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醉酒灣

指数 醉酒灣

醉酒灣(Gin Drinkers Bay,亦作Gin Drinker's Bay),又稱醉翁灣、垃圾灣(Lap Sap Wan),是香港新界葵青區昔日海灣,位於現時葵涌西部,即下葵涌葵芳以西的位置,因1970年代填海工程消失。.

42 关系: 小轮车山丘下葵涌九龍灣平方米平方英尺公共屋邨公顷竞速牛尾海荃灣區荃灣華人永遠墳場食堂西貢區要塞香港香港填海工程香港大球場香港市區香港保衛戰香港單車聯會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駐港英軍觀塘茶果嶺葵芳葵芳邨葵青區葵青貨櫃碼頭葵興邨葵涌葵涌公園葵涌道醉酒灣防線集装箱沼氣明報海灣新界日本军更衣室2009年東亞運動會

小轮车

小轮车(Bicycle Motocross,简称BMX)是一种车轮直径为20英寸的自行车,小轮车比赛分为在泥地赛道上的和以技巧为主的比赛。 自由式小轮车包括五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街道,公园,U型道,泥地以及平地。不同的地形对自行车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 竞速小轮车与自由式越野單车有着显著的不同。自由式小轮车通常使用U型车闸,而竞速小轮车通常使用V型车闸,仅为竞速赛车在高速前进时需要保持稳定性。自由式越野單车的轴距更短以允许其更快的转弯。 最近,小轮车运动的管理组织——国际自行车联盟开始赞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小轮车竞速赛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

新!!: 醉酒灣和小轮车 · 查看更多 »

山丘

山丘可以指:.

新!!: 醉酒灣和山丘 · 查看更多 »

下葵涌

下葵涌(Ha Kwai Chung,亦作Lower Kwai Chung),為於香港新界葵涌南部,與中葵涌的葵芳一部分合稱「南葵涌」,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位置包括醉酒灣及荔景一帶,西面為葵青貨櫃碼頭東翼(西翼則位於青衣島西南面),東北面及西北面為工業區,而東面及正北面則為住宅區。 下葵涌的北面界線比較模糊,有指葵芳邨及其西面一帶住宅屬下葵涌,但毗鄰葵芳邨的大連排及中葵涌公園卻被個別政府機構認為位於中葵涌,然而根據政府官方地圖,中葵涌公園明顯位於下葵涌。 下葵涌東南面以呈祥道作為九龍及新界的分界,但地區行政上清麗苑並不屬於葵青區,而是屬於深水埗區。.

新!!: 醉酒灣和下葵涌 · 查看更多 »

九龍灣

九龍灣(Kowloon Bay)原指香港九龍半島東面的海灣,泛指紅磡至觀塘之間一帶海域,屬維多利亞港的一部份。在大幅填海來興建啟德機場後,該海灣面積大幅縮小,現時「九龍灣」之名通常是指原海灣東面一帶,位置為牛池灣以南,牛頭角以西。自政府填海造地起,建成的陸地命名為「九龍灣」,現在主要為住宅、工商業用地。.

新!!: 醉酒灣和九龍灣 · 查看更多 »

平方米

平方米,又稱為「平方公--尺」(符號為、m2或㎡)是面積的公制單位,其定義是「在一平面上,邊長為一公尺的正方形之面積」。中國大陆在表示房间面积等时又常简称为“--”或“平”。.

新!!: 醉酒灣和平方米 · 查看更多 »

平方英尺

平方英尺是使用於英國(聯合王國)、其(前)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的面積單位。美國等國家也使用它。 在香港,「平方英尺」通常約定俗成地簡寫作「平方呎」,並經常用於計算樓面面積。.

新!!: 醉酒灣和平方英尺 · 查看更多 »

公共屋邨

#重定向 公營住宅.

新!!: 醉酒灣和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公顷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為國際單位制並用單位之一。國際上,縮寫為ha;在中国大陆的法定缩写为h㎡。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此外,公頃也稱為(HA)。.

新!!: 醉酒灣和公顷 · 查看更多 »

竞速

速是指速度上的竞赛,都有一个评判标准,例如完成某项任务所用的时间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项任务的完成程度。运动员会在比赛中尝试用比对手更少的时间来完成指定的任务。任务可以是穿越某一段距离,然后测算出每个运动员完成这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谁用的时间更短,谁就是赢家。总而言之,只有涉及到比较速度快慢的比赛才可以称之为竞速。 竞速比赛可以是不间断的从起点跑向终点。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例如分为预赛、正赛和决赛。一些竞速比赛是所有运动员一起做某个任务,根据完成该任务的顺序来判定名次。还有一些竞速比赛则是分开进行,通过使用秒表测算每个运动员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再根据该时间来判定名次。 古希腊人曾在一个瓷器上描绘了一名男子在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对竞速比赛的记录。.

新!!: 醉酒灣和竞速 · 查看更多 »

牛尾海

牛尾海(Port Shelter)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東南及清水灣半島東面的一個海域,西北連接西貢海,東北連接糧船灣海及萬宜水庫,東面和南面則是南中國海的範圍。大部份地方被劃為橋咀郊野公園及牛尾海海岸公園之內。 1941年香港保衛戰所使用的醉酒灣防線,其東面的終點就是牛尾海,但該處並非戰事的重點。 牛尾海曾經是操炮區,因此有機會發現可疑爆炸品。如有發現要立即通報警方 Category:香港港灣 Category:西貢區.

新!!: 醉酒灣和牛尾海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醉酒灣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英語:Tsuen Wan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依藍巴勒海峽與荃灣青荃路之間的馬角山而建,鄰近葵涌公眾殮房。早年由於墳場用地供應緊張,1935年8月9日獲香港政府批出位於荃灣,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的土地作興建墳場之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於1941年6月19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四個華人永遠墳場之一。墳場的兩座靈灰閣分別於1974年及1987年建成,並於2015年完成第一靈灰閣擴建工程,以應付隨著火化普及帶來對靈灰龕位的殷切需求。.

新!!: 醉酒灣和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 查看更多 »

食堂

食堂,也叫饭堂,常见于学校、公司、工廠和军营,是大量人群集体用餐的地方。.

新!!: 醉酒灣和食堂 · 查看更多 »

西貢區

西貢區(Sai Ku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面積12,680公頃,當中包括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傳統的市鎮中心爲西貢市,不過自19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於西貢區南部的將軍澳開發新市鎮後,西貢區的城市化和商業活動都集中在將軍澳新市鎮,而西貢市維持較低程度的開發狀態。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新!!: 醉酒灣和西貢區 · 查看更多 »

要塞

要塞是指險要的關隘,亦作要隘,常出現邊城或战略区域的要害處,是一種特别加固且固定的军事设施。今天的要塞一词一般是指16世纪在欧洲特别流行用于对抗炮兵的防御设施。这种设施不但提供对当时炮兵的防御,而且还使给防御者提供射击要塞周围地区的条件。要塞一词出现于14世纪初,它们后来渐渐地代替了欧洲的城堡。从约15世紀到17世纪中,要塞主要是一种混合了城堡、宫殿和要塞的建筑结构,此后这三种建筑便开始分化,而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特别加固的城市。.

新!!: 醉酒灣和要塞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醉酒灣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主要依靠填海工程來供應土地,至2013年3月,香港從填海工程獲得的土地面積逾67平方公里,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7%。在填海土地上容納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業活動;香港百多年來的填海工程,深遠地影響着香港社會的發展。.

新!!: 醉酒灣和香港填海工程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球場

香港大球場(Hong Kong Stadium;香港人俗稱為「埔頭」或者簡稱為「大球場」)前身為政府大球場(Government Stadium),是香港最高質素的球場,位於香港香港島掃桿埔東院道55號,於1955年啟用,行政上屬灣仔區,於1994年3月重建完成及啟用,可以容納40,000名觀眾,是香港現時最大的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1956年亞洲盃足球賽、1995年皇朝盃、賀歲盃、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決賽及巴克萊英超亞洲盃等大型足球賽事都在此處舉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七人欖球比賽及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亦在此處舉行,現為港超聯球隊香港飛馬主場。而香港代表隊而會於此球場作賽。.

新!!: 醉酒灣和香港大球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市區

香港的市區是常見的區域總稱。在香港,香港人習慣以市區形容已經高度發展的市中心,及以郊區及新市鎮來分辨不同地方。.

新!!: 醉酒灣和香港市區 · 查看更多 »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新!!: 醉酒灣和香港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香港單車聯會

#重定向 中國香港單車總會.

新!!: 醉酒灣和香港單車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英文:Hong Kong International BMX Park)位於香港新界葵涌第37區醉酒灣葵喜街91號,佔地39,200平方米,是香港首座及唯一一座達符國際標準的小輪車訓練及比賽場館,由香港單車聯會營運,為香港小輪車代表隊的訓練基地。.

新!!: 醉酒灣和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 查看更多 »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新!!: 醉酒灣和駐港英軍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新!!: 醉酒灣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茶果嶺

茶果嶺(Cha Kwo Ling),亦作茶菓嶺,是香港九龍東部的一個山丘,位於觀塘區油塘附近。此外,茶果嶺亦包括大型屋苑麗港城,和東區海底隧道九龍入口及收費廣場的所在地,而麗港城的 36、37、38座、麗港南街和國際幼稚園所在之地,是禮頓建築把茶果嶺山丘移去後才動土興建。.

新!!: 醉酒灣和茶果嶺 · 查看更多 »

葵芳

葵芳(Kwai Fong)在填海前稱為醉酒灣,位於香港新界南部,葵興以南、荔景以北、青衣橋以東、大連排工業區以西,屬葵涌的中心地帶,範圍包括中葵涌南部及下葵涌北部,是1960年代醉酒灣填海地帶一部分,屬於葵青區區議會範圍內。 「葵芳」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芳邨,亦因此「葵芳」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現時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芳」這地名,大多只有「葵芳邨」,較準確地名為「醉酒灣」或「下葵涌」。 葵芳鄰近葵涌貨櫃碼頭,附近建有若干工業大廈。在鄰近港鐵葵芳站一帶有商場和公共房屋,也有運動場、文娛藝術設施和私人住宅。.

新!!: 醉酒灣和葵芳 · 查看更多 »

葵芳邨

葵芳邨(英語:Kwai F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於1971年落成,為葵青區內第3個政府廉租屋邨(不計現劃入荃灣區之梨木樹邨),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現已經全部重建完成,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醉酒灣和葵芳邨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新!!: 醉酒灣和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葵青貨櫃碼頭

葵青貨櫃碼頭(Kwai Tsing Container Terminals),早期稱為葵涌貨櫃港(Kwai Chung Container Port)、葵涌貨櫃碼頭(Kwai Chung Container Terminals),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藍巴勒海峽兩岸(葵涌-青衣港池),是香港及珠三角的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對華南極為重要,目前是全球第六大貨櫃港。於1992年至2004年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香港社會曾就是否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引起討論,而綜合包括人力、交通和土地成本等多方因素,部份貨櫃碼頭公司也將業務搬往人工、交通和地租都相對便宜的中國大陆。葵青貨櫃碼頭先後於2005年和2007年由全球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中心跌至第二、三位。2013年,貨櫃碼頭工人曾發生工潮,以抗議李嘉誠旗下公司的待遇刻薄。.

新!!: 醉酒灣和葵青貨櫃碼頭 · 查看更多 »

葵興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於1970年至1973年間落成入住,為葵青區第2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之政府廉租屋邨,有5座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88年元旦分期拆卸重建,改建成4座相連長型第1型公屋大廈,以及居屋葵俊苑。 葵俊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葵興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1995年落成。.

新!!: 醉酒灣和葵興邨 · 查看更多 »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新!!: 醉酒灣和葵涌 · 查看更多 »

葵涌公園

葵涌公園(Kwai Chung Park)爲香港一個規劃中的公園,目標選址爲已停用近四十年的醉酒灣堆填區,位於新界葵青區葵涌南部,佔地27公頃。香港政府早於1980年代便計劃將當地發展成大型市鎮公園,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其中4公頃在2009年闢作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之後僅維持有限度開放,堆填區的其餘部分則一直荒廢至今。假設整個堆填區舊址都被納入公園範圍,葵涌公園將會成爲全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比東九龍啟德發展區準備興建的都會公園還要大約3.5公頃。.

新!!: 醉酒灣和葵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葵涌道

葵涌道(英文:Kwai Chung Road),是香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荔景站以南路段為5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連接荔枝角大橋及青山公路荃灣段。由荔枝角大橋至荃灣路一段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葵芳至青山公路葵涌段及昌榮路為三線雙程,部份路段為高架道路。.

新!!: 醉酒灣和葵涌道 · 查看更多 »

醉酒灣防線

醉酒灣防線(原稱Grasett內防線)是太平洋戰爭香港保衛戰中,駐港英軍為了防止日軍進入香港九龍半島及香港島,於新界南所设置的大型防禦工事,從葵涌一直分佈到牛尾海沿岸。在1941年12月9日深夜至10日清晨,日軍摸黑用了不到2天的時間就將其防線瓦解,加速了香港淪陷。 至今,其中55座遺蹟在官地上得以保存下來,樞紐是位於金山郊野公園的城門堡壘,由隧道、戰壕和5座碉堡組成,至今仍然可以看到隧道的名字是按英國街道如牛津路等命名。.

新!!: 醉酒灣和醉酒灣防線 · 查看更多 »

集装箱

集装箱,在香港及台湾一般称为貨--櫃,在中國大陸一般稱為集--裝箱,是一種按规格标准化的鋼製箱子。集装箱的特色,在於其格式劃一,並可以層層重疊,所以可以大量放置於特別設計的遠洋輪船,為世界各地的生產商提供比空運更廉價的大量運輸服務。一般的集装箱大船可以装五千到八千箱。货物集装之后,在水陆空转运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再重新装箱,可以节省货主和船东的经费與時間。 集装箱在上船以前,一般由大卡车拉或者用火车從其他地方運往貨櫃碼頭;與此同時,當貨物到岸後,亦再經由這些交通工具把貨物從貨櫃碼頭運往目的地。 貨櫃是由美國商人馬爾科·麥連(Malcom McLean)在1950年代所發想出來,他原本是卡車司機。1957年4月,世界第一艘貨櫃輪蓋特威城號(Gateway City)開始航行於紐約、佛羅里達與德州之間航線。.

新!!: 醉酒灣和集装箱 · 查看更多 »

沼氣

沼氣(Marsh gas、swamp gas或bog gas)是在湿地形成之生物氣體,通常自然發生於河流濕地、沼泽或泥炭,其主要成分為甲烷,亦含硫化氫與二氧化碳。 由於沼地表面由多孔性的植生腐敗後所形成之,使得這層土殼之下呈現厭氧狀態,進而使土殼下的有機物質發生厭氧分解與发酵,最終形成沼氣。.

新!!: 醉酒灣和沼氣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醉酒灣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海灣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三面環海的海岬。海灣灣為大。在英語中,還可根據海灣的大小而分為gulf和地球科學.

新!!: 醉酒灣和海灣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醉酒灣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醉酒灣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更衣室

更衣室是設置在海灘、足球場、健身房、泳池、公眾浴場、按摩院等需要更衣的公共場所的隱蔽空間,是一個供人更換衣物的私人房間,它可以保障使用者在更衣時不會被外人或異性(有時孩童除外)看到,可保個人隱私。部分不設更衣室的場所常以廁所代替。 更衣室也是大型活動(例如足球比賽)供中場休息、游說、公關等的另類社交場合,通常更衣室都不設監察鏡頭,以及嚴禁外人攝影、拍照,部分更衣室會有職員派駐,除了整理及清潔更衣室的設備外,同時協助防止有使用者在更衣室內進行偷拍等違法活動。 此外表演場地如劇場的後台等也附設有更衣室。一些需著工作服工作的場所,例如醫院、無塵室等也會有更衣室供員工更衣。 更衣室內常附設有帶鎖的儲物櫃、衣帽間、洗手間等。 高級酒店或私人會所泳池的更衣室通常供應大毛巾。.

新!!: 醉酒灣和更衣室 · 查看更多 »

2009年東亞運動會

五屆東亞運動會是香港首次舉辦大型綜合運動會,於2009年12月5日至13日舉行,9個東亞國家及地區共派出2377名運動員,於22個項目競逐262面金牌。.

新!!: 醉酒灣和2009年東亞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醉酒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