33年1月1日,同日並頒予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院長,為中華民國勳章中唯一同次頒予五院院長的勳章。.

新!!: 鍾肇政和卿雲勳章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鍾肇政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鍾肇政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吳三連文藝獎

#重定向 吳三連獎.

新!!: 鍾肇政和吳三連文藝獎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鍾肇政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大河小說

大河小說,又称系列小说,是小说的一个类型。大河小說之名称来自法语Roman-Fleuve的意译。 广义上,大河小说指多部有共同的主题、人物或环境,但又各自独立的长篇小说。小说的各部分不一定按时间或情节排列。更狭义的定义则认为符合上述定义,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以一个家族或时代为主题的才属于大河小说。很多大河小说采用“三部曲”的形式。.

新!!: 鍾肇政和大河小說 · 查看更多 »

大溪郡

大溪郡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新竹州。.

新!!: 鍾肇政和大溪郡 · 查看更多 »

客委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新!!: 鍾肇政和客委會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鍾肇政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寶島客家電台前身為寶島新聲客家台,是台灣第一家以臺灣客家語發聲的FM廣播電台。电台于1994年開播,内容以對談講話、報導評論為主。.

新!!: 鍾肇政和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是一所1955年創立於桃園市中壢區的私立大學,為基督徒張靜愚、鈕永建等人首倡設立,並得到中壢地方士紳吳鴻森、徐崇德等人之贊助支持之基督教大學,初名中壢農工學院,後正式設校更名為中原理工學院。其後改制為中原大學。 創校之初設有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4個學系。1972年由韓偉博士設立全國唯一的「醫學工程學系」(2006年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致力於推動臨床醫學與工程科技的結合,曾為部定該校的發展重點。1980年8月改名中原大學,現已成為擁有理、工、電機資訊、法、商、設計、人文與教育等7學院、27學系、25研究所之私立大學。 由於創校歷史悠久,帶動周圍地區的商業發展,故校區周邊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中原夜市(中壢區實踐路、日新路一帶)。中原大學的校門因為外型為M型而常被學生稱為麥當勞門或是麵包門,校門已於2012年完成遷移。 中原大學106年全校註冊率為93.42%,學士班註冊率為97.74%,學士班註冊率連續兩年為私立大學第一名。.

新!!: 鍾肇政和中原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文藝協會,英文名稱:Chinese Writer's & Artist's Association 。是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文藝團體。 在台灣文學史上,該協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等文藝團體齊名。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當時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其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陳雪屏等的支持贊助,及文化界、新聞界的協力籌備,1950年5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開草創成立大會。該協會長期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該會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目的是聯合全國各地的詩人、詩刊、詩社,以推展詩道宏揚詩教為宗旨。.

新!!: 鍾肇政和中國文藝協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藝獎章

中國文藝獎章乃是由臺灣中國文藝協會頒授給傑出藝文工作者的獎章,為了紀念中國五四運動而選定每年5月4日頒獎。從1960年(民國49年)開始頒發,至今仍未間斷。.

新!!: 鍾肇政和中國文藝獎章 · 查看更多 »

張良澤

張良澤(),台灣作家、評論家。彰化縣永靖鄉五汴頭人,出生於台中州能高郡埔里街(今南投縣埔里鎮)。曾任國立成功大學講師、日本筑波大學副教授。現任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台灣文學評論》雜誌主編兼發行人 。專長為台灣文學史。.

新!!: 鍾肇政和張良澤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鍾肇政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志文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為出版家張清吉(1927-)於1967年所創立的出版社,是台灣資深出版社之一。.

新!!: 鍾肇政和志文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簡稱臺灣文獻館)是中華民國政府維護與保存臺灣相關史政文獻的專責機構,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設置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精省後改為現名並成為國史館唯一的附屬機關。其專責辦理台灣全志之纂修,以及保存臺灣總督府檔案、專賣局檔案、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省級機關檔案、古文書、碑碣拓本、日文古籍、民俗文物等相關臺灣史料。.

新!!: 鍾肇政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簡稱彰化師大、彰師大、彰師或師大,為彰化地區的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最早轉型的師範院校,前身為1971年創立的臺灣省立教育學院,共有進德校區和寶山校區兩個校區。現設有8個學院(含進修學院)、23個各學術領域之研究中心與數百個實驗室,以及附屬幼兒園、彰師大附工等附屬機構。以教育、語言科系立校,輔導、心理諮商、特殊教育與機電工程等領域則為全臺灣的發源地。該校以教育學、語言學、電機工程、運動競技等領域見長。 近年來彰師大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跨足醫學研究,在分子免疫、自由基生物學以及癌症生物學等領域取得前瞻性研究成果,同時亦與臺北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學術上有緊密的合作關係。未來也期待能夠與教育部爭取成立醫學相關科系。 彰師大在2008年設立語文中心,提供外籍人士進修華語以及本國人民修習外國語文,更辦理多益等多項語文檢定,同時也是臺灣推廣華語文的重要機構。.

新!!: 鍾肇政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鍾肇政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唐山書店

#重定向 唐山出版社.

新!!: 鍾肇政和唐山書店 · 查看更多 »

Blogger

Blogger.com是公司创建的面向个人的基于因特网的網誌书写和发布服务网站,也是全球最大、最为知名的个人网志服务提供商。Pyra Labs和Blogger.com目前已经被Google公司收购,成为其旗下的一项服务内容。 Blogger服務使得網路日誌的发布更加容易。Blogger提供免費主機Blogspot.com存放網誌,用戶不必寫任何代碼或者安裝伺服器軟體或脚本,通过所見即所得(WYSIWYG)界面轻松地建立、发布、维护和修改自己的网志。但Blogger也允许有经验的用户自由地設計網誌界面,并在在线帮助页面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和指南。 Blogger与其他的博客提供的显著优势在于有强大的模板编辑功能,对于HTML及CSS的高手Blogger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模板完全支持HTML编辑,你可以把Blogger打造成一个专业的站点,而Blogger就好像空间提供商,而这个服务是非常稳定的。 另外,使用Blogger你可以注册一个Google AdSense帐号,然后就可以在您的个人網誌上投放Google的广告,从而營利。.

新!!: 鍾肇政和Blogger · 查看更多 »

皇冠出版社

皇冠出版社可以指:.

新!!: 鍾肇政和皇冠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王世勛 (臺灣)

王世勛(),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立法委員。 王世勛筆名王鶴群,曾任《臺灣時報》記者、《首都早報》記者、臺中市議員、臺灣省議員、立法委員。曾創辦《臺灣新文學雜誌》(1995-2000),擔任發行人,並設有王世勛小說新人獎。.

新!!: 鍾肇政和王世勛 (臺灣) · 查看更多 »

福佬

福佬(即福建人,亦作學佬、鶴佬、河老、河洛)原為广东居民對福建居民的稱呼,對福建人而言,這屬於一個外來名稱。.

新!!: 鍾肇政和福佬 · 查看更多 »

總統文化獎

總統文化獎是中華文化總會於2001年陳水扁總統任內設立的台灣綜合性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設有獎項五到六種。隨著總統易人,獎項名稱也屢次更換。.

新!!: 鍾肇政和總統文化獎 · 查看更多 »

羽扇豆

羽扇豆(Lupinus)又稱魯冰花,是豆科中的一個屬,主要分佈於北美洲西部、南美洲、地中海地區以及非洲。這類植物大多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0.3到1.5公尺;另外也有少數為一年生植物,且有些為灌木,可長到3公尺以上高度。與其他許多豆科植物一樣,羽扇豆也參與固氮作用。.

新!!: 鍾肇政和羽扇豆 · 查看更多 »

燃燒的地圖

《燃燒的地圖》(燃えつきた地図,1967),日本戰後作家安部公房長篇小說,故事內容是一位追查失蹤者的私家偵探,在都市的迷宮之中,這名私家偵探漸漸地迷失了自我,小說中呈現的荒謬、疏離、死亡、傷害等等情節,說明現代人的無知與游移不定。 《燃燒的地圖》與『沙丘之女』、『他人之臉』共稱為「失踪」三部曲安部公房「〈著者との対話〉通信社配信の談話記事」(名古屋タイムズ 1967年10月2日号に掲載)波潟剛「安部公房『燃えつきた地図』論―作品内の読者、小説の読者、および同時代の読者をめぐって―」(筑波大学文学研究論、1997年).

新!!: 鍾肇政和燃燒的地圖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鍾肇政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鍾肇政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鍾理和

鍾理和(),筆名江流、里禾、鍾錚、鍾堅,是一位出身臺灣六堆的客家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中篇小說《雨》及短篇小說《原鄉人》、《貧賤夫妻》等,一生創作共計長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七部、短篇小說四十一篇,還有部分詩歌和散文等。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新!!: 鍾肇政和鍾理和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文化獎

行政院文化獎是中華民國政府頒發的重要文化獎項,1981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設立,2012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後由行政院主辦、文化部承辦。歷來的獲獎人範圍廣大,文學、藝術、學術、教育、宗教各界知名人物都有人獲獎。 1980年4月12日,行政院「臺69教字第4030號令」發布《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經過多次修正,現行條文第二條第一項:「對於我國文化之維護與發揚,具有特殊貢獻者,得頒給文化獎章。.

新!!: 鍾肇政和行政院文化獎 · 查看更多 »

魯冰花 (消歧義)

魯冰花是羽扇豆的音譯名稱,也可以指:.

新!!: 鍾肇政和魯冰花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賴和

賴和(),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新!!: 鍾肇政和賴和 · 查看更多 »

龍潭區 (桃園市)

#重定向 龍潭區 (台灣).

新!!: 鍾肇政和龍潭區 (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龍潭庄

龍潭--,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新竹州大溪郡。今桃園市龍潭區。.

新!!: 鍾肇政和龍潭庄 · 查看更多 »

阿信 (電視劇)

《阿信》()是日本放送协会(NHK)自1983年4月4日至1984年3月31日播映的晨間小說連續劇,是1980年代最轰动的电视剧之一,共有297集,每集15分鐘,是NHK電視部開播30周年紀念電視劇。該劇於日本國內首播期間的平均收視率是52.6%,為日本史上收視最高的日劇。而單集最高收視率是1983年11月12日(第186集)創下的62.9%(Video Research調查,關東地區)。該劇後來亦於全球63個國家或地區播放,當中包括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阿富汗、伊朗和埃及等地。另外還曾將第一部敘述阿--信童年的故事拍成動畫電影,1984年3月17日於日本上映。.

新!!: 鍾肇政和阿信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葉石濤

葉石濤(),出身台灣台南市白金町(打銀街)。台灣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以小說與評論為主,散文及翻譯為輔。葉石濤橫跨日治與戰後兩個世代,小學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臺南一中),歷任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台灣》的助理編輯。戰後擔任國小教師46年。1965年一度辭教職,進入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特別師範科就讀。.

新!!: 鍾肇政和葉石濤 · 查看更多 »

蔣絜安

蔣絜安(1968年7月7日-),現任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苗栗客家女兒,桃園龍潭媳婦。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碩士。曾任中國廣播公司新聞記者、主播、華視記者、民視《有閒來聊》節目主持人。 2002年在龍潭鄉成立「魯冰花工坊」,致力推廣客家拼布文化,並以龍潭田園風景為主題創作「荷葉田田清照水三用包」。此後亦曾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顧問。 2014年鄭文燦當選首屆直轄市桃園市長,於12月19日宣布客家事務局局長由蔣絜安出任,替換原縣府時期局長賴俊宏。 2016年1月,蔣以民主進步黨籍身分參與不分區立委選舉,排名第23名;選舉結果因民進黨分配到34席中的18席而落敗,一般預計,若陳其邁因參選高雄市長當選或選前辭任不分區立委,蔣絜安可望遞補進立法院,為南桃園鄉親服務,並為客家發聲。.

新!!: 鍾肇政和蔣絜安 · 查看更多 »

鄭文燦

鄭文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桃園市八德區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桃園市市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電機學系(轉系)、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服役於中華民國國軍動員部隊。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和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曾任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現任台灣新社會智庫召集人。2014年,鄭文燦獲民進黨提名參選桃園直轄市市長選舉 ,以五成餘的得票率爆冷門擊敗尋求連任的中國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並以47歲之齡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直轄市市長,僅次於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時的44歲。.

新!!: 鍾肇政和鄭文燦 · 查看更多 »

鄉土文學

鄉土文學興盛於臺灣1950至1960年代,一般指描寫各地鄉土社區中低階層為寫作對象的文學作品,直接具有人文關懷的實際文學表現方式,充滿「自我主體性」與「社會寫實性」排斥虛華富麗的浮誇,鄉土文學作品多為以小見大,縮影見樹如見林,但仍有大氣壯闊之作,惟「鄉土」這個名稱不見得被所有作者認同,有的作者想擁抱鄉土卻被人斥責「偽鄉土」,有的作者自認沒有特定對象或風格,有的則認為自己受國際思潮寫實主義文學或是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等等影響,因為這些寫作形式均來自西方18世紀思想解放後(對立於文藝復興至古典主義所漸趨僵化的高壓權力)關注社會實際人民生活本質的特徵,為人文思想重新回歸到生活當下的「史詩」創作中,這是與時代的政經社會變革相配合的必然,即不難理解這個必然性,同樣的也發生在變革時代中的近代華人社會,與其理解為鄉土文學主義的運動,不如理解為鄉土文學現象,它與整個近代人類歷史相關的連動現象,導致有些甚至帶有強烈政治批判、描述戰爭的荒謬與傷痛、女性在社會變遷中的處境、全球化、現代化過程貧富頃輒;工商與農業社會勞力問題;傳統技藝沒落式微、科技吞噬生活的疏離及焦慮感...

新!!: 鍾肇政和鄉土文學 · 查看更多 »

臺灣客家語

臺灣客家語(,四縣腔臺灣客拼:Toiˇ Vanˇ Hagˋ Gaˊ Ngiˊ,海陸腔臺灣客拼:Toi Van Hag Gaˋ Ngiˋ;Taiwan Hakka),又稱臺灣客家話,是臺灣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語,主要源於粵東,及少部份的閩南、閩西地區,於1993年統計約有236.6萬人使用,日治時期常被稱作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 臺灣的客家語主要為四縣及海陸兩種腔。但其中又以四縣腔較為強勢,在公共場合(如車站)皆採此腔發音。四縣話與海陸話對同一個字的發音基本上一致或相似,但聲調的調值卻正好相反,形成兩者在讀同一句話時,出現聲調你高我低、你升我降的有趣唱反調情形。 而由於在聲調的轉換上是有規則可循的,因此兩個分別講四縣話和海陸話的人,尚且能順利溝通。同時,四縣話與海陸話的使用人口數,達到台灣客家語使用人數的9成以上。 此外,另有少數地區亦說大埔、饒平、詔安、永定、長樂等腔,合稱「四海永樂大平安」。其中永定、長樂兩個腔調幾乎完全退居個人家庭,目前較活躍而有完整分布區的為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其之間語言互通的關係或族群多寡的分布正好成「四海大平安」之次序所排列。 調查結果發現,在符合《客家基本法》定義且會說客語的客家民眾當中,與他人溝通的客語腔調以「四縣腔」的比例最多(56.1%),其次為「海陸腔」(41.5%),其他如「南四縣腔」(4.8%)、「大埔腔」(4.2%)、「饒平腔」(1.6%)、「詔安腔」(1.3%),使用其他腔調的比例占 0.5%。 由於臺灣長久以來以閩南語(福佬話)為絕對強勢,很高比例客家人因環境因素而能聽解閩南語,甚至完全福佬化,成為福佬客。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又有國語運動之緣故,導致臺灣客語文化面臨空前流失。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於2004年所做之調查,1974年以前出生的年輕客家人有3成能聽解客語,而僅1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語言方面,1974年以前出生的客家子女約有60%使用國語、20%使用臺灣閩南語、未滿10%使用臺灣客家語。不過近年來,臺灣人意識到保護客家文化和客家語的重要性,設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訂定《客家基本法》以保護之,並規定客家語為法定大眾交通工具播報用語言之一。2016年1月,蔡英文於電視政見會中承諾,在她當選總統之後,會把客語正式的定為國家語言,並於2017年12月29日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正式將台灣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 目前臺灣客家語的學術研究單位有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及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新!!: 鍾肇政和臺灣客家語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三部曲

'.

新!!: 鍾肇政和臺灣人三部曲 · 查看更多 »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新!!: 鍾肇政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 查看更多 »

金閣寺

金閣寺可以指:.

新!!: 鍾肇政和金閣寺 · 查看更多 »

陳火泉

陳火泉,台灣彰化縣鹿港鎮人,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院(現今台北科技大學之前身)畢業,曾任於台灣製腦株式會社、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林務局,退休後專事寫作。.

新!!: 鍾肇政和陳火泉 · 查看更多 »

陳芳明

陳芳明(),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施敏輝」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陳芳明在1988年以前流亡海外多年,在美國時曾經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返國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後來應施明德之邀,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在許信良為負責縣市長選舉未達預期目標而辭職後,一同去職,應李家同之邀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 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並在政大台文所所長任內舉辦余光中研討會。2006年,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批判陳水扁總統。 陳芳明的政治立場也為他帶來爭議,譬如2011年6月12日及9月24日陳芳明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時即遭遇蔣為文、李文正、巫義淵等人抗議。.

新!!: 鍾肇政和陳芳明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鍾肇政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鍾肇政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榮春

李榮春,宜蘭縣頭城鎮人,臺灣小說家,曾經創作《祖國與同胞》作品。.

新!!: 鍾肇政和李榮春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可以指:.

新!!: 鍾肇政和東吳大學 · 查看更多 »

東方白

東方白(),當代台灣作家,其作品《浪淘沙》為台灣大河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新!!: 鍾肇政和東方白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鍾肇政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歌德

歌德可以指:.

新!!: 鍾肇政和歌德 · 查看更多 »

民眾日報

民眾日報(英文:The Commons Daily)創立於1950年,為台灣的綜合性日報,與《台灣時報》、《台灣新聞報》並稱「南台灣三大報」,總社設在高雄市三民區。《民眾日報》1950年由李瑞標創立於基隆市,由於資金不穩,屢傳易主。1953年,《民眾日報》受到基隆市政府控告,發生過經營權和發行權的爭奪事件,之後由李哲朗出任董事長,並於1978年將報社總部遷往高雄市,成立「民眾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新!!: 鍾肇政和民眾日報 · 查看更多 »

沙丘之女

《沙丘之女》(砂の女)是日本作家安部公房所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62年出版,是近代日本文學的傑作之一,海外評價也受到評論家高度的讚賞。.

新!!: 鍾肇政和沙丘之女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鍾肇政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創設於1914年,為北臺灣最早的私立中學。而其音樂班、美術班、國立大學班在臺灣北部小有名氣。因故改變入校參觀條件,週一至週五外賓參觀改採預約登記制,週末假期仍可參觀,唯團體一律須事先預約。.

新!!: 鍾肇政和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竹州

新竹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轄域為今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新!!: 鍾肇政和新竹州 · 查看更多 »

文友通訊

文友通訊:一份在1950年代出現的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由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組成。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新!!: 鍾肇政和文友通訊 · 查看更多 »

景星勳章

景星勳章,是由中華民國總統府所頒授的文職勳章,依《勳章條例》授予對國家政務有勳勞的公務員或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本國及外國人士。.

新!!: 鍾肇政和景星勳章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钟肇政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